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稍微有点卡文,谢谢大家继续支持。】

田来全道:“里正,您可真是个奇人!我活了大半辈子,还是头一回有人能想出这么好用的农具来。您可真厉害!”

宋清平笑着道:“哈哈!关键是有了这把镐以后!咱们田家屯真可就真是如虎添翼了。”

田承平笑着道:“关键是干活也更轻松了!”

田承友笑着道:“应该说是咱们肯定能开出更多的荒地了!”

众人闻言都是哈哈哈的笑的不行!似乎众人对今后的垦荒工作也更加的期待了。

何宝生笑着道:“行了!把坑填上,进屋吧!”

几人闻言一起动手很快将几个土坑重新填实。

……

何宝生带着几人重新进入了房间后,看了看众人道:“现在咱们已经有了新的工具,你今天通知下去,每个小队长来领四个镐头和镐把。我打算后天正式垦荒。

至于垦荒的工作,我是这么计划的,咱们一共是十二个小队。其中挑四个体力最好的人,负责破土,要求是必须达到一尺半深(五十厘米)。”

几人听到这都有些吃惊!

田来全率先开口道:“里正,这一尺半深是不是有点太深了?咱们以前开荒,最多也就挖个一尺深。按理说一尺深种粮食也够了。关键是这挖的太深干活也累!而且深度多半尺,至少要多费一倍的力气。”

宋清平也点头附和道:“来全说的对。一尺半太深了,别说人了就是牲口只怕也不容易。”

其他人也是纷纷点头。

何宝生道:“各位,我知道一尺半深,听起来是有些难度,但咱们这次垦荒,不是为了一时的打算,而是为了长远规划。

土层太浅,一是土地深度不够,留不如肥力。种田不是咱们的目的,咱们的目的是高产。想要土地高产,就需要足够深的土层,土层够深才能留下更多的肥力,粮食自然就高产。这是其一。

其二,咱们这次垦荒的位置是山上。如果挖出来的土层太浅,土壤的抓力不够,如果下大雨的话,松弛的浅层土壤,会雨水冲走,到时候咱们辛苦垦荒,最后岂不是白忙一场?

而且足够深的土层,可以容纳更多的水。这样就可以为保水保田,也为后期浇灌节省大量的时间,关键是对抗旱也有好处。”

众人听到这也是纷纷点头,不得不说何宝生这么一分析听起来就非常的有道理了。其实也不怪这些人不理解,主要是他们平时耕种的土地都在平地上与梯田的环境不一样。虽然平地下雨也会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但和梯田动不动就塌方一比,还是天壤之别的。

田来全一脸佩服的表情:“里正不愧是里正!想的就是比我们多。怪不得里正能想到在山上垦荒呢!看来您在种田上就是比我们有经验。”

何宝生笑了笑,其实他也不会种田,只是过去在网上看过关于梯田的介绍而已。

田承友道:“我觉得挖深一点没什么。以前咱们用锄头挖个一尺深都没什么难度,何况现在现在有了新农具,比锄头可好用多了,挖一尺半应该问题不大。”

“有道理!”

“说的对!”其他几人也是纷纷点头。

何宝生道:“破土组的具体工作就这么安排。当然,破土组就负责破土,后面还有松土组。就是把破土组挖出来的土块都敲碎打碎。这个工作也很重要,毕竟咱们的目的不是开几亩薄田,而是开出上好的良田。那么土块打的足够碎足够松,让土可以吃进去更多的肥力和水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田来全点了点头:“打土坷垃这个活确实很重要!那些老土瓣子吃水不好,抗旱就差。我以前垦荒都是挖出来一点敲一点,种时间长了土瓣子就少了,田就变好了。只不过以前都是顺手的活,现在有专人去打,效果肯定要好的多。”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

何宝生道:“除了破土组和松土组外,还要组建石头组。垦荒捡石头是迈不过的一道坎,咱们需要专人有人负责拣石头和搬石头,关键这些石头也不能丢,需要用来垒墙。因为咱们的这个梯田是一层一层的,为了防止上层的水土因为下大雨,垮塌,必须要用石头加固成坡,防止下大雨的时候把上层的梯田冲毁。

除了组建破土组、松土组、石头组、外还要组建一个除草组。除草的工作有多重要就不用我说了。不过除下来的草,不能丢,都要收集起来,以后有大用。

大致的安排就是这些,每个小组的大概情况是破土组四人,松土组三人,石头组两人,除草组一人。大家有没有什么意见?”

田来全道:“里正的安排已经很周全了,不过我也有个小建议。破土组的活儿最累,四个人虽然都是体力好的,但挖一尺半深,可不是个轻松的活计。咱们是不是可以让他们轮换着干?比如干一个时辰就换人,这样大家都能撑得住,也不会耽误进度。”

宋清平听了,也附和道:“来全说得对!破土组的活儿确实累,轮换着干是个好办法。其实可以让破土组和松土组互相配合,交替破土和松土,这样效率也能提高一些。只是这个人员组成,怎么轮流,要好好商量商量才行。”

何宝生点了点头:“这个意见好!那这样吧!破土组和松土组具体人员分配由各小队内部研究。怎么轮替,看各自的情况决定。还有谁有其他意见没有?”

田承平道:“里正!不知道您说这个用石头垒的墙,大概多高。”

“一米吧!”

田承平道:“如果墙一米的高的话,只怕地里刨出的石头不够用。”

何宝生道:“肯定不够用,不过山下就是田大虎的地,这么多年旁边也丢了不少石头,到时候可以就近搬过去一些就行了。何况咱们这次还订购了一些板车,用来运石头也方便不少。”

田承平道:“那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

何宝生看了看众人道:“既然大家都没问题了!那垦荒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从明天开始,咱们要把食堂、幼儿园、敬老院组建起来。食堂就定在田家祠堂,幼儿园就定在田承牛家,敬老院就定在方家的老房子。”说到这,他看向了宋清仁道:“宋队长!方家的老房子最近修缮的怎么样了?还能住人了吗?”

“能住人了!方家房子荒废的时间不长,稍微修缮修缮就能用,炕还挺热的,住着没问题。”

何宝生点了点头,拿出了一张图纸放到了桌子上:“你们都过来看看,这是我琢磨了好些日子设计出来的新东西。” 众人好奇地围拢过去,只见图纸上画着一个模样古怪的东西,有两个轮子,还有个可以坐人的椅子。

田来全满脸疑惑,挠挠头:“里正,这是啥呀?看着怪新奇的,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何宝生微微一笑道:“这叫轮椅,是专门给咱村里那些不能动弹的老人用的。你们想想,有些老人腿脚不便,平日里想出门晒晒太阳、串串门都难。有了这个轮椅,把老人往上面一坐,推着就能走,你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手推的小车,关键是方便老人们出来透气透风的。”

众人听了,不禁发出一阵惊叹!

宋清平瞪大了眼睛,啧啧称奇:“里正,您可真是个奇人!这都能想得出来。不过,这东西好像不怎么好做?”

何宝生道:“没那么复杂就是个凳子,加上两个轮子!用结实的木材做出框架,轮子就用厚实的木板拼接,再安上些藤条编成的座椅,应该就成了。你不是要去镇上订购牛车的时候顺便让木匠按着我图纸的要求定做几个。咱们屯子里也没几个老人,轮着用就行。”

宋清平若点点头:“那好吧!到时候我拿到镇上木匠那里研究研究。”

何宝生道:“下午你组织食堂的人在祠堂进行煮饭试验。明天一天,咱们就按照垦荒的节奏进行试验。通知下去,上午饭,在自家解决,然后各家各户都按时间,把孩子和老人都送到幼儿园和敬老院。下午饭,食堂会餐。当一切都没问题了,后天上午咱们正式垦荒。行了!都去准备吧!”

众人应声纷纷离开了何宝生的家去准备了。很快整个田家屯也收到了通知,所有人都期待明天的会餐。

……

田继甲从镇上返回了田家屯,他先去了两个弟弟家,打算看看两人的情况。如果两人要是真的出事了,他打算带两人的家人,去县上,甚至是州府去告状。毕竟黄镇长那边已经有了明显的问题,田继甲已经不想再押宝黄镇长了。

田继甲来到了二弟田继乙的家。

听到了声音,田继乙的老婆刘玉芬从房子走了出来,看到田继甲后也是脸色难看:“你怎么来了?”实话说以前刘玉芬对田继甲可是十分客气的,怎么说自己这个大伯子也是田家屯最大的地主,跟对方打好关系,他们也能借点光。但现在她可是把对方恨的不行。明明自己男人和几个儿子是帮对方的忙才被何宝生打伤的。对方不但一毛不拔!还把自己的男人和儿子丢给何宝生自生自灭。关键是最后还让自己家积蓄尽去,这会说她不恨田继甲也是不可能的。

田继甲自然是感觉到了这个二弟媳的厌烦,但他并没当回事道:“二虎呢!人回没回来?”

刘玉芬点了点头:“回来了。”

田继甲急忙道:“我进去看看他!”

刘玉芬一听田继甲要进屋,立刻横身挡在门口,双手抱在胸前,脸上满是不屑与愤怒:“你还好意思来见二虎!如果不是因为帮你的忙,二虎和阿贵阿旺阿福他们,怎么可能被何宝生打伤。可你呢!让你帮忙的时候,你倒是第一个跑了,有你这样做大哥的吗?”

田二虎的两个儿媳妇这个时候也从屋子里走了出来,看到这个大伯父自然也是脸色难看。毕竟公公和男人能受伤都怪这个大伯父不帮忙,两人自然脸色都不好看。

田继甲看到这种情况,强压心中不快,耐着脾气解释道:“弟妹,你怎么这么说话?关键是打伤二虎他们的是何宝生,也不是我。当时情况复杂,你人不在不清楚情况正常。无论如何这件事不能这么算了,你还是让我和二虎商量商量,咱们一定要让何宝生那小子吃不了兜着走。”

刘玉芬气道:“你少来那套!要不是你把二虎他们丢在那里不管不顾,二虎他们会像现在这么惨吗。你想见二虎也行!拿六百两银子来。因为何宝生从我们这要走了六百两,你要是肯赔给我们,我就让你见二虎。不然,你今天别想迈进这个门!”

田继甲听到这自然是气的青筋微微凸起,怒说:“二弟妹,你这话说的太过分了。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以来对你们家怎么样,外人不知道,你们心里还没数吗?二虎和几个侄子受伤,我也很心痛。但又不是我打伤的他们,这都怪何宝生好不好!你不去找何宝生的麻烦,却对我这种态度!你也太让我寒心了。”

刘玉芬冷笑道:“你还寒心上了!应该是我们寒心好不好。如果不是因为你,二虎他们也不会被何宝生打伤,更不会赔偿他们六百两银子?现在我们家一文钱都没有了,你让我们以后怎么活?”

站在一旁的一个儿媳妇也附和道:“是啊,大伯父,你经常把一些小恩小惠挂在嘴上,实际上却从来不见什么好处。但你家有事的时候,我公公是第一个冲在前面。现在我公公和阿福他们几个真正需要你帮忙的时候,你倒是跑的比谁都快。你要是都寒心!我们就更寒心了。”

另外一个儿媳妇也道:“说的对!大伯父要是真的这么关心我们家,就该拿出六百两银子来!帮我们把里正的账给平了。否则说的再多也就是口头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