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梦花湮 > 第234章 大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日倒是风平浪静的度过了,无论是大祭司还是皇后都没有再出波折,刚好给了理国太子和国师喘息的机会,萧尘和沈佳期也如计划留在理国太子身边。

国师号完脉后,还是摇了摇头,“哎...”

萧尘叫了国师出去说话,“国师接下来打算如何?”

“萧阁主,太子殿下,真的...”国师跪在地上,“求阁主救救太子,太子这一生太苦了。”

萧尘扶起国师说道:“国师请起,不是萧某不救,是这个毒真的无力回天了。我探过太子的脉象了,如随风说的那样,即便暗阁行走江湖多年也是闻所未闻,参不透中了何种毒,自然无法对症下药...”

太子在里屋听到了国师和萧尘的谈话,推门出来,“不用费劲了,这两日我也是看开了不少,与其浪费时间在这上面,不如明日趁着登基大典肃清理国。”

“太子,怎可如此放弃,这事...”国师话未说完就被打断了。

“好了,国师,议正事吧。”太子转而对萧尘说“萧阁主,靖王何时来?”

“估计有点事情耽误了,这个时辰应该快来了。”

几人在外屋正说着话,路随风便赶来了,身后跟着沈佳期。

路随风对着几人点点头,“果然不出所料,他们今日虽没有动作,看来是等忧国陈王的吩咐。”路随风把师父凤绝的来信递给太子等人看。

“陈王到理国了?”太子大惊失色。

“陈王没来,但是大祭司却带着陈王的人兵临城下,一旦登基大典出现变故,怕是忧国会同理国开战。”

“他们这是要毁了理国啊!”国师气愤不已,捏紧的拳头上筋脉暴起。

太子不知想些什么,忧心忡忡,沈佳期突然开口:“或许我们可以利用登基大典设一个局。”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她。沈佳期接着说:“看来随风猜测的不错,大典之时,太子会毒发,大祭司他们不就是在等时机吗,我们给他这个时机。”

“如何给?”路随风示意沈佳期接着说。

“按原计划他们必然万无一失,但是我们只能利用时间打胜这场仗,太子提前登基大典,我们的人等会一一通知,其他的先封锁消息,待仪式结束,提早制造出太子中毒病重的假象,引他们进城,在城中设下埋伏,将他们一举歼灭。”

太子沉思片刻,点头道:“此计可行。只是时间有点紧,也只能赌一把了,理国绝不能落入忧国手中。”

萧尘也赞同道:“事到如今,只能冒险一试,沈小姐的办法,我觉得很好,不过有些具体细节还得重新计划。”

“你是指布防?”路随风瞬间知道萧尘想干什么。

“是,忧国来势汹汹,我怕理国人手不够,如果大肆调遣御林军和兵力,恐怕会引起皇后怀疑。”

“阁主想怎么做,我定当全力配合。”国师此时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如果能为太子办好最后一件事,也是值得的。

国师拿出理国的地形图,跟路随风他们讲解片刻,太子秘密调遣身边的暗卫营和可用兵力埋伏在理国城门的四个角落,其他人则是化作其他行铺伙计散落在理国皇宫周围,暗阁众人在萧尘带领下在城中各个关键位置布下了陷阱。做好一切后,一些太子亲近的大臣们才收到消息,对于提前登基大典这件事,大家心里都没有底,虽然部分老臣之前收到风声,但还是免不得猜测。

第二日一早,天蒙蒙亮,太子便穿好龙袍,去庙堂祭祖,庙堂内,香烟缭绕,庄严肃穆。收到消息的百官们身着朝服,整齐地排列在庙堂外,随着一声悠扬的钟声,新帝缓缓走进庙堂,身后跟着一群侍从和宫女,手中捧着各种祭品和礼器。新帝来到祭坛前,焚香祭拜,向祖先们祈求保佑和祝福。

待新帝祭完祖,百官跟着新帝一起叩首。接着,新帝起身朝大殿走去,百官跟在其后,新帝从容的走向龙椅,转身面向百官,坐在龙椅上,百官们纷纷跪下,向新帝行跪拜之礼,高呼万岁,新帝坐在龙椅上,他的目光扫过下方的百官,心中充满了感慨。

此时的皇后带着众人去往庙堂发现没人,问了宫人才知晓,刚才太子已经祭祖,现在怕 是已经坐在那张椅子上了,皇后不由想起清晨的那响钟声,原来他们改了登基时辰,却没有通知自己,她这个理国皇后怕是从今天起就会沦为三国的笑话了,皇后气愤不已,带着自己的人朝大殿而去。

此时的太子刚登基,对着群臣说了些话,然后忽然口吐鲜血,站在一旁的国师立刻扶住新帝,“这次不用装了,看来是大祭司催动了巫蛊术,使得毒性发作了。”

“皇上,你...”

“无碍,还能撑着,计划尽快,拟的圣旨呢?宣吧。”

国师点点头,拿出圣旨宣读起来,读完后,跪在地上的群臣们,除了那几位老臣其他人一脸震惊,“皇上,不可,我理国又不是没人了,怎么能归于他国?”

“是啊,这让坐如何对得起先帝和列祖列宗?”

“请皇上收回成命...”几位朝臣说着,跪在地上请求。

“你们想让理国成为忧国的傀儡?还是让理国百姓处于战火连连,水深火热中?理国气数已尽,皇后一派与大祭司联合忧国想置我们于万劫不复,归于云国是因为云国靖王殿下路随风乃是我皇姑母的儿子,身上也留着理国的血,云理两国势必会相互扶持,有了云国庇护,理国才能安然。”

新帝慷慨激昂了说了一段话,再加上几位老臣思前想后还是觉得这个办法是最好的了,有了他们的游说,权衡之下各大臣们也最终同意了新帝的建议,只要理国百姓好,他们做臣子的也就算了一桩心事。

就在大家谢恩的时候,皇后一派的人刚好到大殿外,皇后听到新帝的说法,气愤不已,几人加紧脚步走向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