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7月18日,沈渊携戚美蓁随包船王赴京。
包船王在4月时说要趁还能动弹,要与沈渊一起赴京,见见老朋友。沈渊因为演唱会、学生交流以及《霸王别姬》定角的事耽搁了行程,直到7月才确定了时间。
刚好也趁此机会找“观棋先生”帮忙,让御医为戚美蓁诊断一下身体。
包船王、吴光正、沈渊、戚美蓁四人乘专车前往“观棋先生”办公室。
故宫红墙外,微风轻拂,垂柳的枝条如绿色的丝绦,轻轻扫过车窗。
车内,包船王身形枯瘦,面容虽显憔悴,可眼神中却透着对往昔岁月的眷恋。他缓缓伸出手,那只干枯的手指仿佛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阿渊你看,五四年我在这见总理时,护城河还没这白玉栏杆。”他努力地抬起手,颤巍巍地指向东华门,回忆如潮水般涌来,“那年霍生穿件旧西装,马万祺拎着澳门杏仁饼当见面礼......那时候,大家都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一心想着为国家出份力。”
“包叔,您当时一定很激动吧,能见到总理。”沈渊轻声问道。
沈渊还记得当年电视里的新闻播放着“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画面,一代伟人逝去,天地同悲,细雨绵绵……
包船王微微点头,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微笑,“那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经历之一。总理的眼神坚定而温和,他对国家发展的规划,对我们这些爱国人士的期许,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从那以后,我就暗下决心,要为国家的建设倾尽全力。”
戚美蓁靠着沈渊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幕。
海子里。
“观棋先生”身着中山装,面容和蔼,正将紫砂壶里的茶水斟满。茶香袅袅升腾,弥漫在整个办公室。
“林大夫的关门弟子已经到会客室了。”观棋先生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稳重。
“观棋先生”的会客室。
林静大夫把脉的三根手指精准地落在戚美蓁的寸关尺上,她的眼神专注而专业,一边把脉一边说道:“戚小姐宫寒是拍戏落水落下的,当年老师给新凤霞调理时,也是费了一番心思。不过,只要坚持调理,一定会有所改善的。”
“林大夫,我这宫寒真的能治好吗?”戚美蓁略带担忧地问道。
林静大夫微笑着点头,“别担心,戚小姐。只要你配合治疗,按时服药,注意生活起居,一定会好起来的。”
沈渊在一旁说道:“林大夫,你就多费心了。美珍对我们家很重要,她要是能怀上孩子,我们全家都感激不尽。”
林静大夫微微颔首,“沈先生放心,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
戚美蓁腕间戴着林巧稚弟子新赠的沉香手串,淡淡的香气弥漫开来,为这略显沉重的氛围增添了一丝宁静与祥和。
沈渊正专注地与保健局专员核对药品清单,每一个字、每一个细节他都不放过。
协和医院林静大夫的诊室里,弥漫着淡淡的艾烟,给人一种宁静而安心的感觉。戚美蓁静静地躺在针灸床上,看着九针在艾烟中泛着金芒,心中默默期待着身体的好转。
“程派水袖练到‘卧鱼’时气沉丹田,”林静大夫突然开口,声音轻柔却又充满专业,“正好调理带脉。”她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捻动银针,随着她力道的变化,戚美蓁只觉得腹中暖流暗涌,那种奇妙的感觉让她仿佛置身于一个温暖的怀抱。
“天气转凉时,”林静大夫将药贴敷在戚美蓁的关元穴,细心地叮嘱道,“记得准备温石暖手炉,拍戏时要注意保暖,千万不能再着凉了。”
诊室门忽然打开,沈渊捧着保健局特供的蜜丸进来,那浓郁的药香里混着淡淡的陈皮味——正是戚美蓁最爱的澳门香记凉果的味道。
“美珍,这是刚做好的蜜丸,你按时吃。”沈渊温柔地说道。
戚美蓁微微点头,“谢谢你,老公。”
林静大夫看着这一幕,微笑着说道:“沈先生,你很细心。戚小姐在你的照顾下,一定会好得更快的。”
离京前夜,“观棋先生”在钓鱼台国宾馆精心安排了一场宴请,招待沈渊跟包船王。国宾馆内,灯光柔和而明亮,环境优雅静谧。餐桌上摆满了精致的菜肴,每一道菜都蕴含着独特的风味,却又不失典雅。
用完晚餐后,“观棋先生”引领着沈渊和包船王来到一间布置典雅的书房。书房内,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散发着淡淡的书香。“观棋先生”站在书桌前,面前摊开一张宣纸,随后拿起狼毫笔,蘸了蘸墨汁,认真地誊写药方。
笔锋在纸上流畅地滑动,忽然,笔尖顿住,他抬起头,目光温和地看向戚美蓁,说道:“小戚可知这‘桂枝茯苓丸’,五七年梅先生用它救过他的学生言慧珠?当时言慧珠身体抱恙,梅先生凭借自己对医学的了解,用这味药丸助她缓解了病痛。”
“没想到这小小的药丸,还有这样的故事。”戚美蓁感慨地说道,眼中满是惊讶与好奇。
“观棋先生”微微点头,神情庄重,“戏曲与医学,看似不相关,实则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某些时候,还能相互影响。戏曲讲究精气神,医学注重身心调和,二者在本质上有着相通之处。”
沈渊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先生日理万机,却还要为小子家事烦忧,真是万分感谢。您的帮助,我们铭记于心。”
“观棋先生”摆了摆手,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无妨,你为这个国家做的事,我们这些老家伙都看在眼里。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和才能万事兴!如今你们夫妻二人携手,日子定会越来越好。有些事,虽不能详述,但只要心怀家国,一切努力都不会白费。”很多话只能点到为止,“观棋先生”不需说,也不便说,沈渊心领神会,微微点头。
戚美蓁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他们的对话,对沈渊所做的事,她虽只是了解零星半点,但此刻,她能感受到沈渊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专机掠过天津港的上空,窗外的景色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沈渊坐在座位上,摊开合作意向书,认真地看着上面的内容:宝渊医疗将引进德国妇科诊疗设备,首台机器就安装在协和林巧稚纪念楼。
包船王坐在一旁,摩挲着总理赠送的旧钢笔,眼神中透着坚定。他忽然对吴光正低语:“下月去宁波,让阿渊把沈家‘双星’也带上。镇海中学的钢琴课,该添新琴了......”他的话语,虽然声音不大,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仿佛一颗希望的种子,在这归程的星火中,悄然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