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朕即大宋 > 第十九章 从司马光开始,结束党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十九章 从司马光开始,结束党争

国家法令是解决很多社会习俗问题的最快捷方式。

比如几千年的春节放烟花爆竹的传统,一道法令就从中原大地消失。

亦比如民国的剪发易服,一道法令:“重振汉室,凡我同胞,一律剪去胡辫”,数以亿计的百姓从此彻底与长发告别。

李清照体贴人意,问道:“会不会给朝廷带来麻烦?”

赵桓淡笑着摆了摆手, 说道:“一件小事而已。朕会让朝廷下令,女子与男子同,年满二十方才算是成年,准许结婚生子。”

大宋女子是十五加笈,也就是十五岁就成年了。这个年纪嫁人,委实讲有点早。

在后世这还是萝莉的年纪。在封建社会却已经是为人妻,为人母。

太过年轻, 就结婚生子, 女子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导致生产过程中一尸两命的情况屡见不鲜。

不论是为了教育,还是为了大宋子民的健康,赵桓都打算改一改这种传统习惯。

女子不得早婚早育,结婚的最早年纪为二十岁。也就是加笈与加冠并到一起,统一年龄。男人总不能比女人更弱?男人二十岁方才成年,却要求女人十五就成年,承担起一个家庭的重任。

这条法令推行起来不会有什么难处,朝廷一直政令下去,各地官员严格执行,没有人敢迎难而上,顶风作案。

毕竟皇帝不要脸的时候,下令全国女子不准结婚,等候皇帝挑选,这天下也没人敢违抗。

但推行之后,大宋女子将会得到一个更加宽松、自由的生活环境,至少在嫁人之前有足够长的时间让她们去见识这个世界。

后世女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结婚的也不是多么罕见,她们的年纪大概就相当于大宋女子的年纪。毕竟这个时代, 女子相对早熟, 不需要十几年的时间都呆在象牙塔里,只学习知识。

李清照博文多学,笑着说道:“妾身代天下女子拜谢官家仁政。此令合乎古礼,不亚于三皇之治。”

“《礼记》曰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近风气浮薄,不拘古礼。民间有早婚陋习,至于初婚之时,少年血气未定,不知撙节,故早生病根。”

“朝廷此前便有公议,以世俗早婚之弊不可猝革,议提高婚嫁年龄。”

赵桓眉头一挑,当下还有人有如此远见,跟自己想法相似?问道:“是何人有此提议?”

李清照眉头紧蹙,迟疑着说道:“是司马君实。”

司马君实,也就是司马光。他号迂叟,也就是迂腐的老头。

截止到如今, 中原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位大臣身后名如司马光这般波折起伏。

从最高光时刻的大宋宰执,国家希望,到追赠太师,谥号文正,一路迅速急转直下,被剥夺一切追谥,然后追贬为副节度使、参军。之后短暂恢复为太子太保,旋即落入了深渊,被剥夺一切荣誉,成为奸党领袖。

靖康初年,这位大臣好不容易等到了恢复清誉被重新追复为太师,可是这次连一年的时间都没待上,赵桓穿越过来执掌大宋,他迅速跌落尘埃,再次被扔进了奸党一列。

他这起起落落的名声,整个中原几千年能与之相比的也只有另一位儒家保守派大臣朱熹。

朱熹的名声也是在大宋历经起起伏伏,不过朱熹比司马光强的一点在于整个大清都对他推崇不已,所以他名声保持了数百年。直到伟人把他打落神坛,就再没机会翻身。

基本上这两个人的地位就能深刻折射出当权皇帝的心态志气。

封建、软弱的皇帝上台,这俩人地位就扶摇直上,简直人中圣人,无人能比。

锐意进取的皇帝上台,这俩人迅速就会承担这个社会与国家的骂名。

看他俩的风评基本上就能知道当下整个社会的是生机勃勃,气吞万里如虎。还是封建腐朽,软弱而卑劣。

很不巧,赵桓不论穿越的前世今生,这俩人名声都黑的不能再黑。

但抛开政治斗争的立场去看,这两人其实学问、见识、才干都堪称一个时代的英杰。

站在赵桓的立场,他自然是不喜欢这个保守的老头。他喜欢岳飞、韩世忠这种尽忠报国,开疆拓土的名将,也喜欢李纲、梅执礼这种对外强硬,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的大臣。

司马光在这两方面的确是做的不尽如人意,但对国家治理、抚恤百姓、致知求学方面,他还是很令人钦佩的。

赵桓笑着起身,说道:“朕会下令宰相重新审视司马公的功过是非,大宋的党争自今日起便应该被终结了。倾力合作,戮力同心,才能共建我朝不世之基业。既然南京皇家女子学院一切顺利,朕就不再耽误卿等。卿二人可以去太学参观一番,争取让南京皇家女子学院更上层楼,年末之前为官学提供一批女教授。”

梁红玉和李清照同时起身,恭敬行礼告退。

赵桓则转而开始处理起国家政务,随着督察院对官员肃清进入尾声,大宋朝野都对这个新的御史机构充满了畏惧之心。

左都御史的赫赫威名此时已经完全不弱于宰相。

毕竟宰相只决定官员升迁,这个督察院可是决定了无数官员、士大夫的生死。

借着这一次肃清,赵桓着重提升了一番督察院的地位。

论功封赏,左都御史的品秩被提升到了正一品与宰相平章政事完全同级。

按传统,大宋平章政事其实是正二品,左相、右相才是正一品。

但政事堂完全取代了三省,所以平章政事才被提升一级,成为正一品大员。

这是赵桓的有意为之,因为平章政事属于强升一级,所以面对正儿八经定级在正一品的新官职左都御史,就难免有些底气不足。

当初赵桓放任台谏成为党争工具,就是为了给官员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当台谏、言官、御史参与党争,究竟会有多么惨烈的结果,多么痛苦的经历。

所以朝廷为了不重蹈当初的覆辙,百贯都十分赞同督察院地位不弱于宰相,以免沦为宰相的工具。

在大宋台谏一向对宰执具有监察权。

赵桓也正式定下章程,督察院对宰相具有监察权,而宰相对督察院没有领导权。彻底使督察院不在可能成为宰相的附属工具。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