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再转向桃海县。
《中青报》上那篇软文广告的幕后推手,正是桃海县的县委书记吴德明。
他的这一招,既为叶卫东洗清了冤屈,又巧妙地宣传了县汽修厂能修嘎斯m21的事,可谓一箭双雕。
事情的起因是高阳与叶卫东的一次私下谈话。
高阳提出,叶卫东受了冤屈,理应得到补偿,比如可以帮叶卫东安排工作或推荐上工农兵大学。
然而,叶卫东对这些提议都婉拒了。
后来,高阳又提出经济补偿,叶卫东依旧不为所动。
无奈之下,高阳到了桃海县之时,他就向吴德明请教。
吴德明灵机一动,提议在登报澄清叶卫东冤屈的同时,顺带宣传桃海县汽修厂的技术能力,尤其是叶卫东修理嘎斯m21变速箱的事迹。
于是,就有了那篇插入了软文广告的报道,并且还在末尾特意附上了县汽修厂办公室的电话号码。
报道一出,县汽修厂的电话立马被打爆了。
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一个接一个,都是来求修车的。
汽修厂的接线员忙得满头大汗,只能统一回复:
“抱歉,现在排单已经到五月份了,您得等等。”
可即便如此,订单还是像雪片一样飞来,不到一周,已经接了上百台车了,而且每天还在增加。
刘志彬每天都要跑到县委,向吴德明汇报订单进展。
吴德明拿着算盘,噼里啪啦地算了一笔账:
只要叶卫东和那位外国专家奥利维尔能回来帮忙,县汽修厂就至少能赚三十多万!
这对于年财政收入还不到百万的桃海县来说,简直是一笔天降横财。
可问题是,叶卫东请假外出了,人影都见不着。
县里急得团团转,派人去星城矿冶研究院找奥利维尔,想请他独自提前出手。
可奥利维尔一听,立马摇头,用英语告诉翻译人员:
“不行,没有叶卫东,我绝不会动手。”
他的理由很简单:“我是矿产专家,修车只是副业。要不是为了感谢叶卫东,我才不会掺和这事。”
这下可好,就算叶卫东回来,奥利维尔也不一定会出手。
不过,听说叶卫东已经学会了这门技术,未来的维修工作只能靠他了。
县里无奈,只能干等着叶卫东回来。
尽管县里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但吴德明的心里还是七上八下。
他想不通,叶卫东为什么连进厂当工人或上工农兵大学的机会都不要。
这样的叶卫东,会愿意接下这项要到全国各地东奔西跑的维修任务吗?
为了确保叶卫东一回来就能投入工作,吴德明召集了汽修厂的刘志彬等人开了好几次会。
随着订单越来越多,吴德明甚至派了周锡兵去天河公社,要求公社和青山大队全力配合,一旦叶卫东回来,立刻借调到县汽修厂。
这项任务被列为县里的“政治任务”,必须完成。
天河公社和青山大队虽然满口答应,但心里却直打鼓。
叶卫东请了一个月的假,去了北大荒和京城那么远的地方,谁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
到了四月中旬,吴德明又接到一个棘手消息:夏爱国被抓了后,银都纺织厂原先给他的工作岗位需要重新安排。
因为吴德明之前牵线搭桥,银都纺织厂又找上了他,要求最迟五月初必须确定接替人选。
吴德明一听,头都大了。
他本想帮李华兴副市长的忙,没想到李副市长推荐的竟是夏爱国这种不靠谱的人。
吴德明想再联系李华兴,但一想到夏爱国差点害了为县里立下大功的叶卫东,心里就冒出一股无名火。
若是他再跟李副市长打电话谈起这事,他也担心李华兴误会自己有兴师问罪之嫌,索性决定自己拍板。
没想到,消息一传出去,银都和桃海县的人纷纷找上门来,都想花钱买下这个工作岗位。
其中,就包括青山大队的知青周霞。
周霞是银都人,那个纺织厂与她家还相隔不远。
而这段时间,周霞因为叶卫东事件和李小娟闹翻了,在知青队伍里备受排挤。
青山大队的知青们除了王运开与她关系不错,连郑敏都有点对她不大搭理了。
而由于周霞之前的言论,青山大队的社员们也有了各种各样的言论,说周霞是个白眼狼,人家叶卫东以前关心过她,帮助过她,可她却在关键时刻为了自己不仅不帮助叶卫东,反而诋毁他。
这样的日子,周霞自然过得十分不痛快。
更关键的是,如果叶卫东回到青山大队之后,一旦叶卫东知道了她曾经那样做,她自己都感觉无颜面见叶卫东。
现在的周霞,一心只想着要是能尽快离开青山大队这个伤心地就好了。
在得知夏爱国的工作岗位空缺后,周霞的心思一下子通透起来,她立马就请假回了一趟银都。
一回到家里,她就向父母哭诉自己在青山大队的艰难处境,恳求家人无论如何都要帮她拿下这个岗位。
“爸,妈,你们一定要帮我想办法!只要我能拿到这个工作,就能脱离苦海,成为吃公粮的工人了!”
周霞哭得梨花带雨,家里人听了,心疼得不行,立马开始四处奔走。
………………
再说吴德明,由于求他的人实在太多了,让他左右为难。
在那个年代,收受贿赂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别人不敢送,他更不敢收。
而这个岗位给谁、不给谁,吴德明都感到棘手。
正当吴德明为此焦头烂额时,刘志彬又来汇报汽修厂的工作进展。
谈到叶卫东何时归来以及他是否愿意接受任务时,吴德明突然灵光一闪,拍案道:
“有了!咱们不如把银都纺织厂的工作名额送给叶卫东!他自己如果不需要,也可以让他决定转给谁。”
刘志彬一听,连连拍马屁:“吴书记,您这招真是高!叶卫东要是知道了,肯定对您感激不尽!”
吴德明笑了笑,心里总算有了点底。
只是,眼看就到四月下旬了,银都纺织厂又要求人员必须在五月初到位,也不知道等叶卫东回来时是否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