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至晚间,黛玉同贾母一处用饭后,独自一人静静地走了,叫宝玉瞧见奇怪,怎没和往常似地等等他。于是忙放下碗筷,同贾母道了辞,紧跟着出了屋,寻黛玉而去。

贾母自是看在眼里,心里也是喜的,嘴上却又有埋怨,“我这两个玉儿呀,今日上了学,倒忘了我来,这会都早早离去了,不知先生教了些什么。”

鸳鸯在旁听着,用话孝敬贾母,必是先生教了好些道理,难着他们了,还要回去好好想想,明儿先生问起,也有答的。

贾母面上和煦,笑呵呵的,可心里却对黛玉授学的事有些许芥蒂,一是她屋里头有四位姑娘,独独黛玉有书读,这不好,于她玉儿而言,同同辈姑娘们相处有了差别,这也被府里头的下人们看在眼里,独一份的待遇有好也有坏,叫她也为难;

二是对贾琏的动作有些不解,她已收了风,那先生来京主要是教琮哥儿应试之巧,宝玉和兰哥儿倒在其次。这些都理解,琮哥儿在府里一向只有贾琏管教一二,为他弟弟用心也是做兄弟的道理,她内心也有些宽慰。

可那先生为黛玉授学,倒是让她在心里疑贾琏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若说是林女婿的想法,她是不信的,当初将敏儿嫁过去,是她丈夫仔细考察过的。可偏而温习堂那边都是贾琏的人,是蕴儿那丫头一手安排的,连风也透不出来。

只能将疑心放到深处,谅他翻不过天去。

............

回到屋里,黛玉没有精神,坐在椅子上一手撑在桌上扶头,闭目养神,宝玉跟着进了屋,瞧见林妹妹一脸倦怠,坐到身旁,取出随身的小玩意,逗她开心。

可人还是怏怏的,便是紫鹃向黛玉通报今日下午王夫人身边的周大娘送来两只纱织的花儿,说是薛家姨妈送府里各位姑娘的,是宫里头传出来的新花样。

也没听见,还要紫鹃讲第二遍时才反应过来,对那两朵宫花,也只瞥了一两眼,挥手让紫鹃自己拿主意。

宝玉瞧了,还让紫鹃拿来给他看看,他拿起瞧了瞧,“怪精巧的,林妹妹,你看看这宫里头还有这等闲的,那种出来的花儿还不够,还拿这纱编织成花儿,让人戴,真是奇思妙想,你说是不是?”。

黛玉勉强地笑,对这花儿不甚在意,江南人家的花活巧思她见的多了,没什么奇怪的。

宝玉见这不起效,也放下花来,问黛玉是不是今儿先生讲学难了些?

黛玉听了这话,眼里闪过光,问起宝玉先生是怎么教他们的。

宝玉想了一会,贴近黛玉一些,悄声说,“先生教的挺好的,有些见解比之前的师傅要深的多,讲起学问来,也不只讲那书本里头的道理,还拿外头江南的百姓故事给我们举例,特别是不强要我做经义,我是高兴的。

就是教琮三哥时,有些严厉,光是嘉祥年间顺天府院试的卷子就垒了好多层高,我看着都害怕,三哥还要硬背下去。

我都觉得三哥太可怜了些,何苦要去考那试呢。”

黛玉听了有些诧异,这和教她时是完全不同的。

在经书学问上,她受父亲影响大些,但等父亲为她请了蒙师,教的又有些不同,她也是听的,父亲同她讲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个人有个人的见解,要宽而采之。

但那时是不懂的,今日见了那位先生讲的有所触动。

那位魏先生开口问的三个问题,让她都有些方寸大乱,不敢答,这是在她父母教诲多年情况下,从未有过的。

授学开篇就问礼、义、利,而不见仁,这是不对路的。

当然她在情急之下答的也不太对路,用的是她父亲在江南时给她讲的理,而不是蒙师贾雨村的话。

答最后一问时,都没了胆气,怕回的话显得她不学无术,惹先生生气。

可魏先生听了,只沉默了一小会,没有谈她的回答如何,而是讲起了《大学》来,每讲一段话,就停下来讲解,讲还不够又问她有无疑惑,有疑先解答之,后又问此疑解答后是否还有疑问。

至于回答说没有疑问,她绝不可能这么做的。

光是大学的开篇一段话就讲了一下午,课后魏先生又给她留了一个作业,但不是用来写的,说是仔细思考思考,不着急回答,等想的差不多了再来找他问。

现在听宝玉如此说,更觉怪了,因人而施教是正常的,可如此之细、之严肃,也是少有的,对宝玉和兰哥儿这样的读书苗子都未如此,反倒是教她这样一个大家闺秀,倒像是书上讲的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单纯地教书先生了。

宝玉这般同黛玉聊着天,外头渐渐黑了,麝月同雪雁玩着,感到寒气,再一看外头,连忙催促宝玉回去,天也冷了些,该回去了。

黛玉也送宝玉回去,在门口远远看着他不见了,才在雪雁的搀扶下转身入内。

紫鹃请示黛玉是不是准备洗浴,黛玉抬手拦下,说先不急,先把她父亲的那几大箱书翻出来再说,几人忙碌一番,黛玉从中挑了许久,都是父亲常看的,挑了来,仔细读读。

等到几人汗流浃背了,才去洗浴休息,一天也就过去了,可不知怎得,躺在床上的黛玉开始期待起明天的授课了,不自觉地笑了,旁边的雪雁听见了,还问小姐是怎么了,平日里笑也是少见的。

...........

回到淮阳侯府的陆预先去当家的大伯父那里请了安,大伯父问他今日去哪了,等听是陪着谢鳞去找了贾琏,也不多问,只叫他别忘了平日里多读书,陪陪母亲。

陆预乖巧地答了,出了门又去大伯母处问安,最后才回母亲屋里问安,聊了许久,母亲最近比以往要健谈地多,对他多是说些成家要注意的问题,还有成婚后住的院子大伯母已经腾出来了,一应家具都预备好了,他哥哥嫂嫂也从四川挑了礼物送来,东西已经在路上了。

他静静地听着,等到母亲自己念叨着,都反应过来了,才叫他回屋睡去。

陆预点头出了母亲院,却没有去自己的院子,而是转道去了哥哥的书房,里面有好多书籍地图,都是哥哥临走前留给他的,说是没事多看看,没有坏处。

不过他来的次数屈指可数。

........

隆兴六年四月二十五,帝下诏准谢膑告老还乡,次日招李嵇入宫问对,二十七日下诏任命内阁大学士李嵇为内阁首辅,总领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