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历史的参谋 > 第1章 敬翔 | 开场有多风光,收尾就有多悲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章 敬翔 | 开场有多风光,收尾就有多悲壮

他是五代史梁臣传第一人,也是后梁开国皇帝朱温的首席谋士。他为朱温出谋划策,攻略各地,助力朱温崛起。他参与朱温篡唐立梁,制定典章制度,为后梁的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最终却目睹后梁灭亡,选择以身殉国。他的人生就像一出戏,开场有多风光,收尾就有多悲壮。

他就是辅佐朱温三十余年,最终将朱温送上皇位的后梁平阳郡侯——敬翔。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继魏晋南北朝之后又一段大分裂时期。它起自唐朝的藩镇割据,到了晚唐时期,这些藩镇割据通过相互之间的吞并,逐步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割据势力。公元907年,唐天佑四年,梁王朱温逼迫唐哀帝禅位,建立后梁政权,定都开封府。五代第一个国家建立,标志着“五代十国”的开始。而朱温三十多年的发家史,绝对离不开敬翔的辅助,正是有敬翔的出谋划策,才使得朱温一步步强大起来,两人可以算做是君臣际会的典范。

敬翔,字子振,出生年月不详,同州冯翊人。后梁开国皇帝朱温的首席谋士,后梁宰相,封平阳郡侯。

敬翔出生于官宦世家,是忠良之后。他的祖上敬晖是唐朝 “复唐五王”之一,敬晖在武则天退位、唐中宗复位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秉持着忠义之心,与其他四位大臣共同匡扶李唐社稷,为恢复李唐正统立下赫赫功勋,被封为平阳郡王,其家族也因此荣耀一时,成为当时颇具影响力的名门望族。他的曾祖敬琬,是绥州刺史。他的祖父敬忻,是同州掾吏。他的父亲敬衮,是集州刺史。

出生在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政治底蕴和文化传承的家庭,敬翔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他饱读诗书,尤其对 “刀笔” 之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能够熟练地撰写刑狱案牍,巧妙运用法令律例上的措辞,展现出了过人的聪慧与才华。《旧五代史·卷十八》记载:“翔好读书,尤长刀笔,应用敏捷。”《新五代史·梁臣传》也记载:“少好学,工书檄。”

唐僖宗乾符年间,大唐王朝已经呈现出极为衰败的景象,内有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外有藩镇割据、战乱频仍,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社会秩序动荡不安。敬翔怀揣着对仕途的憧憬和理想,在长安参加了科举考试,期望通过科举之路步入官场,实现自己治国安邦的抱负。然而,命运似乎对敬翔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最终未能考中进士,这一结果无疑给年轻的敬翔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那个时代,科举考试是文人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进士头衔更是被视为荣耀和地位的象征,落第意味着他的仕途之路暂时受阻,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落差。

公元880年,唐广明元年。黄巢攻陷长安,敬翔为避战祸,不得不背井离乡,东出潼关,踏上了逃亡之路,最终来到了河南府大梁城(今河南开封)。这时朱温刚镇守大梁,朱温手下有位叫王发的观察支使,是敬翔的同乡,于是敬翔前去投靠了王发。王发虽然热情地接待了敬翔,但没能帮敬翔谋个一官半职。时间长了,敬翔的生活变得十分窘困,没有办法,敬翔只好靠帮别人写信过日子。

敬翔写信言语直白,通俗易懂,常有名言警句出现,很快他的名声就在军队里传开了。朱温不大识字,喜欢直白的话,他一听敬翔写的文章,特别喜欢,就让王发带敬翔来见他。《新五代史·梁臣传》记载:“翔客益窘,为人作笺刺,传之军中。太祖素不知书,翔所作皆俚俗语,太祖爱之。” 敬翔凭借着自己的文字才华,获得了进入朱温视野的机会,也迈出了他在五代乱世中崭露头角的第一步。

两人见面后,经过一番交谈,朱温更加欣赏敬翔,立刻提拔敬翔补任右职,常让他随军。但敬翔不喜欢武职,想干文官,朱温就让他暂时做了馆驿巡官,专管檄文奏章。朱温跟蔡州的敌人打了好多年,敬翔经常参与军机大事,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策略,这让朱温特别高兴,遗憾得到敬翔太晚。从此以后,朱温所有的军机政略,都要找敬翔商量。《旧五代史·卷十八》记载:“太祖大悦,恨得翔之晚,故军谋政术,一以谘之。”

就这样,敬翔正式成为朱温帐下的重要谋士,开始在朱温的霸业征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当时,朱温与“食人魔王”蔡州节度使秦宗权激战数年。秦宗权起初也和朱温一样是黄巢部下,同样变节归降了唐朝廷,但他却残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军中没有粮食,居然命军士杀光当地百姓,用盐腌制尸体作为军粮,因此被冠以了 “食人魔王” 的恶名。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敬翔多次为朱温出谋划策,他凭借着对兵法的深刻理解和对战场形势的敏锐洞察力,为朱温制定了一系列精妙的战略战术。他建议朱温利用秦宗权内部的矛盾,分化瓦解其势力,同时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不断骚扰和消耗秦宗权的军队。在敬翔的智谋辅佐下,朱温的军队逐渐占据了上风,最终将秦宗权逼到绝境。秦宗权的部下不堪忍受其残暴统治,纷纷反水,将秦宗权献俘于朱温帐前,而后押往长安斩首。

公元887年,唐光启三年。朱温平定蔡州后,上奏朝廷给敬翔请功,敬翔做了太子中允,还赐了绯衣。后来,敬翔又跟从朱温平定兖州、郓州,在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中,他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深入分析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和地理形势,为朱温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使得朱温的军队能够迅速而有效地击败敌人,顺利地实现了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和占领,敬翔也因此改任为检校水部郎中。等到朱温兼任了淮南节度使,敬翔则被任命为了扬州府左司马,并赐金鱼配饰和紫色官袍。

然而,朱温在军事决策上并非总是能够听从敬翔的建议。

公元906年,唐天佑三年。朱温打败赵匡凝,攻取了荆、襄二州,声势大振。随后,朱温不顾大军的休整,准备继续攻打淮南。此时敬翔强烈劝谏朱温暂停作战,等大军休整补充后再打淮南。但朱温此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急于扩大战果,没有采纳敬翔的建议。结果,大军在进攻过程中遭遇大雨,几近陷入绝境,进攻寿州也未能攻克,反而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士兵伤亡惨重,士气低落,物资也大量损耗。

朱温经过这次失败后,深知敬翔的谋略和忠诚,对敬翔的信任并未因此而减少,反而更加倚重他在军事和政治方面的见解和决策,敬翔也依然坚定地跟随在朱温身边,继续为其出谋划策,为朱温势力的扩张和稳固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乾宁年间,敬翔改任光禄少卿,负责宫廷膳食、祭祀等方面的事务安排,逐渐进入了朝廷的核心权力圈子,开始积累起一定的政治人脉和资源。天复年间,敬翔任检校礼部尚书,遥任苏州刺史。最后敬翔还上了延喜楼,被唐昭宗亲自接见,封敬翔为检校右仆射、太府卿,赐与“迎銮叶赞功臣”的封号。

敬翔在朱温篡唐立梁的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的智谋和策略贯穿了整个政权更迭的过程,成为了朱温得以成功建立后梁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朱温势力的不断壮大,其野心也日益膨胀,逐渐萌生了篡夺唐朝政权的想法。敬翔敏锐地察觉到了朱温的心思,凭借着自己对政治局势的深刻洞察和对朱温性格的精准把握,他开始为朱温精心谋划篡位之事。

政权的更迭不仅仅是简单的军事力量对比,更涉及到政治制度、人心向背以及各方势力的平衡等诸多复杂因素。因此,敬翔为朱温出谋划策,在朝堂之上打击宦官集团以及文官清流等异己势力,帮助朱温清除障碍,从而进一步掌控朝政,为篡位创造有利条件。

在权力布局方面,敬翔为朱温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巧妙地安插自己的亲信和支持者进入各个关键岗位,逐步架空唐朝原有的官员体系,从而确保了朱温在政治上的绝对优势和统治地位。同时,他还充分利用当时社会动荡、民心思安的心理,散布一些有利于朱温的舆论和传言,试图在一定程度上争取民心,为朱温的篡位行为披上一层看似合理合法的外衣。

在整个过程中,敬翔的每一步谋划都经过了深思熟虑,他巧妙地运用政治手段,化解了一个又一个潜在的危机和障碍,使得朱温的篡位计划得以顺利推进。

公元907年,唐天佑四年,朱温逼迫唐哀帝李柷禅位,自己登基称帝,定都大梁,国号梁,史称后梁。朱温称帝后,改枢密院为崇政院,任命敬翔为院使。又升迁敬翔为兵部尚书、金銮殿大学士。《新五代史·梁臣传》记载:“梁之篡弑,翔之谋为多。太祖即位,以唐枢密院故用宦者,乃改为崇政院,以翔为使。迁兵部尚书、金銮殿大学士。”

公元909年,后梁开平三年。朱温因邠州与岐地不断侵扰边境,派遣大将刘知俊西行征讨邠州与延州。朱温对此战深感忧虑,恐难成功,于是设宴款待敬翔,就西征之事征求敬翔的意见。敬翔对山川地形、城池虚实、军粮储备等情况了如指掌,逐一分析上奏,其详尽程度仿佛亲身经历过一般,令在场众人无不惊叹,朱温更是对其赞不绝口。《旧五代史·卷十八》记载:“翔剖析山川郡邑虚实,军粮多少,悉以条奏,如素讲习,左右莫不惊异,太祖叹赏久之。”

公元911年,后梁开平五年。敬翔因功被加封为光禄大夫,同时被赐予平阳郡侯的爵位。

敬翔与朱温之间的君臣关系堪称独特且复杂,在长达三十余年的君臣生涯中,他们之间的互动充满了故事和波折,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生态和人性特点。

朱温出身低微,他是凭借着果敢勇猛和政治谋略崛起于乱世的枭雄,性格刚暴且极具猜忌之心,对待部下往往严苛而少宽容,身边的谋士和将领稍有不慎便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因此很多人都难以真正亲近他。然而,敬翔却成为了一个例外。

敬翔深知朱温的脾气秉性,在进谏时往往不会直言不讳地反对朱温的想法,而是巧妙地运用委婉的言辞和恰当的时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当朱温提出一些可能存在风险的决策时,敬翔会先从侧面提及一些类似的历史案例或者当前局势中的潜在问题,引导朱温自己去思考决策的合理性,从而避免直接触怒朱温,同时又能达到劝谏的目的。《新五代史·梁臣传》记载:“而太祖刚暴难近,有所不可,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这种独特的相处方式,既体现了敬翔的智慧和谨慎,也反映了他在朱温身边生存的不易,他们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五代乱世中君臣关系的一个典型缩影。

尽管敬翔在与朱温相处上颇为顺遂,但在家庭与婚姻生活中却充满无奈与困扰,这一切皆源于朱温的一次赐婚。

朱温在攻破徐州后,得到了时溥的宠姬刘氏,因其美貌动人而对她宠爱有加。然而,出于某种难以捉摸的心思,朱温竟然将刘氏赐给了敬翔为妻。这本是一场看似荣耀的赐婚,却给敬翔的家庭生活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烦恼。刘氏自恃曾得到朱温的宠爱,且出身于较为复杂的环境,性格骄横跋扈,完全不把敬翔放在眼里。她在婚后依然频繁地出入朱温的住所,与朱温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甚至在很多场合都表现得如同朱温的妻妾一般,毫不避讳。

敬翔虽然贵为朱温帐下的首席谋士,在政治上有着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但在家庭中面对这样的妻子却显得无能为力。他曾多次试图与刘氏沟通,希望她能够遵守妇道,尊重自己的丈夫和家庭,但每次都遭到了刘氏的嘲讽和拒绝。刘氏甚至会以自己曾经的身份和朱温的宠爱来贬低敬翔,声称敬翔的门第和地位根本无法与她相比,嫁给敬翔是一种屈辱。敬翔内心痛苦不堪,但考虑到朱温的权威和自己在朱温阵营中的处境,他不得不选择默默忍受这一切。他担心如果因为家庭琐事而与刘氏发生激烈冲突,可能会触怒朱温,从而给自己和家族带来灾祸。因此,他只能在这种扭曲的婚姻关系中苦苦挣扎,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政治事务中,试图通过在事业上的成就来弥补家庭生活的不幸,其内心的无奈和痛苦也只有他自己能够深刻体会,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他在乱世中身不由己的命运和复杂的人生境遇。

公元912年,后梁乾化二年。朱温病重,特召敬翔至榻前,托付后事。不久,郢王朱友珪率人闯入宫中,?杀死重病的朱温,夺取了皇位。朱友珪篡位后,鉴于敬翔声望显赫,便任命敬翔为宰相。但朱友珪对敬翔心存忌惮,这一点敬翔也心知肚明,于是敬翔常常称病在家,以养病为由远离朝廷的纷争和政治漩涡,试图在这种动荡的局势下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新五代史·梁臣传》记载:“翔以友珪畏己,多称疾,未尝省事。”

在这段时间里,敬翔深居简出,极少参与朝廷的事务和决策,昔日那个在朱温帐下出谋划策、意气风发的谋士仿佛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然而,敬翔内心的无奈和痛苦却与日俱增,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曾经为之奋斗的政权陷入混乱和动荡,却无力改变这一切,其政治生涯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和困境,只能在沉默中等待着命运的进一步安排,感受着乱世中权力更迭的残酷和无情。

公元913年,后梁乾化三年。朱友贞率领禁军兵变,诛杀朱友珪,夺得皇位。朱友贞即位后,朝中大权落入赵岩等人之手,敬翔更加不得志。随着刘鄩失守河朔,安彦之败于杨刘城,眼见后梁丢土亡将,危在旦夕,敬翔上书劝谏朱友贞,并毛遂自荐前往阵前效力。但朱友贞以身边亲贵不容敬翔,拒绝了他的请求,这使得敬翔更加郁郁不得志,在朝廷中的处境也愈发艰难。

后来名将王彦章在中都惨败被俘,这对于后梁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使得后梁的军事形势急转直下,国家陷入了更加危险的境地。朱友贞惊慌失措,急忙召段凝从河上回师救援。但此时段凝却心怀异志,拥兵自重,对朱友贞的诏令阳奉阴违,顾望不前,根本没有回师救援的打算。

朱友贞在走投无路之下,突然想起了敬翔,急忙召见敬翔询问对策。敬翔看着眼前这位惊慌失措的皇帝,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而自己多年来的努力和劝谏都付诸东流,如今大势已去,回天无力。敬翔哭着告诉朱友贞,现在就算是张良、陈平在世,也难以扭转局面了。《旧五代史·卷十八》记载:“陛下初任段凝为将,臣已极言,小人朋附,致有今日。晋军即至,段凝限水。欲请陛下出居避敌,陛下必不听从;欲请陛下出奇应敌,陛下必不果决。纵良、平复生,难以转祸为福,请先死,不忍见宗庙陨坠。”

公元923年,后梁龙德三年。李存勖攻破大梁,下令赦免后梁的文武群臣。此时,后梁的重臣谋士李振劝说敬翔,一起去归顺李存勖,李振被敬翔怼得哑口无言,只好自己去朝见李存勖。敬翔听说李振前去朝见李存勖后,大骂李振愧称大丈夫,然后自缢而死。数日后,其家族也被诛杀。《旧五代史·卷十八》记载:“乃自经而卒。数日,并其族被诛。”

纵观敬翔的一生,宛如一幅波澜壮阔却又充满悲剧色彩的历史画卷,在五代十国这一乱世的舞台上徐徐展开。

他出身名门,怀揣着匡扶社稷的壮志踏入仕途,却因科举失意而历经波折,最终在朱温帐下找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开启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他凭借着卓越的军事谋略和政治智慧,助力朱温在乱世中崛起,建立后梁,成为朱温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在朝廷中位极人臣,尽享荣华。

然而,他的人生也充满了无奈与悲哀。他与朱温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君臣关系,既让他得以施展抱负,又使他时刻处于危险的边缘,如履薄冰。婚姻上,朱温的赐婚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屈辱,家庭生活的不幸成为他心中永远的伤痛。而在朱温死后,后梁政权陷入动荡,朱友珪的猜忌、朱友贞的不纳忠言,让他眼睁睁地看着国家走向衰败,却无力回天。最终,后梁覆灭,敬翔在绝望中选择自缢身亡,他用生命为后梁王朝的落幕,留下了一幕悲壮的色彩,成为了那个乱世中少有的忠诚典范。

敬翔的命运,是五代乱世的一个缩影,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在政权更迭频繁、战争硝烟弥漫、道德伦理崩坏的背景下,即使是如敬翔这般智谋超群的人物,也难以逃脱命运的捉弄。他的一生,见证了权力的诱惑与残酷、忠诚的坚守与背叛、理想的追求与破灭,让我们看到了在历史洪流中个人的渺小与无奈,以及人性在复杂环境下的挣扎与抉择,也让我们对历史的沧桑巨变和人物的悲欢离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