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心慧急匆匆站起来:“我吃饱了,先去看一下杰儿。”
元婉如张嘴留她:“小姑……”
她人已经蹿了出去,不见踪影。
跑得也太快了些。
元婉如惊讶又茫然地眨了眨眼睛,说实在,他们也没干啥,陆江年喂她的粥她也没喝,小姑至于这么惊慌失措吗?
元心慧面前的粥根本就没动过,她吃空气吃饱的?
“都怪你,我又不是拿不动勺子,把小姑都吓怕了。”
陆江年却觉得好极了。
外头还有别的饭食,元心慧只要不是个傻的,就该知道去找吃的,总归饿不着。
如今没有人打扰他伺候娘子用膳,他高兴得嘴角都快咧上耳根了。
“怪我,你快些喝粥,都凉了。”
说着,再度舀了一勺粥递到她的嘴边。
她伸手拿起调羹,想要自己动手,他却不让。
南瓜粥的香甜气息勾得她越发饿了,她懒得与他计较,反正他愿意伺候她,就随他去吧。
她张开嘴巴,温热的稀粥吞入腹中,空荡荡的胃总算得到了一丝满足。
陆江年第一次喂人吃饭,做得有模有样,颇有成就感,一碗粥很快就见底了,他弯了弯眉眼,夹起一个包子想要接着投喂。
元婉如摇摇头:“我已经有力气了,我自己吃。”
这种被人服侍的感觉,就像自己成了废物一样,她可真是享受不了。
陆江年颇为遗憾,他今日又发现了一种新的乐趣,就是投喂她。
可惜,娘子太过独立了,不配合。
他拿出手帕轻轻擦拭她的嘴角:“我喜欢喂你。”
元婉如嘴角抽了抽,可惜,她不喜欢。
懒得理他,她拿起筷子,埋头苦吃,实在是饿了。
刚才他喂得太慢,还是自己动手吃才最舒服。
陆江年淡淡道:“娘子的体力不行,平日该多吃一点,不然……我怕娘子受不住。”
元婉如:……
这个人,现在不会满脑子都是那个事吧。
她觉得嘴里的饭都不香了。
她气呼呼把筷子一放:“还让不让人好好吃饭了。”
陆江年眼里闪过一抹笑意,扫过她染着淡淡红晕的脸颊,夹了一个蒸饺递过去:“不说了,这个饺子不错,娘子尝一尝。”
她张嘴,恶狠狠咬住了饺子,用力咀嚼,眼神却气冲冲看着陆江年,气愤的情绪十分强烈。
“娘子可别这样看着我,想亲。”
元婉如眼睛倏然睁大,对上他幽深的目光,里头是翻涌克制的暗流,她几乎咬牙切齿地说了一句:“登徒子。”
却受不住地低下了头,哪里还敢再看他。
这个人,现在是越发放肆了。
陆江年无奈叹息一声:“没办法,半饱的人,永远都不会知足的。”
“娘子什么时候喂饱了我,也许我就不会这么饿了。”
信他的邪才怪!
-
元婉如是不敢再和陆江年待在一起了。
吃了早饭之后,她撇下陆江年,上了元心慧的马车。
元心慧看到他们,就想起早膳时候的那一幕,小夫妻太过恩爱了,她吃不消。
想起高贵惊艳的侄女婿,拿着勺子伺候侄女喝粥的情形,她真是牙酸。
恩爱夫妻她也见过,自家二哥元山和二嫂感情不错,可是她哪里见过二哥喂二嫂?
更别说,侄女婿的身份,一看就不是寻常人,又长了一张冷漠出尘的脸,这种举动,真是太过违和了。
透过撩起的车帘,她还能看到侄女婿盯着婉如的眼神,炙热、不舍。
这,怎么这般痴缠?
侄女婿这种高高在上,宛若谪仙的人物,居然如此儿女情长?
“娘子,我们的马车在前面。”
陆江年眼神微眯,显然不高兴她撇下他的行为。
察觉到侄女婿的不快,元心慧心中忐忑,这个男人虽然年轻,可是气势真是凌厉,只是一个眼神,就能让人小腿发软。
“婉如,你这是……”
元心慧试探地问了几个字,元婉如已经笑着看向陆江年:“马上就要到家了,我好多事都不知道,想趁这个机会找小姑了解情况。”
“夫君,你自己骑马吧。”
陆江年何尝不知道她的小心思,定是昨夜的热情,吓到了她。
他眼角溢出笑意:“也好。”
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
人已经在他手中了,她能逃到哪里去呢。
元婉如总觉得,他这句话,明显不怀好意。
放下车帘,终于看不到陆江年了,元心慧才长舒了一口气。
侄女婿长得俊俏,可瞧着,就是无端让人心里发虚。
也不知道,婉如怎么会找上这么一位夫君。
说起这个,她才想起来,并未听家里人说过,婉如成亲了呢,这位夫君是哪里冒出来的。
听到元心慧的疑问,元婉如只说陆江年是忠勇侯世子,机缘巧合之下他们成亲了,因为太过仓促了,汪敏只来得及写信告诉元家人她成亲了。
元心慧许久没和家里联系,大概是消息不通,所以才不知道这件事情。
她心里有些失落,大哥唯一的孩子嫁人了,元家没有一个人参加了她的婚礼。
也许,在婉如心里,他们并没有多重要。
“婉如,大哥是家里最有出息的孩子,当年忠勇侯府的人说要接你到府上照顾,家里的人也是舍不得你的。”
“但是,你自小就在京城长大,我们元家祖上不过是耕田的农户而已,我们如何敢耽误你呢?”
“不管你信不信,元家的人,从来都只是盼着你好而已。”
元婉如低下了头,沉默良久。
元家人,对于她来说,其实有些遥远。
这一次回来,她也不是为了修补亲情,所为的,不过是占了原主的身子,替她尽女儿的责任。
另外,送原主的魂,到她的父母身边,求一个心安。
记忆中,元家人的确没有对原主提出过任何要求,便是那每年送回来的银子,一开始元家也不肯要了。
是原主写信劝他们,说这是元川留下来的旧例,元家人若不收下,她于心难安,觉得对不起爹爹,元家人这才没推辞。
“小姑,我明白的。”
至于明白什么,她们都没有再谈下去。
很快,古槐镇到了。
元家世代居住在古槐镇的木亭村,村庄离镇上不远。
木亭村大部分人家都是姓元,村里也没有出过多么厉害的人物,最厉害的就是元婉如的亲爹元川了。
这么浩浩荡荡的一队人马进到村里,一下就引起了轰动。
得益于元心慧的指引,他们顺利找到了元家。
元家盖了近十间木房,在村里十分显眼。
送信的人比他们走得快些,前几日带来了口信。
马车停下来的时候,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夫妇站在门口,翘首以盼,脸上激动又情怯。
“是婉如回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