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网游动漫 > 大唐帝国的辉煌与变迁 > 第65章 刚正不阿的张九龄(6)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5章 刚正不阿的张九龄(6)

文化坐标

在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群益村,有一座古老的建筑,名为相公亭。此亭位于梅州通往江西的古老驿道上,历史悠久,其最早奉祀的对象就是唐代名相张九龄。张九龄是韶州曲江人,与梅州有何关联?当地建有祭祀他的祠宇,这个渊源在历史上有模糊的记载。清初康熙年间的《程乡县志》记载:

“唐张九龄,字子寿,曲江人。微时尝游潮郡至梅州,爱其胜,不忍去。后登进士,仕至集贤院学士。人因名其地为相公坪。”

而康熙初年程乡知县刘广聪创作的《七贤祠》诗中有一首《曲江张公》:

“曲江风度自翩翩,不道梅州姓氏传。为爱云山留胜迹,邮亭犹忆相公贤。”

也就是说,在梅州古老的驿道上,大概到了明朝时期已经出现了纪念张九龄的地名和建筑,原因是张九龄喜爱这片山水,曾经在此驻足,一时不忍离去,所以后人将驿道上的邮亭改作兼祭祀他的祠宇。同样,在张九龄稍后的唐代宗时期的宰相常衮,曾经过五华的岐岭,因此该地由此得名丞相岭,所以梅州人民为纪念张九龄这位唐代的贤相,将他停留过的地方命名为“相公坪”。可见,建“相公亭”的行为是有其文化根据的。

在驿道上建相公亭,其实还是梅州士民对尊贤文化的一种重构。据史料记载,张九龄于开元四年(716)秋辞官回乡闲居,经过广东北部的大庾岭,见这条连通岭南与中原的古道崎岖难行,梅关一带“人苦峻极”,于是上书玄宗皇帝开凿梅关官道,得到朝廷批准。《开凿大庾岭路序》有载:“开元四载,冬十有一月,俾使臣左拾遗、内供奉张九龄,饮冰载怀,执艺是度,缘磴道,拔灌丛,相其山谷之宜,革其坂险之故,岁巳农隙,人斯子来,役匪逾时,成者不日。则已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

716年,张九龄亲自到现场踏勘,缘磴道,拔灌丛,不辞劳苦,指挥施工。梅关古道修通,全长有十几公里,路宽近十七米,路两旁遍植松树。南北交通大为改观。“转输以之化劳,高深为之失险。于乎罅耳贯胸之类,珠琛绝赆之人,有宿有息,如京如坻。”梅岭古道成了连接南北交通的主要干道,被后人誉为“古代的京广线”,不仅为唐代南北交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也造福了子孙后代。此后,宋代大量移民南下,大庾岭路对他们来说是最方便快捷的通衢大道。

梅关与纪念张九龄的相公亭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然而,梅城城北五里亭—相公亭—寻乌这条驿道,是梅州通往江西筠门岭前往中原的重要驿道。旧时商贾往来、士子读书赴考,人流如织。地方官员在梅州设立了纪念张九龄的标志,并非仅仅因为他曾“到此一游”那么简单,而是将他作为推动中国南北交通的功臣来纪念的,更是以他的功名、文采和人格力量,激励北上的梅州士子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出版图书

《曲江集》堪称张九龄人生轨迹的艺术写照,它不仅收录了张九龄在官场春风得意时期的华彩篇章,也保存了他在仕途坎坷、遭逢挫折时的深沉思考与情感流露。此集不仅是个人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更反映了唐朝开元年间政治风云变幻下的文人心态。书中诗篇,无论是歌颂太平盛世还是抒发失意之情,皆能见其赤诚之心与高尚情操,是为唐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后人对《曲江集》的评价极高,认为它是唐诗文精华之一,不仅因为其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由于它承载着一位正直大臣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张九龄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着称,既体现了盛唐时期诗歌创作的繁荣景象,又展现了诗人本人卓越的才华与深刻的洞察力。他的诗作中,既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也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有对人性善恶的深刻剖析,这一切使得《曲江集》成为了研究唐代历史、文化和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综上所述,《曲江集》不仅是一本珍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张九龄一生及其所处时代的窗口,更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后世学者与读者从中不仅能领略到张九龄作为一位杰出诗人和政治家的魅力,也能感受到那个伟大时代的精神风貌。

籍贯争议

关于张九龄的籍贯,历史上存在范阳(今河北涿州市)、始兴、曲江(均位于今广东省韶关市)三种说法。这三种观点各有依据,反映了不同文献和时代的记载差异。

范阳说:

根据唐代徐安贞所撰《唐故尚书右丞相赠荆州大都督始兴公阴墓志铭》(以下简称《徐志》),以及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的记录,张九龄自称及其同时代人均称其为“范阳人”。这种称呼不仅出现在他给族叔张说写的《张说墓志铭》中,在其他文书中如《大唐故源夫人墓志铭》,他也自署为“范阳张九龄”。《新表》同样将张九龄列为晋朝名臣张华的第十六代孙,表明了其家族与范阳的联系。然而,“范阳”一词在此更多地代表了张氏家族的郡望,而非实际居住地,这是唐朝时期人们常以祖先所在地或家族声望之地自称的文化现象。

始兴说:

据《旧唐书·张九龄传》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张九龄的曾祖父张君政曾在韶州担任别驾,并因此定居于始兴。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首次明确指出张九龄是始兴县人,这一观点后来被《明一统志》和《始兴县志》等地方志书所采纳,这些文献详细记录了张九龄家族在始兴的生活痕迹及其后代在当地的存在。

曲江说:

萧昕撰写的《殿中监张公神道碑》提到,张九龄家族在晋末随永嘉南渡迁至江南地区,到了唐朝则因官职而定居于曲江。《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也支持此说,认为始兴张氏源自晋司空张华之后,后因官职变迁移居曲江。此外,《徐志》亦有提及,张九龄的曾祖父张君政最终在曲江任上逝世,遂成为当地的土着居民。《旧唐书》与《新唐书》皆记载张九龄为“韶州曲江人”,并沿用至今。

虽然张九龄的家族确实有着范阳的郡望背景,但考虑到张君政在曲江任职并定居的事实,结合历史文献中对于张九龄籍贯的主流描述,可以得出结论,张九龄的实际出生地应为曲江,即今天的广东省韶关市。范阳的说法更可能是指他的家族起源或文化认同,而非具体地理上的原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