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铁路职工 > 第5章 职业牛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常宁攥紧了手中的报表,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强忍着心头的怒火,深吸一口气道:“副主任,这数据我反复核对过,每一项都有据可查,绝无造假。”车间副主任却只是冷冷地瞥他一眼,嘴角勾起一抹轻蔑的弧度,伸手将报表随意扔到一边,纸张散落一地,“哼,你说没造假就没造假?我看你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去,重新核对,下班前再交一份,要是还有问题,这个月的绩效可就悬了。”

无奈之下,常宁只能弯腰捡起报表,默默回到工位。周遭工友投来同情的目光,却没人敢吱声,车间里的氛围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待到设备日常巡检时,常宁打起十二分精神,逐一排查,不放过任何细微隐患,详实记录。本想着这回能得句夸赞,结果副主任巡查到此,看都没看记录簿,就挑刺道:“动作这么慢,磨磨蹭蹭的,别人都巡检完两轮了,你这效率,是打算拖大家后腿?”

常宁额头青筋微微跳动,仍耐着性子解释:“设备安全至关重要,我检查得细致些,也是为了避免后续故障。”副主任却不耐烦地打断:“少给我讲大道理,我只看结果,下次再这么拖沓,扣你工时!”说罢,背着手扬长而去。

评优无果后的项目分配上,副主任更是刻意刁难。车间接到个技术升级的关键项目,常宁专业对口、经验丰富,本是牵头的不二人选,可副主任眼皮都没抬,直接点了旁人。给出的理由荒诞至极:“你心思太活泛,我怕你干到一半撂挑子跑了,还是踏实点的人靠谱。”

常宁深知此举风险不小,一旦消息走漏,副主任定会变本加厉地打压报复。那些天,他行事愈发低调,每次与受气工友碰头,都挑车间最隐蔽的角落,压低声音交流,手机沟通也全用加密软件,确保万无一失。

然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一天午后,副主任像是嗅到了异样气息,把常宁叫到了办公室。门“砰”地关上,副主任大马金刀地坐在办公桌后,目光像两把利刃,直直刺向常宁:“我听说你最近小动作不少啊,跟几个刺头走得很近,怎么,是对我有意见?”

常宁心里“咯噔”一下,脸上却不露声色,镇定自若地回应:“副主任,大家都是为了车间好,交流下工作经验罢了,哪有什么小动作。”副主任冷哼一声,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文件都跟着抖了抖:“少给我打马虎眼!我看你是想告我的黑状,别以为我不知道你那些心思。”

常宁紧咬后槽牙,攥紧拳头,指甲几乎嵌入掌心。他真想此刻就把积攒的证据一股脑甩出来,可理智告诉他,火候还未到。他深吸一口气,压下怒火:“副主任,我一心扑在工作上,只想把活儿干好,您要是没别的事,我先出去了。”说完,不等回应,转身快步离开。

出了门,常宁后背已满是冷汗,他加快脚步,找到几个核心工友,神色凝重道:“看来副主任有所察觉了,咱们得加快速度,尽早把证据整理完备。”众人纷纷点头,眼里透着决然。

接下来的日子,常宁主动加班,不放过任何能完善证据链的细节。巡检结束,别人都下班回家了,他还猫在档案室,翻找过往项目文件,比对副主任那些不合理批示;午休时间,别人在休息放松,他在统计考勤异常情况,逐条梳理,做成详实文档。

终于,万事俱备。这天,常宁怀揣着装满证据的U盘,怀揣忐忑又坚定的心情,敲开了车间主任的办公室门。主任是个雷厉风行、公正不阿的人,听完常宁的陈述,脸色愈发阴沉,翻看证据时,手指不自觉地收紧。

“胡闹!这简直是车间的毒瘤!”主任怒声呵斥,当即表示会严查此事,给常宁和工友们一个交代。常宁走出办公室,长舒一口气,心头阴霾似要散去。

可事情并未如预想般顺利。副主任在车间盘踞多年,人脉颇广,消息刚传出,就有几个跟他穿一条裤子的小领导开始四处散播谣言,说常宁是想夺权上位、恶意抹黑,一时间,车间流言蜚语四起,不明真相的工友看向常宁的眼神也多了几分疑惑。

常宁如坠冰窖,满心委屈,却没时间消沉。他联合几个正直的工友,在车间宣传栏张贴澄清说明,附上关键证据截图;利用班前会的短暂时间,主动上台,条理清晰地陈述事实,直面质疑。渐渐地,舆论风向开始转变。

常宁满心以为拨云见日,往后能安心投身工作,哪曾想,车间这潭水远比想象的更深、更浑。副主任的处分草草了事,不过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宁静,很快,车间主任和几个小队长态度骤变,开始对他百般刁难,鸡蛋里挑骨头。

日常巡检汇报时,车间主任眉头紧皱,听完常宁条理清晰的汇报,不耐烦地打断:“你说得头头是道,可实地检查真做到位了吗?昨天那台关键设备,我瞅着就不太对劲,你是不是偷懒没细查?”常宁瞪大了眼睛,昨天他在那台设备上足足耗了一小时,每个零件、每条线路都反复确认,当下据理力争,还翻出记录照片为证。主任却只是瞥一眼,轻哼道:“照片能说明啥?机器又不会开口说话,下次再这么敷衍,扣你绩效!”

项目执行期间,小队长更是化身“找茬专员”。常宁带着工友精心搭建的生产线改良模型,本满心欢喜地等着验收通过,开启下一环节,小队长围着模型转了一圈,伸手就推倒一处关键结构,阴阳怪气地说:“这设计也太不稳妥了,稍微来点震动就得散架,你们到底有没有用心?返工重搭,限期两天!”常宁看着散落一地的模型零件,气得双手发抖,身旁工友也面露愤懑,却只能强忍怒火。

午休闲聊时,车间里风言风语也多了起来,说常宁是“刺头”“不安分”,妄图搅乱车间秩序,好给自己捞好处。常宁听在耳里,苦在心里,那些不明真相的新人望向他的眼神,也满是疏离与戒备。几次车间团建,旁人三五成群、欢声笑语,他却像个局外人,无人搭话,孤立无援。

就这样,常宁在车间里仿若成了一座孤岛,默默无声地熬过了两三年。这期间,他像是拧紧了发条的机器,每日准点到岗,一头扎进工作里,巡检、调试、记录,动作娴熟又机械,工友的闲聊打趣、车间的八卦是非,一概与他无关,旁人甚至打趣说他是车间里的“哑巴劳模”。

起初,车间主任和小队长们还时不时找点茬,可常宁的活儿干得挑不出毛病,汇报精简精准,数据从不出错,时间久了,他们也觉得无趣,渐渐把注意力挪到了别处。但常宁心里从未真正释怀,那些打压、污蔑带来的委屈与不甘。

日子就这么在隐忍中一天天过去,车间领导和小队长们虽说不再整日紧盯常宁,可时不时冒出来的无端指责,仍像冷不丁甩来的小鞭子,抽得他心里一阵刺痛。

那天,车间接了个加急订单,时间紧、任务重,大伙都绷紧了弦。常宁主动揽下最繁琐的设备调试环节,通宵达旦地守在机器旁,反复校准参数,眼睛布满血丝,人都熬得脱了形。本以为能顺顺当当完工,小队长却在验收时横挑鼻子竖挑眼,指着一处微不可察的划痕,扯着嗓子吼:“常宁,你怎么搞的?这么明显的瑕疵看不见啊!这要是客户看见了,投诉、退货,损失你来担?”

常宁凑近一看,那划痕浅得几乎看不出来,大概率是搬运时不小心蹭的,当下委屈涌上心头,却还是耐着性子解释。小队长却双手抱胸,根本不听,大手一挥:“别废话,抓紧返工,耽误了工期,绩效全扣!”常宁攥紧拳头,指甲嵌入掌心,深吸一口气,默默转身去拿工具。周遭工友们看不下去,小声嘟囔替他抱不平,小队长一个凌厉眼神扫过去,车间瞬间噤若寒蝉。

类似的事多了,常宁渐渐意识到,一味隐忍换不来安稳,得主动出击、寻找转机。正巧,厂里推行“师徒结对”帮扶计划,鼓励技术骨干带新人,提升整体实操水平。常宁技术过硬、经验丰富,本就是带徒弟的绝佳人选,可名单公布时,却没他的名字。常宁心里“咯噔”一下,径直去找车间主任询问。

车间主任跷着二郎腿,眼皮都没抬,敷衍道:“你自己活儿还干不利索,哪有精力带徒弟?别误人子弟了。”常宁气得血气上涌,却还是强压怒火,掏出这些年积攒的工作成果、技术改进方案,“啪”地拍在桌上:“主任,我什么水平,您心里清楚。带徒弟既能传授经验,又能给车间培养后备力量,我有信心做好,您再斟酌斟酌。”

或许是常宁这份执着镇住了车间主任,又或是桌上的方案确实亮眼,主任脸色变了变,最终不情不愿地把他加进了名单。常宁挑了几个机灵好学的新人,倾囊相授,不仅教实操技术,还分享职场经验、为人处世的道理。徒弟们进步飞速,对他更是打心底里敬重,常宁的身边渐渐有了人气,不再是形单影只。

有了小家的温暖,常宁每日下班后的疲惫都能一扫而空。推开家门,女儿蒙蒙奶声奶气地喊着“爸爸”,迈着小短腿扑进他怀里,软糯的小脸蛋蹭着他的脖颈,那一刻,车间里受的委屈、吃的憋闷,统统烟消云散。

妻子袁丽总是笑意盈盈,饭菜早早备好,热气腾腾摆满桌,全是他爱吃的。饭桌上,常宁会讲些车间里的趣事,刻意略过那些糟心事;袁丽静静听着,适时递上几句夸赞,哄得他眉开眼笑。等哄睡了蒙蒙,袁丽轻轻靠在常宁肩头,轻声说:“我知道你在车间不容易,别都一个人扛着,咱们是一家人。”常宁眼眶一热,紧紧握住她的手,心里满是感动。

可平静的日子没能持续太久,车间效益下滑,上头决定裁员增效。风声刚传出,车间里便人心惶惶,小道消息漫天飞。常宁起初没太在意,自忖技术过硬、业绩突出,理应不在裁员名单里。哪成想,车间主任和小队长又打起了歪主意,想趁此机会把他挤走。

常宁被调到这个新班组后,作息全乱了套。原本规律的生活彻底被打破,夜里上班时,车间灯火通明却寂静得有些阴森,机器轰鸣不停,震得人耳膜生疼。困意如潮水般一波波袭来,常宁强撑着沉重的眼皮,反复检查设备参数,生怕出一丝差错。

连续熬了几个大夜后,他眼眶深陷,满脸疲惫,走起路来都有些发飘。袁丽瞧在眼里,疼在心里,每晚都掐着点做好宵夜,守在门口等他下班。“快吃点,别把身子熬垮了,要不咱跟领导说说,换个班?”袁丽满脸担忧,把热气腾腾的汤羹递过去。常宁咽下嘴里的食物,无奈地摇摇头:“说了也没用,他们就等着挑我的刺,想把我逼走,我不能遂了他们的愿。”

身体发出的警报越来越强烈,一次巡检途中,常宁只觉一阵天旋地转,险些栽倒在地。工友们手忙脚乱地扶住他,劝他去休息,可他稍缓过劲来,便又执意回到岗位。他知道,一旦请假,落下把柄,裁员名单上怕是再难抹去自己的名字。

与此同时,车间主任和小队长还时常来新班组“视察”,每次都对常宁鸡蛋里挑骨头。设备稍有异动,就指责他维护不力;产量低了些许,便扣上“偷懒懈怠”的帽子。常宁满心愤懑,却只能默默咽下苦水。

转机出现在一次紧急设备抢修中。那台关键设备突发故障,整个生产线被迫停滞,车间瞬间乱作一团。维修师傅们围在跟前,急得满头大汗却毫无头绪。常宁强撑着虚弱的身体,挤过人群,凭借多年经验迅速锁定故障点。他接过工具,双手稳稳操作,尽管指尖颤抖、冷汗直冒,却一刻也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