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开局皇帝,召唤五个合成旅 > 第136章 朱允林在东海调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冬日的暖阳洒在东海省省会海州市,整座城市透着一股别样的活力。

在现代社会却依旧奉行大明制度的大地上,这一天,海州市迎来了尊贵的客人——皇帝朱允林。

此次皇帝亲临东海省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民生百态,为社稷的长治久安谋划布局。

朱允林帝身着一袭便服,虽无龙袍加身的威严华丽,却难掩那与生俱来的尊贵气质。

身旁,东海总督高为国一脸恭敬,小心翼翼地引领着皇帝的脚步。

他们踏入了海州市的一条老街,这里的建筑古色古香,青石板路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街边摊位琳琅满目,小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老人家,这糕点怎么卖呀?”朱允林帝停在一个糕点摊前,微笑着询问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

老者抬头,瞧见眼前之人气宇不凡,又瞥见一旁恭立的高为国,心中一惊,忙要下跪行礼。

朱允林帝连忙伸手扶住:“老人家,不必多礼,就当是寻常唠唠嗑。”

老者这才直起身,有些拘谨地说道:“回陛下,这糕点一文钱两个。”

“味道闻着倒是香得很,生意可好?”皇帝接着问。

老者叹了口气:“托陛下的福,勉强糊口。只是这税赋……”

话到嘴边,老者又咽了回去。朱允林帝微微皱眉,看向高为国,高为国额头瞬间冒出冷汗,忙解释道:“陛下,这税赋征收都是按制度来的,或许是底下执行有些偏差,臣定当彻查。”

朱允林帝轻轻点头:“百姓的生计是大事,切不可因小失大,失了民心。”

离开老街,一行人前往海州工业区。

现代化的工厂林立,机器的轰鸣声奏响着发展的乐章。

朱允林帝走进一家纺织厂,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碌地操作着机器。

一位年轻的女工注意到皇帝的到来,眼中满是惊讶与好奇。

朱允林帝走到她身边,亲切地问:“姑娘,在这儿做工累不累?”

女工红着脸回答:“不累,陛下。能有这份工作,养活自己,还能寄钱回家,已经很满足了。”

皇帝又问:“工厂的待遇如何?工钱按时发吗?”

女工用力点头:“都按时发的,老板对我们也挺好。就是有时候订单多,要加班。”

朱允林帝转身对工厂负责人说道:“工人是企业的根本,要保障他们的权益,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切不可过度压榨。”

负责人连连称是。

随后,朱允林帝来到工厂的会议室,工人们代表纷纷入座。

皇帝站在众人面前,目光温和又坚定:“朕今日来,就是想听听你们的心声。”

“这海州工业区,是咱们东海省的经济支柱,你们都是这支柱上的关键力量。”

“你们为国家的发展辛勤付出,朕都看在眼里。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想法,都尽管说出来。”

一位老工人站起身,声音有些颤抖:“陛下,我们就盼着能一直有活干,家里能过上好日子。”

“可有时候市场波动大,订单不稳定,我们心里就不踏实。”

朱允林帝沉思片刻后说道:“朕会让户部和工部协同,制定相关政策,稳定市场,保障企业的订单。”

“也会鼓励更多的商贸往来,拓宽销路,让你们的产品有更广阔的市场。”工人们听了,纷纷鼓掌,眼中满是感激。

离开工业区,朱允林帝来到了东海总督府。

这里,早已聚集了东海省各级官员。

会议室内,气氛庄重而严肃。

朱允林帝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官员:

“今日朕在海州所见所闻,让朕深感责任重大。你们都是朕的臣子,肩负着一方百姓的福祉。”

他看向高为国,“高爱卿,这东海省的民生,你且说说,你心中有何想法?”

高为国连忙起身,恭敬地回答:“陛下,臣以为当加大对农业的扶持,鼓励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同时,加强对工商业的监管,打击不法商贾,维护市场秩序。”

朱允林帝微微颔首:“所言有理。但朕还想强调一点,教育不可忽视。东海省乃富庶之地,更应重视人才的培养。兴办学校,让更多的孩子有书可读,将来才能为国家效力。”

一位官员起身问道:“陛下,兴办学校所需的经费,不知从何处筹集?”

朱允林帝微微一笑:“可从税收中划出一部分专款专用,也可鼓励商贾乡绅捐赠。”

“对于捐赠者,可给予一定的荣誉表彰。”

接着,朱允林帝又对水利建设、社会治安等方面做出了重要指示:“水利关乎农业命脉,各地的河道沟渠要定期修缮维护。”

“治安更是重中之重,切不可让百姓生活在恐惧之中。”

官员们纷纷记录下皇帝的每一条指示,心中暗自警醒,此次皇帝亲临,对东海省的各项事务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日后定要全力以赴,不可有丝毫懈怠。

会议结束后,天色已晚。

朱允林帝站在总督府的庭院中,望着海州市的万家灯火,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和百姓的牵挂。

这一日的调研,让他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国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朱允林深知,作为一国之君,任重而道远。但只要心中有百姓,与臣子们齐心协力,定能让大明的江山更加繁荣昌盛,让百姓安居乐业。

此次东海省之行,也将成为他治国理政道路上的重要篇章,激励着他不断为国家和人民努力前行 。

……

长安,大明广播电视总台。

在灯火通明的新闻联播演播室内,灯光柔和而明亮,将整个空间照得如同白昼。

背景墙上,庄重而大气的台标熠熠生辉,散发着权威与专业的气息。

主播端坐在主播台前,身姿挺拔,神情专注。

她身着一身剪裁得体的中式正装,色彩素雅而不失庄重,领口和袖口处精致的刺绣细节,彰显着中式美学的韵味。一头整齐利落的短发,显得干练而精神。

此时,距离正式开播还有几分钟,主播正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她再次快速浏览了手中关于皇帝朱允林东海省调研的新闻稿件,每一行字都仔细审阅,确保对内容熟悉无误。

时而微微皱眉,思考着如何在播报时更好地传达其中的重要信息和精神;时而轻轻点头,对关键内容加深记忆。

导播通过耳麦传来声音:“还有三分钟准备,调整状态。”

主播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脸上浮现出亲切而自信的微笑,眼神中透露出专业与笃定。

她轻轻活动了一下脖颈和肩膀,舒缓身体的紧张,同时在心中默默梳理着新闻的脉络和重点。

随着倒计时的临近,导播的声音再次响起:“一分钟准备,检查画面和声音。”

主播微微调整坐姿,挺直脊背,将稿件摆放整齐,双手自然地放在台面上,手指轻轻搭在稿件边缘。

她微微抬起头,目光直视前方的镜头,眼神仿佛能透过镜头与万千观众交汇,眼神中传递出即将为大家带来重要新闻的郑重感。

“五、四、三、二、一,开播!”

随着导播的指令,主播的微笑更加灿烂,用清晰、洪亮且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说道:

“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新闻联播。

“现在为您播报一则重要新闻:近日,皇帝陛下朱允林亲临东海省进行调研考察,深入了解民生民情,指导地方发展,为东海省的未来擘画新蓝图。”

“本次调研活动在东海总督高为国等一众官员的全程陪同下有序开展。”

“皇帝陛下首先来到了东海省省会海州市的老街。”

“在这里,陛下身着便服,与百姓亲切交流,展现出对民间生活的深切关怀。陛下驻足于一处糕点摊前,与摊主热情交谈,仔细询问糕点价格、生意状况以及百姓生活的实际困难。”

“对于百姓反映的税赋相关问题,陛下当即要求东海总督高为国彻查落实,强调百姓生计是国家根基,务必保障民生,不可因小失大。”

“这一亲民举动,不仅温暖了百姓的心,更彰显了陛下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随后,皇帝陛下前往海州工业区,走进现代化工厂,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与工人工作生活情况。”

“在纺织厂,陛下与女工亲切对话,询问工作强度、薪资待遇以及订单稳定性等问题。”

“针对工人代表提出的订单波动影响生计的困难,陛下高度重视,现场指示相关部门协同合作,稳定市场,拓宽销路,保障企业生产与工人就业。”

“在与工人们的交流中,陛下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工人们为国家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强调工人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力量,国家将全力保障他们的权益,鼓励大家安心工作,为国家繁荣继续奋斗。”

“结束工业区的考察后,皇帝陛下在东海总督府召开了重要官员会议。”

“会上,陛下认真听取了东海总督高为国等官员关于地方发展的汇报,并针对农业扶持、工商业监管、教育兴办、水利建设以及社会治安等多个方面做出了重要指示。”

“陛下强调,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鼓励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工商业要加强监管,打击不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东海省作为富庶之地,应加大教育投入,兴办学校,培养更多人才,为国家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对于兴办学校的经费问题,陛下提出可从税收中划出专款,并鼓励商贾乡绅捐赠,对积极捐赠者给予荣誉表彰。”

“此次皇帝陛下朱允林亲临东海省调研,充分体现了朝廷对地方发展的高度重视,为东海省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信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在东海省各级官员的共同努力下,东海省必将迎来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百姓生活也将更加幸福美满。”

“今天的新闻联播播送完了,感谢您的收看,我们明天同一时间再见。”

……

朱允林结束东海省调研回宫后,他在调研期间的言行与决策,像春风拂过大地,在东海各界引发了热烈反响。

在海州老街,那位曾与皇帝交谈的糕点摊老者,成了街坊邻里间的焦点。

每日摊位前,都围满了前来打听的人。

“真没想到能和陛下说上话!”老者满脸自豪,皱纹里都藏着笑意。

“陛下关心咱这糕点的价钱,还问生意好不好,对咱老百姓的事儿,那是真上心呐!”

旁人听着,眼中满是羡慕与感动,纷纷感慨:“有这样的好皇帝,咱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这番话如涟漪般在市井中传开,百姓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原本平淡的日子似乎也多了几分奔头。

海州工业区里,工人们干劲十足。纺织厂的女工们聚在一起讨论:“陛下说会帮咱们稳定订单,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没活干啦!”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话语里满是对皇帝的感激。

工厂负责人也召集全体员工,郑重传达皇帝的指示:“往后咱们得更用心干活,不辜负陛下的关心!”

各车间内,机器运转的声音愈发欢快,生产线上的产品源源不断,工人们的脸上洋溢着自信与满足,整个工业区都沉浸在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氛围中。

东海省的商贾们也行动起来。得知皇帝鼓励捐赠兴办学校,几位颇具影响力的富商率先响应。

“陛下重视教育,这是为国家的未来着想,咱们怎能不支持?”

他们带头捐出大笔资金,还四处奔走,号召同行一起出力。一时间,捐款名单越来越长,大家都希望能为培养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各级官员更是不敢懈怠。东海总督高为国迅速组织召开下属官员会议,神情严肃:

“陛下此次调研,对各项事务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咱们的责任,也是使命!”

官员们纷纷立下军令状,决心在农业扶持、水利修缮、治安维护等方面大干一场。在田间地头,能看到农官指导农民开垦荒地、改良种植技术。

河道边,工人们忙碌地清理淤泥、加固堤坝;城市里,治安巡逻更加严密,百姓们的安全感显着提升。

学堂里,先生向学生们讲述皇帝的东海之行,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眼中闪烁着崇敬的光芒。

“陛下如此关心国家和百姓,你们要努力读书,将来像陛下一样,为国家效力!”

先生的话语,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报效祖国的种子。

东海省的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都是皇帝的调研。

这场调研,不仅拉近了皇帝与百姓的距离,更激发了各界人士的热情与责任感。

在皇帝的关怀与引领下,东海省正以全新的姿态,迈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