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办法?”
楚辰的话,让在场的众人,都是一脸的迷惑。
但是,楚辰脸上的自信和语气中的坚定,却又让众人不自觉的想要相信他。
“是的,更好的办法!一方面,是不能放弃田赋,但是要彻查土地数量,重新分配土地,将农民的生产活力给激发出来。”
“田赋征收的好处,显而易见。就拿我们隔壁的倭国来说,他们每年5449万两财政收入中,有4275万两是土地税收。但是大清去年的财政收入明面上虽然有8235万,但是田赋收入只有3286万两。大清的土地总额在八亿多亩,可是倭国只有七千多亩。也就是说,倭国以大清十分之一的土地,贡献了比大清还多的土地税收。”
“这里面,一方面是因为倭国为了富强,对农民征收了重税。另一个方面,就是大清的土地使用效率太低!曾经的满清贵族以及官员地主,占据了大片土地,但是却丝毫提不高效率。连年的战争和灾害,使得大片的土地无人耕种。比如浙江,将近三分之二的土地,因为太平天国期间的战争而被废弃,山、地、田、荡抛荒达到11万顷。”
“所以说,我们进行土地改革,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而后分发给百姓,只要交够国家的土地税收,其他全是自己的!这样的话,农民的活力就会被充分调动,他们巴不得地里能长出更多的粮食。到时候我们再将科技进步而发明出来的脱粒机、蒸汽或者内燃机动力的绳索牵引梨、收割机等机器设备,推广应用。土地的使用效率将会大幅提高……”
楚辰连绵不断的发言,让在场的众人从开始时的怀疑,迅速转变为彻底相信楚辰。
因为他所制定的土地改革政策,并不只是因为“民生”这一个虚词,而是真真正正的对于农业方面的发展有过思考!
郭嵩涛等人看向楚辰的眼神,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神色。
这个楚辰,不光对于工业、军工、军事非常懂,就连农业方面,竟然也如此精通!
“不对啊楚辰,你不是说有好办法。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开辟荒山、改革农业工具、发布《农学报》宣传农业等方法,这些都是农业上的。你的好方法,就只有这个?”
左宗棠询问着。
同时他的双眼目不转睛的盯着楚辰。
他总感觉,楚辰肯定憋着什么鬼点子!
“哈哈哈”。
楚辰大笑。
“大帅,好的方法,你得问一问我的义父大人还有赖长赖老哥啊。”
楚辰的话,瞬间让在场人员的眼神,看向了他提及的两人。
柳成祥和赖长,一脸纳闷的看着楚辰。
“楚辰,你说你的,怎么还把我们牵扯进去了……”
柳成祥无奈的声音响起,他还是猜不透楚辰究竟要说什么。
楚辰见两人是这副表情,也不再绕弯子。
“大帅,其实很多事情我早就在布局了。”
“一般来说,要从农业国快速进入工业国,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就是农业生产的剩余比较少,说白了,就是农民养活不了自己,根本拿不出余钱来消费或者存款,可以理解为,国内拿不出钱。
第二个,就是可供出口的产品不多,很难从国外赚取资金。也可以理解为,从国外赚不来钱。
第三个就是资本稀缺,也就是银行里的存款或者商业财团的投资太少。也就是说,固有资本太少。”
楚辰的叙述,让在场的人对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的困难,有了清晰的认识。
说白了,就是内部没钱,而又赚不来钱。
工业化是一个既需要长期大规模投资的产业,而且又是技术含量非常高的一个行业。
从现在华夏的境况来看,技术和工业基础,福建和宝岛,已经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剩下的,就是大规模投资的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大帅,通常来说,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对内剥削,另一个是对外借债。对内剥削,要么就是减少银行利率、减少工人工资、利用统购统销压低和掌握一切商品价值,要么就是拿走国家企业的大量利润。对外借债,就不必说了。”
楚辰说的话,对于在场的人员来说,有些像听天书一般。
毕竟,楚辰所掌握的理论,是后世经历了真正实践而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
见众人都是一副没听懂的模样,楚辰微微一笑。
“这样吧,简单点说。我们华夏,也要走两条路。第一条,是从内部搞钱,也算是剥削,不过,我们剥削的可不是自己人,更不是农民。农民能吃上饭就不错了,能有几个钱。第二条,那就是从国外赚钱!”
从内部搞钱,从外部赚钱!
这两句话,一直在几人嘴中咀嚼着。
柳成祥和赖长,终于眼神一亮。
怪不得楚辰说要问问他俩。
之前说的太深奥,自己并不明白。
但是如果是现在的话,那确实已经很明了了。
两人的表情,落在了左宗棠和丁日昌等人眼中。
见两人胸有成竹,左宗棠满脸的好奇,不停发问。
“成祥,到底怎么一回事?赶快给我说说,这把我的好奇心全吊起来了。”
左宗棠的催促声响起,但是柳成祥依旧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看向楚辰。
“义父,现在不是在收网阶段了么,而且在场的都是咱们自己人,说吧……”
楚辰的话,让柳成祥神秘一笑。
“大帅,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庞兹公司……”
“庞兹公司?!”
左宗棠眼神中满是思索。
“莫非,是被清廷官员称为装银子的盘子公司的那个?就是那个利率特别高的德国公司?”
左宗棠对于这个被清廷官员称为“盘子公司”的公司,可谓是如雷贯耳。
之前形势紧张,他被关押在帝都的时候,接触到的很多官员,为了提高自己的收益率,都问过他,想要拉他入伙。
可是,他左宗棠清廉一生,哪有银子去投资,而且底线就是五十万两?
想到这些,左宗棠仍然心有余悸。
据他的了解,清廷内的官员和八旗勋贵,参加的人数可是相当庞大!而且听说,最近的一笔投资,本金已经扩展到一百万以上,但是回报可是相当诱人,如果能够以黄金投入的话,三个月回报可以达到百分之八十!即使是白银的话,回报也达到了百分之五十!
左宗棠还在纳闷着为什么这个公司可以如此赚钱,却突然间将眼神看向楚辰。
“楚辰,你……你小子……那个庞兹公司,是你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