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我就生活在那个时代 > 第191章 咱家大房架子竖起来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1章 咱家大房架子竖起来了

房架子砍完了,房架子砍了三天,太阳要落了,木匠五爷喊俺爷爷了,大哥大哥。俺爷爷在屋里呢,听到喊声,紧忙跑出来,俺爷爷以为木匠喊他,是缺啥了。俺爷爷问道,怎么了,又缺啥了?

俺爷一问,木匠五爷笑了,说大哥,缺啥,啥也不了,我叫你给我一棵烟,要棵烟抽着,我给你交代一下,你家的木工活完事了,房架子我给你们砍完了,我要回去了。

“咿,房架子砍完了,咋这么快呀?”

“快,我说三天就三天,大哥,这活我都干一辈子了,心中没点数,那不完了。”五爷爷说着,俺爷爷把提前卷好的烟递给他,又拿出火柴,划着给五爷点着。俺爷爷点着烟,说着,你看看,你看看,你这一家子,你来给我干活,砍房架子,我叫孩子给你买洋烟了,也没多买,就买五盒,我看你连一盒都没抽上。你是净给我省钱了。

“给你省钱了?大哥,我给你说,你买那烟,是啥牌子的了?”

“是握手的。”

“对,是握手的。一个是我抽着不习惯,觉得没这个卷的笨烟有劲,再一个,我觉得咱抽那烟就是浪费,那烟多贵呀,就那么一盒烟,就一毛五。一毛五,比一斤小麦还贵呢,一斤小麦,才一毛四分钱。咱这干活,抽那一颗烟,干一气活,都挣不来呢?”

“咿,你这么算,一家子,咱这一辈子都不用抽一根洋烟了。你来给我砍房架子,我都给你买了,不抽不就瞎了吗?”

“瞎了?瞎不了,大哥,你买的洋烟,有用场,咱这木工活,房架子不砍完了吗?我给你说,明天,咱准备一天,咱后天,就竖房架子,拉排,咱拉排,一大早晨,起大早,咱亲戚朋友不都来了吗?来给咱帮忙来了,等着拉完排了,干完活了,咱给他一颗烟,那不得了,他抽着往回走也挺高兴的。一颗烟,就装潢了咱们的脸面了,他抽着,觉得咱还挺讲究的。”

“咿,你想的真周到。把我给你买的烟,你给安排竖房架子那去了。”俺爷和木匠五爷说着笑起来。

“来了,来了。”俺爹扛着从生产队里借的一大捆绳子回来了。

“呀,回来了,你回来正好,我正给你爹交代呢,交代完我就要回去了。大哥,你家二儿子回来了。这是出去借大刹绳子去了。”五爷说着,俺爹来到他跟前了。

“看看吧,五叔,这么多大绳子够不够?”

“啊,看你扛的这一捆,堆是不少?你一共你借来几根吧?咱竖房架子,拉排,最少,也得四五根。五六根。”

“四五根?五六根?五叔,怎么用这么多呀?我这是给两个赶车的老板子借的。”

“怎么用这么多,你看呀,我给你说,你算一下,咱竖房架子,拉排,就是拉大驮二驮。我给你砍的房架子,咱没有大驮,咱有二驮和插手啊?一个二驮,就有两个驮头,一个驮头就得一个绳子,这两个驮头,拉排就得两根绳子,除了驮头,脊檩立人也得一个大绳子呀?立人你不拴绳子拉,你光拽驮头也起不来呀?这样就得用三根绳子了吧?那还有两边的插手呢?两个插手就相当两个大驮的驮头。这儿,这拉的这面不就是五根绳子了吗?”

“哦,是这样。”

“对呀,那还有背面呢?正面往起来拉,你后面还得拴一两个绳子溜着点呀。别叫那边给拉过劲了呀?要是拉过劲了 它不倒过去了吗?”

“好,五叔,我知道了,一会我看看,看看绳子够不够,不够我就再去准备。那你再看看,我还需要准备什么?”

“还需要准备什么?有这么几样都需要准备,一准备几个小绳子,小绳子是用来拴支杆子的,拉排,那边往上拉,这边也得往上支啊。”

“啊,这个小绳子,我懂了,我准备。”

“准备,小绳子不用太长,一庹长就行。用手搓就行。”

“好,这个我知道了,我晚上就准备,搓绳子,快。你看还要准备什么?”

“准备什么,十个大扒焗子,有就行,没有,你就砍十个砍十几个小板子代替。他是链接两个檩子头的。这是怕卯和榫链接不好,做一下保护措施。”

“好,好好好,这个我一定得整,大扒焗子现在有几个,不够,我在掂对。掂对不到,我就砍小板子。”

“哎,这就准备差不多了。我想想还需要准备啥?”五爷说着就想,想着,看到他砍好的脊檩了,告诉俺爹准备三尺红布,再准备一个大钱,大钱钉红布,大钱,清朝道光的也行,乾隆的好,康熙的最好,不用光绪的,光绪丧权辱国。五爷爷给俺爷说笑了,俺爷爷说,清朝,一共十二个皇帝,从嘉庆往后六个就都不行了。前面顺治也不行。五爷爷听了笑,说俺爷爷知道的真不少。

五爷安排完就走了,都走到大街上了,又喊俺爹呢,俺爹跑去了,五爷又告诉俺爹三点半开始竖房架子,他三点半准时到俺家房场。争取五点钟就把房架子立完。这样不耽搁来帮忙的去队里干活。

“那五叔,这柱脚石,房架子,我什么时候往房场拉。”

“你什么时间往那拉。按道理,你明天就应该往那拉,东西多呀,后天三点半之前,需要的东西都得拉到。竖房架子,先得码柱脚石,你得先拉一些好石头去,三间房子柱脚十八个,柱脚石就得用十八块呗。好石头,你照着二十多块拉吧。再就是房架子,房架子你都得拉到。除了房架子,你还得拉二三十根椽子,做支杆子。凡是你拉太早了,怕丢,那就得搞人看着,拉晚了是不行。那竖房架子开始了,那是嗷嗷的,快着呢。干起来就不能停啊。再一个,你去,后天早上还得先送去个大瓦盆。大瓦盆准备好,还得预备一挑子水呀。测地基得用啊。”

第二天了,第二天就是5月5号了,俺爹领着我们平整了一天房产。俺家房场可大了,房场前面搁着道是老王家,西侧是老朱家,东侧和北边是一望无边的大地,我们平着房场心里真有心旷神怡的感觉。俺爹说,咱今天平房场,明天拉排竖房架子,以后啊,咱这房场黑天白天就不能断人了,再过两三个月这就是咱的家了。

黑天了,俺家吃饭了,爹说,这怎么办呢?明天咱盖房子就要起早竖房架子拉排了,咱这东西都咋整去啊,啥时候开整啊。

“咋整,吃完饭就整吧,他爹,咱早点整去,赶早不赶晚,你早点把这些东西用马车拉去,要是落下啥了,你想一想,你回来求还跟趟,你要是整晚了,那可不行。我听木匠五叔说了,明天三点半,他就到房场开始拉排了。”

“就是嘞,咱要盖房子,都盼望几年了。这回可要盖房子了,你还等啥呀?再说了,你五叔说了,三点半开始戳房架子,拉排,五点就得完事儿,你再晚了,就不行了,那就影响人家上队里干活了。”

“好,爹,听你的,咱吃完饭,家林你上队里套马车去,套两个马就行,回来咱就往哪拉。拉去了,就得有个人去看着的,谁去?”

“谁去,两个小孩子,家军,家民去。你们在家马车来了,你们也不能给车装石头,也不能跟车抬房架子。就去那看堆吧。”

“好的好的,看堆去。”

“看堆,三哥,咱俩晚上冷,咱拿棉袄吧?”

“行,拿棉袄行。你俩去,去时别空手,你俩抬个大盆,明天你五爷用大盆测地基嘞。”

“知道知道。大瓦盆装上水,搞上箭杆就是水平尺。”

吃完饭了,我和四弟弟来到房场了,房场上,空荡荡的,啥也没有。我和四弟弟望着四周,都是黑夜,啥也看不出去,望天空,星星眨呀眨。我们走在房场上数星星。

“三哥,今个咋没有月亮啊?”

“啊,没有,傍晚上,月亮有点,下去了。现在是上半月,才初五,这个时候了,哪来的月亮啊?等着初七初八以后吧?”

“二哥和咱爹搞马车拉东西还不来啊?”

“啊,二哥吃完饭,得上队里找车,套车,套了车赶回来,和爹才能装车,装了车,才能往这送啊。”

“嘿嘿嘿,三哥,盖个房子是真不容易啊?”

“吁喔,吁喔,吁喔。这两个小孩子没在这咋地?”

“哎,二哥,爹,我们在这呢?这一车拉来的是什么呀?”

“什么,大驮,大驮不好拉,先拉大驮。吁喔,吁喔,车要过去了,家军,家民,你们俩躲了,你俩往外点,我和爹往下抬大驮,这黑天半夜的,可别碰着你们呀。一二,爹,抬起来。放,放下。哎,这不得了。”

“啊,这就把一个大驮,和五个檩子拉来了。”

“哎,爹,咱回去,再拉那个大驮和檩子。等着第三趟,咱再拉剩下的檩子和柱脚。最后,拉一趟柱脚石头就完事。”

“完事,咱还得想着,拉来一些椽子呢,拉椽子,做支杆子嘞。”

俺爹和二哥,拉材料,一车一车的拉着。天也亮了,也拉完了。

“竖房架子了,这老马家盖房子的料拉来了,怎么没来人呀?”来的人站在大街上喊道。

“来人了,来人了。在这呢。”我喊着就跑出来了。

“呀,是田大哥和赵虎哥呀?”

“啊,这房场就你们俩呀?你家几点竖房架子啊?”

“啊,木匠,说三点半。”

“三点半,啊,我们来早了?”

一会,木匠五爷来了,帮工的二三十人也都到了。五爷喊着,用大瓦盆开始测量地基了,五爷在三间房地基中间,摆上一大盆水,用两节秫秸放在盆里水面上,从地基四个角来操盘,这么测,那么测,测着,给四个墙角钉上木橛子,再用白细线绳来回方。方过,开始标出东大山墙五个柱脚石的位置,西大山墙五个柱脚石的位置。然后在找出两个间壁墙八个柱脚石的位置。找出来,放好柱脚石。

“好了,柱脚石都摆放好了,开始竖放架子,拉排了。大家都紧紧手,咱们拉排,争取五点钟之前就把老马家的房架子戳起来啊。来,抬,抬驮了。”五爷一喊,呼呼跑来十几个人,大家抬着上了地基。

“往哪放啊?”前面抬的人喊道。

“往东屋放,这不用问,东大西小吗,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放下放下。”

“五爷,放下了。”田大哥喊道。

“放下,大家拿柱脚去,先拿来两根大驮的柱脚。”

“柱脚在那呢,这么多,一堆一堆的,哪堆是啊?”

“那堆是,问东家?别拿乱套了。东家在哪呢?”

“哎,在这儿,在这儿。”二哥喊道。二哥一喊,跑来几个拿柱脚的。田大哥,拿起来扛着,觉得不对似的,说道,这是大驮柱脚吗?他不相信是大驮柱脚,喊道:“哎,爷们,这是大驮柱脚吗?咋这么高啊,可别搞错了?”

“哎呀,东家叫你扛你就扛,这都是什么时代了,是新时代了,柱脚也该长个了。”

“那爷们,这大驮柱脚分不分前后啊?”

“分,分分分。你可别搞错了啊?”

“哎呀,这么说,爷们还是大眼木匠吧?”赵虎哥笑着逗五爷。

五爷笑笑,喊着,指挥着。来,给柱脚卯和榫对上。

‘对上了对上了,五爷,

’啊,对上了,来,大锤,往里削。”五爷喊着,田大哥,用大铁锤,咣,咣,咣,往里砸

“哎,这就对了 ,好,再整北边那个,来,再把卯和榫对上。‘五爷看着,小张对,“哎,抬高点,后面的抬平了,哎,这样才差不多,拿大锤的,往里砸,哎,哎,就这样,你”别管是啥木匠,俺这一家子能信着我,我能给对付上,就是好家伙。”

“就是啊,爷们,你不能听赵虎搁那瞎说咱爷们。”

叮咣咣咣,叮咣咣咣,一个大驮的柱脚和插手都安上来。

“安装好了。”小柱子喊道。

“安装好了,看看有没有啥毛病了?”

“没有了。”

“没有了,好,这回拿绳子,大刹绳,给两个驮头都绑上,系活扣啊。系活扣到上边好解开。”

“系好了。”

“系好了,那再把立人绑好。”大家说着,就把正面绑了五个绳子,在后面绑了两个绳子。

五爷看大家都绑好了,喊了,“来,我喊往东起啊,东面拽绳子的就开始往上拉啊,拉的时候,看着点,悠着点啊。听清楚了吗?”

“听清楚了。”

“听清楚了,好,开始,往东起啊,拉,拽,拽,慢慢点啊,西边的拽绳子的溜着点呀。哎,哎哎哎,起来了,这就对了。好,好好,来,开始,大驮上人,钉支杆子。”五爷一喊,大驮南北两侧迅速上去了来个人,大驮上去人,拿支杆子到了,只听到锤子,斧子,啪啪啪,啪啪啪,一个一个支杆子顷刻间都钉上了。

一个大驮立起来了,接着就来第二个大驮,一会儿,东西大驮都立起来了,五爷爷喊把脊檩抬来,准备上脊檩,红布呢,大钱呢,东家呢。

“哎,来来来了,红布来了,大钱,大钱,康熙大钱呀,五爷。”家军喊道。

“好,好好好,家军,你给我,这个大钱,和红布我给钉上,咱老马家就发财了。”五爷说着就用小锤子铛铛铛,几下子钉好了。钉上,就喊着,把脊檩,两头都绑上,开始上脊檩。

“脊檩来了。”

“来了,大驮上的人,给钉上,开始放鞭炮。”五爷一喊,二哥,家军,家民,迅速的放起鞭炮来。

“哎呀,哎呀,哎呀,老马家的房子,三间大房子,竖起来了。”大家喊着,东西都开始安装大山的柱脚了,安着,上着檩子,一会,三间大房架子全起来了。

“完事了,完事了。大哥,咱家的三间大房子起来了。”五爷喊俺爷呢。

“起来了,大家抽烟,抽烟,都抽一颗烟再走吧,谢谢大家了,谢谢大家帮忙了。”

“呀,五爷,还不到五点呢?”戴手表的大王喊道。

“好啊,好啊,不耽搁大家上生产队里干活呀?”

“等着我家盖上房子,大家都都来喝喜酒。俺爷热情地招呼着众人。大伙嘻嘻哈哈地接过烟,一边抽着一边夸赞着这新房子的骨架结实又规整。

接下来的日子,全家老小齐上阵,和泥、砌砖,忙得不亦乐乎。俺爹专门去集市上请了几个手艺好的泥瓦匠来帮忙砌大墙。泥瓦匠们手脚麻利,一块块砖头在他们手下像是听话的士兵,整齐有序地垒成了高高的墙壁。

期间,邻居们也不时过来搭把手或者送上些自家种的新鲜菜蔬表示祝贺。随着工程一天天推进,房子逐渐有了模样。终于到了上梁封顶的日子,家里又热闹起来,杀猪宰羊宴请乡亲们。望着这即将落成的新房,俺爷笑得合不拢嘴,念叨着:“这下咱一家人可有安稳舒适的窝喽。”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肉,喝着酒,满是对新生活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