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铸币权问题,赵桓非常关切,问道:“东瀛列岛看起来很大,但其实它是个很封闭狭隘的空间。只要我朝能严密掌握海上航路。东瀛岛甚至不如一座孤城,掌握他们的铸币权并不难。商人们在岛上都有哪些影响?”
东瀛岛真的很大,大到这片土地能养活几千万人口。
但它又真的很小,它要前往任何地方都要走很长的海路。
洋流就那么几条,航路是固定的。
大宋水师与商船只要在海上巡弋,就能像筛子一样,把东瀛的船一次次筛出来。
商船很大,基本上损失一艘,对东瀛倭人就是不肯承受之重。
一批批的损失下去,东瀛很快就会成为一片被封锁的区域。
这是它地理形势天生自带的致命缺陷,只要他水师打不赢,他就注定无法突破桎梏。
被封闭在这种环境中,它的货币就很容易被其他货币收割。
因为无法自由贸易的话,任何通商口岸对它都是倾销,等于它是在用一家的财富对抗整个世界。
吴麟向所有人介绍道:“在商人们掌握的沿海城市里,据臣所知,大部分的交易都只认帝钞了。”
“在这些城市中,若是没有帝钞,可谓寸步难行。百姓想买东西也买不到。因为倭人的货币在当地几乎没有价值。商人、船队、百姓都不认可。商人们在当地甚至没有设置银行进行货币兑换。”
“由于香料、瓷器、绢锦等高端物品只能用帝钞买卖,使帝钞在内地也非常流通。这一点在城市内尤为明显。”
“比如他们的平安京,几乎就是一座由中原风物构成的城市,从建筑风格,到文字习俗,到货币贸易,都与中原无二。甚至连城市的名字都与中原一样,叫作洛阳。”
“洛阳?”赵桓讶异的问道:“他们不是叫平安京吗?”
吴麟介绍道:“平安京是个总称。事实上平安京很大,建筑风格与前唐类似,城市方正,街道纵横,对称相交,形如棋盘。”
“这方正的城市被分成东西两个部份,东侧为左京被称为洛阳,西侧为右京被称为长安。”
“虽然是依据当时的风水术选址,但右京长安的风水并不好,地处沼泽,从建设伊始就遭遇各种不顺,还未建设成功就荒废了。”
“平安京就只剩下了左京洛阳。于是,倭人自其建成就一直称之为洛阳。上洛即领兵进入洛阳之意。”
“臣见过许多曾经在平安京经商的商人,都说其风俗人情,面貌环境,皆如同我朝洛阳。若是画一幅风景画,很难辨别究竟是哪个洛阳。”
赵桓说道:“那岂不是只有服饰之差了?”
中原服饰变化还是挺大的,主要是大宋的美学发展太快。本身就是中原文化审美的巅峰,又适逢当下盛世,服饰之美,让四方都为之倾慕。
但倭人的美学就相对发展的慢了点,所以平安京时代的服饰还与中原有挺大区别的。
右相张浚开口,说道:“当下这种情况也挺好,有服饰之美谓之华。大宋的一名商人走在东京就能吸引无数人倾慕的眼光,才能使他们更清楚知道何为泱泱中华。这有利于他们一切都推崇中原,用我大宋货币、制度、体系与文字。”
赵桓点了点头,这一切看起来似乎能使倭人变强。
可实际上并非如此,他们会立即明白什么叫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大宋的这套制度并不适合于其他国家原封不动的照搬过去。
就像后世的民主总是在大部分国家水土不服。
直接用大宋货币的缺陷就不说了,这等于在被大宋用铸币权无情收割。
而像大宋一样,直接重视工商,开关贸易,那是在直接摧残本国的经济体系。
大宋有强大的工业能力以及无与伦比的规模体系,小国不设关防的跟大宋贸易,其国内商品拿什么公平竞争?
竞争力在哪里?
赵桓对吴麟问道:“所以卿认为对平安京影响最大的商人是哪个?”
“是浙东路富商吴缪,他在伊势地区直接掌握有三座山城,并在平安京内有一大片产业,就连神宫都有好几处是他的名下。”
“他通过贸易顺差,在平安京买下了好几条街道,产业从衣食住行,到香料书籍,甚至武备都有涉及。”
“据臣所知,他在当地至少招募了数百名武士,还有数百名中原好汉,武装力量多达上千人。”
“最着名的一次战斗是,在平安京内,源氏武士觊觎其产业,两方混战,直到他们打败了源氏武士,关白的军队才出现。”
“也有谣言说,关白的军队与他们联手击退了源氏武士。”
“但无论如何,他们与关白藤原忠通关系绝对密切。”
“有商人向臣举报,他在东瀛岛上仿造火枪,出售给平安京的公卿。如果一旦落实,臣会考虑将其绳之以法,抓回国内,明正典刑。”
赵桓摆了摆手,说道:“没必要。火枪不是什么高技术武器,看一眼基本就能仿造。以东瀛的锻造技术,一直用低温炼钢法,他们造不出合格的火枪,最多造一批铁炮。”
铁炮后世人都不陌生,就是日本的火枪。
但众所周知,东瀛列岛上资源贫瘠,像大宋这样豪华奢侈的用铜铸造火炮、火枪是他们绝对不敢想象的。
如果用铁锻造火枪,他们在高温锻造方面实在是没什么经验,也没有什么技术储备。
这种情况下锻造出来的铁炮,稳定性太感人了。
所以历史上战国时代,大名们都纷纷向西蛮商人购买铁炮。
而且当前火枪威力的一半体现在火药质量上,这个工艺不过关,他们铸造铁炮威胁性并不大。
所以赵桓说道:“吴缪在当地这几乎是一名小型大名了,掌握一千多武士,影响力十分可观。朕相信,把他抓回来对海军而言轻而易举,他也不至于疯狂到胆敢挑衅海军。就给他个机会尽忠王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