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传来传令兵的吆喝声,刘睿掀开纱帘看了眼天色,远处山脉的轮廓已经清晰
\"继续向西,广魏、天水、南安...\"
他的指甲在陇西郡的位置重重一按
\"在这里完成全军补给,最关键的是接下来的金城郡,周守义的三万边军正在那里待命\"
王蒙注意到天子说到\"周守义\"时,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这位西北大区秩序殿殿主是决定当初关中大战能否胜利的关键
\"两军会合后,沿黄河逆流而上...\"
刘睿的手指突然停在北地郡的位置不动了
\"最大的问题不是兵力,而是...\"
他的声音变得阴冷
\"没人见过这个剑圣的真面目”
马车外突然传来战马的嘶鸣,刘睿猛地攥紧行军图,羊皮纸在他掌心皱成一团
\"三百铁骑的命...\"
他的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只换来他一个重伤\"
他突然将图纸狠狠拍在案几上
\"不过现在,整个北地郡都是寡人的铁桶阵!\"
王蒙看着羊皮纸上那个被天子指甲戳破的\"北地郡\"三字,忽然觉得车厢里的温度降了几分
王蒙皱眉思索片刻,开口道
\"陛下,为何您当初不从渭河出发呢?这样就可以直接到达陇西郡了,再让陇西郡的太守接应咱们,那样不是节省更多的时间吗?\"
刘睿缓缓摇头,嘴角泛起一丝苦笑
\"王蒙啊,你以前很少在我身边所以不太了解我\"
他抬手揉了揉太阳穴
\"我这个人别的毛病没有,就是疑心病重\"
他站起身活动了下有些发麻的身体,走到车窗前望着外面流动的景色
\"渭河有两个支流,一个是斜水,另外一个就是褒水\"
突然转身,目光如炬
\"这两个支流距离哪里近,你知道吗?\"
王蒙低头查看地图,手指在图纸上游移,突然瞳孔一缩
\"褒水...斜水...这...这难道是...\"
他猛地抬头
\"汉中郡!\"
刘睿转过身来,脸上露出赞许的神色
\"聪明\"
王蒙的表情变得复杂起来
\"汉中郡...嘶...汉中郡...\"
他像是突然想到什么,声音都提高了八度
\"陛下!您莫非是怕摄政王...\"
又立即摇头
\"不对,不应该啊...\"
刘睿坐回软垫,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
\"你应该知道摄政王以前是秦王,他的封地在汉中郡\"
他语气平淡
\"当然,叫他汉中王也不是不行\"
窗外一阵风吹过,掀起车帘一角,阳光在刘睿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虽然我在朝堂之上表明了我很信任他\"
刘睿的声音突然冷了下来
“但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他直视王蒙的眼睛
\"我可以战死沙场,但是我不能死在他的手里\"
手指在案几上划出一道深痕
\"褒水和斜水我已经安插眼线了”
他突然轻笑一声,笑声里带着几分寒意
\"如果他真的要害我的话...呵呵\"
未央宫大殿内,鎏金蟠龙柱映着晨光,将斑驳的光影投在青石地面上
刘明负手立于丹墀之下,玄色朝服上的金线蛟龙纹在光影中若现,殿内文武百官已静立多时,却仍有窸窸窣窣的私语声此起彼伏
\"啪!\"
刘明突然一掌拍在鎏金案几上,震得案上茶盏叮当作响
满朝文武顿时噤若寒蝉,几个正在交头接耳的老臣惊得险些掉了手中笏板
\"都讲什么讲?!\"
刘明的声音如寒冰般刺入每个人的耳中
\"是不是觉得陛下不在,我这个摄政王就好欺负?\"
他缓步走下台阶,玄色朝靴踏在金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我告诉你们,我二哥或许会容忍你们,但我不会!\"
殿外值守的羽林卫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杆,甲胄发出轻微的碰撞声
刘明突然拔剑出鞘,寒光闪过,剑尖直指殿顶
\"别以为我没上过一天朝,就没长出刘家的骨头!\"
剑锋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芒,映照着他锐利的眼神
苏珩适时出列,苍老的声音沉稳有力
\"殿下息怒,如今陛下亲征北地郡平叛,老臣等自当尽心竭力,为他守好大汉根基\"
刘明收剑入鞘,微微颔首
\"尚书令所言极是\"
他环视殿内群臣,声音渐冷
\"此次陛下出征平叛不在朝中,不代表朝政可以懈怠,各部衙署,一切如常!\"
新摄政王的第一把火,烧得又快又猛,烧到了老臣们的身上
\"你们这里有些人\"
刘明突然指向后排几个紫袍大臣,指尖微微发颤
\"仗着三朝元老的身份,进出宫门如入无人之境!旁若无人!\"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
\"未央宫什么时候成了你们家的后院了?!你当这是你家呢?!\"
手指转向左侧几位官员
\"还有你们,走在街上招摇过市,这是朝廷命官该有的威仪?\"
最后定格在几位白发老臣身上
\"说话随随便便,最可恨的是动不动就以死相逼,拿命来威胁陛下和本王,还有人一言不合就皇上长皇上短的,私底下乱嚼舌根子,你也有那个资格来评价本王和陛下?这都是些什么规矩?\"
玉制的痒痒挠被狠狠掷在地上,碎成数段,清脆的碎裂声在殿内回荡
\"看什么看?你有什么好看的?\"
刘明突然冲到那几个交头接耳的老臣面前,一把扯下最年迈那位头上的进贤冠
\"刚才就是你们几个在下面嘀嘀咕咕,现在还敢眉来眼去?\"他冷笑一声
\"我二哥敬你们年高德劭,本王可不吃这套!还有皇家专用驰道,二哥在时敬畏你们这里的某些人是朝中老臣让你们用,可是现在本王摄政了!这就是不行\"
泰王和魏王在角落里不自觉地缩了缩脖子,却还是被点名
\"对了差点忘记你们这些王爷\"
刘明的声音带着刺骨的寒意
\"按辈分,本王是该叫你们一声叔叔或者爷爷\"
他突然提高音量
\"但从今日起,本王就站在这里,别管你七老八十,这个王那个王的,只要还顶着刘姓王爵,每月朔望必须来太庙\"
手指重重戳向地面
\"给大汉列祖列宗三跪九叩!\"
殿外,朝阳终于冲破云层,一缕金光透过窗棂,正好照在刘明挺直的脊背上,那身影,竟与出征前的刘睿有七分相似
\"现在\"
刘明转身走向龙椅,玄色朝服在晨光中如墨般深沉
\"该议政了\"
…
随着宦官曹休尖细的嗓音在殿内回荡,文武百官立即整齐划一地跪拜行礼,山呼之声震彻殿宇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摄政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然而在这片整齐的朝贺声中,泰王刘延勇和魏王刘丛却只是微微欠身,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冷笑
这一细微的差别,立刻被殿前值守的禁军校尉赵戬和御林军总统领高顺敏锐地捕捉到
两位四转异人强者目光如电,周身真炁瞬间涌动
无形的威压如潮水般向两位藩王涌去,殿内的烛火在这股威压下忽明忽暗。泰王和魏王顿时面色煞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双腿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吾...吾皇万岁...摄政王千岁...\"两人终于艰难地跪伏在地,声音发颤地跟着喊出了朝贺之词
朝会散后,泰王刘延勇和魏王刘丛并肩走出大殿,夏初的阳光照在两人苍白的脸上,却驱不散他们眼中的阴霾
\"好一个摄政王...\"
泰王咬牙切齿地低声道,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腰间玉佩
\"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也敢在朝堂上耀武扬威\"
魏王冷笑一声,捋了捋花白的胡须
\"延勇贤弟莫急,这长安城的水,比他想象的要深得多,且看他能威风到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