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我做导演那些年 > 第76章 我对咱们频道一片忠心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6章 我对咱们频道一片忠心啊!

张海芳主任依旧微笑:“老刘跟你说的?”

她说的老刘是她和林麦冬认识那天,为两人介绍的青影厂副厂长。

林麦冬摇头:“刘教授怎么可能会跟我说这些,不瞒您说,这是我自己统计计算出来的。”

“哦?”

张海芳收起了些许漫不经心:“详细说说。”

“其实是很简单的统计,我注意到咱们频道是24小时不间断的,这个时长就能说明问题,24小时,考虑到部分节目和影视新闻的占用,就按照一天20小时计算,再考虑到广告等时间,这20小时放的电影,我们按照10部来算……”

林麦冬屈起手指,望着张海芳:“从1月1日开播到现在,已经过去270多天,这就代表频道已经播放了2700多部电影……老师,华国从建国以来,总共才拍了多少部电影?不到4000部!”

张海芳终于收敛了笑意,因为林麦冬说的这个数据是对的。

没错,从1949到1996,全华国的影片产量只有3000多部。

等于说,六公主正式开播到现在,从数量上来说,已经快把国产电影几十年的产量播完了。

虽然实际上,六公主播放的片子并不只是故事片,节目部这大半年来,绞尽脑汁增加电影放映外的节目时间,但收效甚微,只有一个《流金岁月》算比较成功。

除故事片和节目外,还会播放一些科教、文教电影,以及从国外进口的片子。

但都是杯水车薪。

科教文教片本来就不多,大多数还是占用不了多少时长的“中片”(比短片长,大概30-40分钟)。

进口片则是太费钱,一方面要花国家本就紧张的外汇储备,另一方面,就算买来,还得花钱翻印分离影像和声音,重新制作译制音轨和字幕,这又是一笔额外花销。

所以两者只能作为添头,不能当主力,主力还得是国产影片。

而且产量还不是最糟糕的。

“张老师,咱们频道这一年来,总共买了多少片子?”

“……”

张海芳默然,听到这个问题,她就头疼:“……截止上次去你们青影厂,目前买了2100部。”

“还能撑多久?”

“从开播我们就很节约,偶尔还会重播一些收视率比较高的影片,但即便这样,也只能再撑几个月。”

“之后呢?就是不断重播?”

林麦冬没有问他们为什么不把国产电影全买来,因为那不现实,六公主有自己的任务,制片厂和中影也有他们的任务。

他们把片子全卖了,观众都从电视看,他们的发行、票房和宣传任务怎么办?

张海芳默默点头。

如果有可能,她当然不愿意重播,六公主最初创立,就是尝试利用电视观看电影的便利实惠,和庞大的片库促进收视率。

而收视率,是能通过广告招商换成钱的!

去年一年,央妈广告收入突破20亿,今年不到年底,就已经接近30亿,而六公主开播到现在,也有了几千万广告收入。

这既是蹭央妈的平台热度,也是因为不断推出的“新”电影,极大促进了收视率,引来广告商追捧。

片库的问题已经困扰张海芳很久了,她现在一想就脑壳痛,连带着对气势逼人的林麦冬都有点迁怒了,捏着眉心略微不耐道:“你提这些干什么,你能解决频道的困境吗?”

“能啊!”

林麦冬点头。

“……?”

张海芳愕然,抬起头,表情惊疑不定:“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知道啊,而且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既然片库不足,那么频道拿出一部分钱,根据自己的需求投资拍摄电影不就解决了?”

“……”

听到这个建议,张海芳一时间都差点气笑了,她感觉这孩子在拿她寻开心,情绪越发不耐:“这么简单的办法,你以为我们没考虑过吗?你也是拍过片子的,一部电影光胶片成本有多高,你难道没有一个基本认知……”

话未说完,她就见林麦冬摊手:“我知道,但我没说用胶片拍啊!”

“嗯?”

张海芳又愣住了。

然后,她就看到林麦冬打开挎包,从里面掏出两份杂志,接着拿着那两份杂志坐到她身边,摊开给她看。

杂志是繁体字,应该是从香江那边过来的。

“这是我挤出生活费,又托摄影系一位香江师兄的关系,从香江带来的电影杂志,一本介绍电影史,您看这里,专门有一篇介绍电视电影。”

“电视电影?”

“对,这是一类定义比较模糊的电影制作放映模式,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它从拍摄到最终面向观众,就是奔着电视播放这个渠道去的,在国外发端于70年代,您看,这里介绍了它的主要优点就是低成本。”

看着摊开的杂志上大坨大坨的繁体字,张海芳摸来眼镜戴上,注意力很快就投入了进去。

但杂志介绍的毕竟是电视电影的发展史,具体细节描述并不太多,比如,文章中反复提及的“低成本”,张海芳就没有看到为什么低。

她再次抬头,望向林麦冬。

似乎知道她想问什么,林麦冬摊开另一本杂志,那是一张巨幅相片,应该是刊登在杂志上的广告。

相片里是一台摄影机。

知道她不是电影专业人士,林麦冬也没卖关子,指着那照片里的摄影机说道:“电视电影低成本的关键就是拍摄器材和耗材,这台机器叫dVcAm,索尼今年新推出的一类广播级数字录像机,您看这里——”

林麦冬点了点照片里,放置在摄影机旁边的一个小盒子:“它低成本的秘诀之一,就是这个,磁带!”

“磁带?”

“对,就是录像带,不过它这个是专业级的,您买过录像带吗?想想胶片什么价格,它又是什么价格,我拍《雇佣人生》,一本16mm胶片,学校还给青影厂专门打了招呼,只收我1200,这盒录像带还没上市,不清楚具体价格,但从我了解到的类似录像带价格看,恐怕2、300就能拿下,成本两相对比,我们取中间数5倍来算。”

“还有这个,您看磁带盒上这数字,34,代表它能录34分钟,一本胶片只能录11分钟左右,里外里又是3倍差距……这加起来就是15倍啊!”

不用林麦冬强调,张海芳的眼睛已经亮起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