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网游动漫 > 桔子一梦 > 成语故事 草菅人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草菅人命

[cǎo jiān rén ming]

汉语成语

“草菅人命”这一成语源自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故事。其相关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班固所着的《汉书·贾谊传》之中。

所谓“草菅人命”,原本的含义是将杀人视作如同铲除杂草一般轻而易举,肆意地剥夺他人宝贵的生命。这种行为简直就是对人类性命的极度漠视和践踏,完全不把人的生死当回事儿。它形象地比喻了那些轻视人命价值、凶残无道之人,他们毫无顾忌地滥用权力或武力,残忍地杀害无辜百姓。

在实际运用中,“草菅人命”这个词语常常被用作谓语,表示某人实施了这种残暴的行径;也可用作宾语,例如“他竟敢如此草菅人命!”;还能当作定语来修饰名词,比如“那是一个草菅人命的恶魔”。无论是哪种用法,都生动而深刻地描绘出了那种视人命如草芥的恶劣行径以及其所带来的惨痛后果。

中文名

草菅人命

拼音

cǎo jiān rén ming

近义词

滥杀无辜、生杀予夺、杀人如麻

反义词

为民请命、为民除害

注音字母

ㄘㄠv ㄐ1ㄢ ㄖㄣˊ ㄇ1ㄥˋ

成语出处

《汉书·贾谊传》

语法结构

动宾式

语法属性

作谓语、宾语、定语

成语出处

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1

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草菅人命”。1

成语典故

汉文帝时期,在洛阳这片古老而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上,诞生了一位名叫贾谊的杰出文人。他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聪慧和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凭借着自身卓越的天赋与不懈的努力,年纪轻轻就积累了渊博的学识和出众的才华。

由于其声名远扬,贾谊有幸受到汉文帝的召见,并被委以博士之职。在此期间,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为朝廷建言献策,表现得极为出色。不久之后,因其才能备受赏识,贾谊再次得到晋升,担任起太中大夫这一重要官职。然而,正所谓树大招风,贾谊的才华横溢引来了他人的嫉妒与陷害,最终导致他被贬谪至长沙,成为长沙王的太傅。

政治生涯中的这番挫折,令贾谊深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他不禁想起了同样命运多舛的古代文学家屈原,于是以屈原自比,挥笔写下了感人至深的《吊屈原赋》以及其他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文章。这些作品不仅抒发了他内心深处的苦闷与悲愤,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

时光荏苒,后来汉文帝念及贾谊之才,将他重新召回宫中。这次归来,贾谊肩负起更为重要的使命——担任梁王刘揖的太傅。梁王作为汉文帝最为疼爱的儿子,一直被寄予厚望,汉文帝期望他日后能够顺利继承大统,君临天下。因此,汉文帝特别嘱咐贾谊,务必要让梁王多读圣贤之书,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面对这一重任,贾谊经过深思熟虑后发表了一番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对于皇子的教育而言,教授其书本知识固然不可或缺,但相比之下,教会他如何成为一名正直善良、品德高尚之人则显得更为关键。因为唯有拥有优良的品德与深厚的修养之人,才有能力承担起治理国家、安定天下的重大责任,从而造福黎民百姓,开创出繁荣昌盛、长治久安的太平盛世。倘若如同秦朝末年时期,赵高教导秦二世胡亥那般,向其传授的尽是些残酷严苛的刑法牢狱之事,所教授给他学习的不是砍头、割掉鼻子之类的酷刑,便是株连九族、满门抄斩等残忍手段。如此一来,当胡亥登上皇位之后,便肆意妄为地胡乱杀戮,将杀人视作如同收割茅草一般稀松平常之事,丝毫不以为意。难道真能说胡亥天生就是个穷凶极恶之徒吗?实则不然,他会变成这般模样,归根结底在于教导他的人未能正确引领他步入正途,这才是导致此种结果的根本缘由所在啊!

后来,贾谊被派往梁国出任太傅一职,他全心全意、尽心尽力地辅导着梁王。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梁王竟在一次骑马时不幸意外坠马身亡。贾谊深感自己未能完全尽到身为太傅应有的职责,于是自此以后整日都忧心忡忡、闷闷不乐,时常以泪洗面,就这样仅仅过了一年时间,贾谊便与世长辞了,离世之时年仅 33 岁。尽管贾谊英年早逝,但值得庆幸的是,他那段关于治国理政和人才培养的精彩论述却得以流传后世,为后人所传颂借鉴。

成语寓意

好的,以下是根据你提供的信息扩写而成的一段文字:

胡亥此人骄奢淫逸且草菅人命,他肆意妄为地剥夺他人生命,视百姓如蝼蚁般任意杀戮。正是由于这种惨无人道的行径,使得秦朝这座看似坚不可摧的大厦最终走向崩塌与覆灭。

需知,人生而平等,无论贫富贵贱,皆应受到同等的对待和尊重。正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当我们心怀敬畏去尊重他人时,自然能赢得他人的敬重;反之,如果总是以傲慢无礼的态度待人接物,那么换来的必然只会是他人的冷眼相待。

这种相互尊重的观念应当从孩提时代起便深深植根于每个人的心间,成为伴随一生的处世准则。唯有如此,社会方能和谐有序,人间才能充满温暖与善意。

运用示例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所以说,为官做吏的人,千万不要草菅人命,视同儿戏!”1

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像某人这样的官,真正是草菅人命了。”1

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二六回》:“况且内中有人到过云南,晓得那里官府待百姓的暴虐,……这些话说说,也教官府听见,怕人家不服,不至依然草菅人命。”1

成语辨析

草菅人命—视如草芥

“视如草芥”这个成语意味着将他人或者某种事物视作微不足道的小草般对待,充分展现出对其极其轻视的态度。它与“草菅人命”这一表述存在相似之处,即二者均传递了极度轻蔑和不屑的意味。然而,它们之间仍具有明显的差异。

首先,从适用范围来看,“草菅人命”仅仅适用于描述对人的轻视行为,而无法应用于其他非人类的物体;相比之下,“视如草芥”不仅可以针对人来使用,还能够延伸至各种物品、情况等方面,其适用范畴更为广泛。

其次,就语义强度而言,“草菅人命”所表达的轻视程度要远远高于“视如草芥”。前者侧重于强调对生命的漠视和肆意践踏,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后者虽然也是轻视之意,但相对较为温和一些。

此外,在语法功能上,“草菅人命”更多地被用作谓语成分,同时也经常充当定语角色;而“视如草芥”同样以谓语形式出现居多,不过通常不会用作定语。当“视如草芥”作为谓语时,其前面往往会伴有用来指明对象的介词短语充当状语,例如:“他竟将别人的努力视如草芥。”但“草菅人命”则一般不存在这样的用法。

最后,从结构特点上来看,“视如草芥”的结构较为灵活,可以进一步拓展成“视……如草芥”的形式,比如“视名利如草芥”;反观“草菅人命”,并不具备这种扩展方式。

综上所述,尽管“视如草芥”和“草菅人命”都体现了对人或事物的轻视态度,但在具体运用时需要根据语境和想要表达的含义来准确选择合适的词汇,以确保语言表达的精准性和生动性。

参考资料

[1] 草菅人命 · 汉典 [引用日期2019-11-26]

[2] 汤木编着. 成语故事[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2015.03:34-35

[3] 王俊编着. 读成语识天下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丑恶篇 1[m]. 北京:开明出版社, 2015.07:33

在那个黑暗的朝代更迭之后,民间兴起了一股神秘力量。这股力量由一群智者组成,他们深知“草菅人命”带来的灾难,决定成立一个组织,名为“护生堂”。

护生堂的成员们游走在世间各个角落,监督着官员和平民的行为。他们一旦发现有草菅人命的迹象,就会暗中收集证据并公之于众。

有一天,一个恶霸在小镇上横行霸道,随意殴打百姓致死,仿佛视人命如草芥。护生堂的一位年轻弟子阿离听闻此事,赶到小镇。阿离乔装打扮接近恶霸,搜集到足够的证据后,趁着夜色将证据张贴在小镇的各处。民众看到证据群情激愤,联合起来将恶霸扭送到衙门。衙门见证据确凿,不得不严惩恶霸。

这件事传遍四方,许多潜在的作恶者有所收敛。护生堂也不断发展壮大,他们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逐渐明白生命的珍贵,“草菅人命”的事情越来越少,世间慢慢变得更加公正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