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夏两国宗藩协议的签订,还算顺利。
大宋没有一味霸道,强逼西夏签署,而是互换条件,达成了共识。
期间没有出额外的波折,尤其岁赐这种东西,西夏使节连提也未提。
每年白银七万两千两, 绢帛十五万三千匹,彻底成为历史。
这倒不是唐翊谈出的结果,而是自哲宗绍圣年间,平夏城之战后,西夏最后一次向大宋乞和,两国重定疆土,这份赏赐就没有了。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最是直接了然,没有任何弯弯绕绕。
花钱买和平, 就有岁币。
而能打得对方跪地臣服, 屡请命乞和。岁赐就没有了存在的理由。
哲宗、徽宗尚能打服西夏,面对更强盛,更肃杀的大宋,西夏没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能进贡维持住和平,就已经让他们心满意足了。多余的,实在不敢多想。
西夏之后,率先抵达的是金国使节,这让在京兆府负责外交事宜的鸿胪寺官员们颇感诧异。
女真人如果有具体形象的话,那一定是一个顶着黑眼圈,一脸疲惫的丧气青年。
几乎让人不敢相信,他们就是几年前那各横扫六合,跋扈一时的黑山白水部落。
金国没什么想跟大宋谈的,只是不得不派使节过来应付一下罢了。
直到蒙古可汗,也就是克烈部落的首领忽儿札胡思的使节抵达京兆府。大宋才彻底了解了漠北之战的详情。
金军主帅粘罕率军五万余人进攻辽国余部可敦城,这里严格来讲甚至不算西辽的领土。他就是辽国的北路招讨司。
可以看作是金国与辽国宏大战事的延续。
为了征讨在这里的辽国余孽, 金军西路军带着补给, 一路穿越平原, 穿过荒漠, 抵达可敦城下。
不知道金国人是怎么想的。
大宋的鸿胪寺官员们听到这种情况,是深深为金国捏了一把汗。
前方是坚城强敌,周围是游牧铁骑环绕,后方是沙漠戈壁。
这根本就是自投绝境啊,一旦出现意外,金国西路军就要全军覆没了。
一群大宋文官们能看清的形势,契丹人自然也看得明白,他们没有选择与金军决战,而是死守可敦城。期望能耗光金军锐气,或者耗光金军补给。
无论哪种情形,契丹人都能把这支金军彻底覆灭在漠北荒原上,为大辽出一口恶气。
双方在可敦城城墙上激烈交战,死尸遍布城墙,污血染红了墙面。
但结局却令所有人震惊,女真人不愧强军之名,在种种不利的环境下,女真人竟然占了上风, 随时可能攻破可敦城。
所谓的契丹铁骑,在女真人面前,并不值一提。
只有蒙古人在一旁笑开了花, 女真和契丹互相消耗流血,得益的当然是近在咫尺的蒙古人。
但在这错综复杂,影响深远的局势中。西辽首领耶律大石,分析局势后,做出了最明智的抉择。
他认为金军跨越上千里而来,即便拿下可敦城亦不能久守。
在这场无意义的交战中,只会消耗契丹人元气。所以他主动率领军队撤离了可敦城,将这座号称契丹圣城,起源之地的城池让给了女真。
他率领着辽国余部正式放弃与金国交锋,开始向西迁移,一路远征。
而局势也如耶律大石所料。金国并没有做好长久统治可敦城的打算,他们大军一路远征而来,根本守不住这里。
在疯狂屠杀,泄愤几天之后,粘罕带着大军被迫折返。可是三千里路,又在草原、沙漠戈壁,女真人打赢了战事,却最终败在了行军上。
负责后勤的民夫,死不胜计。运输物资的牛车,十无一二得还。
除了蒙古人赢麻了,女真与契丹都损失惨重。
据传,女真人已经被迫进入了战略防守,在草原上开始修建界壕边堡,也就是赫赫有名的金国长城。
其继续沿用了辽国遗留的一部分契丹长城,同时又新规划了一部分沟堑、夯土城墙,全长七百余里。
不论金国顶层是怎么想的,会选择跟契丹相同的手段,在草原上起长城。
女真人修的这道城墙,都有个极大的缺陷。其沿线修筑的工事往往选择平地或不高的土丘上,没有很多同类建筑所依托的崇山峻岭。
所以女真人不得不扶持一部蒙古,作为自己在北方的打手,也就是塔塔尔部。
这导致一个蒙古,出现了三个联盟部落。
最西边的也就是赵桓册封的克烈部首领,忽儿札胡思可汗。西部联盟背靠大宋、西夏与西辽,后方最为广阔。
可以说,他往任何一个国家一躲,其他蒙古部落就对他无可奈何。
东部自然是塔塔儿部落的首领,他们被金国册封为蒙古可汗。这个部落主要分布在主于阔连海子(今呼伦湖)、捕鱼儿海子(今贝尔湖)一带。虽然地势高寒,但当今不是冰河时期,所以人口也算众多。
关键是这个部落以好动刀子而着称,天性中充满了仇恨、愤怒和嫉妒,战力非常强悍。
而且令金国满意的是,这个部落与中部联盟的蒙古可汗是世仇。
中部联盟的可汗也就是合不勒汗,成吉思汗的曾祖父。
双方结仇,可以说是非常搞笑,甚至不敢相信这种事发生在现实世界。
合不勒汗妻弟赛因—的斤(这什么破名字),患病之后,请塔塔儿部的巫师施行巫术,不料非但没有治好,反而病发身亡。
于是赛因—的斤的弟兄们杀死了塔塔儿部的巫师,从此塔塔儿部同蒙古族结怨,双方只要一有可乘之机,就会全力屠杀、劫掠对方。
总的来说,蒙古三部,各有特点。西部背靠强国,后勤、纵深强大。东部残忍好战,战力强大。中部则部落众多,人口底蕴强大。
三位可汗都野心勃勃,想要一统蒙古草原。而在他们各自背后的国家,也都各有布局。
蒙古的崛起,注定要伴随着无数的腥风血雨。
所以当听说大宋召集五国会谈后,被赵桓扶植起来的忽儿札胡思可汗立即派出规模庞大的使节,十分隆重的前往京兆府。
除了搏个蒙古族正统可汗的名声外,也意图单独跟大宋谈一份协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