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权柄之争,是赵桓故意扶起了政事堂来打击三省。
斗争虽然激烈,但耗时其实不长,只有两个月左右。用两个月的时间来平稳过渡,比赵桓直接下令废除三省还是要缓和、安稳一些。
至少三省官员如今的怨气都堆在了李纲身上,觉得是他李纲抢了三省的权柄。哪怕,高层都知道,政事堂如今如此强势,完全是因为背后有官家支持。
要是赵桓直接下令废除三省……俗话说,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就算他是皇帝也少不了被人怨恨。
今日左相、右相终于妥协,表态愿意精简门下省与中书省,赵桓设置政事堂的目的算是达成。
便笑着对孙傅说道:“右相深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实乃我朝肱骨栋梁。那自今日起我朝便废除三省制,改行一省制。”
听闻赵桓之言,孙傅喜出望外,尚书省被保留下来了!所谓右相即尚书右仆射,他本就是尚书省官员。只要尚书省未被取代,他就算是保留了根本!
李纲则紧张不已,问道:“官家,政事堂与尚书省权力高度重叠,这不利于精简机构。”
赵桓摆了摆手说道:“无妨,刚才右相可是亲口跟朕说了,尚书省只执行天子意志。政事堂才代表宰相意志。是吧右相?”
孙傅目瞪口呆,焦急不已的回道:“不是,官家,臣不是这意思,臣的意思是……”
“恩?不是?右相意思是刚才在欺君?人生路长,朕希望卿不要走捷径啊。”
孙傅瞬间像被霜打的茄子,沮丧的说道:“陛下所言,即臣所想。”
峰回路转,李纲满面春光,政事堂代表宰相意志,那就意味着政事堂今后彻底取代尚书省地位,成为名正言顺的宰辅机构了。而尚书省则回到了其最初模样,只传递天子意志。
孙傅恍恍惚惚,自己努力这么久,就只保留下了一个尚书省的名字?宰相权柄尽归政事堂所有?
但下一刻,李纲的笑意也僵在了脸上。
赵桓淡笑着说道:“朕记得尚书一职本就出于尚书台,魏有五曹尚书,即左民、客曹、五兵、度支等五曹尚省执行天子意志,不再管六部,那六部就直接向朕负责吧。”
孙傅脸上的沮丧顿时去除大半,不厚道的笑了起来。尚书省虽然被削了权柄,但这权柄也没划归政事堂。相反政事堂也失去了宰相之实!指挥不动六部的宰相,还叫什么宰相?别人的不幸,总是能减轻自己的痛苦。
政事堂的平章政事丢掉了行政权,不叫宰相应该叫什么?那很显然就是大明的首辅。他们只有议政权,而无行政权。
但大宋的宰相,至少地位还在,依旧是正一品大员,处理朝政名正言顺。
只是他们的处理意见需要天子盖章通过,发给六部才能成为正式的国家政策。
而尚书省就是赵桓执行天子意志的工具,类似于后世的通政使司。既接收奏折,又颁布诏令。有他们的存在,赵桓可以保证天下奏折都是皇帝先接收到。再不会出现大宋经典的一幕,地方官员上奏紧急军务,结果宰相匿下奏折,举朝无所知的情况。
政事堂沦为了赵桓的顾问工具。赵桓如果勤奋,可以直接批阅奏折,完全无需政事堂插手。如果想偷懒,则命有司将奏折交付给政事堂,到时直接对宰相意见盖章通过就行。
如果更懒,章都不想盖,就设置一个官职,掌印女官,专门盖章。
同样,这也就意味着宰相如果想负责一国朝政,必须要得到皇帝坚定的支持。就像王安石,他的一切政策,皇帝都认可,可以顺利转化为朝政。
如果宰相得不到天子的认可,他手中的议政权,还不如一张废纸。
大宋再无需担忧臣权威胁君权,要设置大量冗余官员来分散官员权力了。
仅这一次改革,在中央朝廷将会减少数千名冗官。朕即国家,得以极大加强。
朝廷行政架构将变得清清爽爽,再没有太多冗余环节。从决策倒传递到执行,分工明确,条理清晰。
千辛万苦将朝廷整顿成如此高效模样,赵桓也没有把他们当花架子摆在那儿,立即对李纲吩咐道:“卿既然为国家宰执,就要当起责任来。当务之急,就是先理清朝廷究竟掌控多少户籍人口。卿作为一国宰相,总抚政务,总不能连国家的总体情形都不清楚。”
李纲立即应命,回道:“官家金玉良言,国家经历了金人入寇,经历了东南之乱,世失其序,当务之急的确是恢复朝廷对国家的整体掌控。臣打算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统计户籍人口,一方面统计农田数量。”
赵桓赞许的点了点头,有位能臣为自己处理政务,的确是一件非常省心的事情。这也无怪所有皇帝都卿相于重用一位得力大臣。
大宋虽然商业经济发达,但现阶段仍处于封建小农经济层面,是万千人的共识,任何人也提不出异议。
而封建小农经济时代,国家实力最重要的体现也就两点,其一是人口,其一是土地。
大宋虽大,但只要把握了这两点,也就基本强力掌控了大宋的形势。
说到这里,赵桓露出笑容,对李纲宽慰道:“虽然金人入寇导致河北、京畿一带烽火连绵,但战事只持续了三个月有余,百余天左右。人口死伤数量不会伤及根本,田藉更不会有任何影响。”
“而朝廷将第一名将岳飞及最善战的神武右军派往南方,就是极力减少叛乱带来的损失。到平乱结束,人口不会骤减太多。卿务必要严格统计户籍,尽早恢复国家实力。”
话毕赵桓特意强调道:“这次人口统计,不仅仅要统计男丁,妇女、儿童、老弱都要列入户籍。”
“臣领命。”李纲郑重回道。
大宋统计人口与前朝后代都有所不同,大宋基本只统计户数和壮丁。比如宣和六年,赵桓便宜老子宋徽宗下台的那一年,全国户籍两千零八十八万余户。
这是两千万户!
要知道东汉鼎盛时期,人口也才六千万人。古代可不是一家三口。一家生好几个儿子那是太正常了。赵桓老爹特别能生,生了八十多个。连韩泼五这种赤贫之家,都生了五个孩子。
所以大宋在籍的壮丁人口数字是四千六百七十三万人。
与之相对的年轻女子人口大概也在三千万至四千万左右。再加上老一辈老人,垂髫稚子,大宋人口轻松破亿。
即便按小农经济最典型的一夫携五口而治田百亩,大宋的人口也是一亿零四百四十万人。考虑到,大宋经济发达,而且有大量士大夫阶层,平均每户人口肯定不是上千年前这个秦朝时期的最低数字。
如果按每户六口人算,那大宋人口就超过了一亿两千万。
只三个月的战乱,人口无论如何都不会骤减两千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没这么惨烈。不动用人类终极武器,人类不可能三个月残杀两千万人。
赵桓颇为乐观,或许自己穿越的第一年年末,就能统计清楚大宋人口了,极有可能自己是一位坐拥过亿人口的帝王。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