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唐,我灭国无数 > 第245章 潼关丢玄宗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在程千里被麾下的亲兵押送着往潼关方向而去的时候,我们的监军大太监,边令臣却早早的逃回了长安。

原来,在程千里等人遭到伏击以后,预感大事不妙的边令臣,便早早的向着潼关方向逃跑了。

也只能说是边令臣运气非常不错,这一路上居然没有遇到任何一名叛军阻拦,甚至在受到埋伏的时候,边令臣都没有伤到分毫。

让他一路逃至潼关,但是面对这座雄关狭隘,边令臣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越过了潼关,向着长安方向逃去。

从潼关至长安的路上,边令臣可以用丧家之犬来形容,逃跑的路上,丝毫不敢有任何耽搁。

马力不行了,便找最近的驿站更换马匹,然后草草的对付两口,便骑上马,一路向着长安奔驰而来。

经过一天一夜的不停歇逃亡,边令臣终于在,天亮之前赶到了长安皇宫。

把此时的李隆基确实刚刚起床,但是当他看到一脸狼狈的边令臣的时候,便顿感大事不妙。

当边令臣看到李隆基后,便直接跪在地上放声大哭。

“陛下,败了,败了……”

听到边令臣的话,以后,李隆基一脸怒容的呵斥道“给我说清楚,到底是谁败了?”

“程千里将军的大军,被安禄山彻底击败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给寡人说清楚了。”

“就在昨日,程千里率领着大军,在灵宝西原被安禄山的叛军埋伏,在对方的算计之下,大军彻底的溃败了。”

已经站起身来的李隆基,在听到边令臣话后,又直接瘫坐在了龙椅之上,嘴上还不停的念叨着。

“怎么会是这样?怎么会是这样?……”

随后,李隆基像想起什么似的,接着问道“那潼关呢?还在不在我们手上?”

“奴才这就不清楚了,但是依奴才来看……”边令臣并没有说出最后的结果,只是将头深深的埋了下去。

看到边令臣的这副模样,李隆基的心中也已经有了答案。

就在边令臣逃回长安,向李隆基汇报的时候,潼关失守的消息却四散开来。

在收到消息以后河东、华阴,冯翊、上洛等郡的防御使纷纷弃城而逃,各地的守军也是全部逃逸一空。

此时,长安城彻底的暴露在了安禄山叛军的兵锋之下,而且能拱卫长安的军事力量,除了六军校尉,就只剩下长安城内的禁卫军。

而此时的长安城,就这样孤零零的耸立在关中大地之上,接下来将成为叛军的首要攻击目标。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十一,在得知潼关彻底失守以后,唐玄宗李隆基紧急召集了大唐朝廷的宰相以及各部重要官员议事,而一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潼关已失,长安危急应该怎么办?

“诸位都是我大堂的弘骨重臣,现在寡人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在场的几个宰执大臣,在听到李隆基的问话后,都是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只有杨国忠神色从容,并且不慌不忙的说道“陛下,莫慌。”

“虽然现在长安看似危急,但是也只是一时的,只要保住陛下以及长安朝廷重臣,就算长安城丢了,我们迟早都能再夺回来。”

听到杨国忠的话,除了太子李亨和,哥舒翰,其他人都露出了一目了然的表情。

看到众人的反应后,杨国忠得意的接着说道“在安禄山起兵造反的时候,我已经暗中命人通知剑南道留后崔园。

在暗中做好了准备,就在前几日,我已经收到他的消息,他已经将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好了充足的准备。

只要陛下到了蜀中成都,一切皆可如同长安一般,毕竟蜀地一直都是天府之地,秦汉等起家,都是从蜀地开始。

只要陛下无恙,大唐迟早会将以安禄山为首的叛军彻底剿灭,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

哥舒翰听到杨国忠无耻的回答以后,立马反驳道“陛下,万万不可,长安乃是我大唐帝国的中心,怎么可以轻言放弃?”

“现在收到命令的各地节度使正在向着长安赶来,只要我们守住长安一个月,各地勤王的兵马就能够赶到。

到时候剿灭叛军,不过是易如反掌之事,再说了,长安也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长安城外还有六万精锐的六军校尉,再加上长安城内的禁卫军,两军加起来足足有十余万的人马,完全足够守住长安。

微臣恳请陛下莫要轻言放弃,只要微臣还在,必定势保陛下以及长安城无恙。

如果陛下就这样放弃了长安,那让天下人如何看待我大唐,这不是让在各地还在抵抗的将士们寒心吗?还请陛下三思啊!”

这时极力劝李隆基逃往蜀地的杨国忠,立马出言反驳道“你拿什么保证陛下的安全?

难道你不知道安禄山的叛军,刚刚击败了程千里的十五万大军吗?

如果长安失守,陛下和皇室有什么闪失,你哥舒汉能够承担得起吗?我看你哥舒翰就是包藏祸心。”

“你血口喷人,我这是为陛下着想,为大唐着想。”

看着二人不断的争吵,坐在龙椅上的李隆基,眉头紧皱,听着杨国忠和哥舒翰的激烈争执,心烦意乱。

“够了!”他大声喝止。

看到李隆基发怒,朝堂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了李隆基,等待着他最后的决定。

李隆基缓缓开口:“哥舒爱卿忠心可嘉,但杨相国所言亦不无道理。

此事朕还需再斟酌一番,同时,立刻命令六军校尉率领麾下的所有人马进驻长安,不得有误。”

“臣遵旨!”哥舒翰出列回应答道。

随后,李隆基将目光看向了太子李亨,看到对方欲言又止的样子,边开口问道“太子此事,你是什么想法?”

“回禀父皇,儿臣也认为不应该就这样放弃长安,若父皇想去蜀中暂住,儿臣愿意留在长安,与哥舒翰将军一起抵抗叛军。”

李隆基听到李亨的回答后,深深的看了对方一眼,然后开口说道“既然如此,那太子就与哥舒爱卿一起留在长安抵抗叛军,其他人员想留下的也可以,尽管留下。

其他人想跟随寡人到蜀中暂住的,也可以随寡人一起前往,同时,寡人不在的时候,命令太子李亨监国,讨伐叛逆安禄山。

寡人会将六军校尉和麾下的所有人马,以及大部分的禁军留下,供你二人调遣,希望你们别让寡人失望”

“臣等遵旨!”

“好了,众位都下去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