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明朝皇帝往事 > 第88章 洪武七年十二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朝堂风云起:西蕃的归附与封赏

【洪武七年十二月壬辰朔,南京城的皇宫之内,奉天殿上气氛庄重肃穆。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殿下的群臣。】

司礼太监(尖着嗓子喊道):“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话落,炽盛佛宝国师喃加巴藏卜及朵甘行都指挥同知锁南兀即尔的使者出列,跪地行礼。】

使者(恭敬地说道):“陛下,我等奉炽盛佛宝国师喃加巴藏卜及朵甘行都指挥同知锁南兀即尔之命,前来朝见陛下,奏举土官赏竺监藏等五十六人。”

【朱元璋微微点头,示意使者起身。】

朱元璋(沉稳地说道):“西蕃向来是我大明关注之地,此次你们前来举荐土官,足见诚意。”

【说罢,朱元璋看向礼部官员。】

朱元璋(接着道):“朕意已决,诏增置朵甘思宣慰司及招讨等司,招讨司六,曰朵甘思,曰朵甘笼答,曰朵甘丹,曰朵甘仓溏,曰朵甘川,曰磨儿勘;万户府四,曰沙儿可,曰乃竹,曰罗思端,曰列思麻;千户所十七……”

【礼部官员连忙记录,随后出列。】

礼部官员(恭敬地说):“陛下圣明,如此安排,必能更好地治理西蕃之地。朵甘思等地,地处高原,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重要通道,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此次增置诸多机构,加强管理,实乃千秋伟业。”

【旁白:朵甘思大致位于今青藏高原东部,是多民族聚居的区域,地形复杂,有广袤的草原和高耸的山脉。在元朝时就对这里进行了一定的管理,明朝延续并加强了统治。增设这些机构,不仅能加强对当地的军事控制,还能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巩固明朝的边疆稳定。 】

【朱元璋又下令,任命赏竺监藏等人为各级官职,并派遣员外郎许允德赍诏及诰印前往赏赐。】

朱元璋(对着许允德,语重心长地说):“许允德,此次出使西蕃,责任重大。你务必将朕的旨意传达清楚,让他们知晓朕对西蕃的重视与关怀。”

许允德(跪地领命):“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民生与政务:灾患、盐法与叛乱的应对

【过了几日,到了戊戌日,一位官员神色匆匆地进殿。】

官员(跪地,焦急地奏报):“陛下,开封府陈留等六县突发水灾,百姓受灾严重。”

朱元璋(眉头紧皱,关切地问道):“灾情如何?百姓可有妥善安置?”

官员(连忙回答):“目前已组织人手进行救援,但百姓的田租缴纳恐成问题。”

朱元璋(果断下令):“即刻诏免其田租,务必保障百姓的生活,开仓放粮,让百姓度过难关。”

【旁白:开封府是中原地区的重要城市,陈留等六县土地肥沃,是重要的粮食产区。此次水灾,不仅影响百姓的生计,还可能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储备。朱元璋迅速做出免租和放粮的决策,体现了他对民生的重视。 】

【辛丑日,秦府右相文原吉出列。】

文原吉(恭敬地说):“陛下,臣启奏平阳、解州二处盐法相关事宜。”

【接着,文原吉详细阐述了盐法中存在的问题,户部官员随后也奏报了定量减之数。】

朱元璋(思考片刻,说道):“临洮、兰县、河州道里费重,每引减二斗,其各处折收者俱加米五斗。凿石灰,山河开民地六千余亩,命给白金偿之,除其税。”

【旁白:平阳、解州是重要的产盐区,盐税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而临洮、兰县、河州位于今甘肃一带,地处西北边陲,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朱元璋对盐法的调整,既考虑到了运输成本,又保障了百姓的利益,同时也兼顾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

【然而,朝堂的平静很快被打破。】

官员(匆忙上殿,跪地奏报):“陛下,肇庆府新兴县盗李彦祥等三百余人作乱,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

朱元璋(脸色一沉,怒声说道):“岂有此理!即刻命千户岳维率兵讨平之,务必将这些盗贼一网打尽,还百姓一个安宁。”

【旁白:肇庆府位于今广东地区,新兴县依山傍水,地理位置重要。盗贼的作乱,严重威胁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朱元璋果断下令平乱,展现了他维护地方稳定的决心。 】

文化与外交:经典诠释与远邦交流

【甲辰日,皇宫内一片欣喜。】

太监(高声宣布):“陛下,《御注道德经》已成!”

【朱元璋拿起《御注道德经》,对身旁的儒臣说道。】

朱元璋(感慨地说):“老子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与‘圣人去甚、去奢、去泰’之类,于养生治国之道大有裨益。诸家之注各有异见,朕为注以发其义。”

儒臣(恭敬地说):“陛下圣学高深,此注一出,必将对天下学子和朝堂政务产生深远影响,让更多人领悟治国与修身的真谛。”

【旁白:《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之作,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朱元璋亲自为其作注,不仅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也希望通过对经典的诠释,传达自己的治国理念,为明朝的长治久安提供思想指导。 】

【乙巳日,朝堂上又迎来了新的事务。】

礼部官员(奏报):“陛下,以西番僧连贡隆为西番通事舍人,赐文绮、袭衣、靴帽。”

朱元璋(点头同意):“西番僧连贡隆担任通事舍人,可促进我大明与西蕃的交流沟通,赐下这些物品,以示恩宠。”

【旁白:通事舍人主要负责翻译和沟通事务,西番地区语言文化与中原不同,设置通事舍人有助于加强双方的联系和理解,促进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

【丙午日,西安卫送宁夏来降故元参政保保、都事卢庸等至京。】

保保(跪地,恭敬地说):“陛下,臣等愿归降大明,为陛下效力。”

朱元璋(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既往不咎。保保,你能识时务归降,朕心甚慰。诏赐保保文绮二、锦衣一袭,也赐迤北来降将校脱脱不花等五人及家属衣服。”

【旁白:宁夏地区地处西北要冲,是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战略地位重要。保保等人的归降,不仅增强了明朝的实力,也有利于西北边疆的稳定。 】

地方动荡与平乱:山贼与蛮夷的叛乱平定

【庚戌日,又有官员前来奏报。】

官员(跪地,神情严肃):“陛下,广东阳江县山贼钟福全等作乱,在当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朱元璋(愤怒地一拍桌子):“立即派遣官兵捕斩之,绝不能让这些山贼逍遥法外,危害百姓。”

【不久,传来捷报,官兵已成功将钟福全等山贼捕斩。】

【旁白:广东阳江县位于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但也容易受到海盗、山贼等势力的侵扰。此次山贼作乱,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官兵的迅速平定,保障了当地百姓的生活和沿海地区的稳定。 】

【壬子日,播州江渡蛮黄安等作乱的消息传来。】

官员(焦急地奏报):“陛下,播州江渡蛮黄安等聚众作乱,贵州卫局势紧张。”

朱元璋(冷静地说):“命贵州卫指挥佥事张岱讨平之,务必安抚好当地百姓,稳定局势。”

【旁白:播州位于今贵州遵义一带,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江渡蛮黄安等的作乱,反映了当地民族关系的复杂性。明朝政府的及时平乱,有助于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促进民族融合和地区发展。 】

行政区划调整与外交出使:疆土管理与远邦往来

【癸丑日,关于行政区划调整的事宜被提上朝堂。】

官员(奏报):“陛下,臣建议以沂州及郯城、费县属青州府,革济南新城县,析其地入长山、高苑二县。”

朱元璋(思索片刻,点头说道):“准奏。行政区划的调整,要以方便管理、促进发展为目的,务必让百姓安居乐业。”

【旁白:沂州、郯城、费县等地位于今山东地区,对这些地区行政区划的调整,有助于优化行政管理,整合资源,促进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协同发展。 】

【甲寅日,乌思藏的使者前来进表及方物。】

使者(跪地,献上礼物):“陛下,乌思藏怕木竹巴辇卜阇吉剌思巴、赏竺监藏巴藏卜等特遣臣前来进表及方物,以表对陛下的敬意。”

【朱元璋微笑着接受,并赐下文绮禅衣及织金文绮。】

【旁白:乌思藏位于今青藏高原地区,是藏族聚居地。乌思藏使者的到来,表明明朝与乌思藏地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友好的往来。赏赐物品,既体现了明朝的大国风范,也有助于加强双方的关系。 】

【乙卯日,朱元璋做出了一项重要的外交决策。】

朱元璋(看向刑部侍郎李浩及通事梁子名):“朕命你们出使琉球国,赐其王察度文绮二十匹、陶器一千事、铁釜十口。仍令浩以文绮百匹、纱、罗各五十匹、陶器六万九千五百事、铁釜九百九十口就其国市马。”

李浩(跪地领命):“陛下放心,臣定当完成使命,加强与琉球国的友好往来。”

【旁白:琉球国位于今台湾岛附近,是一个岛国。明朝与琉球国的交往历史悠久,通过赏赐和贸易,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此次出使,不仅能增进两国的友谊,还能获取马匹等重要物资,加强明朝的军事力量。 】

朝堂的落幕与新篇:人事变动与天下垦荒

【己未日,一个悲痛的消息传来。】

太监(哭丧着脸,跪地禀报):“陛下,使西蕃礼部员外郎许允德卒于河州。”

朱元璋(脸上露出哀伤之色,长叹一声):“许允德为出使西蕃,不辞辛劳,如今却英年早逝,实在令人痛惜。”

【旁白:河州位于今甘肃临夏一带,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许允德在河州去世,中断了他为明朝与西蕃沟通的使命,也让朱元璋失去了一位得力的臣子。 】

【庚申日,朝堂上发生了一系列的人事变动。】

司礼太监(高声宣布):“享太庙。罢礼部尚书牛谅官。”

【牛谅被罢官,众人议论纷纷。】

官员甲(小声说道):“牛谅此前就因怠职降为部主事,后复为尚书,如今又因不任职被罢,实在是可惜。”

官员乙(点头附和):“是啊,朝堂之上,为官者当勤勉尽责,否则难以胜任。”

【与此同时,靖海侯吴祯前往浙东收籍方氏台、温、明三郡故兵,却引发了一些问题。】

宁海知县王士弘(焦急地进殿,跪地奏报):“陛下,靖海侯吴祯至浙东后,三郡亡赖恶少挟私逞怨,蔓引平民富家为兵,濒海大扰。臣以为,诬良民为兵,此不可也。吾宁获罪死,不可以诬民。”

朱元璋(听完后,赞许地点点头):“王士弘,你所言极是。即日诏罢之,三郡之民,赖以复安。你忠君爱民,朕擢你为南雄府通判。”

【旁白:浙东的台州、温州、明州在当时是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吴祯收籍故兵本意是加强军事管理,但引发了混乱。王士弘的直言进谏,体现了他的正直和对百姓的关爱。朱元璋的及时处理,既解决了问题,又彰显了他的英明决策。 】

【最后,户部官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户部官员(兴奋地奏报):“陛下,今年天下郡县垦荒田凡九十二万一千一百二十四顷。”

朱元璋(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好,垦荒田亩增加,粮食产量有望提高,百姓的生活也将更加富足。继续鼓励百姓垦荒,发展农业生产。”

【旁白:垦荒是明朝初期促进农业发展、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举措。大量荒地被开垦,不仅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还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

【在这洪武七年的十二月,朝堂上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深刻地影响着大明王朝的发展。从西蕃的归附到地方的叛乱平定,从行政区划的调整到外交的往来,朱元璋以他的雄才大略和治国智慧,引领着大明王朝在风雨中前行,不断开创着新的辉煌。 】