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乡村权力轶事 > 第4章 懵懂少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回到床上的吴蜀魏,两眼望着天花板,自记事起的一桩桩往事忆上心头……

在吴蜀魏年仅五岁的时候,他那老实巴交、憨厚朴实的父亲吴仁扬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省吃俭用地购买了纸笔。这对于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吴仁扬深知知识改变命运,他希望能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从那天起,每天清晨太阳还未升起时,吴仁扬便会坐在简陋的床前,耐心地教吴蜀魏数数。“一、二、三……”他用充满慈爱的声音缓慢而清晰地念着,同时轻轻握住吴蜀魏小小的手,引导他用稚嫩的指头去对应每一个数字。

起初,吴蜀魏总是分不清这些抽象的数字概念,经常会将手指伸错或者记错顺序。然而,吴仁扬并没有丝毫责备之意,而是不厌其烦地一次次重复讲解,不断纠正儿子的错误。就这样,父子俩日复一日地坚持着。

经过十数个日夜的反复学习与刻苦练习,吴蜀魏逐渐掌握了用手指头计数的技巧。他能够准确无误地从一数到十,并且明白了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数量含义。当他第一次成功数完十个手指头后,脸上绽放出无比灿烂的笑容,那双明亮的大眼睛里闪烁着兴奋和自豪的光芒。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吴蜀魏对数学产生了最初的兴趣和好奇。那些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字,在他眼中变得越来越有趣,仿佛隐藏着无数奇妙的秘密等待他去探索发现。

吴仁扬再教吴蜀魏写名字,先教握笔姿势,再示范如何用力写“吴蜀魏”三个字。吴蜀魏虽然极力地模仿着,但是因为接触得少,还是失败了。吴仁扬说道:“刚开始都是这样的,在我还是你这么大时,还不会数数,更不用说会写字了。”吴仁扬接着用大手握着吴蜀魏的小手,一笔一画地教着运笔,写了不到九个字,吴蜀魏说道:“爸爸,我的手疼了,不写了。”

吴仁扬看着一脸不高兴的吴蜀魏,温和地说道:“那你先去好好休息一会儿吧,等过一会儿爸爸再来教你怎么写字哦。”吴蜀魏听到这话后,开心得像只小兔子一样,一蹦一跳、屁颠屁颠地就跑出去玩耍了。他来到院子里,兴致勃勃地玩起了泥巴,小手沾满了泥土,脸上也洋溢着天真无邪的笑容。

而吴仁扬呢,则趁着儿子不在家的这段时间,迅速行动起来,开始在家里忙碌地干起了家务活。他先是把家里的桌椅擦拭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然后又拿起扫帚,将地上的灰尘和垃圾清扫得无影无踪;接着走进厨房,认真清洗着用过的餐具……不一会儿功夫,整个屋子都变得整洁有序了许多。

很快到了中午时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午餐。饭后,吴仁扬想起要教儿子写字这件事,于是便喊来吴蜀魏,准备正式开启教学模式。这一次,他改变了策略,不再要求吴蜀魏一下子写出三个字,而是选择从最简单的“吴”字入手。只见吴仁扬拿起一支笔,在纸上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吴”字,并耐心地给吴蜀魏讲解每个笔画的写法和顺序。随后,他微笑着对吴蜀魏说:“宝贝,你来试着模仿一下这个‘吴’字好不好?”

吴蜀魏眨着一双大眼睛,仔细观察了一番吴仁扬写的字,然后有模有样地拿起笔,在纸上慢慢地书写起来。虽然他写出来的“吴”字看起来有些歪歪扭扭,而且嘴巴部分画得太大,天空部分又显得太小,但总体来说已经能看出个大概模样了。吴仁扬看到儿子如此努力,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欣慰之情,连忙夸奖道:“哎呀呀,我的小宝贝真是太厉害了!居然这么快就能写出‘吴’字啦!”

得到爸爸的赞扬,吴蜀魏心里美滋滋的,顿时充满了信心和动力。他继续全神贯注地盯着吴仁扬写的那个“吴”字范本,一遍又一遍地模仿着书写。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他写的“吴”字确实比刚开始的时候要好很多了,可距离真正写好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呢。但不管怎样,只要坚持不懈地练习下去,相信总有一天吴蜀魏能够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来。

吴仁扬于是道:“儿子,吴字要把上面的口写扁一点,下面的天字要写大点长点,这样才好看。”吴仁扬一边说,一边手握吴蜀魏的右手手背,一笔一笔带着吴蜀魏运笔,并且连续带着吴蜀魏写了三四个“吴”字,吴蜀魏略终于领悟,模仿写的“吴”字也像那么回事了。

“今天的写字学习就到这吧,明天继续。儿子,加油!”吴仁扬说完,又去忙自己的家务活了。

次日清晨,吴仁扬准备开始教授吴蜀魏书写那个对他来说颇具难度的“蜀”字。

和之前一样,吴仁扬先是耐心地给吴蜀魏讲解了“蜀”字的结构、笔画顺序以及每个部分所代表的意义。然后,他亲自握住吴蜀魏的小手,一笔一划地带着他书写。然而,尽管这一次的教学套路与之前如出一辙,但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吴蜀魏似乎总是难以掌握这个字的写法,不是笔画歪歪斜斜,就是结构比例失调。看着自己写下的那些奇形怪状的“蜀”字,吴蜀魏不禁有些沮丧。

但吴仁扬并没有放弃,他不断鼓励着吴蜀魏,告诉他只要坚持练习就一定能够写好。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练习写“蜀”字。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吴蜀魏虽然进步缓慢,但始终没有停止努力。

就这样,经过了三四天坚持不懈的连续教导,奇迹终于发生了!当吴蜀魏再次拿起笔时,他发现自己竟然能够较为流畅地写出一个标准而漂亮的“蜀”字。那一刻,他的脸上绽放出了无比灿烂的笑容,而一旁的吴仁扬也感到由衷的欣慰和骄傲。

要教会吴蜀魏写这个复杂的“魏”字,难度可真是不小啊!相比于相对简单一些的“蜀”字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吴仁扬深知其中的艰难,但他并没有轻易放弃。

每天,吴仁扬都会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吴蜀魏练习写“魏”字。从最基本的笔画开始,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每一笔都需要反复地书写和纠正。有时候,吴蜀魏因为总是写不好而感到沮丧甚至想要放弃,但吴仁扬总会耐心地鼓励他,告诉他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

就这样,一天接着一天过去了,足足经过了十多个日夜的不懈努力,吴蜀魏终于能够比较熟练地写出这个“魏”字了!当他第一次完整且正确地写下自己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时,脸上露出了无比自豪和开心的笑容。

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这段时间的刻苦学习,吴蜀魏不仅学会了写“魏”字,更是成为了一个真正会写自己名字的孩子。这一刻,所有的付出和辛苦都变得那么值得。

然后,吴仁扬怀着满心的期待与耐心,开始手把手地教导吴蜀魏如何运用自己那稚嫩的手指头来数数,目标直指那令人瞩目的数字 100 。对于年幼的吴蜀魏来说,这无疑是一项艰巨而充满挑战的任务,但他却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求知欲。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吴蜀魏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这个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反复练习的数数学习中。他的小手不断地屈伸着,嘴里念念有词,努力记住每一个数字所对应的手指动作。经过数日坚持不懈的努力,吴蜀魏终于成功地掌握了这项技能,可以流畅地从一数到一百。

看到孩子取得如此显着的进步,吴仁扬心中满是欣慰,但他知道,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紧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开启了新的教学篇章——教授吴蜀魏五十以内的加减法。然而,相比于单纯的数数,加减法要复杂得多,尤其是对于还处于懵懂阶段的吴蜀魏而言,那些抽象的数字运算简直如同天书一般难以理解。

果不其然,在最初尝试做加减法的时候,吴蜀魏常常出错,不是漏算了进位,就是搞混了减数和被减数。面对这样的情况,吴仁扬并没有丝毫的气馁或责备,而是绞尽脑汁地思考着解决办法。

最终,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吴仁扬在家里四处翻找,寻来了一把高粱杆。他精心挑选出一些粗细均匀且长度大致相同的高粱杆,将它们裁剪成大约十公分长的小段。接着,他又找出一根缝衣服用的细线,小心翼翼地把这些高粱杆子逐个串联起来。就这样,一串简易但实用的“算筹”便制作完成了。

从此以后,每当吴蜀魏进行加减法练习时,这串特殊的高粱杆就成为了他最得力的工具。他可以通过移动和组合这些高粱杆,直观地感受数字之间的加减关系,从而逐渐加深对加减法运算的理解。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和训练中,吴蜀魏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犯错的次数越来越少,解题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终于,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刻苦钻研和不懈努力,吴蜀魏已经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五十以内的加减法问题,并且准确率极高。

而在这段漫长的学习历程中,吴蜀魏不仅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在文化知识上有所斩获。曾经那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毛头小孩,如今已然蜕变成了一个粗通文字、能够熟练进行简单加减法运算的幼童。看着孩子日益成长和进步,吴仁扬感到无比自豪和满足。

为了能够有效地培养吴蜀魏的胆量,并进一步激发他对于数学应用知识的浓厚学习兴趣,吴仁扬可谓是绞尽脑汁,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奇妙方法。

起初,吴仁扬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掏出那一叠厚厚的钞票,然后耐心地将它们一张又一张地摊开在桌子上,慢慢地引导着吴蜀魏去认识每一种面额的钞票。吴蜀魏瞪大眼睛,全神贯注地盯着那些花花绿绿的纸张,努力记住上面的数字和图案。就这样,吴仁扬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个过程,直到吴蜀魏能够准确无误地辨认出所有的钞票面额为止。

接下来,吴仁扬又变戏法似地拿出了一堆零钱和整钱,他紧紧握住吴蜀魏那稚嫩的小手,手把手地教导他如何进行元、角、分之间的相互转换。吴仁扬详细地解释着每一个步骤,并且不断地举例说明,以便让吴蜀魏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学习以及坚持不懈的训练之后,聪明伶俐的吴蜀魏终于成功地领悟并熟练掌握了元、角、分等不同钞票单位之间的换算规律。

看到吴蜀魏已经在理论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吴仁扬认为让他亲身参与到数学应用实践中的时机已然成熟。于是,有一天,吴仁扬微笑着对吴蜀魏说道:“孩子啊,现在爸爸需要你帮忙跑一趟腿,去到一公里之外的那家便利店里,帮咱们家购买一些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物品,比如食盐、香烟还有卫生纸等等。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所需,同时也是你运用所学数学知识的大好机会哦!”听到这话,吴蜀魏既兴奋又有些紧张地点了点头,表示愿意接受这项任务。

当吴蜀魏来到便利店挑选好商品准备付款的时候,他会格外谨慎小心。每一次在把钱递给售货员之前,他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反复计算好多遍价格,唯恐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而出现错误,从而给自己原本经济就不宽裕的家庭增添额外的负担。确认计算结果没有问题后,他才会放心地把相应数额的钱款如数交到售货员的手中。

通过这样一次次真实的购物体验,尤其是在付钱和找零的过程当中,吴蜀魏深深地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渐渐地,他对于学习数学的热情变得愈发高涨起来,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神奇知识世界的大门。自那开始,多识文字也成了吴蜀魏心里的自发追求。每当看到湾里比自己稍大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放学,吴蜀魏总是找到吴仁扬闹着“我自己也要去读书。”吴仁扬只得安慰道:“你现在还小,等你满七岁了,我就送你去上学。”

每到饭点时分,吴仁扬都会牢记那一句古老的箴言——“席边教子,枕边教妻”。于是乎,饭桌便成了他传授人生经验和知识的讲台。

他常常会讲述自己幼年时期的悲惨遭遇:父亲早逝,家庭贫困致使他不得不中途辍学。因为没有接受足够的教育,许多必备的技能和知识都与他擦肩而过,这给他后来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扰。所以,他殷切地期望着儿子吴蜀魏千万不要重蹈他的覆辙。

吴蜀魏呢?尽管年纪尚小,对于这些话语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地领悟到了读书的重要意义。渐渐地,一股勤奋好学的力量在这个孩子内心深处生根发芽。

一本小小的田字本,在吴蜀魏稚嫩而又坚定的笔触下,不到两三天的功夫就被认认真真地填满了。那些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汉字仿佛是他努力成长的见证者。而且,经过吴仁扬坚持不懈的教导,吴蜀魏已经能够熟练书写出一百多个汉字啦!

不仅如此,走在路上的时候,吴蜀魏开始对路边墙壁上的宣传标语产生浓厚兴趣。遇到不认识的汉字,他总会迫不及待地向爸爸请教。然而,有时候连吴仁扬自己也被难住了。面对这种情况,吴仁扬只能无奈地告诉儿子:“孩子啊,你可要好好学习哦!爸爸现在不认识这个字没关系,只要你将来把书读好,一定能认识更多更复杂的字、能够掌握很多很多的知识,结束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当一个光宗耀祖的人!”听到这话,吴蜀魏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神里闪烁着好奇与渴望的光芒。

吴仁扬看到懂事的吴蜀魏,心里是说不出的欣慰。然而,对于读书是否有用,有多大用,书读多了究竟能不能改变命运,吴仁扬自己心里也没有底。人生嘛,活着的时候总要给自己一点念想!不然的话,活着跟死去有什么区别?人活着,就是为所爱之人去活,为所敬之人而活,上为父母,下为儿女,哪怕当牛做马也要心甘情愿!否则,这世上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心甘情愿用最多的汗水、最苦的日子去滋润这片广袤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