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内
李静正对着机器进行精细打磨,进度缓慢,但她依然努力工作着。
易中海自家中归来后状态明显变得抑郁,并且几乎不主动与人交流了。
主任郭大龙对他很关照,给他调整了一个更舒适的工作位置并且赋予他一些重要的任务以表彰他卓越的能力。
然而这也使得李静失去一位有力的帮助。
她只能独自硬撑下来。
休息区的小孙和另一个工友交谈引起了她的关注。
提到有人成功通过考核成为优秀工人,这使她在心里燃起一股斗志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倍努力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李静深吸一口气决定去找自己的师傅争取指导。
会议室里,几位家属静静听着侯伟民带回的信息,并得知两位通过考核员工的情况,让他们放下了一些心头的大石。
之后会议内容还包括对此次事件进行了说明,虽然不多但却传达出了明确的关怀和支持态度。
会场上杨佑成总结了这次经历的重要性,同时向在场人员分发出几个精心准备好了装满各种奖品的信封。
这些物品包括金钱、食品票券以及实用的生活用品等等。
这一切让所有人都感到无比温暖。
接受者表示诚挚感谢,也表达了对自己亲朋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离开办公楼后,小华发现娄阿姨正抱着孩子往窗外来。
她们简短寒暄过后,各自又投入新的活动去了。
而这一切的变化背后则反映出工厂内外对于个人奋斗、职业晋升及其背后情感关系之间复杂的牵扯与交织。
深夜中到达的新一批后备成员,由沈强带领进入宿舍楼并简单介绍一下环境和注意事项。
林志新虽然并非出身于专业院校,在机械装配这条路上连学徒都没做过,但作为项目的总负责人,他的远见卓识和领导能力却不容小觑。
“六个人,不少了,我看看。”
“咦,这两人,成绩突破三?不错嘛,快赶上标准水平了。”
林志新抚须点头,神情认真。
沈宇解释道:“最后一轮考核里,杨立明和王刚的表现相当出色。”
“嗯,接近我们队伍的水平了。”
林志新满意地点点头,“你们通知他们了吗?”
“还没有,有些事情暂时不必让他们知道。”
“嗯,你的判断没错,那么就告诉他们需要准备的事情吧。”
“好!我马上去处理。”
“很好。”
林志新又低头看了一下手中的纸张,随后微笑着问:“小沈,要不我们安排一个小型竞赛,给他们点激励怎么样?”
“给他们?”
沈宇皱眉反问道。
“对,没有对抗哪来的进步!这不仅能让新人感受到挑战的压力,还能刺激其他成员的积极性。”
“确实……但我认为更多的是后者。
我们这些人都在这个项目时间太久了,有点松懈,需要一些外部的激发。”
林志新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的看法。
“你怎么想?”
‘我能有什么想法啊!’沈宇心中无奈地想着,嘴上却不得不配合道:“您说的有道理。”
说完他便离开办公室,对这位组长的计划感到无可奈何。
尽管这样,组长已下了决定,他也只能回去传达任务情况给队员,而不考虑反对的问题。
仓库内,杨立明收拾完手头上的活儿后想找个人聊聊熟悉一下,没几步路便遇见匆匆回来的沈宇。
“大家都聚齐了,你过来听我说。”
杨立明只好返回来。
几分钟后所有人齐聚一堂。
沈宇站在中央说明道:“这次召大家来主要就是要制造一样物件。”
众人听了面面相觑。
陈强问道:“沈组长,精度达到2.0的要求,真的可能实现吗?”
“我们已经尽力练习,并招募更多人员加入以补足人力不足,但这只是最低要求。
若实验不成功,我们会继续努力。”
几天下来,气氛越来越沉重。
第二天空袭号响彻天际时大家纷纷醒来。
经过简短的洗漱、集合,他们被带往一处地下车间。
在那里面等待的除了机器设备之外还有一群同事与一位头发灰白的老者,据说就是他们的张组长。
“各位是新加入团队的伙伴,希望我们能尽快完成任务。”
老者的表情亲切,言语诚恳,但是杨立明隐约感觉到一丝别扭,像是带着某种不易察觉的目的。
然而此时此刻,他还是以饱满的精神态度表达了自己来此学习的心情以及贡献的愿望。
接下来,张组长简单介绍了任务分配和其他注意事项。
当拿到具体任务图并面对所需加工零件的尺寸时,所有人都意识到挑战远比想象中大得多。
而2.0毫米级的精度要求,也让他们明白未来的路充满艰难。
那张图纸的设计极为复杂,一般人若要一口气做完,体力恐怕难以支撑。
“嘿,小伙子,还不动手?”
张组长不知何时出现在林峰身旁,语气带着戏谑,眼里满是幸灾乐祸。
“这事儿拖慢了,错过排队吃饭可没人等你啊!”
他的话音未落,已经引起了周围工友的议论。
这张图纸特意选自特殊案例,其他人只需处理小件,但给林峰的却是一个复杂的整体项目。
平日里,即使是厂里最好的师傅也得花上一天时间才能完成这么大的任务。
之所以将这么繁重的任务交给林峰,不仅是因为不满上次的事让他丢了面子,更多的是想激发林峰的潜力。
沈荣曾经提过,这家伙擅长藏拙,明明有一身本事却从不外露,甚至不知道他的极限在哪里。
上一次测试他仅仅达到了2.8分,显然是有意而为。
林峰瞥了一眼张组长,微笑了一下,根本不把吃饭放在心上。
对他而言,仓库里有的食物足以吃一年,何况每个月还有奖励供应。
“多谢组长提醒。”
“加油,你是我最看好的年轻人,这次重任非你莫属了。”
张组长点头示意。
“努力工作,国家需要你哦!”
说完转身离去,旁边的两名工友疑惑地看了看林峰。
林峰感觉到了他们投来的眼光,无奈地摇摇头,把图纸挂起便投入了工作。
其他工友们瞥了一眼镜子后,迅速埋头工作,口中嘀咕着道长的不公平。
林峰对此浑然不知,只一心想着赶紧完成手中的活儿,然后像金涛那样摸鱼。
身为八级技工,他并不会为了赶进度而牺牲质量,这点专业素养还在。
调整了几下手指的动作,集中注意力后,林峰很快进入了状态。
沈荣远远地看着大尺寸的图纸,转而对张组长表示担忧:“人家好歹也是新人,一开始就被安排如此艰巨的任务,万一信心受挫以后还怎么进步?”
张组长摆了摆手,“你懂什么,年轻人就需要敲打,一味顺着他只会助长惰性和骄傲。
让他们尝点苦头,才是好事。”
“你看老韩和老高的眼睛直了,这是在施压吗?”
沈荣低声嘟囔。
“压力转化为动力嘛。”
张组长言之凿凿,但一旁的沈荣心里清楚,这事看起来有些过分。
于是他悄声问:“你不觉得自己是在打击报复吗?”
张组长却不以为意,“小沈啊,你也该带头做个榜样才对。”
看着沈荣惊讶的模样,张组长微笑着补充道:“去忙吧,我会在这儿看着。”
徐成远坐在办公室里,对着几位新任主任们感到头疼不已。
尽管他们的热情高涨,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远不如那些老资历员工。
化工厂的订单量以前不算充裕但也算不上紧张,但在上个月的事情之后,上级管理层换了人,大家人心惶惶。
如果不是徐成远果断采取措施稳定局势,现在可能早已陷入混乱。
现在他不想看着厂里的经营情况走下坡路,但却没有明确的方向。
“厂长,这个月订单再次下降10个百分点。”
“南边的一家原材料供应商刚刚打电话,称如果再继续下去他们也难以为继,考虑将份额缩减分配至更急需的工厂。”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气氛更加凝重。
“明白了,你们回去,保证生产,尤其是安全问题,不要放松警惕。”
徐成远的声音冷静却坚定,让众人立即离开了办公室。
离开人群,徐成远独自一人叹了口气。
或许留在轧钢厂会是个更好的选择。
这时手机铃声响起,妻子打来电话,告诉他领导派人了解情况,徐成远离家一趟。
十分钟内他回到了家里,见到一个笔挺的人正在家中。
田妮介绍说这位是王干部,并递过证件。
确认无误后,两人聊起了徐成远寄锅之事,原来是给部队的贡献,并不是坏事。
最后得知,那个高压锅出自杨明——红星工厂的一位钳工。
徐成远决定带王干部一起去见他。
在红星钢铁厂里,杨建民正享受短暂的平静时刻。
厂里的生意越来越好,不仅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还有其他创新产品,收益显着。
突然,陈宫走进来带来消息——有客人找,其中就有刚才的王干部。
听完事情原委后,杨建民明白事情的重要性。
经过讨论,确认这个锅的确出自厂里的工人杨明。
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