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妙法莲华经 > 第64章 第64集《妙法莲华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4章 第64集《妙法莲华经》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百三十三面,我们看子二的“颂合能生所生”。

在〈药草喻品〉,佛陀用草木的生长来说明我们每一个人在佛法当中的进步情况。作为一个草也好,树也好,它要生长,是需要雨水的。如果你是干燥的,你老是不学佛法,你这个树就干枯,可能就死掉了。所以我们一辈子都不能离开佛法。

那么佛法到底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增长呢?两种增长:

一个是因缘上的增长。首先,雨水掉到地上,树跟草吸收水分以后往空中生长。就是它会顺着你的善根,让你的善根快速地成熟。你喜欢人天快乐,佛陀会让你的快乐果报快速地出现;你喜欢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会让你快速地成长。

第二个是我们看不到的,就是大地方面的安住。其实,你的树向上发展的时候,你跟大地更加地紧密,因为你的树根蔓延的范围更大,就是理观的智慧。你离真如更近了。其实我们回顾一下〈药草喻品〉。作为一个流浪的穷子,他一开始被长者带回家干什么?他是带回去工作的,带回去扫厕所的。但是诸位,我们看他整个情节过程,穷子不断地扫厕所,越扫越干净的时候,其实他跟这个家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了。当他把厕所全部扫干净以后,经文出现了四个字:“心相体信”,他跟父亲的距离拉近了,我相信你,你相信我。佛陀知道他闻大不谤;穷子知道父亲所言不虚,你答应我的东西我都得到了。

所以,我们表面上看到阿罗汉证得阿罗汉果了,其实这个阿罗汉果的背后有一种强大的大乘的力量。佛陀是把这个秘密力量放在阿罗汉果,佛陀知道这个阿罗汉迟早有一天要遇到《法华经》的。所以佛陀刚开始不说,他把那种大乘的能量放在阿罗汉果里面,等到法华会上开权显实,把权法打开;这个表相打开以后,实法的善根就出现了。所以,佛陀每做一件事情,都在为以后大乘做布局。这就是佛法殊胜的地方,“先以欲钩牵,再令入佛智”,因为现在佛陀不能够去违背你的善根。如果你说,我要得到人天快乐,佛陀却说不行,那你就不学佛了,你就学外道去了。

佛陀对众生从来不说不行。你只要肯学,只要愿意进步,佛陀都满足你。但是,满足你的当下,其实佛陀有一种秘密的力量,叫做“常为大乘,而作因缘”,这是其他法门没有的。就是说,当树在增长,它的根也在向下蔓延,跟大地(跟真如)更加紧密、更加坚固。

子二、颂合能生所生

前面是从理论上来论述佛法的施设,这以下讲到实际的操作。看子二的“颂合能生所生”。看经文。

我观一切 普皆平等

无有彼此 爱憎之心

我无贪着 亦无限碍

恒为一切 平等说法

如为一人 众多亦然

常演说法 曾无他事

去来坐立 终不疲厌

充足世间 如雨普润

这地方讲到佛陀的心是平等的。“我观一切,普皆平等。”佛陀看每一个众生,他看到的是他内在的真如本性。由真如本性虽然现出五乘的善根,但是佛陀对于这种善根是尊重的,“无有彼此,爱憎之心”。这个“彼”就是比较远,跟佛的因缘比较疏,就是,可能你不是佛陀的长子,可能是庶子或者外子,就是三乘的根机叫做“彼”。如果你过去栽培的善根是大乘善根,那就是“此”,佛陀的长子。不管你是“彼”也好,“此”也好,佛陀的心是平等。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无贪着,亦无限碍”。佛陀在施设法门的时候,他不会悭法,他不会把好的留下来,所以对众生没有任何的设限。“恒为一切,平等说法”,你喜欢深的就给你讲深的,你喜欢浅的就讲浅的。“如为一人,众多亦然。常演说法,曾无他事。”我们看佛陀度化众生,佛陀除非不得已,他才显神通。因为你要破障,要启发你的专注、好乐,佛陀放光显神通。其实佛陀真正的目的是要说法,因为只有说法才会让你进步。

佛陀说法采取四个重点:去、来、坐、立,终不疲厌。佛陀知道对你这个人必须要示现灭度,因为你老是在佛陀身边,自己就生起懈怠,所以佛陀示现灭度,叫做“去”。有些人必须要紧紧跟随佛陀,佛陀就“来”,就出世。什么是“坐”呢?“坐”就是直说大法。你善根成熟了,佛陀就不耽误你时间了,直接讲《华严经》,让你广修六度,直说妙法。“立”,就是方便等待,佛陀站在这边等待。就是你善根不成熟,佛陀先用五乘的或者人天乘法门来摄受你。所以佛陀说法有去、来、立、坐这四种方便。

总而言之,目的就是“充足世间,如雨普润”,就是满足所有众生的需要。就像一片的雨水,下一场雨,小草、小树、大树各得所需,每一个人都进步。这个就是佛心平等。

这个佛心平等,也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无作妙德”。就是佛陀在度化众生的时候,他没有设定目标,说我一定要把你度化成什么样,没有。佛陀的心就是无作妙德。无作妙德,简单地说,讲一句白话就是,佛陀是被动配合。

我们看感应道交。我今天往生了。怎么往生的呢?佛陀把我带走了!如果你认为佛陀把你带走,你这个人是不会往生的,你因缘观错了。怎么佛陀把你带走呢?如果佛陀可以把你带走,那佛陀为什么没有把他带走呢?就是说,如果佛陀度化众生,佛陀是扮演主动的角色,那一切法就不是因缘生,那一切法是佛说了算了,佛有主宰性了。如果佛陀可以把某一个人带走,那整个佛教的因缘观全部被推翻了,那一切法就不是因缘生,就是某一个人可以主宰因缘了。有一个人可以在因缘之上去操纵因缘,那你佛教的根本思想就全部推翻掉了。

记住!你会往生,是你准备好了你才会往生的,是因为你“众生心垢净”,然后“菩萨影现中”。我们净土宗很多人会颠倒因果,我们净土宗很多人会认为说,因为“菩萨影现中”,所以我“众生心垢净”。说,佛陀出现了,所以我保持正念了。这样解释净土宗,你把因果都颠倒了。

我们再讲一次。感应道交,能感的是谁?是你的信愿持名。佛陀是应哪!感,能感的是主动。当你念这句佛号的时候,你对佛号的信解、发愿是追求人天的快乐(很多人念佛是为了追求快乐,他希望家庭平安,他希望子女考试考得顺利,他念佛,他这种意乐是为了得到快乐的信解跟发愿),当然佛陀没有意见,佛陀说我心平等。这句佛号也会给你快乐,因为你的信解是这样子。如果你今天为了往生,你有往生的准备,你要有念想西方。

所以我们看佛陀整个“去来坐立,终不疲厌,充足世间,如雨普润”,佛陀的角色,我们从这个地方看得很清楚,佛陀是被动的。就是,你可以成功,是来自于你的努力、你的准备,佛陀是个被动的配合。你是什么根机,佛陀就顺你的根机满足你的需要。佛陀没有任何意见的,他也不主导任何事情。

这段是说明佛陀的平等大悲。

子三、颂合能润所润 分二:丑一、颂合能润;丑二、颂合所润

我们看下一段的“法”,子三的“颂合能润所润”。当然,前面的能生所生是佛陀面对众生,这以下能润所润是讲法雨怎么面对众生。

丑一、颂合能润

先看能润,“颂合能润”。

贵贱上下 持戒毁戒

威仪具足 及不具足

正见邪见 利根钝根

等雨法雨 而无懈倦

在前面是讲佛陀,这以下讲佛法。

首先,佛陀说的法没有分你是“贵贱”的。这个贵贱就是你的发心:你是发增上心,你是发出离心,你是发菩提心。这各种的五乘种性差别,佛法没有贵贱的差别。你只要能够信解发愿,你就可以修。

其次,它也不管你的“持戒毁戒”,你的福德资粮是不是有亏损,威仪是具足还是不具足。“持戒毁戒”是约根本重戒,“威仪具足”是约微细戒。这个牵涉到福德资粮。

第三个,“正见邪见,利根钝根”。如果你今生是个外道,但前生有佛法的善根,你修习四谛,你照样成就初果。佛陀的阿罗汉弟子里面很多是外道过来的。所以法门也不拣别你是什么根机,只要你相应,你就能够受益,不管你是“正见邪见,利根钝根”。这个牵涉到智慧的浅深。

佛陀“等雨法雨,而无懈倦”。前面讲佛陀,叫做“无作妙德”,佛陀是被动配合,这以下讲法雨。法雨的摄受有四个过程,就是欢喜、生善、破恶、入理。

比方说佛号好了。你念佛,你把佛号念到生天了。那也不错,你得到欢喜益。那么你把佛号念到往生了,那就是生善、破恶了,你至少消除了生死烦恼,虽然你没有成佛。你把佛号念到了破无明、证法身,那就入理了。一句佛号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你准备到什么程度,这个佛法是给你欢喜,是给你生善,是给你破恶,还是让你入理,完全是你心态的准备。法是圆满的、平等的,只是众生各取所需。

丑二、颂合所润 分二:寅一、颂欢喜善利现世安隐;寅二、颂后生善处乃至渐得入道

我们对佛跟法有了解以后,接下来就是重点了:了解自己的根机。就是,我们自身的准备影响到我们的成就。其实佛跟法都是平等圆满的,人生的成败就看你的根机的栽培。

我们看丑二的“颂合所润”,就是所滋润的根机就有差别了。这个差别有两方面:第一个从现世的差别,佛法往往会让你现生得到欢喜、善利,得到现世安稳;第二个再讲来世的差别。

寅一、颂欢喜善利现世安隐

我们看寅一,先做一个总标。

一切众生 闻我法者

随力所受 住于诸地

每一个人在修学佛法的时候,会有个人的善根力。这个善根力我们前面讲过:信解、观照、发愿。你相信的是业果,是空性,是真如,是净土,那么你今天修这个法就产生一种“地”,就产生你的一个阶位,就形成一个所谓的种性的差别。你到底是个草还是一个树,你是一个小树还是大树,就是你的善根力,就是你对真理的信解。你一天到晚都想到因果,你布施、拜忏,总是想到离苦得乐,那你果然就是离苦得乐;你想到空性,你未来的力量就趋向空性;你所有的为了要到净土,未来就是趋向净土。所以,你内心的信解、观照、发愿,已经有一个阶级了,有一个“地”。

这个“地”有五种,《法华经》分成小草、中草、大草、小树跟大树,五种。

先看第一种,看小草。

或处人天 转轮圣王

释梵诸王 是小药草

有些人,他的信解完全从因缘、业果,造善成就快乐果报,造恶成就痛苦果报,所以他要的就是创造快乐。创造快乐,他就怎么样?“或处人天,转轮圣王。”他为了追求来生能够做大国王,或者做转轮圣王,他怎么样?修五戒十善。这个还是欲界的果报,但是你要到色界诸天,就要禅定跟慈悲喜舍。

总而言之,你追求的是人天的快乐,你就是一棵小小的草,严格来说连药的力量都不够,只是一棵草!这就是你今生所得到的东西。当然,你来生会进步,但是至少,你今生得到的就是——你就是一棵小草!你吸收的是人天善法的养分,结果你得到人天的快乐,你在佛法一辈子就得到这些。就是你的善根决定你的结果。

我们看中草。

知无漏法 能得涅盘

起六神通 及得三明

独处山林 常行禅定

得缘觉证 是中药草

这个就有资格叫做药,因为药一定要能够灭除烦恼、了生脱死。中等的药草,他“知无漏法”。无漏法,要么是我空,要么就是法空。这个是比较浅的无漏法,它能够调伏烦恼。这个就是思惟无常、无我,证得我空,得到出世的涅盘寂静。

阿罗汉有两种:第一种叫“慧解脱”。慧解脱的阿罗汉可能禅定薄弱,他可能只是在欲界定或者未到地定修无常、无我,证得阿罗汉。这种禅定薄弱的阿罗汉基本上是没有神通的,他得阿罗汉以后就跟我们平常人这样,他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跟我们凡夫一模一样,但是他的内心有一种涅盘寂静乐,这个是我们没有的。

第二种阿罗汉叫做“俱解脱”。他得到智慧,他还有禅定。有禅定的阿罗汉那不得了,他是有神通,三明、六通、八解脱。他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尽通,他六种神通,还多一个“明”。我们前面说过,这个“明”只有圣人才有。你看“宿命明”:“宿命通”知道结果,你过去是怎么样,是生长在什么地方,“宿命明”会知道你为什么会这样子。天眼明知道未来,漏尽明知道现在。

这个是声闻人,他有可能有神通,有可能没有神通。总而言之得到涅盘寂静。

那么缘觉乘是什么样呢?“独处山林,常行禅定。”缘觉乘的人喜欢孤独、喜欢寂静,就像鹿,鹿不依人。但是他理观强,所以他不需要四谛这么复杂,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他只要知道“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他知道因缘生,缘生性空,他就能够证得我空。这种利根人。

所以他这两个,总而言之,二乘人发出离心得涅盘,但他最后结果都一样。过程,缘觉乘比较快,声闻乘比较慢,而且缘觉乘不立分果。你看声闻人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缘觉是,要么你是凡夫,要么你是缘觉,他中间不安立分果的。

反正结果就是涅盘寂静,所以他判作同一个,都是中药草。

我们看第三种,上草,上等的药草。

求世尊处 我当作佛

行精进定 是上药草

这个上药草,蕅益大师把他判作藏教菩萨。《阿含经》其实它是有三乘,声闻、缘觉、菩萨,《阿含经》也有菩萨道。“求世尊处”,他也是要追求成佛之道,他也相信他可以作佛,他也广修六度,他也发菩提心。这个是藏教的六度,藏教的六度叫做“事六度”,它没什么理观的。

其实藏教的六度,天台宗给它一个名称,叫有位无人。你想想看,你认为真的有一个人,他是藏教,他发菩提心,然后他修了三大阿僧只劫以后,广修六度,最后结果还是入了涅盘?有这种人吗?不可能。所以这个地方是有位无人。

不过,因地上当然是有,但他中间过程一定会转变的。我们后面会说,其实善根会不断变化的,只要你学习不同的教理,产生不同的信解、观照、发愿。

但是的确是有这种人,他只知道因果,只是深信因果、深信我空,就想行菩萨道,佛陀也是给他赞叹,叫上等药草。藏教菩萨。

再看下一个,通教菩萨。

又诸佛子 专心佛道

常行慈悲 自知作佛

决定无疑 是名小树

这个是通教菩萨,就是般若经的菩萨。他也一心一意地要追求佛道,而且也生起广大的慈悲菩提心,重点是他“自知作佛,决定无疑”。他观一切法空的时候,以无生观来修六度,所谓的“留惑润生”。这种是通教菩萨,般若经的菩萨。

我们看真正的大菩萨,大树。

安住神通 转不退轮

度无量亿 百千众生

如是菩萨 名为大树

这个是《华严经》的菩萨。“安住神通”,表示这个菩萨是有禅定的。“转不退轮”,这种菩萨起码是三贤位。三贤以上,就是一个圣位的菩萨。一个人能够“转不退轮”,他起码是十住。初住就断见惑,他自行已经不退转了,他智慧不退转了。“安住神通”表示他的高深的禅定,“转不退轮”表示他已经是转凡成圣了。这个圣位菩萨。

圣位菩萨当然他的目的就是怎么样呢?历事炼心。他广度众生,同时从广度众生当中增长他的菩提心。那么度化多少众生呢?“度无量亿,百千众生。如是菩萨,名为大树。”这就是《华严经》的菩萨,这是大树。这种大树当然吸收的水分大,增长得也快。

我们看总结。

佛平等说 如一味雨

随众生性 所受不同

如彼草木 所禀各异

佛以此喻 方便开示

种种言辞 演说一法

于佛智慧 如海一滴

虽然众生有五种的三草二木的差别,但是对佛陀来说,佛陀的心还是平等的;对法来说,佛陀的法雨也是一味,就是中道实相,大般涅盘,就是一味一相。只是佛也好,法也好,面对众生差别根机的时候,是众生各人的准备不同,就造成了每一个人各取所需了。草木因为今天的根部能够吸收的水分各不一样,上面的草木就各自生长。佛陀用这种三草二木的比喻来方便开示,用所谓种种的五乘言辞演说中道实相之法,“于佛智慧,如海一滴”。

每一滴的雨水都是中道实相,但是进入到你心中的时候,它会产生转变,所以,你现在的认知——其实,你学佛不管十年二十年,你认知的是你自己要的东西。

我们举一个例子。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他也是在舍卫国说法。在隔壁城有一个国家,国王叫做摩楼王。这个国家的人民有两个特点:特别的勤劳,而且善于耕种。又勤劳,又有技术,所以它的物产非常丰富,不管是五谷杂粮,不管是各式各样的水果,生产很多。所以他们经常要把它销到其他国家去。

但是这个地方出了一个问题:它通往其他国家的唯一道路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几乎像一座山一样的大石头挡在中间,造成交通很不方便。所以摩楼王就下令,无论如何,倾全国之力也要把这块石头给搬走。就召集了很多的壮士,白天晚上不休息,三班制,就搬这个石头。经过几年以后,效果有限,这个石头还是在那里,几乎是一动不动,所以大家都很沮丧。

就在大家沮丧的时候,佛陀的那种平等大悲心终于感应到众生的根机成熟了。众生有感,佛陀有应,佛陀就带着弟子来到了摩楼国。佛陀就明知故问,说你们在干嘛呢?我们要把这个石头搬走,它挡碍我们这个交通要道,我们的经济都靠这条路在输送。佛陀就走过去,面对那个石头,用脚指头轻轻地碰一下这个石头,石头就飞起来了。佛陀就一只手把它撑住,往空中一抛,抛到空中用右手再接住,把它放到旁边去了。

与会的大力士跟摩楼王看了,皆大欢喜。我们花了几年时间这个石头搬不出去。就问佛陀说,您老人家怎么有这么大的力量呢?佛陀说,我身体的力量来自于我心灵的力量。因为我心灵有大力,所以我身体才有大力。您怎么有这么大力量呢?佛陀说,我内心有四种力:一个是布施力。我过去生广修布施,不管是财施、法施、无畏施,我广修布施,所以我今生心力有这么强大的力量。第二个,精进。其实他这个精进,看经文的意思就跟持戒一样,我持不杀生、不盗、不妄语、不饮酒。布施力,精进力。第三个是忍辱力。别人对我毁谤、辱骂,我安忍不动。第四个是父母力,我仰仗父母的生育。我之所以有这么大力,来自于布施力、精进力、忍辱力跟父母力。大家都很高兴,所以这些人后来就皈依佛陀,修这四种力,皈依三宝。

这个意思就是说,众生他不是要解脱,他要的是一种强大的力量。那你要力量,佛陀也有力量教给你。就是说,你不就是要力量吗?那佛陀就用四种力来成就你的大力,就用布施法、精进法、忍辱法跟透过父母的因缘。所以,每一个人在佛法当中都得到自己相应的那一滴法水,就各自生长,这都没关系。

这个是讲到佛陀先“各取所需”,让你今生得到欢喜安稳。但是重点在后面,后世,这才是佛法的力量慢慢出现了。

寅二、颂后生善处乃至渐得入道

当你今天得到佛陀的传承以后,不管你一开始得到什么利益,后面它有后续的力量。我们看经文,看第一个,总标。

我雨法雨 充满世间

一味之法 随力修行

如彼丛林 药草诸树

随其大小 渐增茂好

“我雨法雨”,我用平等心降下一味的法雨,目的是“充满世间”,满足众生的需求。其实这个法雨是一味的,都是从我的中道实相显现出来的;只是众生,不管讲多少,只是各取所需。你看很多人去诵经,每一个人刚好去读到他自己相应的东西,你要你的,他要他的。就好像这个广大的丛林,“药草诸树,随其大小,渐增茂盛”。你能够吸收多少水,你就长得多大。小草只能吸收少的水分,大树吸收多的水分。就是一味的法雨,各自增长。这是总标。

这以下看是怎么个增长法,看下面的“别明”。别明当中有三段,先看第一段,人天种性的增长。

诸佛之法 常以一味

令诸世间 普得具足

渐次修行 皆得道果

虽然他今生可能在佛法修了几十年,但他只知道一件事情——我要得到人天的快乐,我要来生比今生好。但是你别忘了,佛法的法味是一味的,虽然人天是表现在外,它一定有隐藏在内的东西,因为佛陀是“常以一味,令诸世间,普得具足”。就是说,他刚开始可能只受了五戒十善,五戒十善表面上让他生天了,但是五戒十善会有一种力量,会让他转到小乘的四谛,或者转到大乘的六度,就是这个人迟早一定会发出离心或者菩提心的。因为佛陀的法力不可思议,他绝对不会只是让你得到人天就停顿的,不可能的。如果是这样,那佛陀就不是一味了,那就是很多味了。佛陀因为一味,所以你可能在这一味当中先表现出人天,但没关系,最后的结果叫做“渐次修行,皆得道果”。这是人天种性的增长。

再看二乘种性的增长。

声闻缘觉 处于山林

住最后身 闻法得果

是名药草 各得增长

二乘人接触佛法,可能一开始他的善根力只能够接受涅盘寂静。你告诉我发菩提心,我可能就害怕,就不学佛了,可能就学外道去了。佛陀说,好,没关系!我家广大,种种皆有,你要的是寂静,我们也有,就“住最后身,闻法得果”。虽然你今生得到的是涅盘寂静,但是佛陀的法会让你怎么样?各得增长!

你看声闻人,那个穷子,回家以后他不是扫厕所吗?扫着扫着,后来变成掌管家务了,掌管家务后来变成佛陀的儿子了。这就是法力不可思议。就是这个法到你心中以后,它有一种辗转的力量,它会把你往佛道带,是这样子的。

我们看第三个,菩萨的增长。

菩萨增长有两块,一个是通教菩萨的增长,一个是别教菩萨的增长。先看小树的增长。

若诸菩萨 智慧坚固

了达三界 求最上乘

是名小树 而得增长

那么小树,当然观一切法空,以无生观来发菩提心修六度,这个是通教菩萨。你一个人到了般若时,离《法华经》就很近了。就是说,真如本性,只要你没有我法二执……真如本性最怕的就是你有所得。就是,一念不生是全体现,六根方动就乌云遮了,你有所得,你就永远不回家。我们讲过,你希望打工赚钱。你还想赚钱,你就永远回不了家,就这样子。所以,一个人已经到法空的时候,他离家已经很近了,这种人很快就会进入中道实相,所以通教菩萨也会增长。

看别教菩萨。

复有住禅 得神通力

闻诸法空 心大欢喜

放无数光 度诸众生

是名大树 而得增长

这个《华严经》的增长那更是不得了了。他本身是三贤位以上的菩萨,他“得神通力,闻诸法空,心大欢喜”。我们前面说过,二乘人闻诸法空,如刀伤心,二乘最害怕听到的就是法空。因为他好不容易得到涅盘寂静,你给他讲说涅盘寂静是唯心所现,如梦如幻,他根本没办法接受。但是大菩萨不是,他听到一切法毕竟空,无我无我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生大欢喜。这种人他基本上已经契入真空妙有了,他只是怎么样?他要的是历事炼心。这种人早就回家了,他只是怎么样?他回家当中开始学父亲的技术了。他这不是回家而已了,开始在历练,开始在成熟众生、庄严净土了。所以他这种三贤位的人很快就会有禅定,有禅定就有神通,有神通就可以放大光明,用神通力、用佛法的力量来度脱众生,“是名大树”。这个人增长更快了,是直趋佛道。

总而言之,善根增长有两种情况:

第一个,增长,有一种是由事修入理观的,他的法执特别重。法执特别重的人,对我们凡夫来说是成也法执,败也法执。如果一个人都没有法执,他就会懈怠。他执着要拜佛、执着要念佛,对他因地来说是有帮助的。但是他不断地执着以后,他就产生自我设限,所以一般人很难中道。就是说,我们凡夫,要么就没有,要么就是有;要么就是偏空,要么就着有。所以,一般事修强的人,他可能通过事修,时时勤拂拭,然后再知道原来这镜子是光明的,最后悟入理观的智慧。从事修入理观,这种人进步会慢一点。

有一种人是理观强,但是他因缘上烦恼重,所以他要靠事修来调伏。但是理观强的人他进步快,为什么?他没什么法执。你看道信法师,他去参访三祖的时候,跟三祖说,请和尚开示解脱法门。三祖说,谁绑住你了?到底谁绑住你了?他回光返照,觅之了不可得!诸位,是你自己把自己做小了,“法性量等虚空,众生发心自小”,是我们自己的人生经验受到很多的教育跟环境的熏习,把自己限定说:哦,不行!我是人天种性的,我做不来。你果然做不来!

所以诸位!你看你受菩萨戒,受菩萨戒有一条戒就是说,你对于诸佛功德,甚深的功德,你不生随喜。就是说,受了菩萨戒,你已经没有资格说“我做不到”了,因为这样你落入法执了。受菩萨戒你只能说“我慢慢做”,我今天进步一点点,明天进步一点点。没关系,你可以慢慢做,但是你千万不要告诉自己做不到。你说你做不到,你果然做不到。

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尤其净土宗要注意,我们修皈依的时候跟往生是两种概念。修皈依的时候,谦卑!要观想自己业障深重,是吧?但是你这个法在操作的时候,不能落入这种业障深重的法执。你什么都讲业障深重,你果然业障深重。念佛,你要把自己观想成我是业障深重;往生,你要当仁不让!你说,“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我才可以往生。你说你业障深重,那你怎么往生呢?你业障深重,而净土功德庄严,你不是拉大了双方的距离吗?所以,为什么我们要有权法跟实法?就是说,修皈依,我们必须要把自己观想成业障深重;往生,你就必须当仁不让,你要观想自他不二。所以理观、事修这两个是要互相操作,你才会进步得快。

所以,一个人进步快跟慢,其实都是因为你自己的障碍。当然,这个障碍要打开,你只能透过教理的学习。其实我们看佛陀,他不会帮你打开的,因为佛陀也没有那个本事进入到你的心中。蕅益大师说得好,“既从心起,还从心灭”。这个障碍是你自己的内心设定的,你只能靠你自己打开。没有人可以进入到你的心中帮你的善根提升,全世界没有人做得到的。

癸二、颂合差而无差

最后总结。

如是迦叶 佛所说法

譬如大云 以一味雨

润于人华 各得成实

迦叶当知 以诸因缘

种种譬喻 开示佛道

是我方便 诸佛亦然

“如是迦叶,佛所说法,譬如大云,以一味雨,润于人华,各得成实。”先讲即实而权。作为一个佛陀,作为一个佛陀所说的法,不管是大云也好,法雨也好,他是平等地布施给所有的草木。所以“迦叶当知,以诸因缘,种种譬喻,开示佛道,是我方便,诸佛亦然”。佛法进入到众生的时候,众生各得所需,各得生长,这个就是“即实而权”,“无差而差”。

但是我们看到的草木在空中生长,其实从理性的角度,它也不断地回归到平等性。我们看下面的即权而实,差而无差。

今为汝等 说最实事

诸声闻众 皆非灭度

汝等所行 是菩萨道

渐渐修学 悉当成佛

佛法的施设,可能刚开始会让你满足自己的需求,满足你五乘的需求,但是究竟来说他一定是怎么样?“悉当成佛。”所以,“今为汝等,说最实事”。什么是最实事呢?“诸声闻众,皆非灭度,汝等所行,是菩萨道。”这句话不是声闻众而已,人天乘也是这个公式:诸人天众,皆非得到暂时的快乐,汝等所行,是菩萨道!

其实,从佛陀的角度,从《法华经》的角度,每一个人都趋向成佛之道,没有一个人真正到人天去,没有一个人到涅盘去,只是一个假名字,暂时给你休息休息,先满足你的需要。其实所有的佛弟子都是在准备回家,因为这个才是佛陀真正的目的,真正出世的本怀,叫“渐渐修学,悉当成佛”。

当然,我们看〈药草喻品〉,我们对佛法会更深刻地理解。〈信解品〉当然强调次第了,就是针对钝根声闻。他法执重,所以佛陀必须要一步一步来,佛陀必须要配合众生的内心:那没关系,你既然不想回家,那你就来我家工作吧!扫厕所,掌管家务,最后才把家交给他。所以,法执重的人只能怎么样?以法力来带动心力。没办法,佛陀不能跟他讲什么你真如本具,不能这样讲。就说,没关系,用法来摄受你,用四谛来摄受你,用般若、方等来摄受你。另外一种人是利根菩萨。如果是利根人,你就知道心力跟法力要一起操作,内观真如、外修三乘,或者内观真如、外顺弥陀,因为你有理观的智慧。

我们前面说过,“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所有的障碍都是你自己生起的。所以你不断地忆念“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你这个人进步那叫一个大白牛车。所以,你没有理观,修行就靠一种力量,叫做法力不可思议;你有理观,就有两种力量,来自于你心灵的加持力,来自于外在的念佛的力量,尤其是临命终。

我经常讲,临终的正念,你没有理观你很难达到,因为,如果你不忆念真如,你就落入了因缘。诸位!你不修理观,你用钝根的方法来念佛,可能你平常会修得很好,但临命终是什么情况?临命终叫做算账。你一生的恩恩怨怨爱恨情仇,临终全部现前,你那叫百感交集。往生,什么叫往生?你要走出过去,你才有办法开创未来;你要走出娑婆,才有办法面向净土。但是你落入因缘所生法,你怎么样不随妄转呢?

所以,不修理观在临终的时候你很吃亏,你变成时时勤拂拭:这边打一个妄想,擦一擦;下边又打一个妄想,擦擦看。你擦到什么时候?你临终那个短短的几分钟、几个小时,你要擦掉今生所有留下的爱恨情仇,怎么可能呢?因为你不修理观,不修真如,你就跑到了门外,你就风吹雨打日晒,所有的因缘法都可以破坏你的正念。如果你修理观,先回到一念心性,“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你先创造一个房子,安住,从一念心性的角度,本来没有生死,本来没有烦恼,本来没有业力,这一切都是如梦如幻的,你很容易走出娑婆的过去。

所以很多人问说,那临终的正念到底容不容易?也可以说很容易,也可以说不容易,看你站在什么角度。你如果把自己临终放到因缘所生法,那就很难了,你落入一种暴风圈了,生死业力的暴风圈,你怎么往生呢?如果你临终的时候先回归真如,观察本来没有烦恼,本来就没有这个生死,这些都如梦如幻的,你就有一个房子保护你,有一种自性功德力来保护你!所以,为什么佛陀必须要讲〈药草喻品〉?就是说,的确处理事情有不同的方法,回家有快慢的差别,就是事修、理观要同时操作。

从前面的“会权入实”,到〈药草喻品〉的“权实不二”,这两个大家可以比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