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扶苏听罢,心中暗自思忖:谷铭此计,可谓一举两得。

一来可以笼络世家,二来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

长远来看,对大秦江山社稷大有裨益。

想到这里,扶苏不禁龙颜大悦,赞许道。

“爱卿此计甚妙!既可为国储才,又可笼络世家,实乃一石二鸟之计!准了!此事便交由爱卿全权负责,务必将太学办好!”

谷铭再次拱手道:“臣定不负陛下厚望!”

消息一出,世家大族顿时炸开了锅。

起初,一些家族仍然心存顾虑,祖上传下来的宝贝,怎么能轻易示人?

但“文澜世家”的称号和刻碑立传的承诺,却像一块肥肉,吊足了他们的胃口。

陈家家主陈珪捋着胡须,眼中精光闪烁:

“‘文澜世家’……这可是个好名头啊!有了这个名头,我陈家在咸阳的地位又能更上一层楼了!”

雕梁画栋的陈府正厅,家主陈珪高坐正席。

手里摩挲着一枚温润的玉佩,眉头紧锁。

厅下,家族众人分列两旁,神色各异。

“家主,这捐书之事,老夫觉得不妥啊!”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率先打破沉默,浑浊的眼中满是担忧。

“我陈家祖上书籍,皆是无价之宝,怎能轻易示人?万一有所闪失……”

“三叔所言极是,这些书籍乃是家族的根基,若是捐了出去,岂不是动摇了家族的根本?”

一位锦衣华服的中年男子附和道。

他正是陈珪的弟弟,陈家二爷陈珏。

陈珪放下玉佩,目光扫视众人,缓缓说道。

“诸位叔伯兄弟,‘文澜世家’的称号,以及陛下亲许的刻碑立传,难道不值得我陈家为此付出一些代价吗?”

“代价?家主,这代价未免太大了!”

陈珏激动地站起身。

“我陈家世代积累的书籍,岂能与区区虚名相比?”

“二弟,你太目光短浅了!”

陈珪的语气也加重了几分。

“有了‘文澜世家’的称号,我陈家在咸阳的地位将更加稳固,日后行事,也更加便利。这可不是虚名,而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可是……”

一位年轻的族人欲言又止,在陈珪鼓励的眼神下,才鼓起勇气说道。

“家主,族中子弟大多愚钝,就算能进太学,恐怕也难以有所成就,白白浪费了名额。”

陈珪捋了捋胡须,笑道。

“贤侄此言差矣。太学乃陛下亲设,汇聚天下名师,就算资质平庸之辈,也能学有所成。况且,太学之中,皆是世家子弟,彼此交流,也能拓展人脉,为家族日后发展铺路。”

“家主英明!如此看来,捐书入阁,利大于弊啊!”

一位族老赞叹道。

见众人逐渐被说服,陈珪心中暗喜,起身说道。

“既然大家意见统一,那就着手挑选书籍,务必将我陈家最珍贵的典籍捐献给文澜阁!”

……

雕梁画栋的李府大厅,家主李泰端坐于紫檀木椅上,眉宇间满是忧虑。

下方两侧,家族长老分坐,气氛凝重。

“家主,这捐书之事,老夫思虑再三,还是觉得不妥啊!”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率先打破沉默,浑浊的目光中透着深深的担忧。

“我李家世代收藏的典籍,皆是孤本,若是捐献出去,万一有所闪失,我李家岂不是损失惨重?”

“三长老言之有理,”

有中年男子附和道。

“况且,这‘文澜世家’的称号,最终花落谁家还未可知,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岂不是得不偿失?”

“依我看,不如静观其变,看看其他世家如何反应,再做决定也不迟。”

另一位长老提议道。

李泰缓缓点头,目光扫视众人。

“诸位长老所言,皆有道理。然则,陛下此举,意在笼络世家,我李家若是不表态,恐有不妥。”

“家主,我李家忠心耿耿,日月可鉴,何须用这种方式来表明忠心?”

“况且,我李家子弟,皆是饱读诗书之辈,何须进入太学,与那些纨绔子弟为伍?”

“五长老之言,老夫不敢苟同,”

“太学乃陛下亲设,汇聚天下名师,我李家子弟若能进入太学深造,将来必成栋梁之材,光耀门楣。”

“然则,捐献书籍,风险太大,”

三长老坚持己见。

“我李家传承数百年,积累的典籍,岂能轻易示人?万一落入奸人之手,后果不堪设想。”

“家主的意思是……”

“我意已决,不捐!”

李泰语气坚定。

“我李家传承数百年,靠的不是溜须拍马,而是真才实学。我李家子弟,也无需进入太学,便可出人头地,光耀门楣!”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最终都默默地低下了头。

咸阳城,近日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各世家的马车几乎踏破了城门槛。

文澜阁的选址就定在咸阳近郊。

那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倒是个读书的好去处。

只是这捐书入阁之事,卡在许多世家家主的心头,咽不下,吐不出。

李泰亲自带队,浩浩荡荡地进了咸阳。

他此行目的明确,一来,要会一会这个传说中的谷少府。

二来,也要联络其他世家,共同抵制这捐书的举动。

一下马车,李泰就忍不住低声咒骂。

“什么狗屁文澜阁,分明就是想掏空我等世家的底蕴!扶苏小儿,当真以为我等老眼昏花,看不清他的伎俩?”

他拜访的第一家便是王家,家主王离,性情耿直,最重家族传承。

李泰一进门便哭丧着脸。

“王兄啊!你可得救救我李家啊!”

王离被他吓了一跳,连忙问道:

“李老弟,何出此言啊?莫非出了什么大事?”

李泰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将谷铭提出的捐书计划添油加醋地描述了一遍。

又隐晦地表达了自己对谷铭和扶苏的怀疑。

“王兄你想啊,这谷铭是什么人?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突然得到陛下赏识,谁知道安的什么心?他让咱们捐书,表面上是充实文澜阁,实际上谁知道他打的什么鬼主意?万一是想窃取我等世家的典籍,削弱我等的力量,那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