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小鬼子酝酿计划
楚云飞投八路军新一旅,已经让他们颜面尽失。
但好在黄沙城没丢,也算不幸中的万幸。
严长官胸膛急剧起伏,咬牙道:“黄沙县城?358团都被他带走了,黄沙县城在手又怎么样?”
那可是整整三千多人!
还有部分武器装备,足够武装一个普通团级编制了。
王权叹了口气。
安慰道:“长官,现在最重要的是把局面稳下来,至于接下来怎么把场子找回来,那是后面的事!”
严长官这才长舒口气,冷哼道:“命令337团移防黄沙县城!”
“是,长官!”
王权应了下来,正准备离开时,一名参谋走了进来。
低声道:“长官,小鬼子方面派人来了。”
此言一出,整个办公室顿时安静下来。
严长官目光闪烁,冷哼道:“他们派人来做什么?”
“晋绥军与他们毫无关系!”
参谋愣了一下,解释道:“长官,那小鬼子说,他是新任晋西北总司令土肥原派他来的。”
严长官眼角一抽。
小鬼子总司令派来的人?
真是见又不是,不见又不是。
王权见长官脸色有点难看,低声道:“长官,那就见见吧?”
“至于他说什么,那是他的事,两国交战还不斩来使呢!”
严长官点了点头,让参谋将人请进来。
片刻后。
一名身材矮小,长得有些贼眉鼠眼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
“在下竹下靓一,见过严长官!”
严长官挥了挥手,不耐烦道:“土肥原叫你来做什么?”
“晋绥军与你们小鬼子还是划清界线的好!”
竹下靓一嘿嘿一笑。
“严长官想划清界线,当然没有问题。”
“上回358团与新一旅合力歼灭我帝国一个旅团的事怎么算?”
严长官嘴角抽搐。
强忍心头怒火道:“那是358团楚云飞干的好事,你们有本事找他们算账去!”
“哦,对了,现在他已经加入八路军新一旅了!”
竹下靓一冷笑一声。
“严长官,358团是你晋绥军麾下,这事天下人都知道。”
“哪怕他现在投靠新一旅,歼灭我帝国旅团的事,你晋绥军也逃不了责任!”
严长官闻言气得不行,身体控制不住的颤抖起来。
天知道他心里有多憋屈。
明明是楚云飞干的好事,现在拍拍屁股跑了,还要他帮忙擦屁股,天下哪有这样的事。
王权见长官怒火难忍,立即插嘴道:“竹下靓一,你们要报仇,也应该去找新一旅才是。”
“到我们晋绥军部门来,究竟有何用意?”
竹下靓一看了眼王权,目光落在严长官身上。
“严长官,土肥原司令准备对新一旅动手,需要晋绥军配合一二。”
“黄沙县城位与平安县城相邻,是个屯兵的好地方,希望严长官抬爱!”
严长官眯了眯眼睛,一句话不说。
半晌后才说道:“黄沙县城是晋绥军的地盘,你们想要,那得看你们的本事!”
“送客!”
说完挥了挥手,让参谋送客。
“严长官,你还没回答我呢!”
竹下靓一大叫起来。
严长官却一个字也没说,任由参谋将他拉走。
直到再也听不到小鬼子的声音后,王权低声道:“长官,现在怎么办?”
严长官淡淡道:“晋绥军与小鬼子向来泾渭分明,与他们合作,绝无可能!”
王权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没说出来。
心里暗暗思忖,直接拒绝的话,恐怕小鬼子会来找他们麻烦。
应该劝长官仔细考量,跟小鬼子硬碰硬不是他们的风格。
就在他想劝阻时,严长官淡淡道:“337团还不出发吧?命令他们继续驻守合山据点!”
“至于黄沙县城,等我们把自己的事弄明白再说。”
王权一下子就明白过来。
竖起大拇指奉上马屁:“长官英明!”
竹下靓一回到太原城后,将严长官的话悉数转告土肥原。
听着他的描述,土肥原嘴角微微上扬。
轻笑道:“晋绥军严长官果然是只老狐狸!”
铃木川三王追问道:“司令,难道晋绥军长官同意了?他们明明将帝国使者轰了出来。”
土肥原呵呵笑道:“这就是我说他是老狐狸的原因了。”
“他表面上没答应我们让出黄沙城,可也没拒绝,不是吗?”
这下众人更不明白了。
就在此时,副官收到通讯兵递上来的情报,将其放在土肥原面前。
看了眼上面的内容后,土肥原脸上笑意更甚。
伸手将情报递给众人。
“你们看看,看出来什么问题没有?”
山本一木等人相互传递情报。
看完后都皱着眉头,什么也没看出来。
铃木川三王道:“司令,看晋绥军的意思,咱们要取黄沙城,只有强行攻打一条路!”
“可现在358团的楚云飞已经加入八路军新一旅,现在黄沙县城只有一千多人。”
“难道严长官不准备增兵黄沙城?”
“不错!就是这样!”
土肥原哈哈大笑,朝着铃木川三王鼓起了掌。
“铃木亲王果然聪明,严长官那点小心思瞒不过你!”
山本一木等人也明白过来。
顿时哈哈大笑。
“司令,既然晋绥军暗中相助,那咱们还犹豫什么?”
“立即发兵平安县城!”
土肥原摇了摇头。
深邃的目光中满含杀气。
“不着急,帝国攻打黄沙县城,晋绥军不出手,八路军那边可不一定不出手。”
“要打,那就得把所有情况都考虑到。”
接着,土肥原与山本一木等人商议起来。
铃木川三王在一旁仔细聆听。
心里默默记下所有作战计划。
与此同时。
李云龙已经带着楚云飞回到了平安县城。
新增加三千多人,让平安县城都有些装不下。
只能往隔壁的平丹县城塞了两千多人。
这才把基本的安置问题解决好。
为了让楚云飞尽快融入新一旅,李云龙将原358团的人分成两个团。
至于机枪手与炮兵,则编入新一旅的炮团与机枪团。
如此一来,新一旅就有了一个炮团,一个机枪团,一个装甲团,还有六个步兵团。
整整一万一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