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齐之君上传奇 > 第59章 新策遇阻心不慌,齐心破难展锋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9章 新策遇阻心不慌,齐心破难展锋芒

张肃缓缓步入殿内,躬身行礼,“臣参见陛下。”李启微微点头,“张卿请起。”他慢慢踱步到御案前,拿起一份奏折递给张肃,“看看吧,这是今日宗泽将军送来的。”张肃伸手接过奏折,眼睛一行行扫过,耳朵听到奏折纸张翻动的轻微沙沙声,他仿佛看到新军操练场上兵源素质参差不齐的乱象,心中忧虑不已。

张肃看完奏折,眉头紧紧皱起,“陛下,此事的确棘手。新策实施初期,遇到些许阻碍在所难免。只是,若不及时解决,恐会影响士气,动摇军心。”“朕正是为此而忧虑。”李启走向窗边,眼睛望向窗外深沉的夜色,黑暗仿佛要将一切吞噬,他的眼神中透着沉重,语气也沉重起来,“新策乃我大齐御敌之关键,绝不能因初期问题而放弃。”他转身,目光炯炯地盯着张肃,“张卿有何良策?”

第二日早朝,金銮殿上,文武百官站得整整齐齐。

李启端坐在龙椅之上,面色凝重,眼睛缓缓扫过众人。

待众人行礼完毕,他直接说道:“诸位爱卿,新军操练之事,想必大家都已知晓。朕今日召集大家,便是要商议如何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殿内安静得能听见众人的呼吸声,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人敢率先开口。

李启的目光最后落在宗泽身上,“宗泽将军,你来说说。”宗泽迈出一步,躬身行礼,“回陛下,臣以为,当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兵源素质参差不齐。臣建议,对新招募的士兵进行更加严格的筛选,提高兵源素质,方能事半功倍。”宗泽话音刚落,便有大臣高声反驳,“宗将军此言差矣。如今我大齐兵力本就不足,若是再进行筛选,岂不是更加捉襟见肘?”又有大臣附和道:“是啊,兵贵神速,若是耽搁了训练时间,岂不是贻误战机?”宗泽面色沉稳,声音低沉有力,“兵不在多而在精,若是招募了一群乌合之众,纵然人数再多,又有何用?”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

李启抬起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说道:“宗泽将军所言极是,兵源素质至关重要。朕意已决,即日起,对新招募的士兵进行严格筛选,宁缺毋滥。”

散朝之后,李启留下宗泽、张肃和刘勇,一同前往御书房商议具体细节。

“朕已决定采纳宗将军的建议,对兵源进行筛选。”李启开门见山地说,“只是,如何筛选,还需诸位爱卿共同商议。”宗泽自信满满,“臣以为,可设立层层关卡,从体能、武艺、智谋等方面进行考核,择优录取。”张肃补充道:“此外,还需考察士兵的忠诚度和品行,确保新军是一支纪律严明、忠君爱国的队伍。”刘勇一直默默听着,此时突然开口道:“陛下,臣有一事禀报。”他顿了顿,语气有些凝重,眼睛看着地面,“臣发现,有些士兵似乎对新的训练方式不太适应……”刘勇抱拳,声音更沉了些,“陛下,臣发现,有些士兵似乎对新的训练方式不太适应,叫苦连天,甚至…有人…”他犹豫了一下,“有人…偷偷溜出营地。”这消息如同平静湖面上投入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

李启的剑眉微微一蹙,宗泽和张肃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朕的新军,岂能容许如此散漫之辈!”李启的声音冷冽,带着帝王的威严,让人听了心生敬畏。

他来回踱步,脚步的声音在安静的御书房里格外清晰,沉思片刻后,对刘勇说道:“刘将军,你即刻返回军营,彻查此事!将擅离职守者严惩以待,以儆效尤!”刘勇领命而去,御书房内只剩下李启、张肃和宗泽三人。

张肃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并非偶然。新军的训练强度远超以往,部分士兵难以适应也在情理之中。”李启轻轻叹了口气,“张卿所言甚是。朕并非苛求士兵,只是…如今国难当头,我大齐的将士必须尽快提升战斗力,才能抵御外敌。”宗泽沉思片刻,说道:“陛下,臣以为,可以根据士兵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训练强度。循序渐进,方能达到最佳效果。”李启点头表示赞同,“宗将军言之有理。此事就交由你和刘将军共同商议,务必尽快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

与此同时,在军营中,刘勇正召集众将士训话。

“尔等皆是大齐的勇士,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朕的新军,绝不允许有贪图安逸、临阵脱逃之辈!”他的声音如同洪钟,在军营中回荡,震得众人耳朵嗡嗡作响。

“从今日起,训练强度将有所调整,但纪律依然严明!若再有违反军纪者,严惩不贷!”刘勇目光如炬,扫视众人,将士们在他威严的目光下,身体挺得笔直,不敢有丝毫懈怠。

后宫之中,福安坐在桌前,仔细翻阅着账册,眉头紧紧锁着,眼睛盯着账册上的数字,手指轻轻摩挲着纸张,触感有些粗糙。

自从新军成立以来,军费开支日益增加,已经快要超出国库的承受范围。

他深知,若不尽快想办法开源节流,后果不堪设想。

“内侍总管,这是重新规划的后勤保障计划。”一名小太监将一份卷轴呈给福安。

福安接过卷轴,缓缓展开,眼睛逐行看着上面的内容,看到削减开支的项目时,他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卷轴,心里如同压了一块大石头。

这份计划详细列出了各项开支,并提出了相应的削减措施,例如减少不必要的宴会、缩减宫中用度等等。

福安看完计划,长舒一口气,点了点头,“很好,就按这份计划执行。记住,开源节流,不可铺张浪费。”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此事需谨慎行事,切不可走漏风声。”

夜幕降临,皇宫内灯火通明。

李启站在窗边,望着远处的万家灯火,眼睛里倒映着点点灯光,心中思绪万千。

新军的组建之路,注定充满荆棘,但他绝不会放弃。

“陛下,”张肃的声音在门外响起,“臣有事求见。”李启转过身,“进来吧。”张肃再次踏入金銮殿,心中已有了计较。

他深知,仅凭皇帝的支持还不足以彻底解决新军面临的困境,必须争取更多朝臣的支持。

此次,他刚要开口,便有大臣冷哼一声,“张大人又要为新军索要军费了吧?”另一位大臣也嘲讽道:“新军耗费如此之多,何时才能成气候?”张肃微微一笑,镇定自若,他慷慨激昂地阐述了新军对于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重要性,并巧妙地将新军的组建与各位大臣的家族荣誉联系起来,暗示新军的强大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们家族的未来兴衰。

他声情并茂地说道:“诸位大人,我大齐如今面临的,并非简单的边境摩擦,而是一场关乎国运的生死之战!新军,便是我大齐的最后一道防线!它的强弱,直接决定着我大齐的生死存亡!各位大人,你们的家族,你们的子孙后代,都将受益于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国家!而这一切,都寄托在新军的身上!”他的话语如同一颗颗火星,点燃了众臣心中的热血。

他们纷纷表示愿意为新军贡献自己的力量,朝堂上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一位老臣激动地说道:“张大人所言极是!老夫愿倾尽家财,支持新军!”另一位年轻的官员也附和道:“下官也愿意为新军效犬马之劳!”张肃看着众臣群情激奋的样子,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知道,自己已经成功地将新军的命运与朝臣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从而获得了他们的支持。

李启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对张肃的才能更加赞赏。

他深知,仅凭帝王的权威,难以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

张肃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点。

散朝之后,李启换上便服,微服私访,前往军营视察。

他刚踏入军营,就看到士兵们在泥泞的操场上刻苦训练,汗水不断从他们额头滚落,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士兵们的衣服被汗水湿透,紧紧贴在身上。

他听到士兵们喊着铿锵有力的口号声,那声音充满力量,仿佛能冲破云霄。

他感受到士兵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如同炽热的火焰在燃烧。

他走到一位正在练习射箭的士兵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问道:“训练辛苦吗?”士兵抬起头,看到眼前的人竟然是皇帝,顿时激动得不知所措,连忙跪下行礼:“参见陛下!”李启将他扶起,和蔼地说道:“不必多礼,朕只是来看看你们。”“回陛下,不辛苦!”士兵挺直腰板,大声回答,眼睛里满是崇敬。

李启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向前走去。

他看到一些士兵因为体力不支而倒在地上,泥土沾在他们的脸上和身上。

李启急忙让人将他们扶到阴凉处休息,他亲自蹲下,用手帕轻轻为士兵擦去额头的汗水,手帕触碰着士兵滚烫的额头,能感觉到士兵的疲惫。

他走到刘勇面前,沉声问道:“新军的训练强度是否过大?”刘勇犹豫了一下,回答道:“陛下,新军的训练强度确实比以往要高,但这是为了尽快提升他们的战斗力,也是为了…”李启打断了他的话:“朕知道你的难处,但也要注意士兵的身体状况,不可操之过急。”“臣遵旨!”刘勇连忙回答。

夜深了,李启回到皇宫,却并没有休息,而是召见了福安。

“福安,”李启沉声说道,“朕需要你秘密调查一件事……”

宗泽雷厉风行地在新军营地设立了层层关卡。

第一关,便是体能测试。

士兵们需要负重奔袭五里,限定时间内抵达终点才算合格。

骄阳似火,阳光刺得人眼睛生疼,汗水不停地从士兵们的脸上滑落,滴在地上瞬间就消失不见。

不少士兵气喘吁吁,每一次呼吸都像是拉风箱一样,脚步沉重,步履蹒跚,甚至有人直接瘫倒在地,身体与地面碰撞发出沉闷的声音。

宗泽面色冷峻,眼睛里透着坚定,不为所动,在他看来,连这点苦都吃不了,如何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

体能测试之后,便是武艺考核。

刀枪剑戟,十八般兵器轮番上阵,士兵们各显神通。

有的力大如牛,挥舞巨斧时带起一阵风声,呼呼作响,震得人耳朵发麻;有的身手敏捷,长枪如龙,在空气中划过,发出咻咻的声音,游走自如。

宗泽的目光锐利如鹰,眼睛紧紧盯着每一位士兵的动作,看到精彩之处,他的嘴角会不自觉地上扬,微微点头赞许,看到不足时则轻轻摇头叹息。

最后一关,则是智谋测试。

沙盘推演,排兵布阵,考察士兵们的战略思维和应变能力。

有些人胸有成竹,眼睛里透着自信的光芒,运筹帷幄,展现出惊人的军事才能;有些人则茫然无措,眼睛四处乱转,不知所措,显然缺乏这方面的素养。

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留下来的士兵,都是万里挑一的精锐之士。

他们眼神坚毅,如同燃烧的火焰,斗志昂扬,如同蓄势待发的猛虎,随时准备为大齐征战沙场。

宗泽看着这些新兵,心中充满了希望。

刘勇在宗泽的建议下,将新军的训练强度进行了调整。

不再一味追求高强度,而是根据士兵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逐步提升。

他将士兵分成不同的小组,针对不同小组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

对于体能较弱的士兵,他安排他们进行一些基础的体能训练,例如跑步、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对于武艺娴熟的士兵,他则安排他们进行一些高难度的格斗训练,例如搏击、剑术、骑射等。

起初,一些士兵对这种调整后的训练方式并不适应,他们觉得训练强度太低,无法有效提升战斗力。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体会到了这种训练方式的好处。

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改善,肌肉变得更加紧实,充满力量感,战斗力也得到了显着提升。

他们不再叫苦连天,而是充满了活力和斗志,训练时的呼喊声更加响亮。

夜深了,刘勇巡视军营,看到士兵们都在认真地训练,心中感到无比欣慰。

他走到一名士兵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问道:“感觉怎么样?”士兵抬起头,看到是刘勇,连忙立正敬礼:“报告将军,感觉很好!”刘勇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向前走去。

他走到另一名士兵面前,问道:“训练强度还能适应吗?”士兵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回答:“报告将军,完全没问题!”刘勇看着这些充满活力和斗志的士兵,心中充满了希望。

他知道,新军的未来一片光明。

这时,一名传令兵急匆匆地跑过来,在刘勇耳边低语了几句。

刘勇脸色骤变,沉声道:“立刻召集所有将领,到议事厅议事!”

福安捏着重新规划的后勤保障计划,指腹轻轻摩挲着卷轴上的纹路,触感有些粗糙,心中却如同翻江倒海一般难以平静。

这计划上的每一个数字,都代表着真金白银,都关系着新军的生死存亡。

他眼睛紧紧盯着那些数字,一遍遍地推敲着,计算着,努力在开源和节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削减宫中用度,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这些措施虽然能够节省一部分资金,但杯水车薪,远远不足以支撑新军庞大的开支。

他需要找到新的财源,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他长叹一口气,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目光落在窗外漆黑的夜色中。

远处,万家灯火闪烁,如同点点星光,点缀着这寂静的夜空。

他知道,在那些灯火背后,隐藏着无数百姓的辛勤劳作,也隐藏着大齐的未来和希望。

为了这些希望,他必须想尽一切办法,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支持新军的组建。

他再次拿起卷轴,目光落在最后一页,上面写着“开源计划”。

他深吸一口气。

金銮殿上,张肃侃侃而谈,他的声音洪亮而富有感染力,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众臣的目光。

他将新军的战略意义、各位大臣的家族荣誉以及大齐的未来命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他的话语充满了力量和说服力。

“诸位大人,”张肃提高了音量,“新军的组建,不仅是为了抵御外敌,更是为了保卫我大齐的江山社稷!为了我大齐的千秋万代!为了我们子孙后代的幸福安康!”他的话语如同一道惊雷,在金銮殿上炸响,激起了众臣的强烈共鸣。

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倾尽全力,支持新军的组建。

一位老臣站出来,激动地说道:“张大人所言极是!老夫愿捐出全部家财,支持新军!”另一位年轻官员也紧随其后,慷慨激昂地说道:“下官也愿意为新军贡献绵薄之力!”张肃看着众臣群情激奋的样子,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知道,自己已经成功地说服了他们,为新军的组建争取到了宝贵的资源。

李启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众臣的议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新军的组建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有了这些忠诚的臣子和勇敢的将士,大齐的未来充满希望。

深夜,议事厅内灯火通明,气氛凝重。

刘勇坐在主位上,脸色铁青,一言不发。

在他面前,几位将领正襟危坐,等待着他的指示。

“情况如何?”刘勇打破了沉默,语气低沉。

一名将领上前一步,沉声说道:“报告将军,我们发现……” 他顿了顿,看了一眼周围的同僚,压低了声音,“我们发现,军中……似乎有人……” 他再次停顿,似乎难以启齿,“似乎有人……通敌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