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民国从小混混开始无法无天 > 第233章 被遗忘的俘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另一人道,“可惜了,咱们这里不归华军管理,不然.......”

这句话一出,一时间所有人都沉默了,大家也不知道怎么接这话了,这可是敏感话题,说点什么要是被有心人传出去,那可是要人命的啊。

在魔都的街头,一群学生正在举行抗议活动。他们举着标语,上面写着“支持华军,扞卫国家尊严”“反对列强干涉内政”等字样。

领头的学生慷慨激昂地说:“同学们,华军在高丽的行动虽然引发了国际舆论的争议,但他们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那些列强国家,长期以来对我们进行侵略和压迫,现在又想通过舆论来打压我们。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我们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支持华军!”周围的学生们纷纷响应,口号声此起彼伏。

而在偏远的乡村,农民们虽然不太了解国际形势,但也从一些途径听说了华军在高丽的事情。

一位老农坐在自家院子里,对儿子说:“听说华军在高丽和洋鬼子杠上了,也不知道是咋回事。不过不管咋样,只要能让咱们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行。要是华军能把洋鬼子都赶跑,那可就太好了。”

儿子却有些担心:“爹,我听说这事儿闹得挺大,会不会打起来啊?要是打起来,咱们这儿会不会受影响?”

老农沉默了一会儿,说:“咱老百姓能有啥办法,只能盼着别打仗,能平平安安过日子就好。不过要是真的打了,我这把老骨头也还是能握枪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们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一开始,很多人对国际舆论的纷争感到迷茫和担忧,但随着华国政府不断通过媒体宣传华军在高丽行动的正义性,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理解和支持华军。

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为华军募捐物资,表达对国家的支持。

而各大军阀虽然各有算盘,但在国家面临国际舆论压力的情况下,也逐渐达成了一种默契,纷纷表示支持华国政府的立场,共同应对这场舆论危机。

就在舆论站白热化的时候,华军突然放了一个大招,把之前那些个洋人俘虏部落官职大小,包括公园里的一股脑的派出去修铁路干苦力去了。

在蜿蜒曲折的铁路建设工地上,烈日高悬,烤得大地滚烫。

一群身着破旧粗布工作服的洋人俘虏,正有气无力地劳作着。

他们曾经或是战场上耀武扬威的士兵,或是指挥千军万炮,肆意践踏国人尊严的傲慢者,如今却都在这繁重的苦力活中苦苦挣扎。

“哦上帝,这简直是噩梦!”一个高个子的鹰国俘虏汤姆,费力地扛起一根枕木,脚步踉跄,嘴里嘟囔着,“我当初怎么会被派到这个鬼地方,现在又被拉来修这该死的铁路!”

他身旁的杰克也是一脸愁容,抹了把额头的汗水,喘着粗气说:“咱们的国家呢?怎么还不来解救我们?就这么把我们丢在这里自生自灭吗?”

不远处,几个浪漫国俘虏围在一起,小声抱怨着。“这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每天累死累活,就给那么点吃的。”路易一脸不满,狠狠地将手中的工具砸在地上。

一旁的皮埃尔无奈地叹了口气:“别抱怨了,反抗也没用,只会换来更严厉的惩罚。真不明白,国家为什么对我们不管不顾。”

而那些曾经在各地作威作福的洋人,此刻也没了往日的神气。

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将领,如今灰头土脸,双手磨出了血泡,正艰难地搬运着石块。他小声嘀咕:“我怎么也想不到会落到这般田地,以前在公园里好歹还不用干活,现在却在这里像奴隶一样干活。祖国啊,你为何还不来救我?你是死了吗?”

工地上,监工的华军士兵来回巡视,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看到有俘虏偷懒,便会上前呵斥,随手再赏他一鞭子。“都给我打起精神来,好好干活!”

一名年轻的华军士兵喊道,“别想着偷懒,这铁路修好了,对我们国家有用,你们好好表现,说不定还有机会早点回家。”

俘虏们虽然心有不甘,但在华军的监督下,也只能继续埋头苦干。

在铺设铁轨的区域,一个漂亮国俘虏约翰对同伴说道:“我听说,我们国家在国际上也对华军施压了,可为什么还没有效果呢?再这样下去,我感觉自己都快撑不下去了。”

同伴无奈地摇摇头:“也许他们已经把我们遗忘了,这场战争,我们从一开始就错了,不该来侵略这个国家。”

随着太阳渐渐西斜,一天的劳作即将结束。俘虏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简陋的营地。

他们围坐在一起,继续抱怨着自己的遭遇和国家的冷漠。

“我们为国家卖命,现在却被抛弃在这里,真是太不公平了。”汤姆愤怒地说着。

众人纷纷点头,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对家乡的思念。然而,他们的抱怨并不能改变现状,等待他们的,依旧是日复一日的艰苦劳作,直到这条凝聚着他们汗水与华国人民期望的铁路最终建成。

随着华军把之前抓获的洋人俘虏投入国内铁路修建工作的消息传出,整个华国瞬间被一股激昂的情绪所笼罩,而国际上则陷入了一片恼羞成怒却又无计可施的僵局。

在国内,华军宣传部门迅速行动,通过报纸、广播等渠道,将洋俘虏参与铁路修建的详细情况公之于众。

报纸上刊登了一系列照片,照片里,曾经在战场上耀武扬威的鹰国、浪漫国、漂亮国士兵,如今穿着粗布工作服,头戴破旧毛巾,灰头土脸地在铁路工地上忙碌着。

有的正吃力地搬运枕木,有的在熟练工人的指导下铺设铁轨,汗水湿透了他们的后背,脸上满是疲惫与无奈,一个个的更是骨廋如柴。

这些报道一经刊发,立刻在民间引发了轰动。在北平的天桥茶馆,人群熙熙攘攘,人们都在热烈讨论着这一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