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弗朗茨二世逝世的余波依然在扩散,之前同奥地利打得火热的小邦国们,也都如同霜打了的茄子一般。

很多邦国政府都对奥地利失去了信心,毕竟他们的大使在见到新皇帝和他的首席顾问之后,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斐迪南一世皇帝是一位好人,但是他恐怕无法驾驭这个庞大的帝国。

而首席顾问,卡尔·冯·斯鲁特先生是个十足的蠢货。

新皇帝和他的帝国会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断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若是我们站到奥地利一边,就不得不和他们一同面对挑战和压力,这并不符合本国的利益。

奥地利已经完成了1400公里铁路建设计划中的20%,维也纳和摩拉维亚之间的铁路已经建成,世纪工程塞默林铁路也已开始修建。

塞默林铁路的造价预计是普通铁路的三倍以上,但意义也十分重大,不仅可以让海滨地区与维也纳的联系加强,更沟通北意大利,从而盘活全局。

普鲁士人疯狂建设了两百公里铁路,只不过并不在他们的国土上。

而普鲁士的新经济顾问,对北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加盟国提出了一个新的铁路标准。

这个铁路的轨距,与奥地利人的铁路轨距并不相同,更宽也就意味着能装载更多的货物。

而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真实目的是,帮助普鲁士将奥地利的影响力控制在南德意志。

老实说,弗兰茨打心里佩服这位经济学家,居然能想到用这种方法来排挤奥地利。

其实,此时的奥地利也有反制的办法,那就是改变轨距,或者是强行要求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成员按照奥地利的标准建设铁路。

但是无论哪种选择都会影响奥地利在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声誉,更重要的是需要一个稳定强大的政府。

摄政议会让奥地利政府的效率大打折扣,甚至科罗拉夫伯爵和梅特涅亲王,根本没有认识到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险恶用心。

不过这也难怪,因为无论科罗拉夫伯爵,还是梅特涅亲王,他们对铁路的了解都十分有限。

弗兰茨看到这件事的时候,基本上大局已定,现在补救的意义也不大。

而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计谋,让弗兰茨看到了未来奥地利的一种新可能。

此时英国已经建成了超1000公里铁路,而法国也有了将近300公里铁路。

俄国,一位对铁路痴迷的奥地利工程师弗兰兹·格斯特纳给尼古拉一世写了封信。

信上描述了一个宏大的计划,他计划修建一条铁路将圣彼得堡和喀山连接在一起,以加强沙皇对西西伯利亚的控制。

这条铁路全长超过1000公里,这是一个令当时人难以置信的计划。

然而这却引起了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极大兴趣,觉得这铁路是上天赐给俄国的礼物。

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想法更加大胆,他想用铁路连通整个大斯拉夫帝国。

君士坦丁堡——圣彼得堡——喀山——雅库茨克(俄国远东城市)——阿拉斯加

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沙皇尼古拉一世成立了一个铸路委员会。

结果当然是遭到了大臣们的激烈反对,权贵们不同意皇帝的意见,公开反对在国内建任何铁路。

其中最反对的是财政大臣康克林伯爵,他在一份给沙皇的报告中说,财政部没有一分钱是留给铁路的。

而俄国的专家们也纷纷跳出来,为康克林伯爵站台。

他们提出火车的运货量太少,还不如三百匹马的运量多,而俄罗斯帝国有骡马五百万匹,完全可以应对任何情况。

此外俄国缺乏煤炭,为了驱动火车不得不将森林砍伐,这会导致俄国平民没有生火的木材。

俄国的生铁产量严重不足,若是铸造如此长的铁路必须从外国进口大量生铁,而这将使俄国的冶金业进入寒冬。

尼古拉一世最信任的手下,柳拜公爵更是提出,这极有可能是奥地利人的阴谋,利用铁路来削弱俄国国力,好在瓜分奥斯曼的行动中占得先机。

最后尼古拉一世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宏伟蓝图,但是他并没有心灰意冷。

俄国依然没有铁路。

美国人一年间修建的铁路,比此时法国铁路的总长还要长,400公里。

由于美国的棉花产量超过了预期,所以导致棉花的价格下降。

但是此时英美的小麦都经历了超级大丰收,种小麦的农民经历了亏损之后,纷纷改种棉花。

棉花价格虽然有所下降,但是总体依然走俏,至少不会赔钱。

而美国政府这一年出售的土地收入,已经完全可以偿还美国政府欠下的债务,预计明年会出现大额的财政盈余。

萨克森又向奥地利购买了500台蒸汽织布机,奥地利的加入再加上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成立,让萨克森的财政收入几乎是翻倍增长。

这不仅因为萨克森是德意志的纺织中心,更因为他是德意志关税同盟中最大的二道贩子。

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摩擦不断,而夹在普鲁士和奥地利中间的萨克森则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毕竟商人不会和钱过不去,两国摩擦,并不能阻止两国商人做生意。

奥地利的机械制造业虽然得到了不少订单,但是依然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英国人的竞争,因为此时英国已经允许向外出口机械。

英国的机械制造起步比奥地利要早得多,工艺水平自然也高得多。

若不是有德意志关税同盟保护,再加上汉诺威拒绝加入德意志关税同盟,奥地利的机械制造业会像历史上一样,奔着农业技术的方向越走越远。

奥地利由于内部出现了混乱,增加了军队的开支,但是削减了奥地利陆军人数,现为44万人。

法国出于自身安全考虑,又增加了两万名士兵和宪兵,以及若干土着军队,总兵力达到53万。

普鲁士依然是二十万,俄国发动了对国内游牧民的战争,兵力依然保持在六十万不变。

这一年法国和奥地利都开始更新自己的武器装备,更加稳定的新式前装击发枪。

法国研制出了新式的野战炮,更轻,更准确的4磅炮。

而奥地利研制出了历史上有名的自杀神器,这种火炮拥有远超同时代同口径火炮的射程和威力。

但是由于铸炮技术和没有更好的铸炮材料,这种火炮的炸膛几率高达20%,比后世的俄罗斯转盘还要刺激。

奥地利的海军迎来了他们十年内的第四位海军元帅,这位元帅的身份依然不是一名职业军人,而是一名经营内河航运的商人—瓦鲁斯·塔菲。

奥地利的财政收入为了1亿5800万弗罗林,高于历史同期的1亿3200万弗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