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2月15日,三羊市热闹非凡,君子兰展销会的盛大开业仪式,吸引了粤港澳地区众多人士前来。
空气中弥漫着花卉的芬芳,人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能明显感受到南粤地区对花卉那深深的喜爱之情。
经过开幕仪式,展交会正式开始,里面摩肩接踵,好不热闹。
关嘉豪带着满脸的笑意,手中拎着一个包裹,里面装着十万元现金的信封,那是最后的尾款。
他走到贾禛面前,眼神中透着一种完成任务后的轻松,“贾老板,这是尾款十万块钱,给你们。”
贾禛接过包裹,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拍了拍关嘉豪的肩膀说道:“关先生,合作愉快。”
然后,他转身面向团队成员,眼神中带着感激和喜悦,大声说道:“姐妹们,这是我们应得的,大家都辛苦了,一会儿就分给大家。”
汪小敏和朱东惠被“姐妹们”这个词逗乐了,听到马上分钱,顿时又欢呼起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开业当天,展销会现场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但这一切与贾禛等人无关,他们只负责筹备。至于以后的展出与运行,有专人去管理,不需要他们过问。
而贾禛带着贾梦兮、汪小敏和朱东惠悄悄离开展销会,他们选择去逛街。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他们终归要回家,总要给亲人带些礼物。
汪小敏和朱东惠则兴奋地在各个店铺间穿梭,挑选着包和服装。
汪小敏拿起一个精致的手提包,眼睛放光,她对朱东惠说:“东惠,你看这个包,好漂亮啊,很适合我呢。”
朱东惠凑过来,仔细看了看,点头说:“确实不错,你可以试试。”
贾禛在一旁摇摇头,女人对这些东西没啥抵抗力。
约好了集合的时间,就带着贾梦兮离开,他对这些并没有太大兴趣。
“囡囡,我们给五队的小朋友们买点衣物吧,再去买点吃的东西,回去没多久就过年了。”
他们来到儿童区,贾禛认真地挑选着衣物,他发现一个问题,三羊市根本不卖东北冬天穿的衣物。
他傻乎乎的问有没有二棉鞋,卖货的给他一个白眼。
想想也是,三羊市最冷也就相当于东北春秋的季节,怎么可能有棉衣裤棉鞋。
他嘴里念叨着:“这个看起来很抗脏,还耐穿,只不过小孩子长得太快,很快就用不上了。”
贾梦兮在一旁帮忙挑选,她拿起一顶小帽子,戴在头上,笑着问道:“老爸,这个帽子好看吗?”
贾禛上下打量一番,直接就一个字:“买。”
在这个经济不发达的年代,贾禛深知吃比穿更重要,所以腊味也是他必买的东西。他在腊味店前,仔细地挑选着各种腊味,闻着那熟悉的香味,脸上露出满足的神情。
第二天,几个人开始返程。汪小敏和朱东惠准备回东夷,贾禛则带着女儿要前往京城,他们在飞机场,彼此道别,相约有机会再见面。
汪小敏看着贾禛,“贾大哥,年前我要补习英文,过年就不去五队了,等我考完托福再联系你和囡囡。”
贾禛笑了笑,“祝你们学习工作顺利。”
朱东惠也笑着说道:“谢谢,祝大家一路平安。”
贾禛点点头,拉着贾梦兮的手说:“谢谢,你们也路上小心。”
他们就朝着不同的登机口而去。
到了京城,贾禛和贾梦兮下了车,他们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匆匆走向出租车停靠点。
截停一辆出租车,贾禛对司机说:“师傅,先去韩家胡同,再去火车站,麻烦快点,我们赶时间。”
司机一听是大货,眼睛都亮了,马上发动了车子。
在车上,贾禛的表情略显焦急,他不时地看着手表。贾梦兮则有些好奇地看着窗外的风景,她来过京城好几次,却对这里的印象不是十分深刻。
到了韩家胡同,贾禛直奔东夷驻京办,主任吴景涛正好在办公室。
吴景涛看到贾禛,笑着迎了上来:“贾禛,票我已经给你买好了,两张去承德的有座号火车票。”
贾禛接过火车票,感激地说道:“吴主任,我就不谢你了,这是火车票钱,我赶去火车站了,等回东夷,有机会你来春市五队找我喝酒。”
拿了票之后,坐上出租车就急忙奔向京城站而去。
他们的脚步匆匆,在人群中穿梭,终于登上了开往承德的列车。
当列车缓缓开动,他们坐在座位上,松了一口气,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贾禛看着贾梦兮,温柔地说道:“囡囡,累了就休息会儿吧。”
贾梦兮点点头,靠在老爸的肩膀上,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到达承德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
外面的世界被黑暗笼罩着,只有火车站的灯光还亮着。
贾禛拉着贾梦兮的手,走出车站,他们在附近找了个小旅店,幸好手头上还有五队开的介绍信,不用去住黑旅馆,更不用挤很多人一间的大通铺。
第二天一早,贾禛就退了房间,父女俩来到一个路边摊,他对摊主说:“老板,来两份早餐。”
贾梦兮坐在小凳子上,眼睛看着周围的环境。
他也在脑海里努力寻找着对承德的记忆,但那些记忆都是三十年后的,与现在的承德根本无法对应起来,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迷茫。
如果不记错,他十五岁才第一次来承德市,那还是初中毕业,父母带着他第一次走出滦平县。
吃完早餐后,他们直奔长途站。
贾禛一边走一边对贾梦兮兴奋地说道:“囡囡,我们马上就要去滦平了,那里是爸爸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
贾梦兮好奇地问:“老爸,那里是什么样的呢?”
他摇摇头,尴尬的说道:“我不确定自己记住多少,我们去了就知道了。”
他们买了去往滦平县的客运车车票,然后上了车。贾禛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的风景,渐渐地,他睡着了。
贾禛走出咖啡厅,他去公司离了职,拿到了赔偿工资,退掉了出租的房间,坐上高铁,从魔都往家乡赶。
高铁座位对面是个女人,贾禛怎么看都觉得这张脸有些熟,但他就是想不起在哪里见过这个女人。
高铁到站,他下了火车,走出站台,眼前却看到一座破旧的城市。
“这不是八十年代的承德吗?我怎么到了这里,我不是2024年才辞了工作吗,”
他脑子有点转不过来弯,两手空空,忘记了手中曾经还提着行李。
走啊,走啊,不知道走了多久,他看到家乡的模样陈旧不堪,心中一阵酸楚。
当他看到父母已经老得不成样子,而且还不认识他,他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助。
突然,一个小胖孩子跑了过来,好奇地看着他。
贾禛惊恐地发现,那孩子竟然是小时候的自己。
小时候的贾禛对着他问道:“你还知道回来啊?”
这一句话像一道惊雷,一下子把贾禛吓醒了。
他猛地睁开眼睛,发现贾梦兮靠在他身上睡着了。
松了一口气,回忆起梦境,高铁对面那个女人是陈淑梅,他竟然没认出来。想想也是,两人本来就不熟,或许是梦境,才有这种疏离感。
至于他梦里回到八十年代的家乡,以及那个小胖子贾禛,可能还是对家里人的愧疚吧!
车子终于到了滦平县,贾禛和贾梦兮下了车,他们又换乘那种农村破旧的大巴车,去往大屯镇。
贾禛看着那破旧的大巴车,心中五味杂陈,他拉着贾梦兮的手上了车,车上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
他坐在车上,眼神中透着一种期待和紧张,他不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记忆中的家是否还能找到。
贾梦兮似乎感受到了老爸的情绪,她紧紧地握着他的手,想给予他温暖。
经过两个小时的颠簸,他们终于到达了大屯镇。
站在镇口,记忆如潮水般向他袭来,他小时候在这里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浮现在眼前,那些不同时期的变化像电影一样在他脑海里播放着。
贾禛领着贾梦兮,走在熟悉又陌生的路上。
他的眼神中透着一种迷茫和执着,他努力地在脑海中搜索着正确的路线。可是,记忆好像出现了偏差,有几次他们拐入了死路。
贾梦兮有些担心地问道:“老爸,我们是不是又走错了?”
他安慰道:“我小时候家搬过好几回,可能有点难找,但我们一定能找到的。”
终于,在下午三点多,贾禛在一片恍惚中找到了这个已经记忆模糊不清的家,终于看到了一座普通的房子,他的心中充满了激动。
贾禛走到院门前,深吸一口气,然后敲了敲门。
里面传来一声熟悉的女声,接着走出一个年轻女人,郑丽萍看着贾禛,眼神中带着疑惑。
“你找谁?”
贾禛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他问道:“请问这是贾志伟的家吗?”
他准备冒充父亲贾志伟的亲戚,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自己的到来。
郑丽萍点了点头,“你是?”
“我叫贾禛,这是我的女儿贾梦兮,我听祖上说滦平县大屯镇有个叫贾志伟的亲戚,这次正好经过滦平县,就过来看看。”
郑丽萍睁大眼睛,“你叫贾禛?哪个禛?哦,我儿子也叫贾禛。”
贾禛笑了笑,“我是衣补旁加个真假的真。”
郑丽萍更是吃惊,“我儿子也是这个禛,这可太巧了。你们快进来,志文很快就下班了。”
她把他们让进家里,刚进门,就听到孩子的哭闹声,贾禛知道,那就是小时候的自己。
他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有激动,有感慨,也有对过去岁月的怀念。
贾梦兮跟着郑丽萍的跑进屋里,好奇的看着襁褓里的贾禛,忍不住逗了逗小贾禛,她大声喊道:“老爸,快来看,小宝宝好像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