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武则天生死之间的不凡历程 > 第458章 李旦退让-王府谋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58章 李旦退让-王府谋议

扳倒武三思后,李旦深知局势复杂,一回王府,便急召亲信谋士共商大计。不多时,书房内众人齐聚,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沉闷。

谋士张柬之目光灼灼,率先打破沉默,拱手激昂陈词:“王爷,当下您在朝中声望如日中天,众多朝臣对您敬重有加。扳倒武三思,此乃盖世奇功,正是乘胜追击、在这权力棋局中谋得关键之位的绝佳契机。倘若此时犹豫不决,错失良机,日后局势瞬息万变,再想有所作为,怕是难上加难!”

狄光远面色忧虑,紧接着起身说道:“张兄所言虽有几分道理,然而王爷,现今朝堂波谲云诡,各方势力犬牙交错、相互制衡。王爷若贸然投身争权漩涡,无疑会成为众矢之的。太平公主野心昭然若揭,对大权觊觎已久;陛下虽说对王爷心存感激,可帝王之心,难免会有所忌惮。此刻稍有差池,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不仅王爷自身性命堪忧,恐怕还会连累家人和一众亲信啊。”

狄光远这一番话,让众人纷纷点头,有人低声附和:“狄公子所言极是,王爷行事还是谨慎为妙。”也有人面露迟疑,显然在权衡两种观点的利弊。

李旦眉头拧成了一个结,在房中来回踱步,脚下的青砖发出沉闷的“咚咚”声,仿佛敲在众人心上。他心里清楚,张柬之的提议极具诱惑,以自己如今的威望与实力,若果断出手,说不定真能在权力核心站稳脚跟,进而为大唐的长治久安大展宏图。但狄光远的担忧也绝非无的放矢,朝堂之上人心隔肚皮,一步走错,就可能粉身碎骨。

李旦停下脚步,望向窗外渐渐暗沉的天色,心中愈发沉重。思索良久,他缓缓开口:“诸位所言皆在理,此事干系重大,容本王再细细思量。但无论如何,本王的初心从未改变,一切皆为大唐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着想。”谋士们听李旦如此说,纷纷行礼,表示听从王爷安排。众人散去后,李旦独自伫立在书房,凝视着窗外夜色,久久无法入眠,脑海中各种念头翻涌,反复权衡着利弊,苦思应对之策。

过了几日,李旦仍未下定决心,心中烦闷,便又召集了几位亲信谋士再次商议。

这日,书房内烛火摇曳,众人围坐。李旦眉头紧锁,率先说道:“这几日本王日夜思索,始终难以抉择。张柬之,你且再详细说说,若本王出手争权,当如何布局?”

张柬之眼神一亮,起身说道:“王爷,如今朝中不少大臣皆对您心怀敬仰,我们可先联络这些忠心之士,结成稳固同盟。他们在朝堂之上,或掌管六部,或掌控言路,若能齐心,必能形成一股强大势力。”

李旦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张柬之接着道:“再者,王爷可着力培养自己的门生故吏,安排他们进入要害部门。这些人受王爷恩泽,必对王爷忠心耿耿,日后定能为王爷所用。”

这时,一直未作声的谋士陆景初开口道:“张兄所言虽好,但王爷,培养势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且容易引起陛下猜忌。”

狄光远也附和道:“陆兄所言极是。陛下对权力极为敏感,王爷稍有动作,恐怕就会触动陛下的逆鳞。”

李旦叹道:“本王自然知晓其中难处。只是,若不有所作为,大唐江山若再次落入奸人之手,又当如何?”

张柬之赶忙说道:“王爷心怀天下,令人敬佩。但如今太平公主势力渐大,若王爷不出手制衡,她必定会扰乱朝纲。”

陆景初沉思片刻,说道:“王爷,或许我们可采取迂回之策。如今陛下对政务有时力不从心,王爷可主动为陛下分忧,多参与朝政事务,但并非直接争权,而是以辅佐之名,逐步掌握朝中关键事务,树立威望。如此一来,既能避免引起陛下猜忌,又能为大唐社稷出力。”

狄光远皱眉道:“陆兄此计虽妙,可太平公主岂会坐视不理?她必定会在其中横加阻拦。”

陆景初微微一笑:“这便是关键所在。王爷可与太平公主虚与委蛇,表面上对她的意见表示尊重,暗中却布局谋划。若她有不利于大唐之举,王爷便可联合朝中正义之士,揭露其阴谋,使其难以得逞。”

李旦轻抚胡须,沉吟道:“陆卿家此计倒是颇有几分道理。只是,与太平公主周旋,谈何容易。她心思缜密,手段狠辣,稍有不慎,便会被她抓住把柄。”

张柬之接口道:“王爷,即便困难重重,也不能坐以待毙。如今正是关键时刻,若错过此机,将来太平公主羽翼丰满,再想与之抗衡,恐怕就回天乏术了。”

狄光远却摇头道:“王爷,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太平公主背后势力错综复杂,贸然与之交锋,我们胜算不大。不如先按兵不动,观察局势变化,待时机成熟,再一举出击。”

众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李旦听得心烦意乱,抬手道:“诸位暂且住口。此事容本王再仔细斟酌。今日天色已晚,大家都先回去吧。”

众人纷纷行礼告退。李旦独自坐在书房,望着墙上悬挂的大唐疆域图,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着大唐的未来,关乎着无数人的命运。

几日后,李旦在王府花园中散步,心中仍在思索着应对之策。这时,管家前来禀报:“王爷,张柬之张大人求见,说有要事相商。”

李旦微微点头:“快请他到书房来。”

不多时,张柬之匆匆赶来,一脸急切:“王爷,刚刚得到消息,太平公主近日与朝中多位重臣频繁往来,似乎在谋划着什么。”

李旦神色一凛:“可知具体与哪些大臣往来?他们商议的内容可有线索?”

张柬之摇头道:“暂时还不清楚。但据可靠消息,这些大臣皆是手握重权之人,若他们与太平公主勾结,后果不堪设想。”

李旦踱步沉思片刻,说道:“看来,局势愈发紧迫了。张卿家,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张柬之拱手道:“王爷,此乃危急存亡之秋,我们不能再坐视不管。依微臣之见,王爷可先派人暗中调查这些大臣与太平公主的往来细节,掌握确凿证据。然后,在朝堂之上,揭露他们的阴谋,让陛下看清太平公主的真面目。”

李旦皱眉道:“若贸然揭露,万一证据不足,反而会打草惊蛇,引起陛下不满。”

张柬之思索片刻,说道:“王爷所言极是。那我们可先与朝中一些中立大臣接触,争取他们的支持。待证据确凿,且有足够的力量支持时,再一举发难。”

李旦点头道:“此计可行。只是,联络中立大臣之事,务必小心谨慎,切不可走漏风声。”

正说着,狄光远也匆匆赶来:“王爷,大事不好!听闻太平公主正在拉拢禁军将领,试图掌控京城兵权。”

李旦脸色大变:“竟有此事!若她掌控了禁军,京城局势将尽在她的掌握之中,我们再想有所作为,就难如登天了。”

张柬之咬牙道:“王爷,不能再犹豫了!我们必须立刻行动,先一步争取禁军将领的支持。”

狄光远却冷静道:“王爷,禁军将领大多只听陛下诏令,我们贸然接触,恐怕会被视为谋逆之举。当务之急,是要让陛下知晓太平公主的野心,让陛下出面制衡。”

李旦沉思良久,缓缓说道:“狄卿家所言有理。只是,如何让陛下相信太平公主有不臣之心,又不引起陛下对本王的猜忌,这才是关键。”

三人陷入了沉默,花园中的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突然,李旦眼前一亮:“有了!我们可通过御史台弹劾太平公主的党羽,从侧面引起陛下的警觉。”

张柬之与狄光远对视一眼,齐声说道:“王爷妙计!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若由他们出面弹劾,既名正言顺,又不会让陛下觉得王爷在背后操纵。”

李旦点头道:“此事就交给你们二人去办。张柬之,你去联络与我们交好的御史,让他们收集太平公主党羽的罪证,寻机弹劾。狄光远,你继续留意太平公主与禁军将领的动向,一旦有新情况,立刻向本王汇报。”

二人领命而去。李旦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暗暗祈祷,希望这一系列举措能够打破太平公主的阴谋,为大唐江山赢得一线生机。

数日后,御史台果然上奏弹劾太平公主的几位亲信大臣,罪名包括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等。奏章递到御前,朝堂之上顿时掀起一阵波澜。

陛下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地看着奏章,心中暗忖:太平公主此举,究竟是何用意?她的亲信如此胆大妄为,背后是否有她的纵容?

早朝之上,大臣们围绕此事争论不休。支持弹劾的大臣义正言辞地说道:“陛下,这些大臣身为朝廷命官,却公然违法乱纪,与太平公主来往密切,其心可诛。若不加以严惩,恐朝堂风气败坏,民心难安。”

而与太平公主关系密切的大臣则急忙辩解:“陛下,这其中恐有误会。他们向来忠心耿耿,定是有人蓄意陷害,妄图挑拨公主与朝廷的关系。”

陛下心中犹豫不决,目光扫向群臣,最后落在了李旦身上,问道:“睿王,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李旦恭敬地出列,躬身说道:“陛下,御史台弹劾之事,证据确凿。这些大臣的所作所为,确实有违朝廷纲纪。但此事涉及太平公主,还望陛下慎重处理,以免伤了皇室和气,又能彰显陛下公正严明之治。”

陛下微微点头,觉得李旦所言颇为中肯。这时,太平公主站了出来,神色委屈地说道:“陛下,臣妾实在不知这些大臣竟敢背着臣妾做出如此不法之事。臣妾平日里对他们多有教导,让他们忠心辅佐陛下,没想到他们却辜负了臣妾的信任。还望陛下明察,莫要因臣妾而偏袒他们,定要严惩不贷,以正朝纲。”

陛下见太平公主如此表态,心中的疑虑稍减,说道:“既然如此,朕命大理寺彻查此事,务必查清真相。若确有不法行为,绝不姑息。”

退朝之后,李旦回到王府,狄光远匆匆赶来,一脸焦急地说道:“王爷,事情有些棘手。太平公主在朝堂上的一番表态,倒是将自己摘得干净。大理寺卿又是她的人,恐怕这调查结果会大打折扣。”

李旦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无妨,我们早料到她会有所动作。既然如此,我们便再给她添把火。你去联络几位与大理寺卿不和的朝中大臣,让他们密切关注大理寺的调查进展,一旦发现有包庇纵容之举,立刻上奏弹劾。”

狄光远领命而去。与此同时,张柬之也来到王府,向李旦汇报情况:“王爷,御史们弹劾太平公主党羽后,朝中不少中立大臣开始对太平公主心生警惕。我们已暗中与几位大臣接触,他们表示愿意与王爷合作,共同维护朝堂稳定,但仍有顾虑,担心此举会得罪太平公主,日后遭到报复。”

李旦冷笑一声:“这些大臣的顾虑也在情理之中。你告诉他们,本王定会全力支持他们,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太平公主也不能把我们怎样。同时,让他们在朝堂上保持低调,暗中收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更多的罪证。”

张柬之又说道:“王爷,还有一事。近日有传言说,太平公主打算以修缮宫殿为名,征调大量民夫,实则是想暗中训练一支私军。”

李旦面色凝重:“若真如此,那太平公主的野心可就不仅仅是掌控朝堂那么简单了。此事你务必查实,若确有其事,我们必须尽快想办法阻止。”

张柬之离去后,李旦独自坐在书房,思考着应对之策。他深知,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但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他已没有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