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朕即大宋 > 第二十六章 奇观修不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宋施行的是征兵制,所以兵员素质上,各路的卫军与主力野战军并没有多少区别。

不存在三国丹阳兵、西凉铁骑,大明戚家军、辽东铁骑这种地域性标志兵种。

得益于东京强大无比的军工产能,以及每年近两亿贯的军费支出,其实卫军在戎装甲具方面跟精锐野战军也没有多少差距。

哪怕是初步推广的工业,所能产生的财富也是靠天吃饭的农业无法比拟的,大宋的戎装甲具可谓源源不绝。

真正区别于卫军与主力野战军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双方的机动性方面。

像静塞军,仅是战马就六万多匹,骡马同样也有六万匹。

这就使静塞军能够极速驱驰数百里。如果在大宋境内行军,协调好后勤补给。他们甚至可以短时间内跨越上千里,进行战略机动。

比如这次北伐,前线已经囤积好了大量粮草、辎重、后勤。各路野战军不用带粮食和大车,只管带着马匹沿着驰道进军,其速度是往年宋军完全不敢想象的神速。

但是风景一转到各路卫军那里,他们又回到了宋军以往的模样。

纵然装备精良,但实在机动不起来。一次行军,就要征发三倍徭役背着粮食慢慢挪动。

不仅反应迟钝,而且严重消耗国力。

而这次北伐,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能极大改善大宋马政情况。

国家可以获得大量战马、骡马、骆驼的补充。

要靠骡马化,解决大宋上百万禁军的机动问题,是不现实的。

真正要解决运兵难得途径还是需要靠工业产能以及蒸汽火车。

但北方的骡马,为大宋打造两个新的主力野战军,是不在话下的。

有这种雄厚国力作支撑,赵桓打算在塞外留一个已经成型的野战军团,再组建一个新的野战军团。

这都是总督一方的肥差,可以说在北国疆域,他们就是封疆大吏,真真正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所有将领都瞪大了眼睛,盯着国家新设的这两个精锐禁军的名额。

枢相张叔夜问道:“官家打算给这两个军赐名为何?”

最适合的无疑是上四军名号,即捧日、天武、龙卫、神卫。

但上四军的表现实在是太拉胯,完全是在给这四个名字抹黑。

所以赵桓权衡了一段时间后,决定放弃这四个名字,而是决定自己创一个军队名号。

大宋如今已然如此强盛,应该有自信创一支强军,受后世景仰。

所以赵桓平静的宣布:“新建两军赐名为龙骧左军与龙骧右军。从北伐的五十万大军中择其精锐充之。”

“至于龙骧将军人选,待御前会议结束后再作定夺。”

这句话,就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泊,瞬间激起巨大无比的涟漪。

所有尚未称制建节的将领都红了眼睛,心跳如鼓。

所谓的御前会议结束后再作定夺,等同于说看将领们在这一次会议中的表现。

谁的眼光卓越,能高屋建瓴,在防御蒙古方面提出令人惊艳的方案,谁就更大概率获得这一职位。

赵桓对所有人说道:“卿等也不要一直想着打打杀杀,蒙古草原的崛起不可避免。而且朝廷不可能兴师动众上万里进入不毛之地去犁庭扫穴。减丁之策只会导致东部蒙古被削弱,中部合不勒汗一系崛起。最终彻底失控。”

“所以卿等要审慎考虑,综合布局,提出个文武兼济的方案。”

辽东汉儿出身的王伯龙第一个开口,说道:“官家,臣自幼与胡虏杂居,深知其俗。夷狄胡虏,畏威而不怀德。朝廷纵有和平之念,而胡虏却有残虐本性。”

“臣以为朝廷主力一旦南撤,蒙古必然铁蹄南下。”

王伯龙的说法,颇合赵桓的观念,便问道:“那卿以为应当如何防范?”

王伯龙当机立断,态度果决的说道:“臣以为必须要挫其锋锐,重创其军,方能树我朝之军威。为此,朝廷的精锐野战军应该厉兵秣马,枕戈待旦。将两支精锐分别驻扎在南北两侧,随时准备出击。而边境交由卫军防卫。”

“卿的意思是外松内紧,主动引诱蒙古入境,跟他们打一场大规模决战?”

王伯龙重重点头,说道:“只要能重创一次蒙古铁骑铁骑,数年内都无需担忧边疆烽火。”

营帐内无数将领都微微颔首,颇为认可这个方案。

但赵桓却眉头紧蹙,骄兵悍将,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他们极有可能轻敌冒进。

“卿等可曾想过,如果野战失利该如何?”

以王伯龙的部署,赵桓几乎可以预见,如果遇到蒙古铁骑入侵,南北两支野战军绝对不会跟对方协调。领兵将领,傲慢的就会带着一支野战军主动去与蒙古铁骑野战。

那可是蒙古铁骑!

都是数万对数万,宋军不是没有战败的可能性。

明军讨伐没落的元朝,还有战败的时候呢。

更何况,宋军如今直面正在崛起的蒙古黄金时代。

一众将领都不太在意,提出这个建言的王伯龙更是直接说道:“臣以为,以我朝武德之昌盛,将士之忠义,为了保家卫国,大军必定能大破蒙古。”

“卿能大破蒙古一次,能大破蒙古两次,能保证有胜无败?”

况且还有个很严峻的问题。

蒙古南下打劫,他们是正收益。

而宋军只要集结,那就是劳民伤财。

现在摆在大宋君臣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万里长城修不修?

可以说,如今宋、蒙的边界,要比明朝还更漫长。

这要是大宋精锐野战军在战场上覆灭一支,蒙古铁骑就可以在任何一处疆域上长驱直入数千里。

“朕倒也不是强求卿等向朕保证,百年战事,只胜不败。朕的要求很简单,稳固住局势,十年之内不出现大规模溃败。”

十年的时间,不是为了巩固边疆,而是为了准备大宋新军的军事改革。

冷兵器的交战,是勇气、意志与体力的较量,宋军还有可能因为指挥失当而战败。

可进入热兵器时代,组织与科技的巨大差距,蒙古铁骑几乎不可能覆灭宋军。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