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快穿囤货:利已的我杀疯了 > 第50章 老太太要逃荒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睁眼,又是让人眼前一黑的土胚房,一双皱皱巴巴的手,显得不那么年轻,是个老妇人。

好家伙,这次终于半截入土,可以死的快点了吗?

开森,感觉下班时间变快了。

“小五,接收剧情”

原主清沫今年42岁,村里人称清婆子,已经是祖孙三代同堂了,早年丧夫,一个人独自把3个儿子,一个女儿养大。

大儿子梁大森24岁,娶妻吴氏,生有一子一女,大柱子6岁,小春花4岁。(起名废)

二儿子梁大林21岁,娶妻王氏,生有一儿一女,二柱子5岁,小夏花3岁。

三儿子梁大木18岁,还未娶妻。

小女儿梁大花16岁,未嫁。

原主为人尖酸刻薄,对待儿媳不慈,重男轻女,几个儿子都是愚孝,只听老娘的话。

荒年大旱,跟着全村人一起往南逃荒,一家十一口人,粮食不够吃,原主不顾全家反对,卖掉了两个孙女,可惜全家,还是饿死在了逃荒的路上。

嗯...清沫就是这个刻薄的老太太了,现在离逃荒还有半个月。

清沫在想,是扔下这一大家子自己走呢,还是要留下来,难搞哦。

这一大家子都是孝子贤孙,就自己是个恶毒婆婆,显得我很不是人耶!

“ 娘吃饭了”

一大家子坐在一张大木桌上,就等自己,桌上稀稀拉拉的一锅野菜粥,再配点小咸菜,都等着自己分饭。

这...这锅这么稀的粥有啥好分的?

清沫看了看一大家子期待的眼神,叹了口气道:“今天这饭,你们自己分吧,娘以后不管这事了。”

众人皆是一愣,大儿子梁大森忙说道:“娘,这怎么行呢,一直都是您掌勺分饭呀。”

清沫摆了摆手,“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你想累死老娘啊,分个饭还要我管。”

众人不敢吭声,只得点头应是。

“看什么看,吃饭。”

清沫喝了口粥,嗯~没滋没味吃不下。

把剩下的让其他人分了,这年头可不兴浪费粮食的。

大森:“娘,村里的井,快要干了,村长说城里乱的很,十天后全村一起去逃荒。”

“嗯” 清沫不咸不淡地回了句。

“娘,咱家粮食不够了,要不要去买点粮?听说现在城里粮价都涨疯了。”

大森怯怯地看了他娘一眼,家里的钱都在娘手上,娘不发话,他们也不敢自作主张。

“知道了,等会我去城里买东西,你们在家看家”

大林:“娘,我跟你去吧,你一个人哪里提的动东西,现在外面乱不安全。”

“废话什么,老娘要你管,吃饭吧。”

清沫看着这一大家子也是头疼,一个个瘦不拉几,黑不溜秋的,难怪得饿死这家这么穷。

大大小小十来口,就三个大男人,不饿死也活不到地方。

回房间翻出了原主的钱,一共不到3两银子,这够干点啥哟?

命苦哟,又是要养一大家子的一天,果然她还是太善良了,难道真拍拍屁股走了,让一大家子等死。

给自己贴了神行符,两条腿捣腾得飞快,往城里而去,这个世界没灵气没灵根,又是只能练武了。

到了城里,很萧条,很多店铺都关了,估计听到风声已经跑了,粮店门口倒是人多,就是价格翻好几倍。

清沫没买,她自己空间有。

找了个小巷子,从空间拿出一辆骡车,她空间可是骡子、驴、马都有的。

去买了些粗布、鞋垫、粗盐、油、油布、火折子、5个水囊就走了,回去路上往马车里放了200斤粗粮,50斤小米,50斤面粉,她在古代世界这些东西也都有收的。

到村口就看见老三大木在等她,一起赶着骡车回来,一大家子就围上来了,再看清沫买的一大堆东西。

他们怎么不知道,他们家这么有钱?

清沫:老娘的事你别管。

“ 你们去看看我买的东西,把布料跟鞋垫拿出来,吴氏王氏,你们赶紧多做几双鞋好赶路,布料也都做成衣服,你们自己看着办。”

“你们几个想想还要买些什么,大森给你5两银子,你想到什么就快点去置办。”

“娘,还要买个木板车东西太多了”

“行吧,反正缺什么自己去买,钱不够了在跟我说,这钱我可是藏了大半辈子的,哎”说完清沫还一脸难受。

“大花,你去多做点干粮饼子,路上赶路方便,去吧,有事再叫我,我去房里休息休息。”

说完清沫就回房了,也不管后面那大家子怎么搞了,想到要养一家子头就大,逃荒可不安全。

清沫赶紧去空间洗了个澡,这也是大旱都没人敢洗澡,身上搓出来一层泥,洗完就修炼去了。

一大家查漏补缺,天天忙忙碌碌的,村里人也都在准备逃荒的东西。

接下来的日子,清沫像是换了个人似的,对众人虽然爱搭不理,但也不会再打骂媳妇,克扣粮食了。

众人虽疑惑,但总归是往好的方向发展。

眨眼就到了逃荒的日子,凌晨5点就在村口集合,村长把每家的户籍证明都办好了,分给各家自己保管。

家家户户都是用大板车,拖着一大堆行李,有1辆牛车,2辆骡车,还有的就是拿扁担挑着。

其他人也惊讶梁家能有钱买骡车,不过现在也没心情想那些。

都有些伤感,毕竟要离开自己的家乡了,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回来了。

村里还有很多老人没有走,有些是自己不愿意走,年纪大了,有些是被孩子放弃了。

不管怎样留下都只能等死,也没人会出来说什么,这种时候自扫门前雪吧,

浩浩荡荡的五、六百人的队伍就出发了,他们也不知道去哪。

只知道南方富庶有水,听人说逃荒的都是往南方去,走到哪里有山有水的地方,就安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