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这个不卖
这段往事,我却是足足讲了一下午的时间。
我喝了一口茶水,随手放下杯子,示意故事已经讲完了。
“藏地喇嘛虹化我听说过,可是,你到家之后,这碗就直接出现在你家桌子上,这个事儿却是悬了点。”老孙沉吟道
“可说呢,我家里虽然没有监控,但是,也不是什么人都能随便进的。”因为我经常出门收货的缘故,家里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家里是没人的,出于自保的心态,每次出门我都会把香灰均匀的铺在窗口和门口的位置,香灰放的并不多,刚一进门的人基本上是看不到的,但是只要是一开门,不管你的第一步有多大,哪怕是跳进屋里,都会在香灰上留下痕迹,虽然我的家里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是,师父当年留给我的古籍和一堆这些年收到手里的东西却是丢了就再也花钱搞不到的。
而我清楚的记得,那一次从藏地归来的时候,家里是并没有人进过的迹象,并且,我冥冥中的感觉是,那个包着托巴碗的红布是一直跟着我的,我回到家的时候,它才跟进了我的房子,最后实体化在了桌上。
仲坤从我开始回忆之初就一直在仔仔细细打量我拿出来的碗,偶尔又转过头去看向我和李翠挖出来的那个碗,面色阴晴不定。
“师兄,你看出什么问题了?”
仲坤坐回原位,沉吟半晌道,“从两个碗表面的磨损和包浆的状态上看,这两个碗应该是一个年份的东西,并且,你们看。”
仲坤说着手指向了两个碗的后三界位置,只见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两排六个打孔的痕迹并列在两个碗上,因为两个托巴碗都已经有了起码百年往上的历史,所以孔的位置基本上已经经过了几次的热胀冷缩,虽然还能分辨出打过孔,但是却已经在里面自然封死了,但是,仔细分辨一下,还是能够看到,某些孔的周围,那一圈圈手工打磨出的痕迹,看刀痕的角度和深浅程度,应该是毕竟小且锋利的雕刻刀。
我特意找来了一个一百倍的放大镜,仔细对比了一下,众人发现我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直到我放下放大镜。
“下刀的方向,甚至最深处和最浅处的提刀习惯都是一模一样的,这说明什么?”
“说明,说明是一个人钻的眼?”李翠挠了挠脸说道
我点了点头,“对,是一个人钻的眼,而且,这两个碗生前的时候.....”我斟酌了一下措辞,重新说道,
“这两个人,最起码是一个时代的人,而且都是喇嘛,而且....”我左手拿起我的托巴碗,右手拿起我和李翠挖出来的那个,掂量了一下,
“这两个人,不,这两个碗上手的感觉虽然不同,但是分量却非常相近,人的骨密度都是不同的,所以即使是看上去身高体重相近的两个人,火化之后剩下的骨头也是不同的,但是,这两个碗却如此相像......我怀疑......”
“会这么巧嘛?”仲坤微微皱眉
“老孙,我记得你最开始这套房子的用处应该是治病和检测各种不同的材料性质的仪器对吧?”
老孙微微诧异,“有啊,那可是我花大价钱搞来的进口设备,光每年的保养费就几十万。”
“能检测脱氧核糖核酸嘛?就是dNA。”我追问道
老孙倒吸了一口凉气,道,“可以是可以,不过我不会用,我得联系给我治病的那个大夫,你想?”
我点点头,“现在不好说,等检测结果出来才能证实我的判断。”
老孙见我面色凝重,也不多说,立刻联系了给他治疗的那个外国医生,正巧这个医生刚好就在国内,虽然不在西京,但是对于老孙来说,只要在国内的人,二十四小时之后都能弄过来,老孙立刻给医生定了最早的机票,今晚就能回到西京。
做完了这些之后,我又重新包好了两个碗,并把两个碗放在了烛龙锥黑漆木盒的两边。
做完了这些,我回到了桌旁,看向了李翠,
李翠见我看向她,不解的问道,“咋了?我脸上有啥东西嘛?”
我微微一笑道,“放心,你的妆化的挺好,没卡粉。”
“呸,卡粉我乐意,说正经事,怎么了?”
“我的意思是,经历了这么多事儿,你玩也玩过了,闹也闹过了,是不是该回家了?”
李翠一听我又催她回家,脸色立马撩了下来,“你又要赶我走?”
“不是赶你走,而是,你也看到了,跟我们在一起,基本上,每天脑袋都别在裤腰带上,说不好哪次一个闪失,就魂归地府了,啊,不对,就对方的揍性,魂估计都没有好下场,这危险,你难倒还没受够嘛?”
李翠被我问的哑口无言,嘴巴张了几次都没说出话来。
“况且,这还只是开胃小菜而已,咱们的死对头现在还没露过面呢,他们那可不是说说笑笑就了解的,每次几乎都是不死不休。”
说到这,老孙和仲坤的脸色都黯淡了下来,我知道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想起了惨死的老王。
李翠脸憋得通红,“我看你就是想赶我走,哼,走就走,你等着的。”说罢一摔凳子,起身就离开了铺子。
我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师弟啊,我看这翠丫头对你是真的,你何苦把她气走呢?”仲坤无奈的看着我道
“师兄,我知道,可是,咱们是已经彻底被卷进这个漩涡里无法自拔了,可是她,不过一个过客而已,平白在咱们这沾染因果,万一最后落个身死道消的下场,我觉得不值当,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吧。”
众人见我意已决,便不再劝我。
到了晚上,我们几个离开了铺子,一起回到了老孙家,李翠住的屋子门开着,她的行李已经全部不见,也没留下字条,我内心微微感到多了一丝沉重之感,但是,怎么说也是离开了这是非之地,对她对我们来说,都是好事儿。
隔了一会儿,老孙的外国大夫到了,我把两个从托巴碗上取下来的骨头切片交给老外,并说出了我的要求。
老外看了看密封袋里黑乎乎的钙化骨头边,面露为难之色,
“这,不是骨灰吧?”
我摇了摇头,笑道,“怎么可能呢,这就是头骨上的骨头碎块而已,请您给测一下,这两个人的脱氧核糖核酸的比对结果,难度大吗?”
老外医生把两个透明袋子拿到眼前对着灯光端详了半天,“我尽力而为吧,如果是骨灰的话,那肯定是没有办法比对了,这个......我不敢保证。”
我满脸堆笑道,“知道您是专家,指定行,需要多长时间?”
老外想了想,“最少需要三天时间,如果能提取出来的话,但是如果提取不出来的话,就没办法了。”
我躬手道,“拜托拜托。”
老外没有华夏的礼节,点点头,也不多说,直接就往实验室走去。
“你看看,还得是人家老外吧,连休息都不顾了,直接就去干活,这是什么精神,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老孙对着老外的背影竖起大拇指,赞叹道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我起来之后,特意走去了放仪器的实验室门口,里面的老外一丝不苟的坐在一堆复杂的跟变形金刚一样的仪器旁,操作着,旁边已经放了五六个喝空的咖啡杯。
我心中大为赞叹老外的工作精神,但是,结果毕竟还没出来,也就不用去打扰人家的工作了。
新半步多古玩店实际上已经是正式营业了,虽然开这个铺子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卖货赚钱,而是为了打探消息,但是,有生意还是要做的,之前我不在的时候,他们几个都是轮流看店,现在我已经回来了,就理应我去店里看着。
今天天气不错,阳光明媚,我自己打了个出租车,到了铺子门口,我发现半步多对面的一间之前空着的铺子正在装修,看来是有人租了铺子,记得年前的时候,这间铺子还是一个快餐,他们家的红烧肉豆角盖饭非常有老家的味道,但是年后这个店就撤了,现在重新装修,不知道会开什么店。
我打开了门锁,进到铺子里坐下,刚倒上了茶水,铺子的门就被拉开了,从外面进来一个高大的身影。
有客人来了这是?我抬头望去,一个穿着厚实黑色羽绒服的三十多岁的汉子走了进来,这人高鼻深目,面部轮廓极为清晰,下巴上留着一寸多长的胡子,看上去不像华夏人。
不过,我却总觉得这人在哪里见过。
汉子在店里摆着的柜台前站定,也不说话,低头看着柜台里的物件。
这店里放的货品多数都是老孙从他之前的铺子里直接搬过来的货,有老有新,有真有假,品类也十分复杂,金石宝玉、青铜件、竹木牙角甚至还有几幅字画,可以说是非常琳琅满目了。
“您随便看看,看上哪件跟我说,给您拿出来看看品相。”我随口说着,眼神在汉子身上徘徊着,我看他越看越眼熟,但是就是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了。
汉子看了半天,似乎是没有找到合适的物件,他犹豫了一会儿,道,“有老天珠嘛,老板?”
这口音,藏地来的,我不禁偷眼看了看身后博古架上红布盖着的两个托巴碗。
“有,您稍等。”我说着从柜台下面拿出一个盒子,放在了柜台上,我打开盒盖,里面放了十几颗不同图案的天珠。
“您看一下,这里面有新的,也有老的。”我伸手指了指盒子
汉子凑近盒子,看了一会儿,也拿起了几个珠子,但是似乎都没有相中,
“有千年的嘛?这些是假的,不看。“
我终于想起来这人是谁了,就是我在老家开店的时候,刚刚入冬的时候进来过一次的藏地汉子,他这口音和说话习惯还有我的印象瞬间重合在一起。
”这,千年的没有啊。“我下意识的瞥了一眼自己的领子,我的身上确实带着一颗千年的九眼天珠,但是这个可不能卖,如果是去年没有趟进这趟浑水的话,有出得起价格的,我可能还会考虑一下赚钱出手,但是现在,这颗珠子可就是千金不换了,这种千年到代的珠子,特别还是有灵性的东西,关键时刻,是能保命的东西,自然是不能卖的。
我摇了摇头,笑道,”那就真没有了,要不您再看看别的呢?“
汉子并没答话,继续四处看着物件,直到他看到了博古架上,两个用红布盖着的托巴碗,只看了一眼,他顿时脸色大变,赶忙双手合十,对着博古架的跪了下去。
卧槽,这是闹哪出?吓我一跳,”哥们儿,哥们儿,啥情况?“
汉子恭恭敬敬的冲着博古架磕了三个大头,这磕大头不像内地,跪下之后,磕几下算几下,而是跪倒磕完一个,重新站起来,再跪下磕头,这是藏地拜佛的习俗。
汉子磕完头之后,眼神里就忽然多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你说是兴奋吧,不像,你说是贪婪吧,也不算是,就是那种非常想要的感觉。
”那个碗怎么算?“汉子指向了我从东北带回来的托巴碗问道,”这个你是从哪里偷来的?“
”嘿,怎么说话呢?我怎么就偷来的?你这哥们儿挺不讲理啊!“我一听就不爽了
”这是至宝,是一个教门的传承,你不是藏人也是喇嘛,怎么可能到你的手里?“汉子的语气有点不客气了
我顿时撂下了脸子,语气森寒的说道,”兄弟,各人自有各人的缘分,说话要积口德,我怎么来的,不需要跟你解释,如果是买货的话,我欢迎,但是你要是来捣乱的话,我可要报警了。“
汉子眼睛瞪了瞪,但是没有发作,”这样吧,你开个价,多少钱?“
我冷笑道,”不好意思,这个不卖,你都说了是传承了,万金难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