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阳县,山阳镇,本就是东南远近闻名的产粮之地。
历来号称以一地之粮,足以支撑东南半壁之需,虽然稍稍夸张了些,可也足见山阳镇产粮确实极多。
东南之人,提起龙阳,提起山阳,旁的或许不知,可山阳粮的大名,多多少少也听过一些。
这些年山阳粮商周游在外,着实是为山阳挣得了好大的名头。
外界之人,对这些游走在四地的山阳商人都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山阳粮帮。
山阳粮商常年行走在东南各地,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些山阳粮商的事迹在流传。
扶危济困,仗义疏财,似乎就是山阳粮商留给绝大部分人的印象。
而其中所有人都公认的一件事就是,山阳不缺粮。
只是这些日子,山阳镇里确是出了件许多人都不曾想到的大事。
将粮食视为一县之中最大事的山阳,竟然开始了提前收割。
本份才收割的小麦,整整提前了一个月便开始收割。
虽说不是所有的农户都是如此,可提前收割农户终究是占了大半。
如此一来,今年县中粮食的收成定然要少上不少。且不说像往年一般到外面四处售卖,即便是镇中今年自己的供给只怕都会有些不足。
而民以食为天,粮食不足,从来都是会出大事的。
百姓起事,除了横征暴敛的人祸,其中自然也少不了突然而至的天灾。
毕竟,如果不是真正的走投无路,那些半生扎根在泥土里的寻常百姓,又有几人愿意放下锄头去拿起刀枪
农田之中,除了平日里寻常可见的农户,更是多了不少黑衣教的教众在农田里帮忙。
黑衣教之人本就多是乡间农户出身,所以做起这些农活来倒是也像模像样,使得收割庄稼的速度倒是加快了不少。
而商贾那边,山阳镇里以范家为首的各大势力四面出动,以高价也好,以人脉也好,各处收集粮食物资等常用之物,以备万一之用。
似乎不过几日之间,从农户到商贾,山阳镇中一下子全民皆兵,都在等待那场不知道到底会不会来的蝗灾。
而吴非那边也是毫无动静,似乎一点都不曾收到风声。
-------------------------------------
县衙后院之中,吴非坐在一张雕着富贵牡丹花纹的楠木太师椅上,双脚搭在桌子上,单手轻轻叩击着椅背。
嘴里哼唱着一首刚刚学来的乡间小调。
所谓乡间小调,多半是记载些男女之情和一地之间的风土人情。
可他哼唱的这只曲子却是不同,因为曲中之人,正是他这个堂堂的一县之尊。
其实倒也不奇怪,世上风俗本就是如此。
以古喻今,以此代彼,本就是读书人最喜欢用的手段。
市井之间的百姓听的多了,自然也就学会了些。
所以吴非一下子成了歌谣之中人,他倒是半点也不奇怪,甚至心里还有些好笑,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百姓的口诛笔伐之人。
所谓名垂青史,除了在史书之上,自然也能在百姓的口口相传之中,即便不是什么好名声也是不赖的嘛。
好像事情只是刚刚有些征兆,那些市井之人的胆子就大起来了,这反倒是让吴非觉的更有意思。
不过吴非还是要承认一事,蚍蜉撼树,蝼蚁搬山,即便是他这种胆大包天,从来不知害怕为何物的世家子,心中竟然也微微有了些惧意。
如今县衙之外,四面风起,他又如何能不知,他安坐在县衙之中,除了安稳
县衙之中的人心和让云澜等人摸不清他的虚实之外,自然也是在等。
等着那些吴家势力的雪中送炭,也是在等着山阳镇里的那些聪明人自投罗网。
「大人,李家家主又来了。」王越自门外而入,言语之时,有些怪异。
因为早在几日之前,吴非就和他说过,如果李家家主来访,就说他在县衙之中有要事,推辞不见。
他是当初去李家的送信之人,自然知道李家其实不会派出援军,所以他对吴非这个举动才极为不解。
李家虽说这些年有些没落,可终究是山阳除了黑衣教和范家之外的最大势力,对如今的吴非来说,如果能够收服了李家,自然是一股不小的助力,他着实是想不明白为何吴非要把他们拒之门外。
「王大哥是不是很奇怪为何李家分明就是前来投靠,我却要将他们一而再,再二三的拒之门外」吴非睁开眼笑道。
王越点了点头,「如今对咱们来讲,一点助力都是雪中送炭,属下实在想不明白,大人为何要将他们拒之门外。」
「凡事,欲要取之,必先与之。咱们自然是想要他们为咱们卖命的,可他们又想从我这里得到些什么」
「我又能给他们些什么」
「李家家主是个老狐狸,不会做亏本的买卖。他如今来投,看中的自然不是我吴非这个小小的县令,而是我身后的东南吴家。」
「大人的意思是」
吴非揉了揉下巴,「如今来投,他自然会以为自己是雪中送炭,救我于水火之中。其实我猜他本不该这么早就来的。」
「如果我不曾猜错,他原本应该是想要再观望片刻,只是如今见我在县衙之中稳如泰山,这才慌了手脚。暗中揣摩我是不是有什么暗中未曾的凌厉手段。」
说到这里,吴非自己都忍不住笑了一声,「所以说,聪明人的自行猜测,才是最为可怕。」
王越也是点了点头,「自作聪明,如今倒是落入大人的陷阱之中。」
「这些日子我安居不动,看着外面风生水起,你真的以为我心中这般安稳自然不是。可和人谈判,手中也要有个筹码不是」
「手上的筹码多些,自然换的东西也就多些。」
「那大人今日还是不见此人」
吴非笑着摇了摇头,「自然不是,打熬也要掌握些火候,三顾不见,不为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