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威凤赋之李世民 > 第156章 乘胜追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随着蒲州被唐军攻破之后,这座原本作为刘武周进攻长安城坚实桥头堡的战略要地,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落入了唐军之手。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般传到了刘武周那里,使得这位一直以来雄心勃勃、企图逐鹿中原的枭雄瞬间变得坐立不安起来。

心急如焚的刘武周立刻奋笔疾书,一封言辞恳切而又急切的书信迅速写成。他将自己心中的焦虑与期望全都倾注于笔墨之间,然后小心翼翼地封好信封,并派遣一名亲信快马加鞭地送往宋金刚处,命令宋金刚无论如何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压制住唐军那愈发锐不可当的气势。

收到信件后的宋金刚眉头紧锁,一脸凝重地展开信纸仔细阅读着上面的每一个字。看完之后,他烦躁地伸出手用力抓了抓自己那略显凌乱的头发,随后转头看向站在一旁同样面色阴沉的军师梁奕,忧心忡忡地说道:“如今我军在李世民的布局之下,简直就像是蚊子想要去叮咬一只乌龟一样,根本就是无处下嘴,完全找不到任何突破口啊!而且最为糟糕的是,咱们的粮道竟然也已经被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给截断了,这可真是雪上加霜啊!”

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梁奕却并没有像宋金刚那样显得惊慌失措。只见他微微眯起眼睛,若有所思地沉思片刻后,突然眼前一亮,胸有成竹地开口说道:“宋将军不要急,方才斥候不是前来禀报说李世民已经率领一部分士兵离开了柏壁,正在火速赶往蒲州方向么?依下官之见,他此行十有八九是去向身在蒲州的李渊当面汇报战况。既然如此,咱们何不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果断出兵攻打唐军主力所在的绛州呢?只要能够一举攻克绛州,那么唐军精心策划的所有作战计划必将被彻底打乱,到时候局势必然会朝着有利于我方的方向发展。”说到这里,梁奕的脸上不禁流露出一抹自信满满的笑容。

宋金刚缓缓地抬起头来,目光凝视着那张摊开在桌上的地图。他仔细研究着地图上的每一个标记和线条,眉头微皱,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战略决策。过了一会儿,他微微点了点头,转头看向一旁站着的梁奕说道:“嗯,梁兄所言极是!若趁着李世民此刻不在军中,咱们前去攻打绛州的确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啊。”

说罢,宋金刚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之色。只见他猛地站起身来,双手握拳,大声喊道:“众将听令!即刻整军出发,随我一同攻打绛州!”一时间,营帐内气氛紧张而肃穆,将领们纷纷领命而去,开始集结军队准备出征。

宋金刚身穿着那厚重而闪耀着寒光的战甲,稳稳地骑坐在一匹高大威猛、毛色乌黑发亮且四蹄强健有力的战马上。他犹如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其身后,则紧跟着一支浩浩荡荡、气势磅礴的大军。这支军队人数众多,一眼望不到尽头。

一路上,马蹄声响彻云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仿佛一条土黄色的巨龙在空中翻腾飞舞。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鲜艳夺目,与漫天的尘土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壮观无比的画面。那场面真是声势浩大,让人不禁为之震撼。

然而,此时此刻,李世民并未身在营地之中亲自指挥唐军迎战。但早在他出发前往蒲州之前,便已将一切安排妥当,并特别嘱咐副将李世绩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小心提防宋金刚前来偷袭。正因如此,唐军的防御工事修筑得固若金汤,坚不可摧。

远远望去,可以看到城墙上布满了密集的箭垛,如同刺猬身上的尖刺一般,闪烁着冷冽的光芒。李世绩率领着守城的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手持弓箭或长枪,严阵以待,他们目光坚定,透露出一股无畏的勇气和必死的决心。整个军队的士气极为高昂,人人都坚信自己能够抵挡住敌人凶猛的攻击。

面对眼前如此严密的防守阵势,宋金刚却丝毫没有退缩之意。相反,他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尽快攻克这座城池。因为对于他来说,此役乃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如果不能取胜,那么等待他们的只有失败和灭亡。想到这里,宋金刚紧紧握住手中的长剑,猛地一挥,同时高声下达命令道:“众将士听令!今日之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给我全力进攻!务必速战速决!先登者,赏银五千两!”

伴随着他这一声怒吼,无数云梯瞬间被架起,如同一条条巨大的蟒蛇伸向城墙。与此同时,攻城车也发出一阵轰隆隆的巨响,带着排山倒海之势向着城墙缓缓推进。宋金刚麾下的将士们听到命令后,毫不犹豫地拿着盾牌如潮水般汹涌澎湃地朝着绛州城猛扑过去。一时间,喊杀声此起彼伏,响彻天地之间,震耳欲聋。

然而,那高耸而坚固的城墙之上,守城的唐军将士们严阵以待,面对着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源源不断涌来的敌军,竟然没有丝毫畏惧之色流露出来。只见他们紧紧地挨在一起,整齐划一地排列在城墙上,每个人的手中都牢牢地紧握着锋利无比的弓箭,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坚定不移地凝视着城下虎视眈眈的敌人。

就在敌军逐渐逼近的时候,身经百战的李世绩敏锐地捕捉到了最佳的攻击时机。他猛地站直身子,扯着嗓子高声大喊道:“弓箭手准备,射击!”随着他一声令下,训练有素的唐军立刻行动起来,纷纷迅速拉开弓弦,将一支支锐利的箭矢瞄准了城下密密麻麻的敌阵。刹那间,万箭齐发,犹如疾风骤雨一般铺天盖地地射向敌群。

不仅如此,英勇无畏的唐军战士们还齐心协力地搬动起一块块巨大沉重的滚石,然后使出全身力气狠狠地朝着那些企图攀爬上城墙的敌人猛砸过去。每当这些滚石轰然滚落,都会伴随着一阵凄厉刺耳的惨叫声响起,同时也会在敌阵之中引发一阵不小的混乱与恐慌。

就这样,敌我双方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拉锯战。整个战场上火光冲天,硝烟弥漫,战况之激烈简直超乎想象,仿佛连头顶上方的整片天空以及周围辽阔无垠的大地都被这熊熊燃烧的战火所彻底笼罩住了。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响彻云霄,各种兵器相互碰撞交织而成的铿锵之声更是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在人们的耳畔久久回荡,始终不曾停歇。士兵们一个个舍生忘死,奋不顾身地冲锋陷阵,奋勇杀敌。他们的身影在火光与硝烟之间穿梭交错,刀光剑影闪烁不停。鲜血像决堤的洪水一般四处流淌,很快就染红了脚下原本坚硬干燥的土地,使其变得泥泞不堪,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血腥气息。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然而战场上的硝烟却从未停歇。宋金刚如同一只狡猾的狐狸,不断地变换着战术,试图找到唐军防线的破绽。有时候,他会集结起大量的兵力,如汹涌的潮水般向着城门猛扑而去,那气势磅礴的攻击让人胆寒;而另一些时候,他又如鬼魅般分散兵力,派遣多路军队去偷袭城墙的各个薄弱之处,妄图以出其不意的方式撕开唐军的防御阵线。

不仅如此,为了能够突破唐军的坚固防线,宋金刚更是毫不吝啬地派出自己麾下最为精锐的部队。这些士兵个个都是身经百战、悍不畏死的勇士,他们组成敢死队,抱着必死的决心向唐军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冲锋。每一次冲击都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喊杀声震耳欲聋,刀剑相交之声不绝于耳。

而在高高的城墙上,屈突通与李世绩并肩而立。他们神色凝重,目光紧紧地盯着城下敌军的一举一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同时,他们还要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城中的将士们英勇抗击敌人的疯狂进攻。

“李将军啊,这宋金刚的攻势真是一日胜过一日,愈发凶猛了。照这样下去,末将担心咱们恐怕难以支撑太久啊!”屈突通满脸忧虑地对李世绩说道,额头上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显示出内心的焦虑不安。

李世绩何尝不知道眼前局势的严峻性?宋金刚的攻城行动确实异常猛烈,给唐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是,他深知此时此刻绝不能有丝毫退缩之意,必须咬牙坚持到底。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坚定地回答道:“屈将军不用担心,秦王殿下已然率领大军快马加鞭往回赶来了。我们务必要坚守住这座城池,等待秦王殿下归来。只要殿下一到,便是我军反击之时!”说完这番话,李世绩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与坚毅。

就在此时,宋金刚他也心急如焚,不断加大攻击力度,可绛州城依旧固若金汤,难以攻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军队也开始出现疲态,士兵们的体力逐渐不支,士气也受到了影响。

一名斥候急匆匆地赶来,向宋金刚禀报了一个他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报告将军,李世民他已经率领部队从蒲州出发,正在火速赶回绛州的路上。”

宋金刚闻言,心中不由得一沉。他深知李世民的厉害,若是等到李世民率军归来,与城内的唐军里应外合,发起反攻,那自己的处境将会变得极为不利。想到此处,他不禁在心里暗暗盘算起来:“如今我军已连续攻城多日,将士们早已疲惫不堪,战斗力大不如前。如果此时与唐军正面交锋,恐怕胜算不大。”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尽管心中充满了不甘,但宋金刚最终还是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面色凝重地高声下令道:“停止攻城,全军撤退!”随着他的命令下达,原本激战正酣的战场瞬间安静下来,汉军如潮水般退去,只留下一片狼藉和满地的尸首。

宋金刚在攻打绛州时遭遇失利后,大唐于临汾地区的形势开始朝着有利方向发展。如此一来,坐镇太原的刘武周再也无法安坐如山。他心急如焚,当机立断地召集了麾下一众将领以及足智多谋之士,举行紧急会议,期望能集思广益,商讨出一条足以彻底扭转当前不利战局的锦囊妙计。

在宽敞明亮的议事厅内,将领们神情严肃而专注,目光齐刷刷地落在那张详细描绘着河东地区复杂地形地貌的巨大地图之上。他们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那一个个再熟悉不过的地名,苦苦思索着能够出奇制胜的应对之策。

就在此时,一名将领挺身而出,大声说出了自己深思熟虑后的见解:“启禀陛下,如今唐军的主力部队正屯驻于柏壁一带,倘若我军试图联合位于中间地带的夏县对其发动攻击,恐怕极易落入敌人精心设下的埋伏陷阱之中。依末将之见,倒不如从这两翼另寻破敌良策。”

刘武周听完这名属下的提议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同。他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地图,一边若有所思地说道:“嗯,此计甚妙!如若我军能够分出一部分兵力直取潞州,并顺利攻克长子和壶关等地,那么便可成功打通与王世充势力范围的联络通道。本王有信心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王世充与我方携手并肩,共同对抗强大的大唐军队。届时,敌我双方合力出击,定能一举打破眼下僵持不下的僵局,重振我军声威!”

“但是,如果我军无法顺利拿下长子和壶关这两处要地,那该如何是好呢?”另一名将领眉头紧皱,忧心忡忡地提出了这个令人不安的问题。他的话音刚落,在座的众人顿时面面相觑,沉默不语。一时间,营帐内弥漫着紧张而压抑的气氛。

就在这时,刚才那位发言的将军再次挺身而出,他目光坚定地看着大家,大声说道:“倘若果真如此,那我们不妨改变策略,转而去攻打卡在吕梁一线的唐军。只要能够将他们一举击溃,那么我们后方的粮道便不再会受到任何威胁!”

然而,他的提议并没有立刻得到众人的响应。有人紧接着反驳道:“可是据可靠情报显示,李世民已然派遣了一支实力强劲的部队驻守在那里作为应援啊。”此言一出,更多人的脸上浮现出忧虑之色。

面对这些质疑与担忧,刘武周却显得格外镇定自若。只见他微微一笑,然后自信满满地回应道:“那岂不是更好?既然敌军主动送上门来,那我们正好可以集中兵力,精心谋划一番,将其彻底消灭干净!如此一来,不仅能解除后顾之忧,还能大大削弱唐军的有生力量。何乐而不为呢?”说完,他眼神犀利地扫视了一圈在场的将领们,仿佛在等待着他们的认同与支持。

将领们面面相觑,有些人开始悄悄地与身旁的同伴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神,仿佛在用这种无声的方式交流着内心的想法;还有些人则紧皱眉头,双手抱胸,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一时间,整个营帐内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凝重的气氛。

过了一会儿,将领们像是达成了某种默契一般,纷纷微微颔首,表示对刘武周所提出建议的认同。毕竟,面对眼前强大的唐军防线,如果采取正面强攻的策略,恐怕会损失惨重。此时,使用迂回战术,逐个击破敌军的防线,似乎成为了他们唯一可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