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依仗着自己父皇的偏宠,求着萧佑下达册封他为太子的圣旨。
青鸾殿的蟠龙金砖映着萧山癫狂的笑声,他攥着墨迹未干的诏书,指尖几乎要掐进玉轴里。
\"儿臣谢父皇隆恩!\"重重叩首时,额间赤金抹额撞出脆响,惊飞了檐角垂铃下的雨燕。
钦天监的漏刻尚未算出吉时,东宫的重门已在暮色中訇然中开启,萧山已经迫不及待地搬进了象征着储君地位的东宫。
然而,萧山这种迫不及待的举动却引起了萧佑的些许不满。
谁会想自己的儿子表现出一副急于登上高位的样子,毕竟最高的位置就是皇位,那是他的位置。
但如今萧山如此急切和鲁莽,实在有失体统。
萧山住进东宫,便发觉诸事不顺。
是夜寒雨敲窗,忽闻幽咽之声自承露台飘来,分明是萧玦的呜咽。
片刻值夜宫人看见新太子赤足奔出寝殿,手中长剑将十二幅鲛绡帐幔斩作飞絮。
随着时间的推移,饱受惊吓折磨的萧山脾气也变得越来越阴沉古怪阴毒起来。
在朝堂之上,宣政殿的晨钟撞碎霜天,萧山端坐蟠龙椅,睥睨着丹墀下战栗的群臣。
御史中丞的谏书尚在喉间,已被金吾卫拖出殿外,血溅朱墀。
老尚书捧着笏板长跪不起:\"太子如此暴虐,岂是......\"
\"拖下去。\"不给任何人说话机会的萧山把玩着青玉螭虎镇纸,看着老臣花白的头颅撞在蟠龙柱上。鲜血顺着玉阶蜿蜒成溪,浸透了他云纹锦履。
他这般肆无忌惮地排除异己,渐渐地,朝中的大臣们对萧山的所作所为感到深深地不满和失望。
他们认为萧山行事过于莽撞急进,缺乏稳重和谋略;而且心肠歹毒,这种人绝非明君之选?
面对众人的指责和非议,萧山不仅没有反思自己的行为,反而变本加厉地巩固自己的权力。
他甚至将手伸向了皇宫,在他父皇身边安插自己的人。
这日,阳光透过云层洒向大地,却未能给皇宫带来一丝温暖。
养心殿的龙涎香雾里,萧佑盯着奏章上斑驳血痕,忽然剧烈咳嗽起来。
自从萧玦死后他每日都处在暴怒之中,身体也不争气的每况愈下。
掌事太监慌忙去为他顺背,却被皇帝挥开。
萧佑满脸怒容地站在宫殿之中,对着跪在面前的萧山大声斥责着。
“萧山啊萧山!你在朝堂之上如此肆意妄为,全然不顾及皇家颜面和规矩,这般行径岂是一个未来的储君当为之?这几日你不要上朝了,给朕在东宫好好自省何为君臣父子!”
萧佑气得双手颤抖,声音都变得有些尖锐起来。
而此时的萧山,一直低垂着头颅听着父亲的责骂,心中早已充满了不满与愤恨。
在听到他父皇要禁他的足时,终于他再也无法抑制内心汹涌澎湃的怒意,猛地抬起头来,怒目直视着萧佑说道:
“父皇,儿臣这么做也是有自己的考量!如今北流国富民强,若我们不将权利收归皇权之下,只怕后果不堪设想。”
雕花窗棂外,萧山正冷眼看着太医令将汤药呈上,那抹阴鸷笑意让萧佑想起二十年前弑兄夺位时的自己。
\"父皇您该歇着了。\"萧山接过药碗的瞬间,鎏金护甲在碗沿划出刺耳锐响。
萧佑望着汤药中晃动的倒影,忽然看见当年在猎场教稚子挽弓的自己——那时萧山射中白鹿,仰着满是汗水的笑脸等他夸奖。
又望向眼前这个曾经自己最为疼爱的儿子,如今戾气横生的模样,萧佑的心中生起了不安与防备。
看向父皇向他投来的陌生眼神,萧山知道那是个危险的信号,一个可怕的念头也随之在他心中萌芽……
他意识到,若想真正掌控北流,必须彻底铲除所有潜在的威胁,包括那些对他不满的朝臣,甚至是他那冷血无情的父皇——萧佑。
回到东宫,萧山立刻召集了几名心腹前去密谈。
众人围坐在一起,都感受到太子殿下身上散发着阴鸷气息,一时间气氛显得异常凝重。
萧山压低声音,对他们耳语道:“明日早朝之时,孤将会以父皇龙体欠安、需要静养为由,暂时接管朝政大权。届时,就仰仗诸位将军能够迅速掌控宫中的禁军力量,确保整个计划万无一失。而文臣则控制朝中舆论,大家各司其职,事成之后,孤定当重重有赏!”
几位心腹闻言,不禁面面相觑。他们深知此事风险极大,但面对萧山的威严,他们又怎敢轻易违抗命令?
犹豫片刻之后,最终还是纷纷点头,表示愿意效命。
得到他们效忠的答案后,萧山那张原本黑沉着的脸庞终于舒展开来,露出了一抹阴冷的笑容。
只见他昂首挺胸地站在那里,意气风发地大声说道:“哈哈!接下来孤……哦不对,应当称朕才对!接下来朕就要拿龙逸尘开刀祭旗,然后率领大军长驱直入,直捣龙源国都城!相信要不了多久,这天下便会尽数归入我北流的版图之中!诸位爱卿觉得朕所言是否有理啊?”
说话间,他那双阴鸷的眼眸中闪烁着凶狠而又兴奋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在望、一统江山的美好景象。
在场的众人听到这番话却是心头一震,个个吓得脸色苍白如纸。
他们深知,龙逸尘可不是个容易对付的角色。
且不说他自身武艺高强,单是他手中所掌控的那支神秘莫测的龙源皇家暗卫,便是一股极其强大且令人畏惧的力量。
若非如此,当今圣上岂会使用如此低劣的手段,妄图磨灭龙逸尘的斗志。
毕竟面对如此强敌,若不能谋定而后动,贸然出击,只会令己方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对付一个龙逸尘便已如此棘手,欲图一举攻破边城、直捣龙源国都,简直是痴人说梦!
可当众人的目光瞥见院子外那群虎视眈眈的刀斧手时,心中纵然有万般不情愿和重重顾虑,此刻也只能强压下来,纷纷低头应道:“陛下圣明,吾等谨遵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