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中科院来娱乐圈捞人!黑粉全蒙了 > 第243章 这顾神,夸的真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整个答辩教室,

看着黑板上密密麻麻的推演公式,

和一些根本看不懂的步骤,

所有人心中油然而生了一个牛逼。

除了牛逼之外,再没有那个词能形容他们现在的心情。

不说那些凑热闹的围观学生,

光是核物理专业的答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内容都十分吃力,

用尽了本科四年所学的所有知识,勉强看懂了前面几步。

而台下的教授们,扶了扶脸上的眼眶,

和学生们不同,他们更多的是靠经验去看,

所以往往是完整的把推算全部看完之后,

从专业的角度给出一些评判,

按照以往的经验和在核物理中积攒下来的认知,

他们往往能从完整的步骤中,看出来推算的目的是什么,过程大概是怎麽样的。

但这份经验在顾然这里也有点行不通了。

因为顾然的计算已经超出了核物理的范畴,甚至许多证明的过程,已经不是应用数学可以解决的东西了,抽象到让一些数学系的大手子都有些脸颊发麻。

“实际上从一开始的温度和电场强度入手,到引入波函数,再到波长λ范围内的积分量子化,加入磁场耦合项,到最后的非线性频散关系,其实整个过程已经写得非常详细了。”

顾然自顾自的看着黑板说着,

身后一群人提溜着眼珠子听着。

不过几位教授还是在顾然的提醒下,勉强将跨学科的一些知识调度了出来,然后稍许理解了推演内容。

一位教授喃喃道:“有点量子力学里斯塔克效应的感觉,ΔE ∝ 电场强度 x 偶极矩。”

顾然没有转头,而是拿着粉笔在第二面黑板上的一些步骤下画了几条下划线:“是,这里其实有斯塔克效应的一些应用转换。”

几位教授硬着头皮又看了一遍又一遍,虽然说整个过程算是勉强的通顺了下来,但还是不理解整个推算的目的。

因为以他们的水平很容易就能发现,顾然的推演,用的完全不是核物理领域里的方法。

似乎更贴近量子物理,甚至还有一些超弦理论的影子。

“这个补偿公式……具体的思路和想法是?”

顾然转过身去,看着提问的那名教授:“就像你刚才说的,现在的计算机算力不足以对每一个等离子体进行观测,而解决这个问题,一般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提高算力,另外一种是优化算法。”

“如果做不到检测每一个等离子体,那就尝试制作一个过滤器,屏蔽掉那些运动异常的‘野马’。”

“如果屏蔽不掉一匹野马,就把野马分成若干组,然后屏蔽掉不规则的那一组。”

“完成屏蔽之后,重新进行分组,再循环上述动作。”

“而这个补偿公式,在算力充足的情况下是等离子体的状态函数,在算力不足的时候则是一个过滤器。”

话还没说完,顾然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回头看着自己的推导,然后丢掉了手中的粉笔,

拿出手机,将黑板上的推演过程以图片的形式留存了下来,

紧接着拿起黑板擦,将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擦除的一干二净。

随后,他抬头看了一下刘睿文和几位答辩老师。

“我可能突然遇到了点事儿,”

顾然看着刘睿文和几位答辩老师:“关于我的答辩,各位有什么问题就问吧,麻烦快一些。”

几位教授面面相觑,然后一个拎不清轻重的教授,怯生生的问道:“那个……你自己的答辩论文。”

“没准备。”

或许是感觉有点嚣张了,他急忙补充道:

“本来是打算准备的,但丁院长说担心泄密,所以就没有准备,”

顾然撒起谎来脸不红心不跳:“刚才写的这些推理过程,可以看做我的答辩课题,算是等离子体湍流运输模型的修正研究。”

答辩老师看着顾然身后已经擦得乌漆嘛黑的黑板,脑袋僵硬的点了点头。

保密意识是挺强的。

“好……好……”

“贾同学的这篇论文,给我了一个很好的思路,”顾然道:“虽然说这个论文是新瓶装老酒,里面的推算和数据都是十多年前的老方法,但至少想到了用人工智能和核工程相结合,这个点子还是很不错的。”

贾同学笑也不是哭也不是,

没见过夸人夸得这么脏的,也没见过骂人骂的这么动听的,

一时间心里七上八下的。

而几位教授,也看着手中对贾明磊的打分表,陷入了为难。

顾然的评判是能影响他们的打分的,

但顾然这似是而非的评判,虽然是影响了,但更让他们拿捏不准了。

“贾同学。”顾然喊道。

贾明磊赶忙站了起来:“在!”

“在核物理系里找几个你认为和你这个课题合得来的同学,然后把帮你写代码的计算机系的同学都找一下,”顾然道:“明天到中科院核物理研究所报到,就说我让你们去的。”

贾明磊做梦一般四下张望着,一边看看自己的导师,一边看看顾神,仿佛做梦一般。

顾然道:“你自己组建一个科研小组,你当小组长,不管后面补丁怎么打,最开始的想法总归是你提出的,所以你们最好也参与进来。”

听着顾然的邀约,

整个教室里面,都弥漫起了一股浓郁的羡慕和醋意。

贾明磊的论文,和顾神说的那个打完补丁之后的计算大模型,完全是两种东西。

毫不夸张的说,贾明磊的论文,本质上还是这些年来等离子湍流计算的老方法,甚至计算过程和一些过程参数都没有什么变化。

他只是把这些老旧的论文内容,加了一个人工智能的idea。

最气人的是,这个计算大模型算出来的答案和实验数据还不一致。

也就是说这个计算大模型甚至都是错的!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个idea,真就让他搏一搏单车变高铁了。

顾然这个打完补丁之后的大模型意味着什么,所有人现在也都是能想像到的,

如果顾神这个大模型真的做出来了,

别说直接参与项目的科研小组,就是给实验室扫地的清洁工,也得在人类通史中榜上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