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军校后,高强度的训练和严苛的纪律让我深刻体会到军旅生活的不易。每天清晨,天还未亮,紧急集合的哨声就会响起,我们迅速穿衣、整理装备,在黑暗中冲向操场。
负重长跑、战术演练、野外生存训练……每一项训练都充满了挑战,汗水湿透了衣衫,疲惫侵蚀着身体,但每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父亲的身影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他在抗洪救灾时坚定的眼神,他说过的话,都成为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谈起军校的生活,李镇的话也忍不住多了起来。
“在军校的日子里,我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战友,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经历,但都怀揣着对军人这份职业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我们一起训练、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在相互扶持中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李镇端起茶几上的水杯喝了一口,“记得有一次野外拉练,一位战友不小心扭伤了脚,当时我们离目的地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但没有一个人提出要抛弃他,大家轮流背着他,互相鼓励着,一步一步朝着目标前进。
那一刻我突然想起我爸说的不到最后一刻不放弃任何一个战友。那时他们在战场,也是这样吧,彼此依靠,彼此信赖,不离不弃。”
赵恒熙听得入神,心中不由得对李爱国和李镇父子俩心生敬佩,“看来您父亲对您的影响真的很大,那在您入伍的过程中,他有没有给您一些特别的叮嘱呢?”
李镇笑了笑,眼中满是温情:“正式入伍那天,父亲把我叫到跟前对我说,穿上军装,就肩负起了责任,要时刻牢记保家卫国的使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退缩。
他还把自己当年在部队时的军帽送给了我,那顶军帽虽然有些破旧,但在我心中,它比任何珍贵的礼物都要重要。它承载着父亲的军旅岁月,也寄托着他对我的期望。”
赵恒熙认真记录着,又抛出一个问题:“在这八年的军旅生涯中,有没有哪一段经历让您觉得最为难忘,或者说对您影响最大呢?”
李镇听到这个问题,脸上的笑容收了起来。
他的表情逐渐变得凝重起来,慢慢陷入回忆之中。
许久,他缓缓开口:“那是一次边境巡逻任务,我们巡逻小队深入山林,那里地势复杂,环境极其恶劣。途中,我们遭遇了突发的泥石流。刹那间,山石滚落,泥水横流,整个世界仿佛都陷入了混乱。
当时,有位战友为了帮我躲避一块飞来的巨石,自己却被另一块山石砸伤。看着他倒下的那一刻,我的心猛地一揪,恐惧、愤怒、自责等情绪一股脑涌上心头。”
他的声音有些低沉,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伤痛:“生死攸关,可我的战友毫不犹豫地选择保护我,这样生死与共的情谊,让我既感动,又明白作为军人,我们的战友就是彼此的后背,我们是不可分割的集体。”
赵恒熙心中震动,追问道:“面对如此危险的情况,您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有没有害怕过?”
温婉看着李镇还有在镜头外默默看着李镇接受访谈的四位老前辈,他们眼里的伤痛,哪怕隔着几十年的岁月,却惊人地相似。
有些痛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不懂。
李镇的话让几位老前辈共鸣甚至掉泪,是因为他们的痛更充满了血色。
所以他们会说如今的和平来之不易。
华国能走到今天,是多少像老前辈们像李镇这样的军人前赴后继,在不同岗位坚守着?
这些故事,得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珍惜当下。
李镇深吸一口气,目光看向镜头,回答赵恒熙的话:“害怕肯定是有的,毕竟生死就在一瞬间。可我们不能退缩,我们的职责是保家卫国,守护人民,哪怕是自然灾害,我们也义无反顾。”
赵恒熙轻轻点头,接着问道:“如今处在和平年代,您觉得军人的使命和过去相比,有哪些变化呢?”
李镇思考片刻,认真地回答道:“时代在变,但军人保家卫国的使命从未改变。过去,我们的先辈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拼搏;
现在,虽然没有大规模战争,但维护和平稳定、应对突发事件、参与国际维和等任务,同样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为国家和人民挺身而出。”
他微微顿了顿,坚定道:“在和平年代,我们的使命更多地体现在日常的坚守和奉献中。无论是边境巡逻、抢险救灾,还是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每一次任务都是对我们军人使命的考验。
我们依旧是祖国和人民最坚实的后盾,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必将义无反顾,冲锋在前。”
赵恒熙又在本子上写了几行字,然后抬起头,问道:“在您看来,传承军人精神对于新时代的年轻人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李镇神色庄重,语气诚恳地说:“军人精神,是忠诚、担当、奉献、牺牲的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支撑。
对于新时代的年轻人来说,传承军人精神,就是要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让他们明白国家的重要性,懂得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身子微微前倾,“同时,军人精神中的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等品质,也能帮助年轻人在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时,勇往直前,不轻易放弃。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年轻人肩负着推动国家发展的重任,传承军人精神,能让他们更好地承担起这份责任,为实现华夏民族伟大复兴的华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镇回答得一板一眼,十分认真,看得出为了接受这次采访,他也做了不少准备工作。
赵恒熙看着李镇,眼中满是敬意:“您觉得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军人精神呢?”
李镇沉思片刻后才说道:“我认为首先要加强国防教育,可以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宣传等多种途径,让更多的人了解军人的使命和贡献,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
然后是要重视对军人荣誉的维护和传承,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军人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他微微眯起眼睛,似乎在回忆着什么:“除此之外,退役军人也是传承军人精神的重要力量。他们可以走进校园、社区,讲述自己的军旅故事,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军人精神的魅力。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年轻人积极投身军旅,在军队这个大熔炉中锤炼自己,传承和弘扬军人精神。”
赵恒熙没想到李镇的想法与他们此行的目的不谋而合,她对李镇笑了笑,轻声说道:“最后一个问题,从军八年,您觉得最亏欠的人是谁呢?”
李镇的眼神瞬间黯淡了下来,沉默了片刻后,缓缓说道:“是我的家人。这些年,我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部队,很少有时间陪伴在家人身边。
父母渐渐老去,我却没能在他们身边尽孝;孩子慢慢长大,我也错过了他许多成长的瞬间。每次回家,看到父母脸上的皱纹和孩子陌生又期待的眼神,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愧疚。”
“有一次,孩子生病住院,我正在执行任务,无法赶回。妻子一个人在医院照顾孩子,她没有抱怨,但我能想象到她当时的无助和疲惫。
等我完成任务回到家,孩子的病已经好了,但他看我的眼神里,多了一丝疏远。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
李镇掩去眼底的歉疚,话锋一转,“不过,我的家人一直都很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父母总是叮嘱我要在部队好好干,不要牵挂家里;妻子虽然偶尔会抱怨,但每次我归队时,她都会默默地为我收拾行李,鼓励我安心工作。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是我坚守在部队的动力,也是我最坚强的后盾。”
只是李镇虽然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也依旧遮掩不住声音的哽咽,他接着说道:“我知道……作为一名军人,我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不能因为个人的情感而退缩。
但我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弥补这些年对他们的亏欠。”
赵恒熙轻轻地点了点头,在本子上认真地记录着。
李睿泽则默默地调整着镜头,将李镇那坚毅又略带疲惫的面容完整地记录下来。
这一刻,他们都深刻地感受到,军人的背后,不仅有热血与荣耀,更有无数的付出与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