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唐,我灭国无数 > 第220章 漕运案终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在李雄的孩子出生的时候,经过半年多的调查取证,太子李亨对于曹运的调查也全面结束。

当各地涉案人员被抓,真相公布于众的时候,瞬间震惊了整个大唐上下。

因为涉案人员之多,数额之巨大实属大唐建国以来之最。

上至多名户部侍郎,下至各州府县的小官小吏,涉案官员多达数百人之众,而涉及的钱财更是以数千万计。

当太子李亨将证据呈送到李隆基的手上,李隆基看完后脸色阴沉的能够滴的出水。

李隆基紧握着手中的奏折,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的目光如刀锋般锐利,扫过殿内的每一个人,最终停留在太子李亨身上。

“亨儿,奏折上的内容是否当真?”李隆基的声音低沉而冰冷,仿佛从深渊中传来。

李亨上前一步,躬身行礼,语气坚定:“父皇,儿臣已查实,所有证据确凿,涉案官员名单及赃款数目均已列明。”

李隆基沉默片刻,忽然将奏折重重摔在案几上,发出一声巨响。殿内的侍从们吓得纷纷跪地,大气不敢出。

“好一个曹运案!好一个贪腐之网!”

李隆基猛地站起身,眼中怒火熊熊,“朕自登基以来,励精图治,力求国泰民安,这些年虽然有所懈怠,却不想竟有如此蛀虫,啃食我大唐根基!”

李亨抬起头,目光坚毅:“父皇,此事若不严惩,恐难以服众,更难以震慑后来者。”

李隆基深吸一口气,缓缓坐下,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片刻后,李隆基是否有意考教李亨,他抬眼看向李亨:“亨儿,依你之见,此事该如何处置?”

听到李隆基的问话,李亨毫不犹豫地回答:“儿臣以为,应当立即将涉案官员全部革职查办,追回赃款,并严惩首恶,以儆效尤。”

李隆基微微点头,但眉头依旧紧锁:“可涉案官员众多,若全部处置,那空缺下来的职位该如何处理?”

“启禀父皇,这件事情儿臣已经有所考虑,这些人的空位可以从各地抽调官员进行补齐,我大唐的各地官员还是十分充沛的。”

听闻李亨的话后,李隆基不由得点了点头。

这时,一直站在一旁的宰相杨国忠忽然上前一步,躬身说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隆基瞥了他一眼,淡淡道:“讲。”

杨国忠微微一笑,语气恭敬:“陛下,太子殿下所言极是,贪腐之害,确实不容小觑。

然而,若一次性处置如此多的官员,恐会引起朝野震动,甚至影响国本。

臣以为,不如分批处置,先拿几个首恶开刀,其余人等,可酌情从轻发落,以示陛下仁德。”

李亨闻言,眉头微皱,正欲开口反驳,李隆基却抬手制止了他。

“杨相所言,不无道理。”李隆基沉吟道,“亨儿,你以为如何?”

李亨沉默片刻,终究还是说道:“父皇,儿臣以为,贪腐之害,若不彻底根除,日后必会死灰复燃,而且此口子一开,日后必定会有人效仿。

此次涉案官员虽多,但若不严惩,恐怕难以服众,我认为还是需要从严处理。”

李隆基点了点头,似乎陷入了两难。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宫墙,良久不语。

殿内一片寂静,只有李隆基的脚步声在回荡。

忽然,他转过身,目光如炬:“传朕旨意,即刻将涉案官员全部革职查办,首恶者斩立决,其余人等,依情节轻重,或流放,或贬职,绝不姑息!”

李亨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连忙躬身道:“父皇英明!”

杨国忠脸色微变,但很快恢复如常,躬身道:“陛下圣明。”

李隆基挥了挥手,示意众人退下。李亨正欲离开,李隆基却忽然叫住了他:“亨儿,你留下。”

李亨停下脚步,转身回到殿中。李隆基走到他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亨儿,此次你做得很好。

朕老了,很多事情力不从心,日后这江山,终究要交到你手中。”

李亨心中一紧,连忙说道:“父皇春秋正盛,何出此言?儿臣还有许多需要向父皇学习。”

李隆基笑了笑,眼中却带着一丝复杂的神色:“亨儿,你可知朕为何如此愤怒?”

李亨摇了摇头:“儿臣不知。”

李隆基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朕愤怒的,不仅仅是这些官员的贪腐,更是他们辜负了朕的信任。

朕一直以为,朝中上下,皆是忠心为国之人,却不想,竟有如此多的蛀虫。”

李亨沉默片刻,低声道:“父皇,人心难测,贪欲难填。

此次案件虽大,但也正是我们整顿朝纲的好机会,正好把那些别有用心和不作为的官员,彻底清理出去,这样既能还大唐朝廷朗朗乾坤,六位王后的诸类事情立下一个规矩。”

李隆基点了点头,目光中带着一丝赞许:“你说得对。此次案件,既然是由你负责调查取证,那后续的工作你就负责到底,就让那些贪腐之人看看,我大唐的刀能不能斩断他们那些贪腐之手?”

李亨郑重地点头:“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

李隆基挥了挥手,示意他退下,李亨躬身行礼后,转身离开了大殿。

走出殿门,李亨长舒了一口气,抬头望向天空,心中却并不轻松,毕竟后续的麻烦绝对不少。

虽然说自己能够拉拢和安插一批人手,但是自己也要把握好度,不然自己的这位父皇,可绝不是善良之辈。

与此同时,杨国忠站在殿外的一角,目光阴冷地注视着李亨离去的背影。

他轻轻抚摸着手中的玉扳指,嘴角勾起一丝冷笑:“太子殿下,果然手段不凡啊……”

几日后,长安城内,一场大规模的抓捕行动展开。

由于朝廷现在正在处理曹运案,并没有过多的去关注安禄山的情况。

但是由于李雄帮助李隆基设立六军校尉,还是改变了一些事情的,最起码历史上安禄山提议给长安,进贡宝马的事情没有发生。

如果按照历史的正常发展,在安禄山长子安庆宗结婚,安禄山拒绝进长安以后,不知道是哪个大聪明给安禄山提议。

说是可以借助给长安送宝马良驹的时机,借着赠送二千匹宝马良驹的机会,每匹宝马良驹由四人护送。

这样就能够有正常理由调动一支一万人的军队,可以光明正大的直接进入长安,说不定能够一举夺下长安。

当安禄山听到手下汇报的这条建议后,并未理会,因为他知道这根本就不可能。

毕竟现在六军校尉的六万大军,可就驻扎在长安城外,这些人可都是边疆实打实的精锐抽调而来。

战斗力那绝对是不容小视的,再说了,现在这种关键时刻在耍这种小手段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