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 > 第218章 大宋的软骨病好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8章 大宋的软骨病好了?

在当今的大宋,每年的财政赋税已经达到了两千万两白银,自从变法开始实施以来,这个数字已经增长了三倍之多。

虽然三十万两白银对于大宋来说,确实不算什么,它仅仅只是冰山一角,微不足道。

然而,这并不仅仅是关于金钱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国家尊严和荣誉的问题。

辽国的贪欲似乎是没有尽头的,他们总是渴望得到更多。

如果今天大宋给了他们三十万两白银,那么明天他们就会要求更多,这种无止境的索取是无法容忍的。

范仲淹曾经说过:“三十万两白银,确实不是什么大数目,但这关系到我们大宋的尊严。辽国总是以武力相威胁,这种行为实在是太过轻视我们大宋了。”

耶律良才轻蔑地笑道:“在弱国无外交的现实面前,大宋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如果辽国决定发兵南下,与西夏联手夹击大宋,那么大宋将会面临腹背受敌的困境,到时候,损失的将不仅仅是这三十万两银子,还请陛下和宰相大人深思熟虑。”

赵祯和范仲淹在听到这些话后,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

尽管大宋曾经击败过西夏,重振了国威,但耶律良才所言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实。

如果辽国真的挥师南下,大宋实际上并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抗。

但在辽国使团面前,他们必须保持强硬的姿态,不能表现出任何的软弱,以免给辽国留下可乘之机。

范仲淹反驳道:“在澶渊之战中,我们大宋也曾大败辽军,更何况,如今我大宋的国力正在日益增强,军队也更加精壮,如果辽国真的兴兵南下,他们能有多少胜算?真的有把握战胜我们大宋吗?”

耶律良才回应道:“如果李元昊没有反叛,辽国的确没有必胜的把握,但如今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目前汴梁最多只能调动三十万兵马,如果辽国再联合高丽一同出兵,那么大宋必败无疑,到那时,辽国、西夏和高丽将会瓜分大宋的领土。”

“那么,宰相大人您认为该如何是好呢?”

范仲淹带着一丝讥讽的笑意说:“这不过是危言耸听罢了!高丽国与我们大宋关系友好,对契丹人怀有深仇大恨,怎么可能与他们狼狈为奸。”

耶律良才质问道:“这么说来,大宋是决定要顽固抵抗到底了!”

尽管范仲淹表面上显得镇定自若,但他的内心深处其实充满了忧虑。

他深知,如果辽国真的与高丽联手,那么大宋的处境将会变得极其危险。

“大辽如果愿意接受岁币,那当然是好事,但前提是必须满足一个条件。”

耶律良才听到这里,眼中立刻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他心想,看来大宋终究还是对辽国有所忌惮。

他急切地追问:“不知是什么条件?”

“首先,大辽必须归还幽云十六州。”

“其次,这三十万两岁币,应当被视为大宋对大辽的援助,而非屈辱的纳贡。”

“如果大辽能够接受这两个条件,那么我们还有进一步商讨的空间,否则,大宋并不畏惧与大辽一战。”

“想必耶律将军也听说了大宋边境的战事,西夏的骑兵所向无敌,攻城拔寨,无往不利,然而在山川口,十万大军却遭遇了全军覆没的惨败。”

“那么,试问大辽的兵马与西夏骑兵相比,又有多少胜算?”

听到这里,大宋的百官们无不感到热血沸腾,士气高涨。

包拯这次的表现,确实为大宋争得了面子。

如果没有这场胜利,大宋又怎能有足够的底气与契丹人进行谈判呢?

然而,耶律良才却放声大笑:“李元昊虽然勇猛,但缺乏深谋远虑,他的胜利不过是偶然罢了,不足挂齿。”

“大宋这次的小胜,不过是侥幸罢了。”

范仲淹也跟着大笑起来:“我们大败西夏骑兵,斩首十万,连西夏的精锐铁鹞子军也全军覆没,党项首领李元昊也险些被我们活捉。”

“这样的辉煌战绩,在耶律将军看来,竟然只是小胜,这未免有些言不由衷了。老夫倒是想问问,耶律将军号称大辽第一神威将军,可曾有过如此辉煌的战绩?”

在辩论的技巧上,大宋自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作为大宋的首辅大臣,范仲淹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无疑是大宋文坛的领袖人物。

即便是后来的大宋文宗欧阳修和苏轼,在范仲淹面前,也只能算是晚辈。

“这……”耶律良才一时语塞,无言以对。

他自认为文武双全,对中原文明的理解已经非常透彻,无论是个人的武艺还是文学造诣,都不逊色于宋人。

直到此刻,他才真正见识到了宋人的口才,确实不是徒有虚名。

意识到在口舌之争上占不到便宜,耶律良才急忙转换话题:“就算大宋侥幸赢得了一场战役,但并未对西夏造成致命打击,其主力大军仍然健在。李元昊雄才大略,必定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绝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我听说,西夏在大败之后,又集结了二十万精锐部队,准备与大宋决一死战,以雪前耻。”

“现在双方的战争一触即发,胜败的结果还难以预料!”

“如果不幸大宋战败,那么请问大宋将来还有什么实力来面对辽国的兵马?”

范仲淹回答道:“这个就不劳耶律将军费心了,我大宋地大物博,人才济济,与辽国对峙多年,双方各有胜负,我们还不至于畏惧辽国。”

“大宋之所以愿意援助辽国,不过是不想继续涂炭生灵,让百姓受苦。”

“倘若辽国执意要出兵,我大宋百姓必然同仇敌忾,拼死反击。”

“相信大辽皇帝和太后是聪明人,知道大辽有多少实力。”

耶律良才默然了一阵,没想到大宋现在的宰相这么硬气,还真不容易对付。

大宋究竟是哪来的底气……

以往但凡听到辽国要兴兵南下,大宋朝堂之上,无不是陷入一片恐惧之中,一个个吓得屁滚尿流。

可现在,宋人竟然丝毫不惧威胁。

骨头变硬了!

软骨病——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