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山精女人 > 第105章 良药医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华子骂骂咧咧地往回走,却碰上了田淑云。

“华子,你这气哄哄,骂骂咧咧的跟谁呀这是?”

华子:“别问。你们都是一个德行。用着我跪地相求,千恩万谢。等再用老子,我要搭理你们。我就是孙子!”

田淑云:“你可别夹枪带棒的。我啥事没帮你忙了?”

华子简单把米家父女的意思说了一遍。又把蔡香萍把他撅回来的事也说了。

田淑云:“米家那姑娘心高气傲,一般人上不了前儿。我跟米家啥样你不是不知道。”

“本来也没指望你。”

田淑云:“你去找李清华呀。虽然李耀晨跟米永刚不对付,但李清华和米雪晴处的不错。”

李清华当然不会驳华子的面子,其实这也是捡现成的便宜。李清华去了一趟,亲事就定下来了。

按当地的风俗,米永刚家还办了一桌定亲宴。华子自然也得出一份彩礼,给米雪晴换一身衣服……

令蘑菇崴子屯儿人惊讶艳羡的是,华子买了两块上海手表!米雪晴美滋滋地带上一块。另一块让他做为谢媒人的礼物送给李清华了。

这可是蘑菇崴子屯儿有史以来最贵重,最体面的谢媒礼物。蔡香萍怎么想不知道,反正李清华那性子走到哪就显摆到哪里。

除了柳二妞没人知道华子跑黑市。可是一块手表,不禁让人怀疑,这个小流氓哪来这么多钱?!

华子讹过孙信义老妈三百块钱,可早变成自行车了。去年挨饿,是华子和田淑云出去买的土豆。可是那笔钱都变成土豆了,多少都吃进了肚子里。最公开的就是华子经常带着一帮年轻人采药卖钱……

不但蘑菇崴子屯儿,连周边的大队小队偷偷采药的人都渐渐多了起来。

可是前进大队的合作医疗已经半年没大夫,根本没人管理医药。其他大队根本没有赤脚医生跟县里的中医药管理局有联系。

这小子一定在干非法勾当!

华子是小流氓坏分子是康淑君给传出去的,这种毫无根据的假帽子一直扣在他的头上,挥之不去。

华子却没管别人怎么想。他一朝被蛇咬,时刻提防有人打他房子的主意。

华子和米雪晴定亲的消息一旦传出去,不知道有多少人惦记那五间砖平房,两亩大院套呢。

他得想法子稳稳占住这五间房子,这座大院!

华子必须找个由头占住集体户那房子。青松岭公社所有的知青集体户的房子都被拆的拆,卖的卖了。总之都被当官儿的一口便宜的价格买去了。

像米永刚那样明目张胆地强取豪夺,没人再敢。可是他也不得不防像孙信义、康荣那种人暗中使坏。

两年来,华子弄的粮食、山野菜、河鱼都被满自由他们那三个货消化在笸箩店了。对于城里人来说,母猪河的贴饼子、小米饭、山野菜就是山珍海味。

药材都卖给了药管局大库了。

他现在得动一动那个老库管宗佰威的脑筋了。这个老头儿有学问,对各类药材了如指掌。不过这老家伙也很贪,上次送他二十块钱他连一点拒绝的意思都没有。

只要贪心在,万事都好办。城里挣现钱儿的人,最在意的是一口吃!他们最主要的口粮就是在粮食所领到的陈化发霉的苞米面儿。也有大米白面,那只能逢年过节,老人病人才能吃到。

华子把家里仅有的五十斤小米都装起来,大白天驮着进城了。

在县城住了一夜,第二天竟然用自行车驮回一块牌子来!

德化县中医药管理局中草药材收购站。

这家买卖的特别之处在于收购药材不但可以用钱购买。还可以直接用药材兑换白酒、食盐、豆油、布料甚至白糖等稀缺物品。

说是国营单位下设的收购站,可是华子手里既没有用人指标,也没有营业许可证。一切都得由大库宗佰威来调度。

华子用人只能从生产队借用。

这是蘑菇崴子屯儿立屯子以来,第一家买卖。

都不用宣传,华子从满自由手里弄的朝鲜呢布料,新鲜便宜,时髦耐穿,顿时成了十里八村女人的梦想。她们宁肯不出工,也偷偷搭伙上山下野采药去。业务一旦多起来,他一个人就忙不过来了。

华子得找田淑云借人。

田淑云看着华子:“嘿嘿,借人?挣队里的工分儿儿,赚自己的钱?哪有那好事?”

华子说:“我说姐们儿,你看看蘑菇崴子屯儿,家家扣鸡屁股当银行。就说你,敢说你裤子里面穿裤衩了么?队长都光屁股睡觉,社员得穷到什么样?让那些二线妇女挣点油盐钱。要不然,你个大裤裆队长带领一帮大裤裆社员……”

“闭上你的臭嘴。你咋知道我里边没裤衩子?你看见啦?”

“你还鼓捣二线妇女扒我裤子呢!你要支援我俩人,我保你下半辈子都有裤衩穿!”

“你要借谁?准有米雪晴吧?”

“她文化好能记账算账,可是收药材辨认药材不如柳二妞。”

田淑云:“柳二妞?她才多大,还能认药材?”

“当年我教柳青青,她就跟着我们摆弄。这么多年她就一直采药采野菜,换钱买小人书学文化。只是从打康淑君生了那个孩子,她才停了半年多。后来又挨饿……”

田淑云:“你跟我借队里的人,这没说的。你什么时候把你肚里的小人儿借给我?”

“呵呵,你可是队长。只要收购站办起来,药材、山货……”

田淑云:“什么,还有山货?”

华子:“我不能瞒你,但你也别给我捅出去。我们都转了一两年啦。咱们这山里、甸子上,蘑菇木耳松子榛子,春天的柳蒿芽、猫爪子、刺老芽,只要弄到城里就是钱。”

田淑云:“你们那叫投机倒把!”

“嘿嘿,没有药材收购站是投机倒把。有了收购站,那都是中草药!”

田淑云:“要是出事儿可咋办?”

华子:“兄弟讲义气。你放心,啥事儿我都自己扛!”

第二天一早华子就把二妞、米雪晴从家里叫来,给他收药材。

华子这回可动真格的了,他在正房后院搭起了一排棚子房。当年藏藏掖掖的大蒸锅,改成了炮制房。水泡蒸煮炒炙烤煅等炮制方法,都能做到。不过他们最有特色的是阴干房里的扇车子竟然被华子改装成手电两用的。就是宗佰威县药材大库也没有这种设备。

在院子西侧,华子用红砖石棉瓦盖了一排简易库房。应该是这个所谓收购站最主要的建筑。

唯一不变的就是他那引以为荣的马列主义学习室!

护林员为医药管理局搞收购站,虽然假模假式,也得像模像样。

他把收来采来的药材一样一样摆在架子上,然后又一样一样教她们。

苦老芽要叫嫩升麻;野鸡膀子要叫贯众;笔管菜要叫鸡头黄精……

米雪晴:“行了。你这么说我们也记不住,你写在纸上列个表贴库房的墙上,天天看着不就熟悉啦。”

好主意!华子当即找了张大牛皮纸,用毛笔列了一张俗称——中药名表。

威灵仙——山辣椒秧、短毛独活——黑瞎子芹、茜草(根就是鸿茅)——拉拉蔓、薤白——小根蒜,还叫大脑嘣儿、萝藦——老鸹瓢儿……

中草药未必都是菜,但是山野菜都是良药!能治病更可以疗贫。

有毒药材必须明确标注出来,那玩意弄混了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老旱葱——藜芦(毒,很像山糜子)、北乌头——山茼蒿(毒)、北重楼——七叶一枝花(毒)、天南星——长虫苞米(毒)……,都有毒性。

华子必须让二妞和米雪晴明白,那些能卖钱的山野菜都得说成中药材。收购的时候只能说学名。如果说本地对山野菜的俗称,用不了多久收购山野菜投机倒把的事儿就得暴露。

但是这种对照表不能列在墙上,他给两个人抄了一个小本子。

最值钱的有,猴腿(山珍之王,蹄盖蕨菜、绿茎菜)、牛毛广(野生薇菜)、黄瓜香(他还有个奇怪的名字叫广东菜,医书上叫荚果蕨)、山糜子(小米菜、九层楼)、猫爪菜(展枝唐松草,空心的叫牛波罗盖儿)、山荞麦芽、龙须菜、水蕨菜、旱蕨菜、毛蕨菜、刺老芽(楤木的嫩芽);嫩玉竹、嫩牛蒡等她们都采来当山野菜。

当时根本不值钱,可是几年之后都成了抢手货。药食同源,对华子来说那就是滚滚财源!

第一个来卖药材的却不是采药的,是种药材的岳友国。三斤金银花,十五斤瓜蒌根(中药叫做天花粉)。

华子告诉米雪晴,第一份开张买卖,按县里大库的价格收购。一共七块五毛钱。如果在廖永刚当队长那时候,这是一个壮劳力三个多月的工分儿值!

华子问老岳:“姐夫,你对山野菜山药材这么熟悉,怎么不跟我们上山采药?光靠小院子种那点,收入不多呀。”

岳友国:“我不敢干,我老婆也不让干。”

米雪晴:“那为啥呀?哪家女人害怕自家男人勤快?”

岳友国:“我是摔怕了,她是吓怕了。田淑云就是在山外边挨饿,跟着王三刀他们搬进蘑菇崴子屯儿的。她怎么落下大裤裆的外号跟你们说了吧?后来我们再不敢偷粮食了。可是她想孩子想得整宿不睡觉,又没钱买药。喇嘛庙那个老大夫说可以采药跟他换。那时我不但在地里干活,还偷偷进山采药。药材多了还能卖给喇嘛庙的一个药材贩子。”

华子:“这办法不错呀。”

“不错啥呀。没多久,那个药材贩子就被抓起来了。那个老中医也被管制了。他告诉我,我媳妇儿的病用老牛肝泡水喝,时间长了就能好起来。”

米雪晴:“我的天,老牛肝泡水,谁能喝下去呀?再说谁能杀那么多老牛?”

岳友国哈哈大笑道:“妹子,我说的老牛肝是树上长的树舌头。有一次我看见一棵桦树上长一个小簸箕大小的老牛肝,我乐坏了。甩上搭钩就爬上去了。没曾想搭钩秃噜了,一下把我摔了下来!要不是柳子富放牛看见我,我就死在山上了。”

华子:“姐夫,事儿出在搭钩上。搭钩是什么玩意儿?”

岳友国:“也叫老鹰爪子,攀山爬树用的。上边一个钩下边一个钩,中间有个轴,平常张开,搭上树枝子用绳子一拽就抓紧了。”

华子:“你家还有那玩意儿?”华子立刻想到笸箩店北山坡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岳友国:“早被田淑云扔了。从那以后我就在自留地院子里种点药材。要不大队也不能让她去合作医疗。”

华子又问:“那你没检查一下搭钩毛病出在哪里?”

岳友国:“你要愿意要,我明天去喇嘛庙给你要一个去。不让跑山,那玩意儿早没用了。”

岳友国果然到喇嘛庙给华子要来一个旧搭钩。

这个东西跟老岳描述的差不多,华子也不得不佩服前人的智慧。就是一个普通的铁钩下面有一个转轴,连接一个活钩。就像人的拇指和食指。活钩在自身的重量下平时是张开的,只要一拉系在它尾部的绳子就可以合起来。不过甩这种搭钩需要一定技巧,既要抓准目标又要稳稳抓牢!

缺点是,抓钩用铁太多、分量太重,力量小的根本甩不出多远。再就是钩的角度太平,容易脱钩。

他躲到拐棒沟一边搭窝棚一边琢磨。他这个窝棚做得很坚固。石头砌起来的平台,平台上用十二根对扎粗的松木搭起骨架。棚顶是用从县里大药材库要来的废木箱子钉成的,四面墙是柳子富和岳友国编的柳条片子抹上黄泥。

华子还特意写了个木牌子挂在门外——德化县药材收购站蘑菇崴子屯儿采集处。

拐棒沟除了生长各种山野菜、药材之外,最多的就是刺五加。老百姓管这东西叫刺拐棒。它春天的嫩芽是鲜嫩可口的山野菜,秋天的果实就是值钱的中药。根皮就是着名的五加皮。

窝棚搭完了,他的搭钩也想好了。画好图纸以后又让米雪晴仔细量了一下上钩的弧度,才去了喇嘛庙的铁匠炉。

华子做的搭钩和老式搭钩不一样,上钩细了许多有两个,像人的食指和中指。下钩比老式搭钩也变得细长。他是按鹦鹉的爪子设计的,只要抓住树枝就可以360°抱圆。摘下时只要一抖绳子就能张开。

这个搭钩本来是用来盘山爬树的,没想到后来华子还用它干起了玩命的买卖。

忙活一春零半夏,华子要让蘑菇崴子屯儿女人见证他的成效了。

华子和米雪晴骑着自行车,驮着两百多斤新鲜阴干药材进县城。他告诉二妞,下午悄悄告诉田淑云,天黑以后来收购站吃顿饭。

卖了药材,两个人在一家饭店排了两个多小时,才要了一盘炒豆芽,两碗高粱米饭。

吃完了已经下午三点了。

“吃顿饭真费劲,我都饿过劲了。趁着肚子饱咱俩往回走吧。”

“不行。得去商店买东西。”

“买什么东西呀?”

“女士裤衩!”

他俩在第一百货商店转了一个小时,华子让米雪晴一口气买了十五条女士腈纶裤衩。

骑着自行车往回走,米雪晴问华子:“你小子打的什么主意?一口气买这么多女裤头?”

华子:“哼哼,你们俩能去收购站是我拿裤衩换的。你不记得田大裤裆的故事啦?女的竟然没有裤衩穿。”

米雪晴:“还不都这样。我的裤衩也是用旧布头做的,快穿两年了。换洗的时候还不是穿空桶裤子。”

“这回五个!够穿够换了吧?勤洗勤换没虱子。”

米雪晴:“那可太好了。女人裤衩有虱子实在太难受了。”

华子:“你们仨,一人五个。千万不能说出去。”

“你傻呀?谁家姑娘媳妇儿往外显摆裤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