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明:爹,造反不是你这样造的! > 第397章 李善长:造谣!就说蓝玉在海外自立为王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97章 李善长:造谣!就说蓝玉在海外自立为王了!

杭州,孤山庄园。

夕阳的余晖洒在庄园的飞檐翘角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然而,庄园内的气氛却与这暖色调格格不入,显得有些压抑和尴尬。

李善长端坐在太师椅上,轻轻捻着胡须,目光深邃,看不出喜怒。郁新站在一旁,脸色阴沉,时不时地偷瞄一眼李善长,欲言又止。王纯则低着头,摆弄着手中的茶杯,似乎在研究上面的花纹。

大厅里,除了偶尔响起的茶杯碰撞声,一片寂静。每个人都心事重重,各有盘算。

舟山海战,苏尘大获全胜的消息,像一阵飓风,刮过了整个江南。李善长一伙虽然没有直接参与燕王勾结倭寇的计划,但他们乐见其成,希望借此机会,给苏尘的新政制造麻烦。

可谁也没想到,苏尘竟然如此迅速地解决了问题,而且是以一种近乎碾压的方式,将倭寇打得落花流水。这让他们感到震惊和不安。

“咳咳……”李善长终于打破了沉默,他轻咳两声,缓缓开口,“这苏尘,还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

郁新连忙接话:“恩师,这苏尘,手段确实厉害。不过,他这次赢得这么快,恐怕也并非全靠他自己的本事。”

“哦?”李善长眉毛一挑,“你有什么看法?”

郁新压低了声音:“恩师,您想想,那倭寇在海上横行多年,连朝廷的水师都奈何不了他们。苏尘一个毛头小子,凭什么能这么快就把他们打败?”

“你的意思是……”李善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恩师,我怀疑,这其中,定有蹊跷!”郁新说道,“说不定,是有人暗中相助。”

李善长点了点头,沉吟片刻,说道:“你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不过,光凭猜测,可不行。咱们得拿出证据来。”

“恩师说的是。”郁新说道,“我已经派人去查了,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

王纯抬起头,插了一句:“恩师,就算苏尘有人相助,那又如何?咱们总不能因为这个,就去弹劾他吧?”

“弹劾?”李善长冷笑一声,“王纯啊,你还是太年轻了。咱们要对付苏尘,可不能硬碰硬。得找他的软肋。”

“软肋?”王纯一愣,“苏尘的软肋是什么?”

李善长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郁新和王纯对视一眼,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李善长缓缓说道:“你们想想,这次苏尘剿灭倭寇,谁的功劳最大?”

“这……”郁新迟疑了一下,“自然是苏尘。”

“错!”李善长说道,“是蓝玉!”

“蓝玉?”王纯惊呼一声,“他不是已经出家了吗?”

“出家?”李善长冷笑一声,“那不过是做给皇上看的罢了。这蓝玉,野心勃勃,岂会甘心隐居山林?”

郁新恍然大悟:“恩师的意思是,咱们可以借蓝玉这件事,来做文章?”

“没错。”李善长说道,“蓝玉虽然名义上已经出家,但他手下,还有一批旧部。这些人,可都是他的心腹。”

“这次剿灭倭寇,苏尘肯定动用了这些人。咱们只要抓住这一点,就可以参他一本,说他勾结蓝玉,图谋不轨!”

王纯还是有些犹豫:“可是,恩师,这事儿,万一查不出来什么……”

“查不出来?”李善长冷笑一声,“那就让它‘查’出来!”

“咱们可以说,有人已经在岛上自立为王了!”

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只要咱们把这事儿闹大,让皇上起了疑心,那苏尘和蓝玉,就都别想好过!”

郁新和王纯听了,都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们没想到,李善长竟然如此狠辣,连这种无中生有的事情,都做得出来。

“恩师高明!”郁新连忙拍马屁,“这一招,实在是太妙了!”

“是啊,恩师。”王纯也说道,“只要咱们把这事儿办成了,那苏尘和蓝玉,就再也翻不了身了!”

李善长得意地笑了笑:“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咱们还要……”

他压低了声音,在郁新和王纯耳边,低语了几句。

两人听了,连连点头,眼中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王纯回到京城,马不停蹄地赶往燕王在京城的秘密据点——一家看似不起眼的茶馆。

茶馆内,一位面色冷峻的中年男子早已等候多时。此人名叫赵瑁,乃是燕王安插在京城的暗桩头目,负责收集情报、联络各方势力。

“王大人,您可算回来了。”赵瑁见到王纯,连忙起身相迎,压低声音道,“燕王殿下可是等您的消息等得心急如焚啊。”

王纯摆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然后将舟山海战的经过,以及李善长的计策,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赵瑁。

赵瑁听完,眉头紧锁,沉吟片刻,说道:“李相这招‘借刀杀人’,确实高明。不过,光凭咱们几个,恐怕还不足以掀起太大的风浪。”

“这我自然知道。”王纯说道,“所以,我才来找你。咱们得想办法,把这把火烧得更旺一些。”

赵瑁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王大人,您是想……”

“没错。”王纯点了点头,“咱们得找几个有分量的人,一起把这事儿闹大。”

赵瑁思索片刻,说道:“这事儿,恐怕还得着落在淮王身上。”

两人商议一番,决定通过一个名叫薛荣的翰林学士,去游说淮王朱允炆。这薛荣,乃是京城有名的儒生,与淮王府关系密切,由他出面,再合适不过。

薛荣听了赵瑁的转述,捻着胡须,沉吟道:“此事非同小可,容我三思。”

赵瑁微微一笑,从袖中掏出一张银票,轻轻放在桌上:“薛大人,这是燕王殿下的一点心意。事成之后,必有重谢。”

薛荣扫了一眼银票,眼中闪过一丝贪婪,随即又恢复了平静:“也罢,为了大明江山,为了天下苍生,老夫就豁出去了。”

……

几日后,京城里突然流言四起,说蓝玉在舟山一带拥兵自立,已经称王了。

这些流言,有鼻子有眼,说得煞有介事。有的说,蓝玉在舟山岛上建了宫殿,穿上了龙袍;有的说,蓝玉已经改了国号,自称“大东海王”;还有的说,蓝玉已经派人去跟高丽、东瀛等国联系,要跟他们结盟,一起对付大明。

这些流言,越传越广,越传越邪乎,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京城。

与此同时,淮王朱允炆也开始行动起来。他频频出入宫廷,向老朱进言,说蓝玉“狼子野心,不可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