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白话西游记:精编 > 第八十四回 难灭伽持圆大觉 法王成正体天然 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八十四回 难灭伽持圆大觉 法王成正体天然 1

话说唐三藏坚守元阳,摆脱了那烟花般的苦难困境,跟着行者继续往西前行。不知不觉,夏天到了,此时正是暖风吹拂,梅雨如丝的时节。眼前的光景十分美妙: 绿树成荫,枝叶愈发浓密,微风轻轻吹拂,燕子带着雏鸟在空中飞翔。池塘里,新长出的荷叶在水面上翻动,修长的竹子渐渐枝叶繁茂。

芳草如茵,与天边的碧色相连,山间的野花铺满了大地。溪边的菖蒲如利剑般挺立,火红的石榴花为这旅途增添了几分壮丽的色彩。 师徒四人顶着炎炎烈日赶路,正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两行高高的柳树。从柳荫中走出一位老妇人,右手搀着一个小孩,对着唐僧大声喊道:“和尚,别往前走啦!

赶紧掉转马头往东回去,再往西走都是死路啊!”这可把三藏吓得赶紧下马,恭恭敬敬地行了个问讯礼,说道:“老菩萨,古人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怎么往西走就没路了呢?”

老妇人伸手朝西边指了指,说道:“往那边走,大概五六里远的地方,有个灭法国。那国王不知哪辈子结下了冤仇,这辈子无缘无故地造下罪孽。两年前,他许下了一个极为宏大的罗天大愿,要杀掉一万个和尚。这两年陆陆续续地,已经杀了九千九百九十六个没什么名气的和尚。

现在就只差四个有名气的和尚,凑够一万之数,好让这个心愿圆满达成。你们要是去了,到了那城里,可都得送命啊!” 三藏听了这话,心里十分害怕,战战兢兢地说道:“老菩萨,您的这份盛情,贫僧感激不尽!但想请问一下,有没有可以不进城的小路,让贫僧绕过去呢?”

老妇人笑着回答:“绕不过去啊,绕不过去。除非是会飞的,才能过去。”八戒在一旁忍不住插嘴道:“老妈妈,您别说这种吓唬人的话,我们可都会飞呢。”

行者有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认出了眼前的情况——原来那老妇人搀着的小孩,正是观音菩萨和善财童子。他顿时慌张地俯下身去,拜倒在地,大声说道:“菩萨,弟子有失远迎!有失远迎啊!”只见菩萨脚下升起一朵祥云,轻轻飘起。这可把唐长老吓得不知所措,只能一个劲儿地跪在地上磕头。

八戒和沙僧也慌了神,赶忙跪下,对着天空礼拜。不一会儿,祥云渐渐远去,朝着南海的方向飘然而去。 行者站起身来,扶起师父说道:“师父请起,菩萨已经回南海去了。”三藏起身说道:“悟空,你既然认出是菩萨,怎么不早点说呢?”行者笑着回答:“您还在不停地问话呢,我这就赶紧下拜了,怎么能说不早呢?” 八戒和沙僧转头对行者说:“多亏菩萨提醒,前面肯定就是灭法国,国王要杀和尚,咱们该怎么办呀?”

行者说:“呆子别怕!咱们连那些凶狠的妖魔鬼怪,龙潭虎穴般的地方都闯过来了,还没受过什么损伤。这儿不过是一个凡人的国度,有什么可怕的?只是这里不适合停留。天色快要晚了,而且还有从城里做完买卖回家的乡下人,要是看到我们是和尚,嚷嚷出去,就不太稳妥了。

咱们先带着师父离开大路,找个安静的地方,再好好商量对策。” 三藏听了,觉得有理,于是一行人都悄悄离开大路,来到一个坑洼之处坐下。行者说:“兄弟俩,你们可要好好保护师父,等老孙施展变化,到那城里去看看,找一条隐蔽的路,咱们连夜赶路。”三藏叮嘱道:“徒弟啊,这可不是小事,王法可不容情,你一定要小心啊!”

行者笑着说:“放心!放心!老孙心里自有打算。”

只见大圣说完,纵身一跃,“唿哨”一声跳到了空中。这场景可奇怪了: 他上面没有绳子拉扯,下面也没有棍子支撑,大家都是父母所生,可他却好像身轻如燕。 行者站在云端向下看去,只见那城中喜气洋洋,祥和的光芒四处荡漾。行者不禁疑惑道:“这么好的地方,为什么要叫灭法国呢?”

他看了一会儿,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又看到: 十字街上灯光璀璨,九重宫殿里香烟袅袅,钟声回荡。七点明亮的星星在夜空中闪烁,照亮了天空,来自八方的旅客也都停下了行程。

六座军营里,隐隐传来画角刚刚吹响的声音;五鼓楼上,铜壶滴漏开始缓缓滴水。四周弥漫着昏沉的夜雾,集市上笼罩着淡淡的寒烟。一对对夫妻回到了绣幕之中,一轮明月缓缓升上了东方的天空。 行者心想:“我要是就这么下去,到街道上去查看路径,就我这副模样,撞见人肯定会被认出来是和尚。

得,我还是变一变吧。”于是,他捻起诀,念动真言,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只扑灯蛾: 身形纤细,翅膀轻薄小巧,喜欢灭掉灯火、扑向蜡烛,朝着光明飞去。

原本的模样幻化成这飞蛾,就像传说中腐草化成的精灵。它总是喜爱火焰的光芒,不停地匆匆飞绕,紫色的翅膀散发着香气,追逐着流萤,最喜欢夜深风静的时候。

只见变成扑灯蛾的行者,翩翩飞舞,忽上忽下,朝着六街三市飞去。他贴着房檐,靠近屋角前行。正飞着,忽然看见街角拐弯处有一排人家,其中一户人家门口挂着个灯笼。行者心里犯嘀咕:“这家人难道在过元宵?怎么挨家挨户都点着灯笼?”他扑腾扑腾翅膀,飞近了仔细查看。

只见正中间那户人家的方形灯笼上,写着“安歇往来商贾”六个字,下面还写着“王小二店”四个字,行者这才知道这是一家开饭店的。 他又伸着脑袋往里瞧,看到有八九个人,都吃完了晚饭,宽去了外衣,摘下了头巾,洗了手脚,各自上床睡觉了。行者暗自高兴,心想:“师父有办法过去了。”你猜他为什么觉得师父能过去呢?原来他打算起个小心思,等这些人睡着后,偷他们的衣服和头巾,把师父打扮成普通人进城。

唉,可事情总不那么顺遂人意!行者正琢磨着呢,只见小二走上前叮嘱道:“各位客官,都小心点啊。我这儿来来往往的人形形色色,大家各自的衣物、行李都得留意着。”你想啊,那些在外做买卖的人,哪个不是小心翼翼的?又听到店家特意叮嘱,就更加谨慎了。他们都爬起来说道:“店家说得在理。

我们赶路的人辛苦,就怕睡着了,一时醒不过来,要是丢了东西,可怎么办?你把这些衣服、头巾、搭裢都收进去吧,等天快亮的时候,再交给我们起身。”那王小二还真听话,把大家的衣物之类,一股脑儿都搬进自己屋里去了。 行者性子急,展开翅膀就飞进了屋里,停在一个头巾架子上。又见王小二走到门口,摘下灯笼,放下门帘,关好门窗,这才进房脱衣睡觉。王小二有个老婆,带着两个孩子,叽叽喳喳吵个不停,迟迟不肯睡觉。

那婆子还拿着一件破衣服,缝缝补补,也不见要睡的样子。行者心里想:“要是等这婆子睡了再动手,那不得耽误了师父?”又担心时间太晚,城门关上了,他实在忍不住,就飞下去,朝着灯扑了过去。真可谓是“舍身投火焰,焦额探残生”,那盏灯一下子就熄灭了。

他又摇身一变,变成一只老鼠,“吱吱”叫了两声,跳下来,叼起衣服和头巾,转身就往外走。那婆子顿时慌慌张张地喊道:“老头子!不好啦!夜里的耗子成精啦!” 行者听到这话,又耍起手段,堵在门口,厉声高喊道:“王小二,你别听你家婆子胡说。我可不是夜里的耗子成精。明人不做暗事,我是齐天大圣下凡,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

你们这国王无道,我特地来借这些衣服帽子,给我师父乔装打扮。等过了城,马上就送回来。”那王小二一听这话,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黑灯瞎火的,又是着急忙慌的,捞起裤子当成了上衣,往左穿穿不上,往右套也套不进去。

大圣施展摄法,转眼间就驾着云离开了。接着他又翻身回来,径直来到路下坑洼的地方。此时星光皎洁,三藏探着身子,凝神远望,见行者越走越近,便赶忙开口问道:“徒弟,灭法国能过得去吗?”

行者走上前,把衣物放下,说道:“师父,要过灭法国,就不能再以和尚的身份了。”八戒接话道:“哥,你这是故意为难谁呢?不当和尚也容易啊,只要半年不剃头,头发就长出来了。”

行者说:“哪能等半年啊!眼下就得扮成普通人!”呆子一听,着急起来:“你这话说得没道理。咱们现在都是和尚,这会儿要扮成普通人,可怎么戴头巾啊?就算勉强把头巾勒在脑袋边上,也没有收顶绳的地方啊。”三藏赶忙呵斥道:“别胡扯了,赶紧说正事!到底怎么办?”

行者说:“师父,那座城池我已经查看过了。虽说国王无道,滥杀和尚,但他确实是个真命天子,城头上有祥瑞的光芒和喜气。城里的街道我也熟悉了,这儿的方言我也听得懂,还会说。

刚才我在一家饭店里借了这几件衣服和头巾,咱们暂且扮成普通人,进城找地方借宿。到四更天就起床,让店家准备斋饭吃。挨到五更的时候,趁着城门开了就出去,然后沿着大路往西走。就算有人撞见拦住我们,也能辩解,就说我们是上邦来的钦差,灭法国王不敢阻拦,放我们走的。”

沙僧说:“师兄安排得很妥当,就照他说的做吧。” 没办法,长老只好脱下僧衣,摘掉僧帽,穿上俗人的衣服,戴上头巾。沙僧也跟着换了装扮。八戒的脑袋太大,戴不上头巾,行者便找来针线,把头巾扯开,将两顶缝成一顶,给他搭在头上,又挑了件宽大的衣服让他穿上。

然后行者自己也换上一套,说道:“各位,这一去,‘师父徒弟’这四个字先别喊了。”八戒问:“不叫这个,那怎么称呼?”行者说:“都得称兄道弟:师父就叫唐大官儿,你叫朱三官儿,沙僧叫沙四官儿,我叫孙二官儿。到了店里,你们千万别乱说话,只让我一个人开口应答。

要是店家问做什么买卖,就说我们是贩马的客人。把这白马当作幌子,就说我们一共十个兄弟,我们四个先来租店房卖马,这样店家肯定会好好招待我们。我们享受完,临走的时候,等我捡块瓦片,变成银子感谢他,然后就上路。”长老无奈,只能听从。 师徒四人赶忙牵着马,挑着担子,朝那边跑去。

这里是个太平的地方,都到了一更时分,城门还没关。他们直接进城,来到王小二店门口,只听见里面有人大喊大叫,有的说:“我的头巾不见了!”有的说:“我的衣服不见了!”

行者装作不知道,带着大家往斜对门的一家店走去。那家店还没收起灯笼,行者走近店门喊道:“店家,有没有空房间,我们要住店。”里面有个妇人回应道:“有,有,有。客官们请上楼。”话还没说完,就有一个汉子出来牵马。行者把马递给汉子牵进去,自己带着师父,借着灯影的掩护,径直上了楼。

楼上有桌椅,十分方便。他们推开窗户,借着月光,整齐地坐了下来。这时有人过来点灯,行者守在门口,一口气把灯吹灭,说道:“这么亮的月光,用不着点灯。”

那个人刚下楼,又有一个丫环端着四碗清茶上来,行者接过。这时,楼下又走上一个妇人,看上去大概五十七八岁的样子,径直上了楼,站在旁边问道:“各位客官,你们从哪里来呀?

带了什么宝贝货物吗?”行者回答说:“我们是从北方来的,有几匹普通的马要贩卖。”那妇人说:“贩马的客人看着都还年轻呢。”行者介绍道:“这位是唐大官,这位是朱三官,这位是沙四官,我是孙二官。”妇人笑着说:“你们不是同姓啊。”行者说:“没错,我们虽是异姓,却如同一家人住在一起。我们总共十个兄弟,我们四个先来租店房,准备生火做饭。还有六个在城外借地方歇脚,带着一群马,因为天色晚了,不好进城。

等我们租好房子,明天一早他们就都进来,等把马卖了就回去。”那妇人又问:“一群马有多少匹啊?”行者说:“大大小小有一百多匹,身子都和我这匹马差不多,只是毛色不一样。”

妇人笑着说:“孙二官人可真是个懂行的买卖人。还好你们来了我这儿,换第二家可不敢留你们。我这儿院子宽敞,马槽等家伙什儿齐全,草料也充足,就算几百匹马都能养得下。不过有一件事,我在这儿开店好些年了,也有个不怎么起眼的店名。我先夫姓赵,可惜去世很久了,大家都叫我这儿赵寡妇店。我店里待客分三种规格。咱们丑话说在前头,先谈好房钱,回头算账也清楚。”行者说:“您说得对。您府上这三种待客规格是怎么个情况?

常言说:‘货物有高、中、低三个档次的价格,对待客人无论远近都应该一样用心。’您说的三种待客是怎么回事呢?您不妨给我讲讲。” 赵寡妇说:“我这儿分为上、中、下三种规格。上样的呢,是摆五果五菜的筵席,有狮仙斗糖装饰的桌面,两位客人一张桌子,还请歌女来陪着唱歌、歇宿。每位客人要收银子五钱,这房钱也包含在内。”行者笑着说:“挺划算呀!在我们那儿,五钱银子还不够请歌女的呢。”

赵寡妇接着说:“中样的呢,是合盘桌,桌上只有水果和热酒,大家自己筛酒,随意猜枚行令,不用歌女陪,每位客人只需二钱银子。”行者说:“那就更划算了!下样的又是什么情况呢?”妇人说:“我可不敢在尊贵的客人面前说。”行者说:“说说也没关系。我们好挑个划算的来。”妇人这才说道:“下样的就是没人伺候,锅里有现成的饭,随客人怎么吃;吃饱了,拿些干草,在方便的地方打个地铺睡觉;天亮了,客人随意给几文饭钱,我也不会和客人争执。”

八戒听了,兴奋地说:“运气真好,运气真好!老朱的买卖可算来了!等会儿我守着锅,吃饱了饭,就在灶门前睡大觉!”行者说:“兄弟,说什么呢!咱们走南闯北的,还赚不到几两银子?就按上样的安排。”那妇人听了满心欢喜,立刻喊道:“再上些好茶来,厨房赶紧准备东西。”

说完就下楼去了,一边走一边忙不迭地喊:“宰鸡宰鹅,煮好腌好下饭。”又喊:“杀猪杀羊,今天吃不完,明天也能用。拿好酒来。用白米做饭,白面擀饼。”

三藏在楼上听到了,着急地对行者说:“孙二官,这可怎么办?她去宰鸡鹅、杀猪羊,做了送来,我们都是长期吃素的,谁敢吃呀?”行者说:“我有主意。”说着走到楼门边,跺跺脚喊道:“赵妈妈,您上来一下。”那寡妇走上楼问道:“二官人有什么吩咐?”行者说:“今天先别杀生,我们今天斋戒。”

寡妇惊讶地问:“官人们是长期斋戒,还是每月特定日子斋戒呀?”行者说:“都不是,我们这叫‘庚申斋’。今天正好是庚申日,得斋戒;过了三更,就是辛酉日,就可以开斋了。您明天再杀生吧。现在先去准备些素菜来,价钱一定照上样的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