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叫韭菜花,世人听闻,定觉这名字太过乡野、难登大雅。

可谁又能料到,这名字的主人,日后竟成了大梁国开天辟地头一遭的女皇帝。

如今这龙椅之上,我高坐俯瞰,朝堂下众人皆俯首称臣,可想起往昔,那一路的血腥与权谋,桩桩件件,如刀刻斧凿般深深刻在我心底。

登基大典那日,皇城一片欢腾,红绸漫天,百姓高呼万岁。

可我心里清楚,这表面的繁华下,藏着多少双怨恨的眼睛,多少未平息的暗流。

大典结束,我刚踏入金碧辉煌的寝宫,贴身女官紫苏便疾步上前,神色间满是忧虑。

“陛下,今日朝堂上,礼部侍郎孙大人在宣读祭文时,言辞间隐隐有不满之意。”

紫苏压低声音,小心翼翼地说道。

我嘴角浮起一抹冷笑:

“不过是些前朝老臣的迂腐做派罢了,觉得女子称帝不合祖制。记下此人,日后有的是法子教他乖乖听话。”

正说着,门外传来太监尖细的通报声:

“丞相李大人求见。”

“宣。”

我整了整凤袍,端坐于榻上。

丞相李崇山,身形高大,长须飘飘,迈着沉稳步伐走进来:

“扑通”一声跪地:

“陛下,贺您登上帝位,实乃大梁之幸。只是老臣听闻,民间有些流言蜚语,对陛下不利。”

“哦?说来听听。”

我挑眉,目光如炬。

“有人说陛下登基之路沾满鲜血,杀兄弑妹,手段太过狠辣,恐非天下之福。”

李崇山微微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

我“噌”地站起身,在殿内踱步,

“本宫为这皇位,历经多少艰难险阻,若不心狠,如何能在这乱世之中站稳脚跟?那些所谓的仁慈,不过是妇人之仁,在权力的战场上,只会沦为他人刀下亡魂。李丞相,你跟了本宫许久,莫不是也有此想法?”

李崇山连忙叩头:

“陛下误会,老臣对陛下忠心耿耿。只是这流言若不遏制,恐怕会动摇民心。”

“哼,传我旨意,凡散播此类流言者,杖责八十,流放三千里。若有官员参与其中,严惩不贷。看谁还敢乱嚼舌根。”

我语气冰冷,不带一丝温度。

李崇山领命而去,我揉了揉太阳穴,深知这只是个开始,往后的路,荆棘密布。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皇宫内一片静谧。

我却毫无睡意,坐在案前翻阅各地呈上的奏折。

这时,紫苏又来通报:

“陛下,宁王爷求见。”

宁王,我的亲弟弟,自登基以来,他一直对我心怀不满,今日深夜求见,怕是来者不善。

“让他进来。”

我放下奏折,挺直了腰杆。

宁王大步走进来,一身玄色长袍,神色冷峻,也不行礼,直直盯着我:

“韭菜花,你当真觉得自己坐稳这皇位了?”

我冷笑一声:

“本宫既已登位,这天下便是我的,有何坐不稳之说?倒是你,深夜进宫,出言不逊,是何用意?”

“你为了皇位,不择手段,杀了大哥、二姐,如今朝堂之上,皆是你的党羽。你就不怕遭报应吗?”

宁王怒目圆睁,言辞激烈。

“住口!”

我怒喝一声,

“本宫所做一切,皆是为了大梁的江山社稷。大哥软弱无能,若他登基,这国家迟早要毁在他手里;二姐野心勃勃,勾结外敌,妄图颠覆大梁。

我若不杀他们,大梁危矣!至于朝堂,本就该是有能者居之,我任用贤才,何错之有?”

“贤才?不过是些趋炎附势之徒罢了。你以为杀了我,就能堵住悠悠众口?”

宁王毫不示弱。

“你若乖乖听话,本宫自然不会动你。可你若敢有谋反之心,休怪本宫不念手足之情。”

我眼神冰冷,透着杀意。

宁王与我对视片刻,突然大笑起来:

“好,好一个不念手足之情。韭菜花,你等着,这天下不会永远属于你。”

说罢,转身拂袖而去。

我望着宁王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曾经的手足情深,早已在权力的争斗中消磨殆尽,如今只剩这你死我活的局面。

日子一天天过去,朝堂渐渐步入正轨,可我知道,暗处的危险从未消散。

一日早朝,御史大夫王大人出列,跪地奏道:

“陛下,臣听闻,镇远大将军刘猛近日在军中频繁调动兵力,似有不轨之心。”

我心中一凛,刘猛手握重兵,若真有谋反之意,后果不堪设想。

“可有确凿证据?”

我问道。

“臣虽无直接证据,但种种迹象表明,刘猛此举绝非寻常。还望陛下早做防备。”

王大人说道。

退朝后,我招来李崇山商议对策。

“陛下,刘猛手握十万大军,若他真的谋反,京城危矣。当务之急,是要稳住他,再寻机解除他的兵权。”

李崇山分析道。

“朕明白,可如何稳住他?”

我皱起眉头。

“陛下可下旨,封刘猛为异姓王,赐予他大量金银财宝,让他放松警惕。同时,暗中调集京城周边的兵力,以防万一。”

李崇山献上计策。

我沉思片刻,点头道:

“就依丞相所言。此事关系重大,务必小心行事。”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

没过几天,边关急报传来,北方蛮夷大举入侵,刘猛请求率兵出征。

“陛下,这恐怕是刘猛的阴谋。他若借此机会拥兵自重,或者与蛮夷勾结,后果不堪设想。”

李崇山忧心忡忡地说道。

“可若不派他出征,边关战事吃紧,大梁百姓又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我陷入两难。

思索良久,我咬咬牙:

“传朕旨意,命刘猛即刻率兵出征。朕再派两名亲信,随军监军,时刻关注他的动向。若他有任何异动,格杀勿论。”

刘猛领命出征,我每日都在焦急地等待战报。

这期间,朝堂上又有人蠢蠢欲动。

一日,户部尚书张大人联合几位大臣,上奏弹劾我重用宦官,扰乱朝纲。

“陛下,宦官本就不该参与朝政,如今您却对他们委以重任,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张大人声泪俱下地说道。

我心中冷笑,这些人不过是借着弹劾宦官之名,妄图削弱我的势力。

“张大人,本宫重用宦官,是因为他们对本宫忠心耿耿。朝堂之事,本宫自有分寸。你身为户部尚书,不好好管理钱粮之事,却来干涉本宫用人,是何居心?”

“陛下,臣一心为国,绝无他意。只是这宦官乱政,实在是大忌啊!”

张大人还在苦苦争辩。

“够了!”

我拍案而起,

“若再有人敢在本宫面前妄议此事,休怪本宫不客气。退下!”

张大人等人无奈退下,我深知,这些大臣背后,定是有人在指使。

而这个人,很可能就是宁王。

日子一天天过去,边关战事传来捷报,刘猛击退了蛮夷,立下赫赫战功。

我心中松了一口气,同时也警惕起来,刘猛立下大功,恐怕会更加难以掌控。

果不其然,刘猛班师回朝后,便在朝堂上提出要扩充军队,加强边防。

“陛下,如今北方蛮夷虽退,但仍有卷土重来之势。臣恳请陛下,让臣扩充五万兵力,以保大梁边疆安宁。”

刘猛言辞恳切地说道。

我心中明白,刘猛这是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

“刘将军,扩充兵力之事,事关重大,容朕再考虑考虑。”

我委婉地拒绝了他。

刘猛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恢复正常:

“陛下圣明,臣静候陛下旨意。”

退朝后,我招来李崇山,商议如何应对刘猛。

“陛下,刘猛此举,明显是想拥兵自重。若不尽快遏制他的势力,恐怕会成为心腹大患。”

李崇山说道。

“朕也知道,可如今他立下战功,若贸然削减他的兵权,恐怕会引起军中不满。”

我愁眉不展。

“陛下,臣有一计。可先封刘猛为太师,明升暗降,解除他的兵权。同时,对他的亲信进行分化瓦解,让他孤立无援。”

李崇山说道。

我沉思片刻,点头道:

“此计可行。就依丞相所言,不过要小心行事,切勿打草惊蛇。”

然而,就在我们准备实施计划时,宁王却抢先一步行动了。

他联合刘猛,以及朝中几位大臣,发动了政变。

一夜之间,京城陷入混乱,叛军包围了皇宫。

我站在皇宫的城楼上,望着城下密密麻麻的叛军,心中没有一丝恐惧,只有无尽的愤怒。

“宁王,你这逆贼,竟敢谋反,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我对着城下大声喊道。

宁王骑着高头大马,冷笑道:

“韭菜花,你大势已去,今日这皇位,该易主了。”

“哼,就凭你?也不看看自己有几斤几两。”

我不屑地说道。

就在这时,城外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

原来是李崇山暗中调集的援军赶到了。

叛军顿时乱了阵脚,腹背受敌。

经过一番激战,叛军被彻底击败。宁王和刘猛被生擒,押到我面前。

“韭菜花,你赢了。但你记住,这天下不会永远太平,你的皇位,迟早会有人来推翻。”

宁王临死前,仍恶狠狠地说道。

“本宫既已登上这皇位,就不会再让任何人夺走。”

我冷冷地说道,

“来人,将他们拖下去,斩了!”

看着宁王和刘猛被拖走,我心中五味杂陈。

这场政变,让我损失惨重,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守护这皇位的决心。

经过这场变故,朝堂上再无人敢对我的皇位有任何觊觎之心。

我开始大力推行改革,整顿吏治,发展经济,让大梁国逐渐走向繁荣昌盛。

多年后,我坐在龙椅上,看着朝堂下一片祥和,心中感慨万千。

从一个被人轻视的女子,到如今的女皇帝,这一路,我付出了太多太多。

但我从未后悔过,因为我知道,这天下,终将在我的手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