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沪风疆韵 > 第97章 古城“遗”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你们可要想好,新地方志和旧地方志可是有些区别的。”江主任听闻尹秋二人的想法后,提醒道,“新县志着重于建国后的大建设时期,对于建国前的历史则是有着些许省略的。这就要看你们想要具体介绍哪一段历史了。”

“实在不行,我们就用新编的那一版,记录到九十年代的喀什地区志吧。”尹秋提议道。

“可是我还是想看更早时候的地区志……”小杨有些不服气,垂头嘟囔着。

“我们找不到呀,我们去疏勒县的话,大概率也只能看见新编的疏勒县志。”尹秋劝道。

“其实吧,现在的新编地方志,质量要比旧地方志更高。”江主任也说道,“你们不知道,我们各级政府编纂地方志,可都是有条例要遵循的。”

这里江主任说的“条例”,是指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7号所公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

这份条例要求,编纂地方志应当做到存真求实,确保质量,全面、客观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而更关键的是,条例要求县级以上的地方志只能由政府组织编纂,其他个人和组织不得编纂,编纂人员要拥有足够的专业技能,编纂所需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中。

“那……我们去看看?”小杨说道。

“你自己去吧,又不远。对了,我多借了一本书,我觉得很好,可以给你看。”说着,尹秋从书堆中摸出来了那本《西西弗神话》。

“谢谢尹姐。”小杨乖巧地接了过去,微微点头。

“我们也阅览了一些东西,那么你现在有没有什么关于你想做的中长视频的想法?”尹秋比较关心小杨的工作状况。

“不就是讲一讲历史吗?还需要什么想法?”小杨不解。

“不可以哦,做好中长视频,一定要有切入点,不能泛泛而谈。”尹秋教育道,“如果泛泛而谈,就会显得照本宣科,不能留住观众。而且会缺少与群众的联系,即便你在视频里硬加群众故事,也会显得割裂感十足,这样的视频是枯燥的、不成功的。”

“那我倒是想到了一个。”小杨说,“为什么喀什地区的城池从盘橐城迁徙到了如今的喀什古城呢?”

“城池的变迁,原因无外乎那几种。”张饶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了他们身边,还反客为主地看起了她们带回来的书,“一个是统治者的选择,譬如三国时期,建业城位于现在的南京。可考古发现,明朝时期的江宁城与三国时期的建业城有很大一部分不重合。原因就是当时朱元璋觉得孙权的城没有建在‘龙脉’上。”

“那别的原因呢?”小杨的好奇被张饶成功勾了出来,她两眼放光,都要闪出星星了。

“然后就是那几个不得不换的原因,战乱、灾害等。举个例子,你们觉得被董卓烧过的洛阳城和后面魏晋时期的洛阳城是完全一致的吗?这就是战乱导致的城市变迁。然后是开封,虽然从历史资料上看,城池好像都在差不多的地方,但考古却发现了‘城叠城’的现象。这与黄河常年的水患——发大水,城池居民跑路,然后被泥土掩埋,后来人又修建一个新城池,然后又被淹……”

“有意思有意思,就做这个了,那张老师你觉得为什么喀什地区的城池会从盘橐城迁徙到了现在的喀什古城呢?”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喀什古城有着以千年为记的可考历史。我个人认为,在班固驻扎与盘橐城时,喀什古城就已经存在了。”

“不对!可考的历史最早来自张骞,但他记录的是‘王治疏勒城’和‘有市列’,并且没有记录具体的位置,所以不能断定现在的喀什古城与张骞记载的‘王治疏勒城’一直在同一个地方没动过。”小杨毫不示弱。

“好好好。那我问你,你又有什么证据证明喀什地区的聚落有过大规模的迁徙的呢?”

“你!”小杨只是愣了一瞬,便立刻想出了反驳的方向。“谁主张谁举证!你既然主张喀什古城两千年从未迁徙过,现在的喀什古城不仅有着历史文化传承,还有着物理上的传承,那就请你拿出证据!”

“你——你!”张饶有些难以招架,只得转移话题。“你这是断章取义!我只是认为当时的喀什地区不止存在一个聚居点,也不只存在一个城池,你就说我的观点是喀什古城在两千年前就在那里,你这就是断章取义!”

“诶,我说。这里是融媒体中心,不是你们做历史辩经的地方。”江主任将手搭在了两人肩膀上,结束了这场辩论,“按照常理来说,现在的喀什古城是历史传承两千年,而不是物理意义上的那种,在一个地方立了两千年。如果按照物理意义上来说的话,那岂不是进入了哲学上的忒修斯木头船的悖论了吗?”

随后,他打开了手机地图。

“我也可以提出一点见解,”江主任将地图拉动到了盘橐城附近,“你看这个河……”

“等一下,你不会想说什么河流凹岸凸岸的理论吧?”张饶迫不及待地将江主任打断,“这种方法,一般对应的是流量大的河流,咱们这个小河,应该,也许,是做不到这个的。”

“那我没啥见解了。”江主任尴尬地挠挠耳朵,悻悻地关上了手机。

“其实这样也可以解释,”尹秋说,“你们说,喀什地区的自然环境是什么样的?”

“干燥?大陆性显着?”小杨试探着回答道。

“靠近高原,受青藏—南亚高压影响严重,各大洋水汽难以抵达。”张饶很有底气。

“不错,因此整个喀什地区的先辈们必然逐水草而居,所有古城的诞生与消亡都和这些有关。”尹秋说。

“所以,盘橐城始建于水草丰美之地,而随着河流和肥沃土地的变化,盘橐城里的人也渐渐地离开了这座城池。”江主任也思考了起来。

“而最后一个固定下来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喀什古城?”小杨的底气不太足。

“没错,各位不难看出,喀什古城边上就是河流。古代城池无论是生活用水,还是围着城池做护城河,都需要大量的水源。而且放在古代,喀什古城的位置,可是能扼守周围一大片地方的。”

“这个和扼守没有什么关系,是先有水草丰美之地,才有的小聚落,后面发展成大聚落后,才有的路。有了路就有了墙和护城河,便形成了城池。”张饶说。

“你搞错了吧,是先有城,才有市。”尹秋反驳道。

“只有隘口、扼守河流的地方才是先城后市,比如三国里的下邳城和秦出函谷关的函谷关城池,你这样不把历史和地理合在一起分析的方式是片面的!”

“你这叫……”尹秋正欲反驳,口袋里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她拿起手机,翻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