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男人说的话语,就看做印度飞饼。只有兑现了,才是你实实在在的得到。否则都看成是印度飞饼,不要心存任何幻想。
花言巧语跟我们女孩子没有任何关系,只有实实在在的付出和行动,才跟我们女孩子有关系。
女孩子的喜欢与否,根本不重要,女孩子能够从男人那里得到多少喜欢,才是重点。
不要情感泛滥,不要自我感动,不要自我欺骗,更不要自我麻痹。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喜欢。即使自己非常喜欢,也要狠心斩断情丝。女孩子,嫁给自己喜欢的,远远不如嫁给喜欢自己的幸福。
这个顺利,一定要注意,更要在实践中身体力行,努力做到嫁给喜欢自己的那个男人,那个满心满眼都是你的男人,那个即使自己倾家荡产也要帮助你的男人。
看男人,不要看他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
记住一点,花言巧语的男人,不要多看第二眼。花在不值得的男人身上,还不如多关注一下自己的父母,多关注一下关键时刻帮助过自己的人。
不要为不值得的男人,花费时间和精力,一点金钱都不要。女人的时间和金钱,是最宝贵的,不要乱花,不要乱大方,更不要乱讨好。
记住,跪舔得来的关系,不能得到真正的关系。你没有价值,再是跪舔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只要你有高价值,自然有人排着队主动来认识你。
与其去追一匹马,不如用追马的时间,去耕种一片属于自己的大草原,到时自然吸引马儿前来。
与其去追蝴蝶,不如用追蝴蝶的时间,去呵护一片属于自己的大花园,到时自然吸引蝴蝶前来。
所以,你想得到什么,就先付出什么。你是谁,便会遇见谁。世间万物,都是同等能量的匹配,也是同等价值的匹配,更是同等频率的匹配。
即使人偶尔会出错,但是宇宙不会出错。之所以你一直痛苦,苦苦付出没有得到,那么就要反思自己哪里出了问题。是付出的方向不对,还是得到前的积累不够。
所有的成功,都是厚积薄发。昙花一现,只会迷惑人的双眼。真正长久能够赚到大钱的人,都是德才兼备、厚德载物的集中体现。
只是人的认知,在不断犯错中得到提升,得到纠正,得到升华,得到永久。
清风之前一直比较注重精神追求,最后发现伤痕累累的是自己,被生活击打得毫无招架之力。当她学会了注重物质追求,最后发现被滋养很好的自己,在生活面前总是能够从容应对。
女孩子的一生,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得到了多大的智慧加持。一个没有智慧的女人,无论曾经得到过多么丰厚的物质条件,最后都会因为没有福德而损失殆尽。
所以说,无论得到还是失去,都是在告诉我们,是不是走错方向了,是不是该调整自己了,是不是该积累的还不够。
一定要注重,每时每刻的积累,也要重视一天一天的积累,万丈高楼起于平地。不要妄想着走捷径,世间没有真正的捷径,真正的捷径就是正确方向前提下的厚积薄发,一定要注重积累。
清风一直比较清醒,即使在面对霁月的时候。即使发生的今天,她也不确定霁月是真心还只是玩玩儿。
不过这并不重要,一切都会在接触中显露答案。面对感情,要勇敢往前走,在一步步中,看是不是真心,是不是合适。在这个过程中,保护好自己即可。
身处纷繁复杂的大都市中,都市的万家灯火,似乎从来没有跟清风产生过关系。她的父母在农村,她只身一人来到北城,只身一人在这座大城市打拼,没有投靠人,没有依靠人。
能够依靠的,一直都是自己,也只能是自己。尤其是女孩子,如果在大城市,没有依靠的话,其实生活起来是非常难的。
首先是要自立,得有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谈不上体面不体面,起码够养活一个人的吃喝拉撒。
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谈生活。如果有富裕的话,才有可能过上稍微有品质的生活。可是在大城市里,品质的生活,何谈容易。首先居住的房子,就能够压垮很多人的脊梁。尤其是在北城这样的大城市,房价高,竞争激烈。
有钱人很多,有背景的人很多,单靠信息和资源,就能够让很多人排队到末位。然后即使是末位,也是有等级的。更何况是农村出身的清风呢,一个女孩子不容易,一个女孩子打拼出事业更不容易。
没有家人可依靠,没有男人可傍身,没有朋友可依仗。独自生活在这座大城市,然后在这座城市里,寻找自己的成长路径。
没有人带,那么清风就自己带自己。她的人生观非常清醒,生活可以时好时坏,但是成长一定是长期的心态。
没有优厚的家学环境,没有良好的上学求取,清风知道,能够成长的就是在困惑中摸索,在跌跌撞撞中搭建成长的阶梯。好在她慢慢在做到,即使路有崎岖,整体还是向前的。
想起《大染坊》里面陈六子讲述的一句话:
一等人,不用教;二等人,用棍教;三等人,教不会。
清风觉得,找一位生活的老师,跟随一位成长的老师,一生有一位真心实意的忘年交,才是人生心灵最好的皈依。
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但是有了这份心意,未来才会有可能的方向。她不知道,霁月是不是,只有接触后才知道。只有在不断交往中,关系才能够渐渐清晰,自己对他的认识也会渐渐明朗。
人,不能靠想象。尤其是女孩子,不能靠想象构建关系。真正长久的关系,都是实打实积累起来的:通过一句句话,通过一次次见面,通过一件件共事。
来不得一句空话,容不得一件虚事。人的信用,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一生,都在教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