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上,晨曦仿若细密的金针,穿过重重宫阙的缝隙渗漏进来,洋洋洒洒地落在辉煌的琉璃瓦上。
那琉璃瓦反射出的强光犹如刺目的剑芒,却依旧无法洞穿朝堂上那凝重得近乎实质的沉闷氛围。
金銮殿气势恢宏,朱红的立柱粗可合抱,柱身刻有精美的龙纹,龙纹蜿蜒盘旋,仿佛在诉说着大齐往昔的荣耀,龙鳞的纹理清晰可见,似乎正随着光影的流动而微微颤动。
殿顶的雕梁画栋在晨曦的映照下,散发着古朴而庄重的气息,每一处雕刻都细致入微,花鸟鱼虫栩栩如生,似要破壁而出,那展翅欲飞的凤凰仿佛下一刻就会冲向云霄,灵动的锦鲤好似要跃出房梁。
微风悄然掠过殿外,发出呜呜的低啸声,恰似鬼哭狼嚎,为这凝重的朝堂添上一抹肃杀,令众人心中不禁一凛。
这凝重的氛围似有形之物,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仿佛空气也变得黏稠,带着丝丝寒意,隐隐还有陈旧木材散发的腐朽气息,这气息混合着大臣们紧张的汗味,愈发让这朝堂显得沉闷压抑。
此时虽是春季,但朝堂内却没有丝毫春的生机与活力,仿佛被这紧张的局势冻结。
李启端坐在龙椅之上,那龙椅由珍贵的乌木制成,冰冷坚硬的触感透过衣袍传来。
他身裹华丽非凡的龙袍,龙袍以明黄绸缎为底,上面用金线绣制的五爪金龙张牙舞爪,鳞片熠熠生辉,每一片鳞片都似由黄金薄片打造而成,似要冲破袍面直飞九霄。
他头戴通天冠,冠前垂着十二旒玉珠,玉珠圆润晶莹,随着他的轻微动作发出清脆的碰撞声,更显帝王威严。
他目光犀利如电,扫视着下方的文武百官,眼神所及之处,压力仿若实质,威严不怒自显。
他轻轻清嗓,那声音在寂静的朝堂回荡,打破压抑的寂静,这声音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在众臣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他的清嗓声中,似乎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毕竟边境之事迫在眉睫。
“诸位爱卿,昨夜朕与宗将军商议边境防卫之事,深感我大齐危机四伏。今日召集众卿,旨在集思广益,共商御敌之策。”李启的声音沉稳有力,于大殿内回响,宛如洪钟大吕,然而话语间也透着几分隐忧。
宰相张肃微微躬身,先是一丝不苟地整理紫色宰相官服。
那袍服以紫绫为料,质地柔软而华贵,袍服上精美的云纹采用银线绣制,云纹随着他的动作似水波晃动,仿佛真的云朵在袍上飘动。
他腰间束着一条白玉腰带,玉带上雕刻着复杂的祥瑞图案,有麒麟踏云、祥龙戏珠等,象征着他的尊贵地位。
他两鬓斑白,面容疲态尽显,眼中透着倦怠,脸上皱纹如岁月镌刻的深痕。
他双手交叠于袖笼之中,缓缓开口,声音沉稳中带着保守的沧桑:“陛下,老臣以为,边境之事需慎之又慎。我大齐连年征战,国库空虚,百姓疲敝,此时贸然开战,实乃不智之举。当务之急,应以稳固边防为上,加强城防,增派巡逻,待国力稍有恢复,再做长远打算。老臣之见,还请陛下斟酌。”说话间,他微微摇头,表情凝重,眼神中透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那担忧的神色犹如一片阴霾笼罩着他的双眼,眉头也微微皱起,使得额头上的皱纹更深了几分。
他内心对开战充满恐惧,想着往昔战争带来的满目疮痍,百姓的哀怨,国库的亏空,这些景象如走马灯般在他脑海中闪过。
他本就是个谨慎持重的人,一生信奉稳中求进,这种性格使得他在面对边境危机时,更倾向于保守的防御策略。
他背后的家族势力主要是一些老牌的贵族和富商,这些势力在国内根基深厚,更希望维持现状以保护自身利益,这也是他保守决策的一个潜在因素。
他深知,一旦开战,不仅家族的商业利益会受损,那些依附家族的百姓也会被卷入战争的苦难之中,或被征为士兵,或承担繁重的赋税。
话音刚落,宗泽将军跨步而出。
他身上的铠甲由精铁打造而成,每一片甲叶都经过精心打磨,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寒光。
铠甲的连接处用坚韧的牛皮绳系紧,随着他的动作发出清脆的声响,于安静朝堂格外响亮,似敲响的战鼓。
铠甲久经战火洗礼,虽有磨损但寒光凛凛,上面还残留着些许战斗的痕迹,那是他英勇杀敌的见证。
他头戴兜鍪,盔顶的红缨随风飘舞,增添了几分英勇之气。
他眉头紧锁,面色凝重,仿若背负千钧重担,饱经风霜的脸上透着坚毅与忧虑。
按武将站位顺序,他站在靠近皇帝左侧武将行列前端,这是其重要地位的象征。
他单膝跪地,双手抱拳行礼,动作干净利落,而后起身,声音洪亮如钟:“陛下,张相所言固然有理,但我军现今面临的问题,远非加固城防便可解决。兵器陈旧,粮草短缺,士气低落,若敌军来犯,恐难以抵挡。”宗泽顿了顿,右手抬起微微摆动,以加重语气中的担忧,继续说道:“至于招揽义士军一事,臣并非全然反对,只是这些义士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若稍有不慎,恐会引狼入室。臣以为,此事需慎重考虑,陛下圣明。”他说话时,眼神坚定又透着一丝无奈,嘴唇紧抿,显示出他内心的纠结。
他心中既希望能解决军队的困境,又对一些举措充满担忧,害怕给大齐带来更大的危机。
宗泽是个勇猛却也不失谨慎的武将,在战场上他勇往直前,但在朝堂决策上,他深知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也不敢轻易冒险。
他出身于军事世家,家族中的人大多在军中任职,这个家族一直以来都以保卫国家为己任,但也明白军事行动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能盲目激进。
家族的荣耀与国家的安危息息相关,若战争决策失误,家族的声誉和地位也会受到影响,家族中的子弟在军中的发展也会受限。
李启听着二人发言,目光深邃如渊,指尖轻敲龙椅扶手,敲击声有节奏地响起,仿若敲在众人的心尖。
张肃的保守求稳,宗泽的担忧顾虑,各有其理,却无法真正化解当前困局。
他内心权衡着各种利弊,想着国家的长远发展,又担忧眼前的危机。
他是个有抱负的君主,不想只守着这摇摇欲坠的江山,可也明白当下的困境不容许他轻易激进。
他深知朝堂上的势力错综复杂,不同家族和势力之间的博弈会影响到决策的走向。
他也清楚,朝堂决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普通百姓的生活。
若采纳保守策略,百姓虽暂时免受战争之苦,但边境的骚扰可能导致贸易受阻,物价上涨;若选择开战,百姓则要承受战争带来的赋税增加、壮丁被征等压力。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交头接耳,嗡嗡议论声如夏日恼人的蚊虫,又似锅中煮沸的开水,为当前局势焦虑不已。
依朝堂礼仪,文臣居右,武将居左,官职越高越靠近皇帝。
他们议论时,偶尔偷瞥皇帝表情,眼神中敬畏与揣测交织,仿若犯错孩童窥视严厉长辈。
此时朝堂,似表面平静却暗流涌动的湖水。
那压抑的气氛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闷热,虽还未爆发,但已让人感到极度的不适。
一直站在角落的林正,身材修长,面容清秀且透着坚毅,双眸明亮有神。
他着青蓝色官服,官服以细棉布为料,领口和袖口绣着雅致的兰花花纹,兰花姿态婀娜,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腰间黑色腰带束得紧紧的,将他的身形衬托得更加挺拔。
他站在文臣队列末尾,表明官职低微、人微言轻。
他头戴乌纱帽,帽翅随动作微晃,这帽翅虽小,却是官员身份象征,时刻提醒谨言慎行。
他的乌纱帽后垂着两根黑色的飘带,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摆动。
他于角落看着众人争论,心中思绪万千。
深知自己人微言轻,但见朝堂僵持,觉得必须站出。
他分析局势,觉现有方案皆有缺陷,对其他官员观点亦有思考批判,犹豫再三,终鼓足勇气。
忽然向前一步,脚步坚定有力,脚下砖石发出轻微摩擦声。
他先向皇帝深鞠一躬,而后语气坚定打破沉寂:“陛下,臣以为,御敌之策,并非只有保守防守与招募义士两条路……”
林正的话如划破夜空的闪电,瞬间撕裂朝堂沉闷空气,话语在众人耳中炸响如惊雷。
他深吸一口气,胸脯微微鼓起,目光坚定直视李启,眼神透着决然。
说话时,他眼神迅速与周围交好官员交换,带着期待鼓励,似在寻求支持。
他双手抱拳于胸前,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御敌之策,并非只有保守防守与招募义士两条路。我大齐,不应只守不攻,而应以战养战,化被动为主动!大齐的军队虽面临诸多问题,但士兵有着顽强战斗意志,此乃最大优势。而敌国看似强大,实则内部矛盾重重,此为其弱点。昔日,汉之霍去病孤军深入,以战养战,大破匈奴,此等先例可为借鉴。陛下圣明,还请陛下斟酌。”他声音洪亮自信,在朝堂久久回荡,话语中带着一种破局的决心,眼睛明亮而有神,闪耀着希望的光芒。
他内心其实也有些忐忑,毕竟自己的观点与大多数官员相悖,但他更希望能为大齐找到一条出路。
林正年轻气盛,充满朝气与冲劲,他不甘心大齐一直处于被动防御的境地,这种性格促使他在朝堂上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他出身于一个中小士族家庭,家族在朝中没有太多势力,他想要凭借自己的才能和见解在朝堂上崭露头角,为家族带来荣耀。
在他的家族里,虽然也有一些人读书入仕,但都未能在朝堂上掌握重要权力,家族的经济状况也一般,所以他深知自己的仕途只能依靠自身努力,而此次提出独特的御敌之策也是他为自己仕途拼搏的一次尝试。
此言一出,朝堂一片哗然。
仿若平静海面骤起惊涛骇浪,文武百官纷纷侧目,窃窃私语,声音似汹涌海浪冲击海岸,又像狂风席卷树林的呼啸。
有的官员惊得笏板差点掉落,眼睛瞪大,看向林正时眼神充满震惊与疑惑,似见不可思议之事,嘴巴微微张开,仿佛被定住了一般;有的官员张大嘴巴,满脸难以置信,不自觉看身旁官员表情,眼神寻求认同,仿若迷失方向的旅人寻找指引,身体还微微前倾,似乎想要听得更清楚些;还有的官员身子后仰,被这话冲击,眼神中有明显排斥,视林正的话如洪水猛兽,眉头紧皱,满脸的不悦。
原本面色平静的张肃,也微微皱眉,目光带着不解与疑惑,眼睛瞪大,看向林正的眼神满是审视,像在打量陌生闯入者,眼神中还带着一丝不屑,他觉得林正年少轻狂,不懂朝堂之事的复杂。
宗泽眯起眼睛,眼神闪过惊讶,其中夹杂着对林正大胆发言的佩服,犹如看到曾经年少的自己,嘴角微微上扬了一下,又很快恢复了严肃。
他在心里暗自思忖林正的话是否可行。
此时,一位名叫王御史的官员站了出来,他为人刚正不阿,一向以直言着称。
他说道:“陛下,林大人之策虽有可取之处,但主动出击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我国目前国力尚未恢复,若失败则后果不堪设想。臣以为可先派遣密探深入敌国,探查虚实,再做定夺。”他属于清流一派,这一派官员多以清正廉洁、直言敢谏为特点,他们不依附于任何大家族势力,只以国家利益和正义为出发点。
他们往往出身于普通士族或者寒门,家族背景并没有给予他们太多朝堂上的支持,所以他们更注重通过自身的品德和能力在朝堂上立足,他们深知普通百姓的疾苦,所以在决策时会更多地考虑到百姓是否会因战争而陷入更深的苦难。
另一位刘侍郎也附和道:“陛下,林大人勇气可嘉,但战争之事变幻莫测,臣建议可先与周边小国结盟,共同抵御强国,此为缓兵之计。”刘侍郎属于温和派官员,他们倾向于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避免战争带来的巨大损耗,这个派别中有不少官员与商业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商业家族希望和平的环境以保证贸易的顺利进行。
温和派官员大多出身于中等家族,家族中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在政治上没有太大的影响力,他们希望通过维持和平稳定的环境,一方面保证家族的商业利益,另一方面也能在朝堂上稳步发展自己的仕途。
李启将众臣表情尽收眼底,明白朝堂并非铁板一块,每人都有利益考量。
他深知不同势力和家族利益在朝堂决策中的博弈。
比如以宰相张肃为代表的老牌贵族势力,他们担心战争会破坏现有的经济格局,损害他们的商业利益;宗泽将军背后的军事世家则更关注军队的实际战斗力和战争的可行性;清流一派的官员们一心为公,希望找到最有利于国家的策略;温和派官员背后的商业家族则渴望和平稳定的环境。
而这些不同派别的矛盾冲突点也十分明显。
老牌贵族势力与清流派在对待战争影响百姓利益的问题上存在分歧,老牌贵族更注重自身利益,清流派更关心百姓;军事世家与温和派在军事行动和外交手段的选择上常常有不同意见,军事世家倾向于军事解决,温和派倾向于外交手段。
他不能偏听偏信,需找到平衡,做出最适合大齐的决策。
他深知自己的决策关系到国家的命运,而朝堂上这些臣子背后都有着不同的势力和家族利益。
他也清楚,不同季节对国家的军事行动和民生有着不同的影响,比如冬季寒冷,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可能会减少,但我方出兵也面临诸多困难,而夏季粮草充足,但疾病容易流行等。
而且不同季节的朝堂环境也有所不同,春季本应是希望的季节,但此刻朝堂却充满压抑;夏季时阳光炽热,朝堂内会更加闷热,官员们的情绪可能会更加烦躁;秋季万物凋零,朝堂上可能会弥漫着一种萧索的氛围,影响官员们的心态;冬季寒冷,朝堂内虽有取暖设备,但仍透着丝丝寒意,这种寒冷也会让讨论氛围更加凝重。
“此事暂且议到此处。”李启起身,龙袍摩擦发出细微声音,如微风拂叶,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似平静海面下的暗流。
“诸位爱卿先退下吧,林正,你留下。”
百官纷纷躬身,依礼仪先向后退三步,每一步都迈得谨慎庄重,而后转身,鱼贯而出。
朝堂很快只剩李启和林正二人。
林正心中五味杂陈,既为得到皇帝单独召见兴奋,又担心提议触怒皇帝。
他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气息带微热扑在脸上,身体微微僵硬,仿若定在原地。
他心里在想皇帝留下自己到底是认可自己的想法还是要斥责自己的鲁莽。
李启从龙椅走下,脚步沉稳,每一步似踏在林正心尖。
他走到林正面前,能感觉林正的呼吸急促,气息带热扑脸,身体僵硬,便拍了拍林正肩膀,手掌力量透过衣服,还轻捏一下,似鼓励。
“林爱卿,随朕去御书房,我们再细细详谈。”李启说话时,嘴角上扬,眼底却涌动晦暗不明的光芒,似深不见底的潭水,让人捉摸不透心思。
他其实对林正既有欣赏,又有疑虑,想在御书房进一步考察他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