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蓝色T恤衫 > 第149章 大石榴的籽,又白又小又苦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9章 大石榴的籽,又白又小又苦涩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成昆铁路的通车,改变了沿线两千万人的命运。

以前,出门全靠翻山越岭,它改善了沿线山区原始又危险的出行方式。

它把沿途大量的矿产,水利,森林资源,运送出来,支持国家经济建设。

它改变了信息闭塞,让政令通达,让国家便于管理。

另外,它还具有很高的战略意义。

它向北,连接宝成线,将大西南和华中,华北地区连成一片,然后直达首都北京。

它向南,与滇越铁路连通,是祖国与东南亚沿海国家的陆上通道。

即便建成之后,也并不太平。

1981年,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上下了大暴雨,泥沙推动两层楼高的巨石,重达四百多吨,瞬间将乌斯河大桥冲断。

一分钟之前,一列客车刚刚开过。

一分钟之后,另一辆列车掉进了河里。

幸亏司机机智警觉,因为没有看到铁轨清冷的反光,立即判断出前方已经没有了道路。

立即拉下了紧急制动阀,列车后半部分七百多名乘客得以生还。

最终这起事故,还是造成了三节车厢掉入滔天河水之中,360名乘客的死亡和失踪,成昆铁路也被迫中断长达半个月之久。

每一天,每一个车站,都有一名巡道工用脚丈量铁轨。

他们不分白天黑夜,从这一个车站走到下一个车站,及时发现险情,以确保线路的安全。

每到防洪季节,更是水害不断。

每个铁路人,更是绷紧了每一根弦。

这是她上小学时候早就知道的历史,这也是她每天都亲眼目睹的铁路,这也是她每天都亲眼目睹的铁路人的日常。

是不是因为太熟悉了,而因此熟视无睹?她明明知道列车与铁轨的重量,却并没有主动地将它扛在肩膀上。

当年,苏联专家曾经断言:“成昆铁路修通十年之后必成废铁。”

因为精心养护,至今仍然完好。

如今的铁路职工,就是当年的铁道兵,他们又怎么会不爱护自己用双手一寸又一寸,亲手铺筑出来的铁路?

她做为铁路人的后代,也应该义不容辞地将这把熊熊的火炬,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

直到八十年代,世界基本和平,发展成为主流,三线工程才结束。改革开放之后,全国人民也基本上才能够吃饱饭。

在八十年代中期,九岁的她都还在大凉山的小站上,看见过开往云南老山前线的运兵。

那些年轻的士兵坐在运货的大棚车改装的车厢里,他们身后的平板车上装满了汽车和坦克。

列车停靠在小站,父亲还带着家属职工烧了开水去送给他们。

距此,不过十年。

而在这之前,她从未想起过这些。

历史,从来都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行行文字,而是它背后的血与泪。这段历史,更应该被写进史书,让人深刻铭记。

前天,她和冼锐坐在那趟在成昆线上开行的列车上发呆,赌气,翻白眼,这些烈士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但是今天她醒悟了,她要好好地珍惜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健康,既不能浪费机会,也不要浪费光阴。

他们一定会感到欣慰的,因为在她醒悟之后,她会更好地活着,会去创造更好的生活。

“你给我讲讲昆明吧。”在火车上,她用渴望的眼神对冼锐说。

“你自己去看吧。”冼锐笑了笑,平静地对她说。

原来,他竟然是无比地正确。

听别人讲的,和自己所看到的,悟到的,是天壤之别。

从铁路边回来,湘潇又坐到了书桌旁。虽然夜里曾经顺畅地构思过,但今天却开张不顺,任她咬破了笔杆也无济于事。

再也无法写下去了,她扔了纸和笔,去果盘里拿石榴吃。

她不小心一口咬到了石榴皮,很苦很涩,就如现在的她自己。

她一连吃了两个大石榴,边吃边构思,石榴皮堆了一桌子。

在吃最后几粒时,她忽然有了灵感,连忙一屁股坐下去,抓起笔一阵猛写,一直写到了吃中午饭。

午饭后,她又卡壳了,又吃了两个石榴。吃来吃去,竟万分喜爱,再也不怕弄黄手指。

她又想起了那个爱吃石榴的冼锐,吃石榴是很麻烦的,原来他的耐心,是比一般人好很多的。

一般的人对于她这样的女孩子,只是远远地望一望就行了,是不会靠近她的。

当然也就发现不了,她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她有这么难缠了。

如果不是他说出来,连她自己也不自知。

而且有点意外的是,母亲买的石榴,是本地产的。

别看一个就有一斤多重,但是一剥开,却发现居然有一大半的籽,都是又白又小又苦涩的。

当然,另外的那一半,还是很成熟,味道很好的。

而从外面看,却一点也看不出来。

以前,她是不知道的。

这一次回来,母亲才告诉她说,她买得很便宜,就是把它拿去喂鸡,也是很划算的。

她真的是又惊诧,又恼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