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玄幻魔法 > 西游旅记 > 第228章 玉帝无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你道猴子惊异作甚?

自然是那远处的城池孤零矗立,上蒙风沙尘,下无烟火气,一眼望去,死寂气漫漫,令人十分生疑!

猴子更是因此眨动双眼,丝缕金光在眸中若隐若现,只为窥望那城池气象,可是这一望,反令他心中更加惊疑!

“猴哥,这城池咋了?”

八戒挑着担子,见猴子的反应不对,好奇的踮起脚尖,又瞅了远处的城池一眼,却除了破旧感外,再无所得,索性转头又问向猴子道。

就连陈启和沙僧,也因此疑惑的看向了猴子,静等着他的解释。

“这城池……”

猴子挠了挠头,心头有些不知道该怎么样向其他人解释的烦躁感,直将一头金毛挠的乱糟糟后,才勉强出声道:

“这城池上空,不见甚祥和之色,虽有缕缕清明浮空,但却不融于天地,好似……好似遭到了天弃!”

“对,就是给我老孙一种获罪于天的感觉!”

猴子眼睛一亮,右手捣拳于左手手心,有种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形容词的豁然开朗之感道。

“获罪于天?乖乖,猴哥你没看错吧?这可不是可以用来开玩笑的小事!”

八戒,沙僧两个前天官闻言脸色大变,急匆匆问向猴子道。

就连陈启,也随之皱起了眉头,关于望气方面的东西,他所知不多,甚是浅薄。

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八个字他还是知道的,主要意思就是:连天地都被得罪了,还能向谁祈祷赔罪呢?

往往都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如何的罪大恶极,意为天地虽大,却再无他容身之所了。

等等,得罪“天地”?

不会是那个地方吧?

那地方正好归属于天竺地界吗?

陈启凝眉看向了远处有些死寂破败的城池,虽未进城,竟已将其内里详情,猜到了个七七八八。

“悟空,八戒,老沙,你们觉得玉帝是个什么样的人?”

陈启眼神一动,突兀的开口一句,直接打断了三徒弟之间的急切问话。

猴子几人虽然不知道自家师父这时候提起这个话题作甚,但互相对视一眼,沉吟一番后,还是逐一正色回答起来。

“老官儿那个人嘛……其实我老孙接触的也不多,也就当初反天被授官的时候,上殿与他见过,平时的话,我的性子师父你也知道,散漫惯了,哪里会上殿参拜?”

“再说了,我那时候要么官微职小,要么就是个有名无实的名头,无事上殿朝拜,也得有那个资格不是?”

猴子当先自嘲一笑,挠头与陈启答道,历经那么多时事,对于当年为天官时候的内里弯弯绕绕,猴子早已明白了大概,再无介怀,说起来也不藏着掖着了。

嗯,说归说,但是要有妖怪敢当面喊他“弼马温”嘛……呵呵。

“不过后来因为这一路上青牛精之类的事,也曾上天与他见过,零零散散的接触下来,我老孙觉着,老官儿人还行。”

摸了摸下巴,猴子做出最后判断道。

玉帝对猴子其实够意思了,虽有太白金星谏言的功劳,但也得他采纳拍板啊!

两次得封天官,第二次虽只是个名头,但好歹也是个超品的封号不是?

最起码,还给猴子配了座齐天大圣府呢!

虽然后来又让猴子去看管蟠桃园就是了……

不过等猴子“出狱”,踏上西行取经路“赎罪”的时候,人玉帝也没因猴子放言要坐一坐天帝宝座,就抱有私怨是吧。

要神给神,要兵给兵,但凡猴子上天搬救兵,玉帝可都是很宽宏大方的。

所以几次接触下来,猴子对玉帝的印象好了许多。

至于原先?

大概就是德不配位,阴险狡诈,无耻无能……咳咳,大都是因为自身的“妖猴”立场,自带的一些负面看法吧。

倒是相比于猴子,对玉帝接触更多的八戒,沙僧两人却是陷入了沉默。

“大天尊他老人家……其实没多少感情。”

最后,还是八戒叹了口气,张口说道:

“作为天庭之主,陛下他口含天宪,一举一动,莫不与天道呼应,一言可决亿万生灵生死,所以……‘天帝’是没有多少感情的。”

见陈启与猴子两人面露惊讶,八戒多解释了一句,尤其是在“天帝”这个名号上,加重了语气,随即又陷入了沉默,不肯多说了。

而沙僧,也在一旁默然无言,想他当初自恃有玉帝的看重,自觉“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颇有些嚣张跋扈的自傲之感。

结果哪里想到,不过失手打碎了一杯琉璃盏,就被贬下凡间,永受飞剑穿心之苦?

就因为此举犯了“大不敬”之罪?

所以对于八戒所言,玉帝没有多少“感情”,沙僧也是认可的。

或者说,坐上那个事关三界众生宝座上的人,就不应该对仙家臣子有太多的感情流露。

“那么,你们觉得,玉帝……算不算一个‘小气’的人呢?”

见似乎戳到了八戒和沙僧的伤心事,陈启心中生歉,连忙问出了真正想问的东西,岔开话题道。

不过考虑到这个话题较为敏感,陈启还特意示意猴子,划了一道金圈围住四人一马,省的走漏风声,惹来麻烦。

白龙马:…………有没有一种可能,我只是匹马,不想知道太多不该知道的东西。

算了,都是师兄弟,大天尊真怪罪下来,跑也跑不掉。

在师徒四人看不到的角落,白龙马无声叹了口气,随后扯起地上的几根青草,嚼着这苦涩的草味,大眼珠和马耳齐齐一转,莫名有些激动亢奋与兴致勃勃的旁听了起来。

玉帝?小气?

完全不能理解这两个字咋能扯到一起的三徒弟,面面相觑,两眼茫然,八戒更是看向陈启,小心翼翼的问道:

“师父啊,这玉帝陛下什么时候得罪你了?”

我得罪他才有可能吧?

自觉根本没那么大脸的陈启扯了扯嘴角,忙摇头摆手否认道:

“没有这回事,我只是想问问你们,玉帝有没有可能,会因为别人得罪他,就把人往死里整?”

问起这事,哪怕相信猴子的能耐,知道这圈里的谈话十分安全,陈启还是忍不住放低了声音,将三徒弟拉到近前,低头问道。

还说没得罪!

你俩要是没点小恩怨,问这作甚?!

一个“美妙”的误会诞生,但是三徒弟脸上却不见多少愁色,八戒更是抛却了刚才的沉默,似乎又回到了平日里没心没肺的样子,乐呵呵道:

“欸,师父你莫担心,大天尊为人宽宏大度,只要你不是当面骂他,他不会跟你计较的!猴哥当年都打到灵霄宝殿外了,你看陛下再见到他时,可曾有怪罪?”

“你要是真心里担惊受怕啊,就找个地方,随便烧几炷香赔罪就是,这骂老天爷的多了去了,也没见一个个的都倒了霉了。”

“那要是当面骂了呢?”

陈启冷不丁又插了句嘴问道。

“嗨,那就洗干净身子,买副棺材,寻个风水宝地,等着天雷劈下就埋呗。”

八戒以为陈启是在开玩笑,当场拍着肚皮大乐,随口说道。

“…………”

“师,师父,你,你刚才是在开玩笑,对吧?”

八戒笑完,却发现陈启脸色严肃,并没有跟着笑的迹象,顿时脸色一慌,额头吓出一滴冷汗,结结巴巴的问道。

“…………”

眼见着陈启还是不语,八戒肉眼可见的慌张起来,上前两步,抓住陈启的臂膀就晃了起来道:

“师父,你说话呀!莫开玩笑吓我老猪了,你不会真当着大天尊的面骂他了吧?可你不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吗?什么时候背着我们偷偷去的天庭?不对呀,你老人家还是肉体凡胎,怎么上的天?”

“停停停,为师只是好奇问问而已,可没做过这等‘大事’!”

陈启被这呆子晃的一时头晕,忙喊停八戒的动作道。

“呼,不是就好,不是就好啊。”

自陈启嘴里得了保证,八戒这才放松了下来,抹了一把额头冷汗喃喃道,同时一旁面色紧绷的沙僧,也随之将不知不觉中,紧握的双手松开,散去了眼中的担忧。

他们俩是真清楚这里面的门道,也很明白陈启若是真如此干了的话,纵使有佛祖保佑,肩负取经重任,那下场可也是很难说的!

猴子倒是一点都不慌张,盖因为陈启的一举一动基本都在他的眼皮底下,自家师父有没有骂玉帝,他还能不知道吗?

再说了,身为他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师父,骂两句玉帝老儿怎么了?

就是骂上千句百句……咳咳,只要没被听到那就是没这回事儿,就不算!

不过,好端端的,师父问大家这事作甚?

想到前方那让他感到莫名其妙,似乎获罪于天的城池,猴子眼里闪过几分思绪。

会是因为它吗?

“嗨,师父你没骂就好,你不知道,大天尊他是代天而行,你骂他,就是在冒犯天地!背地里不指名道姓的骂,大天尊大度,也就当阵过耳旁风放了。”

“可要是当着面骂,那就是真得罪‘天’了!还不将大天尊放在眼里,犯了‘大不敬’之罪!两者合一,就是大天尊开恩,不与你计较,那也是天天放屁打到脚后跟,喝凉水都塞牙,出门也得天天遭雷劈呐!”

受惊不浅的八戒拍了拍胸口,对陈启心有余悸的解释起来道。

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这运气好坏,全凭天做主!

除非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然都得受制于“天”!

可这等深不可测的大境界,一行人里,也就猴子才有点指望能达成,其他人?

猴年马月都见不到那一丝希望!

既然如此,那不是就还得靠“天”吃饭?

就得对“天”抱有敬畏之心!

八戒生怕自家师父不明白里面的利害关系,哪天“一不小心”就犯了忌讳,赶忙絮絮叨叨的和陈启讲清了其中道理。

而陈启对这里面的门道也确实似懂非懂,便也耐心听完,才继续问道:

“那你们觉得,若是假设有凡人无意间当面骂了玉帝陛下,那他会铁了心要那凡人,甚至和那凡人有关的其他人以命赎罪吗?”

“这……应该不会吧,大天尊可能会出手惩戒,但不会把事做绝,因为天衍四九遁去其一嘛,大天尊代天而行,往往会留下一线生机,尤其师父你都说了,是无心之失。”

八戒扣了扣脸颊,不大确定道。

毕竟这事说不好,远的像他和老沙,就是留了一线生机,贬猪胎再惨,也比完全丢了性命强不是?

近的嘛,就是那泾河老龙王喽,违背了谕旨,说砍也就砍了,一丝情面都没留。

虽说他和老沙能活下来,是有仙家愿意出头求情,但那犯错的也是凡人不是,仙神与凡人是不一样的。

大天尊堂堂三界至尊,因一凡人冒犯,施以刑罚很正常。

但累及牵扯他人,就不太可能了。

“也就是说,玉帝不会故意降罪那些无关的凡人?”

陈启根据八戒的态度与所言,推测确认道。

“不会,堂堂三界至尊,真要这样干了,传出去不得让人笑话死?”

八戒这次可以很肯定的点头道。

所以,也就是说,玉帝针对前面那座城池的下旨,是合情合法,或者说是某种无意的“必然”?

陈启一时默然。

那是三年的不雨,三年的大旱与颗粒无收。

一年旱,发卖田地,流徙为奴;两年旱,典妻卖子,家破人亡;三年旱,十室九空,易子而食!

只是因为郡守一人的无心之失,累及一郡之地的百姓性命!

郡守可有错?

有,若非他掀翻玉帝供桌,如何会惹来如此大祸?可似乎又并非全是他一人之错。

降下法旨的玉帝错了吗?

他是口含天宪的三界至尊,自有威严气度需维护,因为他同样是在维护天地的法理与秩序,郡守当着他的面失礼冒犯,就是犯了这天地间最大的“罪”。

可百姓何辜?

凭什么百姓需要承担这两人的罪责与降罪?!

从来如此?

从来如此便是对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